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锦衣为明-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人,卑职汗颜,没有见过林丹汗。”曹文诏脸上有些微微泛红。



  “哈哈,放心吧,以后有的是机会,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也许,以后你会和他一起去打女真鞑子,当我的亲卫,以后都会有着独自带兵的机会,只要你们有能力,也许有一天封侯拜相也未可知。”陈廷笑着说道。



  “老柳,你以后就是我军中专门负责侦查的头子,若是训练出的人都像你这般,那么鞑子的斥候算个屁,直接玩儿死他们。”陈廷的话语,让曹文诏和柳羽斐都是激动不已,若非不是在前往庄子的路上,恐怕已经跪下来大礼参拜了。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有本事的人,本官都是敬重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你们以后带兵也是一样,要尊重任何对手,不要认为自己有些本事,就看不起对手或者敌人,要知道,往往英雄都是死在小人手中,所以,你们要把我的话好好记在心里,以后带兵时作战时,就好好想想我这句话,以免在战场上后悔莫及。”陈廷突然若有所思的说道,曹文诏和柳羽斐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依然将陈廷的话记在了心头。



  因为陈廷招收家丁,许多田地没有收成还有乞丐,都来到广宁城,人数众多,这也让陈廷有些头疼,不过,这些事因为他而起,所以,这些事儿都必须要有他来解决,免得惹得兵备道的官儿或者监察御史弹劾。



  有的人因为没有选上就离开,有的却是想在广宁附近找个活路,而陈廷也开了口,会给这些人一些安排,如今种子回来了,那么就让这些人开荒,种植红薯,玉米,土豆。



  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人力呢,所以,陈廷才不会担心人多。
第六十六章 工匠
  将红薯藤,玉米,土豆,接近万斤的种子分门别类,小心翼翼的送入库房中,陈廷走出庄子,便已经看到正在朝着远处热火朝天开荒的预备队。



  许多流民,还有陈廷家丁们的亲属,都不能进入庄子里去,在陈廷的规划区中,修建房屋,什么都没有的人,只要出力,每天也能领到足够一家人吃的粮食,一个小镇在很短时间内,便在庄子外出现。



  而管理此处的,是锦衣卫的官兵。



  看着如火如荼进行着建设的小镇,脸上洋溢着笑容的辽东百姓,陈廷心中也有着一种成就感。



  按照陈廷的设想,这个小镇就是军队的家属区,外面的河流正好可当护城河,而且靠近庄子,修建有道路前往庄子大门,不过却有岗哨,除非战争时期,否则平常百姓不允许靠近。



  因此,这个镇子有着围墙,有着角楼,有着商业区,养殖厂,加工厂,还有陈廷一直想要进行的物流运输的集散中心,还有军队家属区子弟学堂,卫生院,总之,能想到的,都有了。



  陈廷没有想到这家属区修建得如此之快,在选家丁开始那天,这还是荒地的小镇,便有着流民和入选家丁的家属来到此处,在锦衣卫的指挥下,卖命的建设着,到了现在,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围墙,更是用不远处山上的石头砌成。



  而陈廷的一个政策,更是让那些失去家乡逃难而来的百姓欣喜若狂。



  只要开荒十亩地,就有两亩地属于他自己,而开荒的其他土地,陈廷会给予开荒费用,免费提供农具,因此,山谷外绵延而出,便能见到一块块起垄后的土地。



  “劳动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才多久,就至少开出来数百亩的田地了?”陈廷感慨不已。



  “辽东地广人稀,只是因为战争,还有天灾的原因,也因为卫所腐败,种出的粮食还不够自己吃,于是出逃的便很多,哪怕有着一口饭吃,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啊?”大巫杵着手杖,站立在陈廷身后叹息道。



  “不知道现在这里有多少户人家?”陈廷开口问道。



  一个锦衣卫的总旗走了出来,他叫李子通,上过卫学,也算是个读书人,跟随陈廷参加过两次战斗,也是王千贯推荐的来管理这个新镇的人。



  “回禀大人,如今新镇有六百二十户人口,附近有两个卫所全都搬了过来,总人数有一千五百一十人,其中青壮年六百三十,妇女四百,老弱两百二十,幼童二百六十,这几日人数还在增加。”



  “今日丈量土地,开荒出来一共有着六百五十亩,每一户开荒多少,都已经登记在册。”



  “哈哈,李总旗做得不错,若是觉得人手不够,可以在这些新镇百姓里挑选一些,也可维持此处治安,李总旗,这卫生环境,可是要搞好了,若是不注意,引起瘟疫那就麻烦了。”陈廷开口说道。



  “卑职遵命。”李子通抱拳回道。



  “我们自己的开荒的田地有多少?”



