《福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福明-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如就此退兵的话,努尔哈赤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威望就会被彻底打破,现在他们爱新觉罗家的力量虽然大,不过在女真当中未必就没有其他的野心家,就像是被俘虏的那位阿敏,就时时刻刻不忘自立。

“议和?这种事情能行吗?现在大明朝可不同于南宋,他们对任何议和之举都是极其敏感,任何人敢于提起议和,都是卖国!”

徐鸿儒笑道:“议和或许不可以,不过求和呢?”

“什么?”黄台吉说道:“求和?这样的话,我们大金汗国的颜面可就要扫地了!”

徐鸿儒冷笑道:“命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颜面?四贝勒,说实话如今跟大明相比,无论是军力国力都是相差甚远,想要什么积小胜为大胜,拖垮大明,根本不可能,到时候最先垮掉的可能是大金!有一件事情,四贝勒或许还不知道,明朝人在山海关训练了的十万新兵已经成军,并且驻扎到了沈阳,那是完全跟对面的第三师和第一师104团一样的纯火器军队。”

黄台吉皱了皱眉头,说道:“十万大军驻扎沈阳?沈阳原本就不是什么大地方,这十万人人吃马嚼的,沈阳能够供养这么多人吗?而且纯火器军队的消耗更是巨大,这消息会不会只是他们放出来的烟雾?”

黄台吉明白,如果很有十万这样的军队驻扎辽东,那么他们就别想再辽东再有什么作为了,他们八旗军也不过是五六万人,而且野战的战斗力还比不上人家,对方虽然在机动能力方面有所不如,如果步步紧逼的话,他们也只能钻进山林,狩猎为生了。

想到这里,黄台吉不禁苦笑,原本几万人的部落,还能够狩猎为生,不过如今女真人跟汉人学习,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变成了一个耕牧俱全的民族,人口更是翻了几番,辽东的山林虽然富饶,却也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

徐鸿儒冷笑道:“根据我们白莲教人士的观察,枢密院编练的新军,为了防止军将贪墨,供给都是统一采购补给的,而且从京城出山海关直达沈阳的火车已经修到了,正在向铁岭这边延伸,有了这种东西,千万吨的货物,从京城出发到沈阳不需要两天的时间,而且途中没有任何漂没!”

黄台吉眉头皱得更紧了,对明朝了解的越多,就感觉这个庞然大物越无法匹敌,火车这种东西他也曾经听说过,却没当回事,不过现在被徐鸿儒挑出了它的用途,以黄台吉的眼光自然看得出其中的战略价值。

黄台吉苦笑道:“当年我们大金刚刚成立之时,也算是强盛一时,草原上科尔沁、喀尔喀诸部都前来觐见,怎么不过四五年的时间,大金铁骑在面对明军的时候居然也无法匹敌!”

“那是因为自从那种先进的火枪火炮出现之后,骑兵已经不再是战场之王,在战场上真正能够主导战局的变成了火炮,火炮……那种巨大的威力可以轻易地摧毁任何所谓的‘铁骑’。”徐鸿儒苦笑道:“四贝勒,你应该跟我一样对此有所感触吧!”

黄台吉叹道:“之前经历过,自然有所感触,那些事情我不想再提,徐先生有什么提议就尽管说吧!”

徐鸿儒说道:“求和,称臣,什么虚名都可以给他们,不过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自主权,其他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当然战国之时就有合纵连横之策,如今在这明朝北疆当中,同样算是战乱时代,大明可以作为西方强秦,大金便如还有一拼之力的赵国,而草原上林丹汗以及漠北蒙古诸部,不过只是俎上之肉,如果给明朝他们一段时间,横扫大漠,绝对不是问题,不过如果现在能够将蒙古人全部联络起来,多方突进,也能够给明朝带来不小的麻烦!”

黄台吉虽然是女真人当中的聪明人,不过也并没有多少学问,与他们接触的汉人大部分都是辽东的军将,也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对于汉人三国演义当中的奇谋妙计,他倒是知道一些,不过说起上古先秦时代的纵横捭阖,他可就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了,徐鸿儒只好先向他介绍了一下苏秦张仪当时的做法。

“你的意思是我们进行合纵,联合所有的蒙古人……”只是黄台吉刚刚说完,就发现自己的方略是多么的荒谬,蒙古人是什么人?那是以狼为图腾,强者为尊的一群人,说不好听的,那就是毫无信义,奉行“胜利之不受谴责”那一套东西,除非打败他们,否则联合他们,很容易被他们从后面捅一刀子。

而此时徐鸿儒也说道:“恰恰相反,我们就算是能够联合这些蒙古人,也只是给明朝带来一点麻烦而已,如今明朝的核心在于京津地区和北海,那里的工业源源不断地给明朝人供应着火炮和枪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他们才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能力,有着这些工业区的支持,他们可以轻易地将我们赶出大明疆域,他们甚至会占领草原,到时候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大金都会很惨,按照明朝人的做法,他们或许不会灭族,不过迁民内附,以汉人的文化教育你们,让你们变成汉人,到时候你们的传统也就不亡自亡了!”

