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疑案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城疑案三-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9。 第七章 举人巷环境复杂 唐小章绘制草图
    这四户人家的新住址分别是:章丙坤,西止马营上营巷187号;门学才,朝天宫四三街396号;赵雅儒,七里街和平里走马巷17号。甘得君,汉西路东亭街473号。



    王所长特地请区房管所的房管员饶平给同志们做向导,十七户人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饶平对这些地方非常熟悉——饶平主要负责上门收房租。



    第一个调查对象是王所长,巧的很,王所长对谢举人巷非常熟悉,王所长曾经在谢举人巷当过户籍警,所以,他对谢举人巷的人头比较熟悉。



    王所长还喊来了谢举人巷现在的片警唐小章,唐小章是一九九三年担任谢举人巷片警的。



    唐小章的回答使欧阳平有些失望:



    我们把唐小章回答的内容归纳为两点:



    第一,近两年来,谢举人巷没有发生过人口失踪的情况——如果有人失踪的话,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谢举人巷——包括整个辖区内,都没有任何人在他面前提过人口失踪的事情,更没有人到派出所报过案。



    第二,住在陈家大院里面的四户人家,也没有人口失踪的情况。唐小章甚至能说出四户人家每一个人的名字和他们的近况。



    王所长也证实了唐小章的说法,他{无}{错}小说 m。{'quLEdU}还从侧面进一步证明唐小章说法的可信度,在去年的年度考核中,唐小章被市公安局评为优秀片警,唐小章在谢举人巷工作不到一年,就能记得辖区所有人家所有人的名字,工作单位。不管你向唐小章了解什么人,他都能如数家珍。



    关于十七户人家搬迁的时间,唐小章记得很清楚,因为他和派出所的另外两个民警参与了搬迁工作,汽车也是他帮助找的,陈家大院四户人家搬家的时间是一九九四年九月七号上午,外加“谢熙故居”里面的三户人家,下午,“谢熙故居”里面的六户人家,另外四户人家是九月八号上午搬的家。这些情况都是有记录的,帮拆迁户门搬家会牵涉到一些费用,既然和钱有关,那就得有记录。



    九月七号,九月八号,这个时间从另一个方面证明郭老对死者遇害时间的判断。前面,笔者已经说过,这个案子和四户人家的拆迁不无关系。



    四户人家的拆房时间是九月十号至十五号,一共拆了六天,那个年代,拆房子和现在拆房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在拆房的过程中,凡是能再利用的建筑材料,比如说门窗,砖瓦,木料,都用的着,除了断砖残瓦和被蚂蚁蛀空的木料以外,一样都不能落下。区房管所管辖的公房比较多,这些房子几乎全是老房子,所以,要定期进行修葺,修葺就需要门窗砖瓦等建筑材料。



    关于和案子密切相关的这口水井,从废弃不用到堆放建筑垃圾的时间,唐小章记得很清楚:



    一九九四年八月一号,原先住在陈家大院的四户人家出资掏井,牵头的人是赵雅儒,大家都感到水质不及附近其它几口水井清澈,谁也没有想到,三个掏井工人从井底掏上来一具骸骨,大家嫌水井被污染,便中断了陶井,这口水井便被废弃了。



    于是,水井变成了倾倒垃圾的地方。后有人向唐小章反应,往水井里面倾倒垃圾,时间一长,特别是夏天,垃圾在水井里面发酵,气味难闻,影响环境,更重要的是小孩子经常在水井边玩耍,万一出事,那可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于是,唐小章就带着几户居民将井口封上,将两块青石板盖在井口上的人就是甘得君和门老三。



    死者遇害应该是在水井被废弃之后,这个时间和郭老对死者遇害时间的判断也比较接近。



    至于井沿和井沿下面的长条石是什么时候跑到井底去的,唐小章就不得而知了。



    细心的欧阳平还让唐小章就案发现场的环境画了一张草图,这是很有必要的,时过境迁,而案子的发生和原来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案发现场只剩下一堆废墟,要想侦破此案,必须弄清楚原来的环境,根据死者遇害的时间,应该是在水井被废弃之后和拆迁之前——至少是在拆迁的过程中。所有案子的线索和有关信息,一定隐藏在原来的环境之中。



