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重塑盛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重塑盛唐- 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近期以来,海无影一边实施着京城里的计划,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袁袭和边冈的消息。

    转眼间便到了文德元年的九月中旬,此时的长安城已经进入了初冬季节,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时不时吹过的阵阵寒风令人感到了冬天的寒意。这对于习惯了南方温湿天气的海无影来说,倒是有些不适应。不过,海无影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如何重掌朝政大权上,是以并没有觉得有多冷。

    时间一天天过去。

    九月二十六日傍晚时分,刚刚从中华报行回到武德殿的海无影看见张浪狗匆匆而至。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皇上,吉王殿下传来消息,说袁先生已经返回,随行的还有一位姓杨的先生,请皇上指示。”

    “杨先生?哈哈,喜讯、喜讯也。”海无影按下心头的喜悦,忙道:“狗子,去将希夷先生叫来,朕立即出宫。”

    “皇上,您还没吃饭呢?”一旁的孟婉儿道。

    “孟妃,朕回来再吃,你和郭妃先吃吧。”

    换好一身便服,在陈抟的陪同下,海无影悄悄地离开了大明宫。

    吉王李保的府邸离大明宫不远,位于皇宫东南方向约八、九百米处,吉王王府乃是李保的父亲唐懿宗在其三岁时所赐,这处府邸曾经是唐初名将李靖的住所,二十多年前,唐懿宗继位,随即下令重建,十多年前又再次翻建,王府的规模虽然不算很大,却也颇具气派。

    来到王府近前,两人又向南走了十多米,从一处偏僻的小门进入了屋内。穿过回廊、天井,最后再经过了一处花园,便来到了府邸的中心位置。

    “皇兄,希夷先生,请。”在大堂恭候多时的李保一见海无影到来,连忙走出,将人迎入室内,并直接将两人带进了后面一间相对隐蔽的屋内。一进屋里,李保便笑道:“皇兄稍坐,袁先生刚刚还在说,皇上得知消息后当会立即前来,果然不出其所料也。”

    “嗯,这件事十分重要,朕连晚饭都没来得及吃,知道消息后便马上赶来了。”

    “皇兄,那臣弟现在就给您准备晚餐。”

    “不用,六弟,沏壶茶水,朕有些渴了。”

    “是,皇兄。”

    坐在屋里刚刚喝了一会茶,海无影就看见袁袭和一位身材高大,相貌奇特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

    “这位就是庐州刺史杨行密杨爱卿吧?”

    听到海无影率先说话,袁袭来不及行礼,急忙对那位大汉道:“杨大人,快给皇上行礼。”

    杨行密赶紧上前一步,冲着海无影跪下道:“卑职杨行密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爱卿,免礼平身。”海无影一边说着,一边起身来到杨行密面前,并亲手将其扶起,笑道:“杨爱卿,朕终于见到你了。”

    “皇上,卑职来晚了,还请皇上恕罪。”

    “不晚,不晚啊。”海无影看着杨行密道:“杨刺史相貌不俗,不愧是朕之忠臣,朝臣之楷模也。”

    “皇上过奖,卑职。。。。。。”

    扣完大帽,海无影哈哈一笑,打断道:“杨爱卿、袁先生,坐下,大家慢慢说话。”

    待众人坐下后,海无影接着道:“杨爱卿,朕让袁先生请你来京,是有大事相托啊。”

    杨行密听见海无影言语客气,连忙起身道:“皇上,但凡有何吩咐,卑职都愿效犬马之劳。”

    “好,好啊。杨爱卿,这里不是朝堂,你不必拘礼,坐下说话便是。”

    “是,皇上。”杨行密小心翼翼地坐下后言道:“皇上,袁先生已经和卑职说过,卑职愿意追随皇上,以中兴我朝,重塑大唐之盛世。”

    袁袭微微一笑:“皇上,属下和杨大人稍稍一谈,便已看出,杨大人心系我朝,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这次南下,属下和杨大人详谈数次,对于时局均深感不安,今天下已乱,更需明君出世,好在皇上尽得太宗大帝真传,于危难之中彰显天子本色,使得我朝中兴有望也。”

    杨行密脸色一红道:“皇上,多亏袁先生及时指点迷津,卑职才下定决心进京见驾,但愿不会耽误皇上的大事。”

    “杨爱卿,你来得正是时候。”对于察言观色的本事,海无影早已得心应手。虽然还没有和袁袭进行过单独的沟通,但也猜出个大概,想必袁袭花了不少心思,才能说动杨行密的投诚,个中的经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

    身为主人的李保亲自给屋里之人加满了茶水,笑着说道:“杨大人,尽管皇上已经将大事统筹完毕,但此时却正好是皇上用人之际,作为外区官员,你是第一个表明了态度的大臣,今后嘛,呵呵,杨大人,你前途无量啊。”

    杨行密不是傻子,自然听出了李保的话外之音,急忙接话言道:“吉王殿下,卑职乃大唐之人,自该忠于皇上,忠于朝廷。”
第一百四十二章 喜讯(二)
    第一百四十二章 喜讯(二)

    此时的海无影并不清楚,杨行密最终做出前来长安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袁袭的游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乃是受到了江淮之地另一位割据军阀孙儒的压力。800

    孙儒从军的时间大约是在黄巢率军攻陷长安前后,当时,在忠武军中担任小校的孙儒投奔了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并被秦宗权任命为都将。孙儒为人强横,通晓武功,经过大小数十仗,为秦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自恃功高,遂不愿再听命于臭名昭著的秦宗权,他时常对人说:“丈夫不能苦战万里,赏罚繇己,奈何居人下,生不能富贵,死得庙食乎?”

