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和姓最好不换,我从一岁多就来到张家,现在已是张家的人了。我觉得我的名字取的好,我很喜欢。乡亲同学老师都叫顺了口,突然改姓换名,别人难以理解,我也难于解释,至于亲生父母和家乡的亲人我记在心里就是。”
张启贤说:“历史上,我的爷和我爷的父亲姓徐,在我父亲这辈才改回张姓,那时被清军追杀,没有办法。”随即他讲了祖宗的那段过程后说:“三儿,你不同,我们考虑有利于你的成长,才给你起了个张氏姓名。现在你高中毕业了,长大了,成人了。再不把你的张姓改为刘姓,我就对不住你的父亲。”
张亲民说:“这没啥,我相信我的亲生父母在九泉之下也是会理解的。我这辈子不再改姓换名,等有儿孙时,我把这事说给他们,改不改姓由他们决定。”张启贤和黄自珍见改姓换名的事劝说不通,两口子也就没再提这个事。等了一会儿,张启贤又说:“三儿,还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张亲民回答说:“爸,你说吧,我依你的。”这阵,黄自珍从箱子里拿出那套旧军服和一双她亲自才做完的新棉鞋放在了床上,然后取出洗净晒干妹妹上学用的五成新军用书包,书包里包了十多个下午炸好的肉饼和毛巾等洗漱用品。另外又取出一件新做的白衬衣,衬衣兜里装了三百元钱。黄自珍用别针给他别好后,又拿出张亲善劳动时用的军用水壶,一起放在了三儿的面前。张启贤拿出来了一张纸说:“现在去学校代课还有个把月,你按着这个地址去一趟河南老家,祭拜一下你的亲生母亲和爷爷奶奶、姥姥等,看看你现在还有没有健在的亲人,向他们问个好。”
张亲民点了点头,张启贤接着说:“衬衣里装三百元钱,是我们多年积攒下来的,估计来回路费只用得到几十块钱,剩下的你用在路上吃饭,看亲人时不要空着手,有什么合适的像样的东西买点送去,去坟上要敬香,烧纸,磕头……。”接着养母也叮嘱他路上不要与人争吵、打架、注意安全,防止小偷。黄自珍说完张启贤接着又说:“这次去河南,本来我要与你一块去的,修大寨田,有几座坟要迁移,正在扯皮,我走不开,只有你一个人去了。你长大了,懂事了,也应该到世面上闯闯,锻炼锻炼。”张亲民说:“爸,妈,你们放心吧,鼻子底下是大路,我保证好好的回来。”
这阵,张亲善,张亲军,张亲欣都进屋来。实际上,父母把三儿喊进房间时,他们都有所警觉,三个一直在房外偷听。里边的人哭,他们在房外忍不住也哭了,这阵觉得没有事了,三个一起叫门进来了。妹妹首先叫了一声:“三哥”,两个哥哥分别说:“以前,我们没把你带好,很对不起你,请多原谅。”这时,全家人慢慢的笑了起来。
第二天,一切都准备好了,张启贤亲自送三儿到县城火车站,给他买好票送上车,列车开动了,他才返回来。
亲民从河南回来还剩的有钱,他如数的交给了母亲,黄自珍没要他的,反而还给了他钱说:“三儿,你去学校的被褥、衣物和常需日用品,我们都给你准备好了,剩余的钱你留着。另外再给你五十元,刚去带课,学校一月后才给你发工资,你把钱拿着吃饭和零用。”张亲民把钱收了下来,张启贤叫上张亲善、张亲军把张亲民送到学校。
第 六 章 2,气 节(1)
冬季招兵工作开始了,张亲军终于层层过关来到了云南下关新兵训练基地,他在新兵连能吹笛子、拉二胡、唱歌、办黑板报,军事考试样样名列前茅,亲军对人很坦诚、性格开朗,连长早就看上了。新训结束后,连长把他带到了中越边境的老山。一年后,他担任了班长。由于张亲军各方面表现出色,和干部战士关系要好,两年后被升为副排长,后又提拔为排长。当排长时,他回老家探了次亲,乡亲们都为他穿上四个兜而高兴。张亲军这次回来正好赶上大哥张亲善的婚礼。
张亲善的新婚妻子名叫杨春芳,他们是一个队的。杨春芳小时候是在城里长大的,居民下放时随父母来到了西岭村。刚来时人生地不熟,处处得到张启贤一家的照顾。杨春芳一家劳力少,她十四、五岁就到农业社劳动了,他们两家住得很近,杨春芳从小就喜欢张亲善,劳动时总想和他凑到一块,张亲善一直把她当成小妹妹看待,处处关心照顾着她。下种背粪,杨春芳撑背篓,张亲善上粪,无旁人时他总要在杨春芳背的粪下垫些草,自己的背篓装的满满的,旁人看来,两个人背的粪错不了多少。除草时,张亲善每锄草总是先从杨春芳身旁开始,再逐步朝向自己面前推进。插秧时,他总要给杨春芳带两行。在一般人眼里,两人干活差不多,群众评工分时给张亲善10分,给杨春芳九分。
有一次队里分玉米棒、用锉几印,保管员没看工分表,他只记住张亲善壮劳力10分,给他满满一锉几大大的玉米棒,只给杨春芳一点点碎碎的玉米棒。张亲善一看不对头,顿时火了,他把杨春芳的玉米棒一下倒了回去说:“保管员,我与杨春芳的工分只错一分,你为啥给她分这么少?”保管员忙看工分表说:“搞错了,对不起,重新印。”
