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疑案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城疑案三-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贫尼法号会平。”



    “会平师太,深夜打扰,给您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请进。”师太一下子热情了许多。



    会平师太将大家领进一间禅房。



    谈话先从简单的寒暄开始:“师太,贵寺历史久远,规模也不算小,香火为什么不继啊?”



    “早些年,寺庙被冲砸过,菩萨都缺胳膊少腿,谁还会来烧香拜佛呢?”



    会平师太所说的“早些年”应该是指那个动乱的年代。这个时期,寺院和菩萨被贴上了封建迷信的标签。红卫兵为了表明彻底革命的精神,他们冲进寺院,砸毁菩萨。



    “上面很关心这件事情,已经有人来看过来,修缮的费用不日就会拨下来。”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政府把提振和发展宗教事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师太,我们听说贵寺的房子对外出租?”



    “寺院的房子从不对外出租,有些施主想在寺院住几宿,寺院会行一些方便,施主给一点香火钱,寺院的房子空着也是空着,附近一些人家家中来亲戚,在本寺住上一两个晚上也是有的。这些人,本寺是不收钱的。”



    “寺院里面现在还有借宿的施主吗?”



    “有一个施主。此人在寺中已经住了一段时日。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去意。”



    “这是何故?”



    “她想在这里剃度出家,一定是感情上遇到波折。”



    “多大年纪?”



    “三十岁左右。”



    “是哪里人?”



    “佛门不问来处。”



    “有一个叫王洪宝的人曾经在贵寺住过,您还记得吗?”



    “记得,姓王的在街口开了一个家具店,他们夫妻俩住在本寺,姓王的经常向本寺捐香火钱,得空了,他也会在大殿里面烧几柱香,拜一拜菩萨。”
488。 第六十一章 寺院中静如地狱 老尼姑前面引路
    “姓王的在寺院住了多长时间?”



    “三年左右。”



    王洪宝真会选地方。



    “王洪宝夫妻俩都住在寺院,这合适吗?”



    寺院是烧香拜佛的地方,男人住在这里已经很不合适,夫妻俩双宿双栖在寺院,这就更不合适了。



    “本寺的香火已经断了多少年,过去,这里有几十个僧尼,香火旺得很,一九六七年,世道突然大乱,一群异教徒冲进寺院,打砸抢烧,把一个佛门净地弄得乌烟瘴气,从来没有断过的香火断了,断了香火也就断了僧尼们的生路。有些僧尼实在撑不下去,还俗的还俗,另寻去处的远走他乡,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没有地方可去,就只能老死在这里。这里还有寺院的样子吗?世道一乱,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既然菩萨都自顾不暇,那还顾得上佛门的清规戒律呢?”



    “王洪宝夫妻俩住在那间禅房?”



    “住在后院的沉香阁一简禅房里面。”



    “那间禅房现在还有人住吗?”



    “那间禅房现在空着。”



    “您能领我们去看看吗?”



    “行,我领你们去看看。”会平师太站起身,从香案上拿起手电筒,从香案的抽屉里面无错小说 m。(quledu)。Com拿出一串钥匙。



    大家跟在会平师太的后面走出禅房。



    马婆婆庵的夜,出奇的安静;因为参松古柏的遮蔽,显得愈发阴沉,如地狱般诡异。



    夜幕下,殿堂像怪物一样矗立在树阴下,没有一个殿堂里面有灯光。



    沿着一个高低起伏,七拐八绕的石阶走了几分钟以后,眼前出现一个圆门,进入圆门,一个非常特别的建筑矗立在眼前。



    欧阳平终于想起来了,这幢建筑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那幢三层老式建筑,朱师傅曾经把他作为鱼窝子的参照物。在这幢建筑物的上面,罩着一个很大的华盖,那是几棵古树的树冠。



    这幢三层老式建筑物被夹在两个双层建筑物中间,因为这幢建筑物高三层,所以比两边的两层建筑物高出许多。



    “师太,您刚才所说的施主也住在这里吗?”