    不久,秦宗权与朱全忠发生激战,秦宗权急召孙儒前来会师,孙儒称疾不往,与主帅秦宗权之弟秦宗衡发生纠纷,恼怒之下,于座上斩杀了秦宗衡,与刘建锋、马殷和大将许德勋等盟誓,率骑兵七千人南奔,号称“土团白条军”。

    经过数年的打拼,孙儒渐成气候,一年前,孙儒又和朱全忠结盟,兵势益强。在朱全忠的保举下,孙儒受封为淮南节度使,并时时觊觎着庐、宣两地。

    而杨行密在取得庐州、宣州两地后,也自称淮南节度使,并与占据徐州的感化节度使时溥结盟。( ;)总体而言,杨行密的势力仍然弱于孙儒。半年之前,杨、孙两军在扬州一带发生激战,杨行密麾下的庐州军以失败告终。一个月前,孙儒率军自扬州西行,打算在杨行密和赵锽兄弟拼个你死我活之际夺取庐州、宣州。

    令孙儒没有想到的是,杨行密的首席谋士袁袭恰好在此时回到了宣州,并策划了与赵军的整个战事,精通兵法的袁袭以凌厉的手法一举击溃了赵家兄弟,使得孙儒的如意算盘落空。不过,孙儒大军并未因此后撤,仍然停留在杨行密大军的周围,以待时机。

    面对号称五十万之众的孙儒大军,杨行密也不得不慎重行事,最令他担心的倒不是这五十万之众,杨行密十分清楚,所谓的五十万大军只是空壳而已,而孙儒背后的宣武军可是实打实的精锐之师,以目前庐州军的战斗力和人数来看,自是远远不如,这也就是杨行密愿意和袁袭一同进京的原委之一。

    尽管杨行密十分信任袁袭,但也不会只听其片面之言,对于现在这位皇上,藩镇的节度使们人人皆知,当朝皇帝不学无术,无能昏庸。半年前,京师传出的太宗大帝仙灵的说法,大家都是一笑而过,杨行密同样也认为,这只不过是无聊的朝廷编造出来的无稽之谈。因此,这一次来京,杨行密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要看看,袁袭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

    聊到现在,杨行密觉得,虽说皇帝不像传说中的那般无能,但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难道袁袭只是为了报答皇上的治愈之恩才游说自己入京的吗?了解袁袭为人的杨行密似乎觉得,这不是袁袭的行事作风,遂收心定神,继续听海无影说了下去。

    “杨爱卿,朕的计划袁先生应该和你说过了吧?”

    “回皇上,袁先生言及,皇上采取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首先要除掉为非作歹的北司阉人,继而消灭盘踞在各地的藩镇。”说到这里,杨行密似乎有些犹豫,吞吞吐吐地说道:“皇上,那杨复恭等人气候已成,却不知皇上有何良策将其一网打尽?”

    海无影笑笑道:“杨爱卿。虽然北司集团在朝中可以一手遮天,但这也是因为之前的朕乃至先皇不作为之故,使得军中大权被他们所控制。北司集团看似牢固,但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朕也不瞒你,朕已经说服了神策军中最为精锐的天威军。”

    “天威军?”杨行密愣了一下道:“那天威军军使杨守立不是杨复恭的养子吗?皇上是如何让其背叛的?”

    “杨爱卿,原因有两点。首先,朕乃大唐正统,不管眼下的局势怎样,延英殿的龙椅上坐着的还是朕。其次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和衡量的价值,朕给足了杨守立的甜头,让他感到在朕的手下做事要比他在杨复恭手下更有价值,他自然就会倾向于朕了。”

    海无影说完后,袁袭又将详细的计划告诉了杨行密,其中也包括了让杨会等人以刺杀为辅的办法。

    杨行密听罢,思忖了好一会后问道:“皇上就不怕那杨守立成为第二个杨复恭吗?”

    “怕,当然怕了。”海无影哈哈一笑,却又突然把脸一沉,双目之间精光一闪,看着杨行密道:“杨爱卿,你认为朕还会给不忠于朕的将领以机会吗?”

    海无影的目光一下令杨行密觉得有种不寒而栗之感:“皇上英明。”

    正在这时,王府的管家也是吉王李保的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