劳动休息时,张亲善有时唱歌,有时说故事、讲趣话,逗的大伙哈哈大笑,只要有他在,全场都热闹。杨春芳一会儿不见张亲善就心慌着急不想讲话,等他来了,杨春芳又开朗起来。张亲善一会儿不见杨春芳,他就会四处张望,再不就向人打听,一个离不开一个。两个人就这样产生了恋情,而且慢慢的越来越深。两家大人同意并承办了他们的婚事。不久,国家政策改变,允许下放居民回城,杨春芳父母和弟妹迁回县城,她舍不得离开张亲善,留在了西岭村。一年后有了女儿张海琳,又过两年得了儿子张海涛。
张亲军探亲回部队不久,中越边境开始紧张,越方撕毁了友好的面纱,在中越边境上大修工事,囤集部队进行挑衅,经常打死打伤边境上的中国公民和执勤战士, 中国军队忍无可忍,战争一触即发。
一声号令,战争终于打响,张亲军带领了个尖刀排,完成了侦察敌人,炸毁碉堡,堵猫儿洞,挖地雷,掩护大部队撤退等多个重大任务。停战后,他率领的尖刀排受到了云南军区的表彰,荣立集体一等功。不久,张亲军被团部推荐参加全军院校统考,他考试成绩优秀,顺利的来到了南京陆军指挥学院,读军事指挥专业。
第 六 章 2,气 节(2)
张亲民很早就懂得男女之间的事,也许是他看小说看会的。上高中时,他就暗恋一位女同学,那位女同学聪明、伶俐、漂亮,性格活泼外向,对人和蔼大方,乐于帮助别人。张亲民见了她大气都不敢出,因为她是县革委会主任的千金,又是班里的团干部。张亲民来自农村有一种自卑感,对城里的同学他都想躲避。不过张亲民学习用功脑袋聪明,别人不会做的题,他会;别人解不开的难题,他解的开。每次考试数、理、化他都是名列前茅,在这一方面又增加了他一点自信心。对班上那位女团支部书记的爱,他埋藏在心里,始终没暴露出来。那位女团支部书记和班上的一个体育委员很要好,体育委员篮球打的特别好,每次比赛,他从前场冲到后场,后场冲到前场。校联队、教师职工队都打不过他们班。
每次比赛,女团支部书记都带上全班摇旗呐喊助威,并主动的帮体育委员拿衣服,给他递水,体育委员为班集体赢得了不少荣誉,团支部书记心生感激。体育委员是县里一个部长的儿子,虽说他父亲的官职比自己父亲官职小,但体育委员长的英俊帅气,很有男人味,虽说学习成绩不够好,但在那个不注重学习的年代,体育委员就成了众多女孩所追求的对象,不过团支部书记具有许多优势条件,其他女孩可望不可及,渐渐的两人好上了,班上有传闻。据说夜里有人看见两人在树下亲嘴,张亲民听后,心生难过。后来,他又对另一个女生产生暗恋,那个女生也是农村来的,长的乖巧,很逗人喜欢,张亲民对待她胆子就要大些。高二下学期后,他找借口借书等主动向她靠近,可那个女孩高中没毕业就退了学,据说与部队的一个参谋结了婚。从此,张亲民特别厌恶当兵的,张亲军探亲回来,他就爱理不理。
张亲民刚来学校教书表现还很积极,他认真备课,认真改作业。不久,领导把他调去带初中毕业班,毕业班的学生都大了,其中有个叫小翠的姑娘,长得特别漂亮,她本身上学晚,中途又留了两级,加上*停课,上初二时已是十七、八岁丰满成熟的大姑娘了。张亲民第一次走进他们教室,第一眼就瞅上了小翠。小翠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一笑脸颊上还有两个小酒窝。据说她父亲在地质队工作,家里较宽松,不愁吃不愁穿,她是班上穿戴最讲究的姑娘。张亲民刚看到她心里一惊,讲课就有些走神,大半堂课后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张亲民带毕业班的数学,他讲完例题后,在黑板上出了两道题,转身问大家谁上来做,同学们都把头低下了,好一阵没人吭声。张亲民急了,他叫起了那个高个子女孩小翠和另一位男孩,张亲民坐在下面的一个空位上看着两人,慢慢的他目光集中到小翠一个人身上,他在欣赏小翠的背影,两条长长的辫子和富有曲线的身段。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 六 章 2,气 节(3)
两人在台上做了一步都卡住了,站在那里苦思冥想。男孩转了几次头,张亲民都没理他,小翠转头时两人眼神相对,脸颊都挂上了微笑。张亲民走上台去,站在两人的跟前说:“你俩下去吧。”小翠离开讲台时又望了张亲民一眼,张亲民微笑的向她眨了眨眼睛,随即张亲民把两道题讲了一遍。下午上自习时,张亲民走进了教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