  “已经有了一千亩,在后山之上,而且养殖场也已经建好,购买了鸡鸭还有小彘,按照大人所说的方法养殖。”



  “那么多了?也不知道灌水方不方便?”陈廷问道乐呵呵走近的茅元仪。



  “我准备在上游架水车,利用沟渠,将河水引流到后山,灌溉便不成问题了。”



  “那么先把沟渠修好,然后便点上玉米,红薯和土豆都是耐旱植物,可以先栽种,走吧,我今儿便露一手,让你们看看这些植物是如何栽种的。”陈廷笑着说道,自己提上两袋红薯藤,还有一袋土豆,骑在大黑背上,朝着后山而去。



  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土地,陈廷咧嘴直笑,这里属于东北平原的地区,土地肥沃,最是适宜种植红薯,土豆,即便如今进入小冰河时期,但是按照红薯玉米生长的气候,也不会有着多大的影响。



  下马后,陈廷拿出红薯藤,这些红薯藤都长约一米左右,陈廷直接用腰间匕首,将其割断为三截,然后埋在土壤之中,浇着水。



  “这红薯是根茎植物,只要有着藤蔓,就能生长起来,所以,一截十寸左右便可栽种,以免浪费。”陈廷对茅元仪身旁众人,还有跟着看热闹的百姓笑着说道。



  “只需要几年时间,辽东遍种红薯,土豆,大明基本就不会有着饥荒存在了。”



  “这土豆,要将其切成几块,然后栽种在土地里,一颗至少能够收两斤,一亩至少三十石粮食应该没有问题,而这红薯,即便是一百石也很正常,等到收获的季节,你们便能够看到了,这时候真是春发之时,栽种虽然有些晚,却不会影响。”



  “茅大哥,让预备队,后勤,还有那些家丁,都出来把这些田地种上,种子不够,便买来山羊,耕牛,还有鸡鸭,让那些没有种子的人家饲养,或者进入工坊之中,我需要大量的工匠,替我制造掣电枪,火铳,还有各种武器。”



  陈廷拍拍手上的泥土,对茅元仪说道。



  第二天,茅元仪就安排家丁和预备队的人员,开始去栽种红薯和土豆,只不过一天时间,红薯,玉米,土豆都栽种了下去,大半的新镇百姓,也栽种上了红薯和土豆,他们也极为上心,因为栽种的这些,十亩之中,就有两亩的粮食是他们自己的。



  而第二年开始,其中五亩的产量就是他们自己的了,以后只需要给陈廷他们交上五亩的粮食便可。



  粮食种上,新镇也很快建立好,陈廷开始大力招收匠户,一个铁匠一个月三两银子,还有十亩田地的诱惑力,让许多卫所的匠户都前往新镇来。



  张承胤面对这事情,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他可不喜欢麻烦,对于陈廷的事情,根本就不理会,反而大力支持。



  就是卫所里的工匠,听到这事情之后,也不远百里,从辽阳,锦州这些地方而来,在自己卫所中,即便有些手艺,却根本无法养家糊口,陈廷这里,只要有着技术,有着本事,一个月几两银子,能够过上他们想都未曾想过的生活了。



  陈廷对这些工匠极为看重,为了能够尽早将掣电枪打造出来,陈廷亲自来到工匠区,召集了从各个卫所而来,上百的工匠。



  见到陈廷到来,这些工匠都是跪拜在地。



  “大家都起开吧,我想问问,你们这里,谁以前打造过火铳,鸟枪?”陈廷开门见山的问道。



  听到陈廷的问话,这些工匠都是笑了起来,其中一个看起来六十左右的老人,很是谦卑的回答道:“回禀大人,在辽东卫所的工匠,基本上都会制做,只是因为卫所的大人们都要种地,都转而打造犁头,锄头这类的铁器了。”



  “你们这里打造火铳技术最好的是谁?”陈廷笑着问道。



  “杨老爷子曾经在京营打造火器,还和赵大人一起打造过鹰洋炮。”众人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推出一个六十多岁,头发花白,身体微微佝偻的老人。



  陈廷有些惊异,急忙说道:“杨老爷子,你和赵士桢赵大人一起工作过?”



  “陈大人,老朽的确在赵大人手下呆过,打造过掣电枪,迅雷铳,还有鹰洋炮,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杨老爷子叹息着摇头道。



  “现在能否打造出来这些火器?”陈廷激动的问道,一脸的希冀。



  看着陈廷脸上的神色,杨老爷子想到便是眼前的少年,给了他们生活下去的希望,让他们不会饿死,便是狠狠的点了点头道:“只要有着工具,我便能打造出来。”



  “很好,若是需要什么,你可直接找寻王百户,我现在就任命你为我新镇的火器厂厂长,一个月二十两银子,若是在这个月内打造出掣电枪,我便给你奖赏一百两银子,有功之人,都会有赏赐。”



  “杨老爷子,你可以负责招募或者选出工匠,哪些以前制造过火铳的,都可以给我呈报上来,只要有着真本事,银子不是问题。”陈廷笑着说道。



  听到陈廷的话语,杨保还有身后的工匠,都是激动的跪拜下来,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