    “就住在这里——住在二楼。”



    一楼没有灯光,二楼的一个窗户里面亮着灯光。



    会平师太沿着一个仄仄的楼梯拾阶而上。



    楼梯漆黑一片,上到二楼的时候,楼梯口一扇门突然开了,门口站着一个女人,因为光线的原因,看不清她的脸——她大概是听到了脚步声——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又是在这样一个寂静的环境里,人走在木楼梯上的脚步声是非常清晰的。



    屋子里面亮着微弱的灯光。



    “师太,您还没有休息啊!”女人望着师太道。



    “这几位公安同志要到三楼去看看。”



    女人扫了同志们一眼,然后径直走进房间,等大家的身影消失在楼梯上的时候,她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出楼梯口,是有个很短的走廊,三楼和二楼一样,也是一个房间。



    会平师太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串钥匙,找到其中一把。



    会平打开门锁,取下来,推开房门,拽开电灯。
489。 第六十二章 禅房内陈设简陋 寺院中也有城砖
    这是一间普通的禅房,除了睡觉的床铺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木头做的脸盆架子,没有其它东西了。对了,床底下还有一大一小两个木盆。



    欧阳平走到桌子和床铺跟前,用手指在桌子和床铺上摸了摸,手指头上全是灰,这间屋子已经有很久没有住人了。在靠近窗户的地方,还有一个香案,香案上有一个紫砂香炉,香炉里面有大半下香灰。



    欧阳平、郭老和刘大羽走到窗户跟前。



    河对岸灯光闪烁,灯光闪烁的地方就是秣陵路。除此以外,在河道两岸也亮着一些灯,还能听到铁锤敲击石头的声音,其间还夹杂着说话的声音,远处还有汽车的马达声和卸石头的声音。前面,笔者曾经交代过,在中华门至柳叶渡河段,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赶工期。



    王洪宝很会选地方,这里既安静,景色也不错,站在窗前,秦淮河和秦淮河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



    “会平师太,王洪宝夫妻俩是什么时候离开贵寺的呢?”



    “八月三号。”



    会平师太所说的时间和简怀中所说的时间是一致的。



    “会平师太,您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我们整日无所事事,就剩下记性好了。待会儿,‘无‘错‘小说‘m。‘QUlEDU‘贫尼可以给你们看一样东西,在寺院的账单上有记录。”



    “你们记下王洪宝离开的时间?”



    “我们没有刻意记下王洪宝离开的时间,那王洪宝离开的时候,留下了一笔香火钱,这些年来,给寺院捐香火钱的人有不少,但王洪宝离开时捐的钱最多,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他捐了多少钱?”



    “捐了两千块钱,王洪宝一向很慷慨,说一句不怕你们见笑的话,这两千块钱,我们四个人用了四个多月。他是一个与佛有缘的人——他看我们四个人一把年纪,风烛残年,有意照拂我们。”



    笔者在这里提前补充一下,在同志们离开马婆婆庵的时候,会平师太让另一个老尼姑拿来了一个记账本,上面果然有一笔两千块钱的捐款,捐款人的名字叫王洪宝,捐款时间是1995。8。3。



    会平师太果然好记性。



    接下来,我们还从前面断掉的地方接着往下叙述。



    大家下楼的时候,二楼的灯光已经熄灭了。



    欧阳平想到了一件事件:“会平师太,贵寺有城墙砖吗?”



    “有,不但有,而且有很多块。”



    “很多块是多少?”



    “有几十块。”



    “贵寺在秦淮河的南边,古城墙在秦淮河的北边,城墙砖怎么会跑到贵寺来呢?”



    “一言难尽啊!”



    “会平师太,请您跟我们说说。”



    “一九六九年,一群红卫兵用船从秣陵运来了几十块城墙砖。”



    “红卫兵把城墙砖远到马婆婆庵做什么呢?”



    “他们用城墙砖在十三营的大街上垒起一道高墙。”



    “他们在大街上垒高墙做什么?”



    “武斗啊!”



    “什么叫‘武斗’?”左向东问。武斗时,左向东还小,他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
490。 第六十三章 圆门内一堆墙砖 小门外一条木船
    “动乱时期,两派群众组织之间进行的战斗——那时候乱的很,一会儿你斗我,一会儿我斗他。”马所长道。



    郭老对那段历史也很了解:“那是时代的产物,武斗的动机和目的非常奇特,他们都打着‘保卫党中央,保卫伟大领袖’的口号。”



    “武斗结束以后,我们清理现场,把城墙砖搬进了寺院。”



    “为什么要由你们来清理现场呢?”



    “他们的墙就砌在我们的大门外。”



    “城墙砖在什么地方?”



    “你们随贫尼来。”



    走出小楼,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