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海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海权-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典型的例子就是凡尔登战役中,德国人用重炮对杜奥蒙多村的法军阵地进行了整整两天的炮击。只造成了法军一个机枪火力点被消灭。而且这个机枪火力点居然并不是被德军炮击摧毁的,而是德国人的炮弹打中了杜奥蒙多教堂,教堂的钟楼的塔尖掉了下来砸坏的。

    “是的,殿下,因此陆军需要更多更大威力的火炮才能敲开那些乌龟壳,否则这些防线将会成为吞噬士兵生命的无底洞。”施利芬感叹道。

    听了这话约亨想扶额长叹,大炮兵主义当然好,以德国的工业产能也能支撑的起,但是德国的后勤可真的要哭了。

    “但是这样做会增加前线对弹药的需求量,生产输送的压力都很大,而且就算在如此,进攻方如果要付出远高于防守方的代价,付出惨重的战损比的话,对于异常大规模长时间的消耗战来说,进攻方是极为不利的。”

    约亨顿顿了,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法的严重性,重复了这样一段话:“如果战争爆发,没有人能预见会持续多长时间,也没有人能知道如何结束。先生们,它将会是一场7年战争,它将会是一场30年战争,下一场欧洲战争很可能就像伯罗奔尼撒战争一样持续30年。”

    “毛奇阁下在1892年发表的最后一次会议演讲,至今印象深刻。是啊,长时间的消耗战是不利的,因此绕过敌军防线,打击敌人侧翼和后方,快速取得决定性胜利就很重要了。”施利芬感叹道。

    施利芬计划的精髓就是快速迂回法军左翼,直插法国心脏巴黎,然后在大会战中歼灭法军主力,从而再现色当辉煌。因此不正面硬上法军防线也是其主要思想。

    德国当时大部分战略制定者都认识到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会让帝国在几年后就陷入政治、经济秩序的混乱,但是他们并不是考虑如何去制定一个适应长期消耗战的总体战略,而是寄希望于用最快的方式结束战争,从而避免混来的到来。

    虽然当时整个欧洲都有同样的问题,但是对于德国来说,这个问题是致命的。所以约亨决定给他泼泼冷水,虽然不能直接断言速胜是不可能的,但是让施利芬知道自己的快速进攻计划有着太多太多的具体实施困难还是可以的。

    “绕过敌军防线自然是最好的进攻方式,但是实施起来困难太大,也许在别的地方可以试试,不过在欧洲,发达的铁路网和公路网能让双方快速抽调兵力形成新的防线或者进攻集结点。

    结果就会变成双方不断的相互迂回,最终推动整个战线从东向西不断延伸,最终奔向大海。最终我们很可能就形成一条长几百千米直达海边的超长堑壕。那将会是一场噩梦的。”

    “只要我们的行动足够快速,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迂回成功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施利芬对自己的计划自信满满。

    “当然,如果我们能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期待胜利的到来了。”约亨点头表示赞同。

    施利芬听出了约亨的意思,于是问到:“殿下似乎对这种方法不太认同?”

    “不,当然认同,这是绝妙的计划,但是计划终究只是计划。再完美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

    比如,高速推进中的部队的通信问题,如果后方的指挥体系和前方作战部队的通信不能同步,造成对前线的情况判断有时间差,造成下达的命令缺乏时效性,对部队的指挥协调混乱,那么我们就会遇到麻烦,很大的麻烦。

    还有就是高速推进的部队的后勤补给问题,作战部队全速推进和后勤脱节,那么他们就不得不停下脚步,那么敌人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动和构筑防线。而我们能够依靠的运输工具只有骡马,而这些骡马本身还增加了后勤压力,因为它们需要饲料和饮用水,而且我们还需要饲养员和兽医。

    这些牲畜还很容易死亡,炮弹炸死、震死,甚至硝烟都有可能造成它们的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因此这会成为制约我们后勤能力的一大瓶颈。

    因此我们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在我们能够顺利的快速迂回到敌人的后方,我们不能指望着我们的对手犯错,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让我们比我们的对手更少犯错,以及拥有更多的后备计划。总参谋长阁下,正面的进攻手段依然是必要的,我们需要一个正面进攻突破敌人防线的手段。”(未完待续)
第157章 海军同盟会
    “除此之外,还有吗?”腓特烈三世继续问到:“仅仅进行海军部结构改革就可以了?”