“那么连横之策又是如何?”黄台吉说道:“连横之策又能够如何?”

徐鸿儒说道:“连横之策,便是背靠大明,以大明为师,学习他们的工业、军制,而且大明对我们并没有多大的戒心,只是因为老汗劫掠了抚顺,明廷皇帝这才震怒发兵,如果我们俯首称臣,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苛责,这样我们就有了难得的发展机会,而辽东这里煤铁资源丰富,在这里建了一个像滦河一带的联合矿业一样的冶铁炼钢的工业,到时候发展起来,我们未必就不如明廷!”

说到这里,黄台吉却皱了皱眉头,他们后金如今的八旗体制,说白了就是一种劫掠体制,说道建设发展,那都是汉人的本事,他们就算是这样学着做,还能够做得比汉人好?而且如今八旗将领都是在这种体制之下的受益之人,如果变更的话,能有几个人支持他?

黄台吉此时也没心思再看校场上八旗健儿纵横驰骋,心里寻思着,如果不这么做,手里没枪没炮,就算是投靠了明朝人,明朝人给他们提供枪支弹药,那也是他人手中的一把利刃,只是这样改制的话,自己的父汗会同意吗?八旗制度可是他的得意之作,他父汗是一个固执而且暴虐的人,他会允许别人变更他的制度吗,别说是改制,就算是第一步求和,努尔哈赤也未必会同意,如果等到他逝世,那么大金还能剩下什么?

黄台吉叹道:“徐先生所言的确是强国良策,不过一切都得从求和开始,父汗他……”

对于劝服那个固执的父汗,黄台吉的确是没多大的信心,不过无论如何,他都要试一试。

努尔哈赤的大帐,是一种真正使用了泥金工艺制成的大帐,也是因为有了那些汉人工匠他才有这种本事,虽然天色已晚了,不过努尔哈赤的大帐当中仍然透出了丝丝光芒,那是上好的牛油蜡烛的光芒。

作为努尔哈赤器重的儿子,黄台吉觐见努尔哈赤自然不需要太多的繁文缛节,而此时努尔哈赤正在一幅地图上努力地寻找着突破点,这幅地图还是从明朝人那里买来的东西,那是联合矿业北海矿业等采矿公司用于勘探的民用版本,相比军用的地图,自然是要粗略了一些,只是在矿产所在地标注得比较精细,不过对于后金人来说,这种地图已经是极其细致的了。

“父汗……”黄台吉端着一杯参茶来到了努尔哈赤房里,辽东虽然产人参,不过他们却不怎么会制参茶,只是因为有了那些汉人,他们才能有热腾腾的参茶。

第四十六章 大漠上的合纵连横(下)

“老八啊!”努尔哈赤说道:“既然来了,就看看这个地图,汉人制作的地图的确是精细,看看他们的防线有没有疏漏之处?”

黄台吉陪笑道:“父汗,您还是先趁热把参茶喝了吧,汉人的防线严密得很,他们有专门的参谋部,专门用来设计作战时候的各种条例,那些工事建造、火力布置都是经过他们的计算的,仓促之间哪里能找到他们的疏漏,父汗还是身体要紧,一会儿就休息吧!”

努尔哈赤摇摇头说道:“休息?我可睡不着,如果不找出个法子来,在这里这样一直呆下去,我们的军粮也不多了!”

努尔哈赤喝了店参茶,提了提神,又将目光转向了地图上,过了些时间,他才发现黄台吉已经在他身边呆了许久了,不进奇道:“老八,怎么不说话?你的脑子灵活,你来想想现在该怎么办?”

黄台吉突然说道:“父汗,有些事情我早就想对你说了,只是还请恕孩儿不敬之罪!”

努尔哈赤摇摇头说道:“你我父子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黄台吉狠了狠心,说道:“父汗,我认为我们根本不可能突破的了明军的防线,不如求和撤兵吧!”

“你说什么?”听了黄台吉的话,努尔哈赤的声音变得有些阴沉,黄台吉如今已经说出来了,也就把心一横,说道:“父汗,明军的炮火和枪支犀利无比,已经不是我们能够抵抗得了,现在别说是进攻,就算是防御也是力有不足,而且根据最新的线报,明军十万大军已经开到了沈阳,如果等到他们打到赫图阿拉,兵临城下,我们就连讨价还价的资本都没有了!”

努尔哈赤看了看倔强的黄台吉,摇摇头说道:“老八,你真以为我就是个老倔头了,在这里劳费粮秣,劳而无功,我也想撤退,只是没办法弄到足够的粮食,今年冬天怎么过?过不去,整个大金也就要分崩离析了!”

黄台吉一看努尔哈赤话头已经松了,连忙说道:“父汗,就算是在这里,跟明军对峙个一年半载的,也没办法打破他们的防线,可是我们大金就已经先支持不住了!如果跟他们和谈,臣服明廷,恢复互市,我想他们也一定不会赶尽杀绝的!”

不会赶尽杀绝,只是黄台吉自己的想法而已,明朝反元而得国,民间特别是文人当中民族主义思想已经开始萌芽,而且随着明朝初期的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