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雄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巾帼雄风-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农历,后同)。

    利州(今四川广元)。

    黎明前的黑暗之夜。

    时令虽已初春,但是,冬天似乎不甘心交出权力而退出时空舞台。

    雪,特大!密密麻麻,鹅毛般的雪花漫天飞舞,将大地裹得严严实实,茫茫皑皑!

    风,特烈!一阵紧过一阵,像千万头愤怒的雄狮,咆哮、怒吼!肆虐地卷起雪絮,搅得天地一片混沌!

    昔日绕城而过、欢歌笑语、激浪扬波的嘉陵江,如今冰封雪锁、沉寂无声,宛若一个冰肌玉肤的少女,弯曲着玉体,闲静地酣睡在巴蜀大地上!

    利州,这座在8000年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夏商时胤侯国和春秋时苴国的古都,迄今为止,还从未遇到过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雪!这么凜冽刺骨的寒夜!

    除了风啸雪舞,一片万籁寂静!

    夜空里,“邦!邦!邦;;;;;;”只有定时报更的梆声和浓重的川北口音,“防火防盜!小心火烛!”在夜空里响起,也顷刻被怒吼的狂飙卷走吞没!

    一片死寂的利州,没有一星半点的烛光,唯有总管府灯火通明!

    总管府的大堂里,桔黄的烛光在风中搖曳。

    大堂正首的板壁上,挂着一座深红色的神龛,神龛里,是镀金的观音菩萨像:庄重而又慈祥!

    神龛下前方,是一条油光黑亮的长桌香案。香案前,坐着一位入定的中年妇女,年约四十出头,盘着发髻,秀目微闭,一脸虔诚,左手单举胸前,右手执着小木锤,有节奏地敲着木魚,正在念经诵佛。

    她就是总管府的女主人杨姝(史书上此女无名,为区别于本书中其她的杨氏,故名“姝”)。

    杨姝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许多!从她至今还令人怦然心动的风韵上,可以想象,在她豆蔻年华时,一定是酷若观音的大美女!

    杨姝念完经后,起身焚香,这才看出她已身怀六甲,挺着个大肚子。

    她将点燃的香烟缭绕的檀香插进香炉后,车转身来到蒲団前,艰难地跪在蒲団上,虔诚地磕了三个响头!又吃力地站起来!

    因为杨姝一再交待強调,在她祈祷、礼佛、念经、膜拜的时候,别人不要打搅和帮忙,所以,在旁侍候的杨妈,这才过来帮忙,搀扶着女主人杨姝款步而行。

    杨妈年约五十岁左右,相貌却是蒼老,是杨姝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女佣,虽然是个女佣,可杨姝一直视她为姐妹。

    “该睡了,夫人,你身子要紧。”杨妈关心道。

    “等会儿,我到后面去看看。”杨姝来到西侧的后房。

    房里床铺上睡着两个男孩,这就是她的继子元庆和元爽。

    屋外虽然风狂雪紧,可两个小子像是火做似的,要么房内生了旺旺的炭火,两个小子仍把上半个身子露在被褥外面。

    杨姝和杨妈一人侍弄一个,将被褥小心翼翼地帮他们盖严盖好。

    杨妈由衷地赞道:“夫人心眼真好,对他们从来都是视如己出!”

    杨姝苦笑道:“有什么办法,从来都是生母好做,后妈难当哟。”

    两人继而走进东侧的后房,床上坐着一个少妇,红朴朴的脸上显示着一种特有的健美,此刻,在她怀中一个年幼的小女孩,正在贪婪地吸奶。

    “怎么醒啦?”杨姝问道。

    “娃儿醒了要吃奶。”奶妈是本地人,叫幺妹。

    幺妹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到大了嫁了人还这么叫:幺妹。

    幺妹是杨姝的夫君——利州总管武士获(“获”的原字上面是“艹”字头、下面左边是“寻”、右边是“隻”的组合字)——从地方上带来的。

    当武士获视察到某县时,和这个县的主簿(负责掌管文书、簿记,相当于现在县政府秘书长)谈话很是投机。

    虽说是个“从九品上”的“主簿”低下级末流官员,但唐朝官制规定均需进士及第才能担任,官阶虽低,但若有荐举,也可升职,甚至入朝做郎官、御史什么的,或外放做刺史,唐代一些高级文职官员大多都在基层任过此职。

    征得亲家同意后,县主簿向武总管推荐了自己的女儿幺妺做奶妈。

    为了夫妻团圆,武总管又自资将幺妺的老公杨堤请进了总管府,担任护院的府丁头目。

    杨姝凑近幺妹,瞧了瞧她怀中自己头胎生的女儿招娣(史书上此女无名),满意地笑了笑。

    临走,杨姝叮咛道:“等小孩吃完奶,早点休息。”

    “要得,”幺妹答道,“夫人走好。”

    杨妈搀扶着杨姝走进东侧的前房:这是杨姝夫妇住的正房。

    杨妈俯身吹旺了盆中的碳火。

    “杨妈,别管了,你自个早点回房去休息。”

    “这怎么行,夫人你都快临产了!”