    “海军部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一旦海军部改革完成,那么海军就拥有了在帝**事体系内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对海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另一项改革我认为现在实施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现在还不能准备提出,蒙茨阁下也赞同我的意见。”约亨回答到。

    “哦?什么改革?先说来听听。”

    “以现在的大西洋舰队为核心,组建以舰队决战为主要任务,集中帝国海军大部分主要兵力的舰队。不过我认为,在基尔运河还未开通,帝国海军还要分别驻守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情况下无法实现。

    因为我们无法集中帝国海军的大部分作战力量,自然也谈不上进行舰队决战,运河的开通预计要到1900年以后,而且现在帝国海军的规模也不足以支撑这样的一个舰队,因此我和部长阁下认为,等1898年海军的十年计划结束后,再进行舰队的重组和建设。

    这样等我们的舰队重组完成后,基尔运河也开通了,北海和波罗的海舰队合二为一组成新的舰队,而新的海军建设计划也可以在这个时候围绕着新舰队来进行展开。”约亨回答到。

    这个计划直接将德国海军大洋舰队的组建时间向后推了4年,不过这么做也不是没理由的,没有基尔运河,大洋舰队什么的完全是镜花水月,就算组建了,也会变成舰队分隔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达不到能够满足其进攻性所必须保持的数量对比。

    近年来德国海军一直在淘汰老舰船,新战舰的建造数量却比历史上强不了多少,总吨位第三的排名维持不了多久就会被俄国人超过。加上基尔运河的开通延迟。地中海舰队要进行加强,让德国海军现在分割在三个区域。每个舰队的实力都不算太强,因此显得相当无害。

    所以在1898年,上一个海军十年造舰计划结束后,德国就算进行比历史上规模更大的造舰计划,在议会那里受到的阻碍也会更小。

    虽然不知道英国人会对此作出何等反应,不过应该反应不会比当初第一个《海军法》出台的时候大,毕竟当时连英国人也认为1898年《海军法》规定的德国海军维持19艘战列舰的规模是合理的。

    毕竟只要俄国人不去远东送死,德国人要在波罗的海维持一支足够强的舰队合情合理。

    理由很充分。海军部长和海军参谋长都认为时机还不到,于是腓特烈三世表示你们自己把握:“那具体的实施,你和亚历山大觉得什么时候合适什么时候再提交上来吧。”

    “是,父亲。”约亨躬身行礼,然后退出了腓特烈三世的书房。

    回到海军部,蒙茨就急急忙忙的跑过来问情况:“殿下,情况如何,陛下同意了?”

    “父亲说要和首相阁下商量一下,不过我估计应该问题不大,父亲没有表示反对。那么首相阁下应该同样不会反对。陆军内部也许会有反对意见,但是施利芬阁下是聪明人,他会压住陆军的那些人的。。”

    “那太好了!”蒙茨兴奋到:“这样一来我们海军就不用再看陆军的脸色了。”

    “那到时候我可是要叫您总参谋长阁下了。”约亨笑着说。

    “也许到那个时候我就该退休了。”蒙茨也笑了起来。

    “部长阁下现在身体健康。这些年来对海军建设贡献颇多,您在这个位置上还能干上不久,为何轻言退休?”这是约亨第一次从蒙茨的口中听到他有这个想法。

    “年纪大了,精神头不行了,我在海军部长的位置上也已经干了7年,也该给其他人一点机会了。不过殿下放心,我也不是说马上就不管事了,至少当年我提出的海军10年建造计划的所有舰船全部顺利开工我才算善始善终不是吗?”蒙茨说到。

    “还有,殿下。原本您属意的接我的班的人是阿尔弗雷德吧,他在远东舰队干3年司令。回来升中将,倒也是能坐这个海军部部长的位置。不过现在海军部改组为海军总参谋部。他一个中将可当不了总参谋长。”蒙茨提醒约亨到,毕竟在这个位置上呆了那么多年,约亨的那点小心思,人精的蒙茨看得出来。

    “阁下说的对,这倒是我欠考虑了。”约亨立刻向蒙茨致谢,然后问到:“那阁下认为,谁来做第二任的海军总参谋长比较合适?”

    “哈哈,殿下还是不放心我这个老头子撂挑子啊。”蒙茨笑到。

    “我怎么敢,这不是因为要组建一个新机构,需要您这个部长才能把组建工作安排的顺顺当当的吗?”约亨小小拍了个马匹。

    开完玩笑,蒙茨细细的思索了一下,认真的说到:“要说能接我的班的,论资格论能力,应该是让汉斯?冯?克斯特中将来接任比较合适,他1892年升任中将,再过一两年升任上将接我的班是没问题的。”

    克斯特?这个名字怎么这么耳熟?约亨总觉得这个名字应该在德国海军的发展历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

    见约亨陷入了沉思,蒙茨也只是以为皇储殿下在考虑自己的建议,而不知道约亨只是在想这个人是不是在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