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公子一众继续赶路,莫不凡一路上有些担心了,肚里寻思:“这姓孟的此时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臭小子,在江湖中所识之人有限,如今已是名声大噪,在路上如果提及他的名字,恐怕已有不少人听说过,这路途遥远,如再路上遇到些高人,慕他之名,与他结交为,这可不是妙事,只恐此去少林路上一波三折。只消这小子到得少林,便任谁也救不了他了。”
又行了近两个时辰,经海宁、斜桥、盐官,已至钱塘江滨,傍水而行。此时天色已晚,莫不凡指着前方向众僧道:“在前方不远有一渡口,渡口不远处有一家渡江客栈,咱们今个便到那投宿,明日早起,再渡过江去。”一众在莫不凡的带引下,直奔渡江栈而去。当晚,众人在睡梦中,忽闻房外呼呼之声大作。孟公子打开窗来,忽觉脸上一紧,吃了一惊,这半夜竟起了好大一声风,吹的人眼都难睁开。
第二日,众人依就早起,吃了早饭,来到渡头一看,渡口一艘大船泊在江岸。众人走近那船时,只见船舱中走出一个老儿来,向众人摇了摇手,道:“今日风大,船行不得,客官要过江,今日是不可的了。”说罢转身进舱去了。莫不凡哪想耽搁,跳身上船。此时狂风猛烈,孟公子站得又远,也听不莫不凡与那艄公说些什么,眼中所见不是那艄公摆手,便是摇头。过了一会,但见莫不凡垂头丧气而归,想是没能说服那艄公。众僧中那褚姓僧最具声威,又是此中僧人中辈份最高之人,他见今日如此大风,确实是不宜过江,说道:“莫师弟,那艄公既不愿渡人过岸,我看便罢了吧,若今日非要过江去,我看水面之上倒也凶险。”莫不凡见他如此说了,心中虽有不愿,也只得点了点头。
正在这时,远远走来一个五十来岁的汉子,身衫单薄,裤管卷至膝盖部位,朝众人大声叫道:“哎!众位是不是要到江对岸哪?”莫不凡闻言,心中一喜,忙道:“是啊,你是这渡头的船家么?”那汉子近前笑道:“今日风起,别的船家不敢渡人过江,但我敢,众位今日要过得江去,与我来说,倒也不是难事,只是今日过江的船费可比往日贵出许多。”莫不凡笑道:“这银两不是问题。”那汉子听他这话,当即竖起五个指头,道:“五银!你们愿意给么?”莫不凡呵呵一笑,当即伸手入怀,取出一锭五两的银子,交到那汉子手中。那汉子掂量着手中银两,笑道:“爷真是爽快人,行,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指着远处道:“小人的船就在那边,各位请跟我来。”说着转身回走,当先引路。
众人走在江滨,但见江水茫茫,连天一线。正在这时,众人忽闻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看江面时,仍是风平浪静。片刻间,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再看向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已出现一条白线,正迅速移来,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众人走在江滨,但见江水茫茫,连天一线。正在这时,众人忽闻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看江面时,仍是风平浪静。片刻间,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再看向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已出现一条白线,正迅速移来,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孟公子见这等情景,向柳月儿笑道:“离岸远些,莫要让急速而来的潮水卷去了。”莫不凡见状,顿时也消了几分今日过江的念头,一众也不敢在岸边多有逗留来赏看这一线潮水,纷纷退至远处高坝之上。
不多时,只见滚滚而来白线已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不可当。柳月儿见这等气势磅礴,壮观潮景,不住的欢呼惊叫。柳月儿目不转睛地望着这滚滚而来的潮水,此时潮水忽退,又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莫不凡身居钱塘县内,这样的潮水他见过没有十次也有八次,对眼前所见不惊不奇,见柳月儿又大呼小叫的,嫌她聒噪,皱眉道:“月儿姑娘难道从来没有见过钱塘潮么?”柳月儿尚未回过魂来,半晌才定住了神,仍是满面兴奋之色,道:“我只是听说过,可从来没见过这钱塘潮。”孟公子道:“我也没见过,只是在书中见过描述钱塘的字句。今日一见,当真快慰平生。”方振威道:“十年前我见过一次,不想在有生之年能再见上一次,这全拜孟公子你所赐啊。”言罢哈哈一笑。
孟公子忽然想起此时生潮极为怪异,沉吟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钱塘潮只在农历八月十八才能见到,今日如何会潮水忽来。”莫不凡本跟他没有一句闲话来说,这时听说了这么一句话,竟接道:“是啊!历年来八月十八盐官这地方都早早聚集着不少的文人墨客、公子王孙或是江湖人士在此静静相候,都为一睹钱塘潮之壮观奇景。今年倒奇怪了……”曲指一算,道:“今日才是农历三月十八,如何会有这钱塘涌潮?”对这等怪事,众人好生不解。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十七章 身赴少林
众人在高处悄立半晌,忽听那渡船的汉子哎呀一声,众人瞧他时,只见他一边向前狂奔,口中一边大叫道:“不好了,这么大的潮水,我的船非给冲没了不可。”只听他自怨自艾地去远了。方振威见他一副狼狈模样,拊掌大笑。
此时大潮已完全退去,江面上又平静如初,竟是没有发生过方才那场涌潮一般,造物之神奇,众人不禁兴叹。孟公子笑谓柳月儿道:“为何会长这钱塘涌潮,有个传说,不知你可听过么?”柳月儿想了想,道:“那你说来听听。”又嫣然一笑,道:“我觉得你很是了不起,你武功、轻功、学识俱是了不得的,还有就是你居然中毒不死,能够自行驱毒,真一个又怪又奇又异之人,难道你会我们万毒门的秘功么?”莫不凡在旁听了,侧目而视,却不再打话。方振威叫了起来:“哪里这许多罗唣,到底是什么传说,孟公子你快说!”柳月儿转头向他笑道:“方老先生最爱听故事啦。”说着一捻他的长须,甚是好玩,方振威也不为意。
孟公子道:“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巨人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的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地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待他说完,方振威早已大叫起来:“有趣,有趣,实在有趣。”柳月儿道:“原来钱塘潮是这么来的?”孟公子笑道:“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莫以为真。”
这时,那船家已垂头丧气地走了回了,向莫不凡道:“这位爷台,真对不住,不能载你们渡江了。”缓缓从怀中摸出那五两银子,递到莫不凡跟前,道:“这银子您收回!”莫不凡却不接银两,道:“莫非你那客船给方才那一场潮水冲没了。”那船家愁眉不展,道:“可不是么,如今我没了船,如何能渡众位过去了?这银子啊,还是还您吧。”莫不凡抬头望天,见灰蒙蒙的,风又不小,正沉吟间,褚姓僧道:“莫师弟,今日天气不善,眼前连这船家也不能渡我们过去了,还是待明日天气好些,再过去吧。”莫不凡点了点头,那五银子也便给了那船家,不再收回,一行人又复回渡江客栈,寄下随身之物。众僧也不再看管孟公子,任他与柳月儿、方振威到底行走。。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五十八章 身赴少林
词云: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