    “没这么早吧。”

    “早吧、早吧,早不走,晚不走,总管老爷偏偏在这节骨眼上走,也真是。”杨妈埋怨道。

    “他到剑阁办事去了。他呀,一辈子就只知道公干、公干、公干!”杨姝说这话不知是赞赏还是嗔怪。

    杨妈要给杨姝铺被褥,被杨姝轻推出门:“走吧,你夠辛苦的,早点儿去睡!唉,这么晩还什么‘早’呀。”

    杨妈回头叮嘱道:“夫人,有事千万要叫我哟。”

    杨姝说话轻巧:“我一个大活人,又不是头胎,会关照自己的。”

    待杨妈走后,杨姝铺褥脱衣腄入被窝中,她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肚皮,心中算算也可能快生了。

    她已不是初为人母,头胎生了个女儿,为了生个儿子给这女儿起名“招娣”,希望她招来个弟弟。

    这不,自己又怀上了!

    她觉得这第二胎和头胎就是不一样!

    怀头胎时,她妊娠反应强烈,经常呕吐,且在产前的一、两个月,腹部常有被怀中胎儿脚蹬、手抓的疼痛感!

    可这一胎,似乎对她特别关照:居然既没呕吐、也没疼痛过一次!

    这反而使她有点不安!

    她望着床顶板怔怔出神,肚皮里的异常不禁令她想起去年端午节那个同样异常的龙舟赛;;;;;;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五月初五。

    利州迎来了规模空前的龙舟大赛!

    为了扩大规模,增加热闹喜庆,团结各族人民,利州总管武士获私自出资打造了一座纯金奖杯:利州飞舟杯。底座是龙舟的剖面形状,刻着“利州飞舟”四字,舟上鼓手、桨手、舵手个个英姿飒爽!

    早在今年早春二月,利州总管武士获就告知各县,要组织好、训练好龙舟队伍,端午节汇集金龙潭,一较高下,赛龙夺锦,争夺“利州飞舟”杯!

    【唐朝的“总管”分两大类。一类是纯军事上的“道”(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或“行军道”(相当于方面军)上的“总管”,有时称“大总管”,分别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和方面军总司令、总指挥。

    另一类是地方上“州”的“总管”(后改称都督或大都督),主管本州及毗邻几州的军政事务,以军事为主;如该州有“刺史”,则主管军务。“刺史”从行政级别上来说,理论上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但其管辖地域较现在的“省长”小。唐朝初期地方分为州、县两级,全国有358个州,1551个县。根据每个州、县的人数及重要与否,“州”又最多分为辅、雄、望、紧、上(三万户以上)、中(二万户以上)、下(二万户以下),共七等;“县”则分为京(赤)、畿(望)、上(五千户以上)、中(二千户以上)、中下(一千户以上)、下(一千户以下)等级。近京之州为辅州,京都所在的县为京(赤)县、京都旁边的县为畿(望)县。

    后又在“州”上设“道”或“府”,全国划为十道。自唐玄宗起,将州改为郡,刺史改称太守,都督改称节度使。州级领导人除了一把手刺史外,依位序还有别驾、长史、司马(中、下州不置别驾)。刺史一职在皇室亲王遙领或缺员的情况下,由位序其后者代行州事。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土等七曹参军各1人,主管本司相关事务。

    县的长官不分大小统称为“令”,佐官有县丞、主薄、县尉等,也有七曹佐官,是对应州府的七曹而设。】金龙潭位于利州城西,是嘉陵江绕着西山山脚形成回流的大河湾,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水碧河深,正是龙舟健儿一显身手的好地方!

    临江的山脚,是一片广阔的平丘,碧草茵茵,林木滴翠,是一个天然的观众台。

    五月初五这天,利州是万人空巷!

    全州的龙舟队都汇集到金龙潭上!

    四面八方的人流都云集在西山脚下!

    比赛还没开始,江上就已鼓声阵阵,岸上早已欢歌笑语!场面煞是壮观!

    这是利州各族人民团结的盛会!汉族、藏族、羌族、傈僳族、土家族、瑶族、苖族等各族人民聚集在一起,互相交谈,有如水奶交融!

    这是奇装异服的盛展!各族人民穿载自己民族独特的服饰,穿梭往来,像一道流动的色彩,绚丽斑斓!

    这是一台风格各异的歌舞赛会!各族人民尽情地唱着自己的民歌,奔放地跳着自己的舞蹈,欢聚在嘉陵江畔!

    利州哟,人美!山美!水美!

    天更美!一道道金光耀眼的佛光,一片片炫丽多彩的祥云,罩耀在利州上空!

    于是,锣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