    根据欧阳平的要求,唐小章将案发现场周围原来的环境绘成草图。下面,我们就对这幅草图做一些说明。



    陈家大院在“谢熙故居”的南边,在陈家大院和“谢熙故居”之间有一条路,陈家大院的院门和“谢熙故居”的大门斜角相对——“谢熙故居”的大门偏东一些,陈家大院的门偏西一点。



    陈家大院的房子是两进,前后各有一个小院子,水井的位置在后院。如果到陈家大院去用井水,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从前院门,穿过赵甘两家之间的门厅,进入后院,“谢熙故居”里面的住户,走的就是前院门;另一条路径是陈家大院的后门,在陈家大院的西面有一个又长又深的小巷子,叫石鼓巷。



    进入巷口,向南走三十几米,左手和右手各有一扇院门,进入左手院门就是陈家大院的后院,水井就在距离小门十几米的地方,进入右手院门是崔家大院,崔家大院里面住着七户人家,这七户人家都到陈家大院用水(因为崔家大院没有水井),巷子里面一共有四个院落,陈家大院的南边有一个院落,这个院落没有名字,一扇小门是进入这个院子的必由之路。这个院子里面住着五户人家;崔家大院的南边也有一个院子,这个院子里面住着九户人家;这个院子叫齐家染坊(解放前是一个染坊)。四个院子,只有两口水井,除了陈家大院这口水井之外,齐家大院里面也有一口水井,另外两个院子里面的住户不是到陈家大院的井上来用水,就是到齐家大院的水井上去用水。



    欧阳平一行五人走出派出所的时候,时间是四点一刻。



    欧阳平决定从陈家大院四户人家开始他们的调查。



    警车穿过朝天宫大街,一路向东。



    十几分钟左右,汽车停在一座小石桥的北桥头,小石桥的名字叫七里桥,过了七里桥,就是七里街,赵雅儒家就住在七里街。之所以先走访赵家,是因为戚主任随口两句话:



    “你们可以先到赵雅儒家去调查,水井距离赵家的窗户只有几步远。”



    “赵雅儒的大女儿已经三十六岁,但至今还没有结婚。”
10。 第八章 赵倩倩老大不小 老两口非常烦恼
    戚主任的言外之意是:一个三十六岁的大姑娘老呆在家里,是会生出一些古怪来的,赵雅儒的大女儿有些让人摸不透。



    五个人下得车来,上了石桥。一阵热风吹来,夹带着阵阵恶臭。桥下的河水黑的像酱油,臭味应该是从河面上飘来的。



    七里街地处城南,这里的石桥和小巷很多。



    七拐八绕之后,饶平走进了一条仄仄深深的巷子,一路上,王所长向欧阳平介绍了赵家的基本情况,虽然,欧阳平的手上已经有了赵雅儒家的户籍资料,但王所长的介绍还是很有必要的。户籍资料上反映的是过去一个历史阶段的户籍情况。



    户籍资料上,赵雅儒家一共有五口人,夫妻俩,三个女儿,赵雅儒的小女儿赵青青在一年前——即一九八三年的夏天在花神湖游泳溺水身亡,出事的时候,赵青青年近十六岁。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赵家的不幸不仅仅和小女儿溺水身亡,还有一件让老两口非常糟心的事情,赵雅儒的大女儿赵倩倩今年三十六岁,还不曾出嫁。



    三十几岁还没有嫁人,这在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国人的眼中,是不能被接受的。



    “赵倩倩是不是有生理上的问题,要么是身有残疾,或者{无+错}小说m。qUlEDU。cOM是长得很丑?”欧阳平问。



    “恰恰相反,赵倩倩长的非常漂亮,小脸蛋有红似白,特别是她的身材,在女孩子中是不多见的。单在谢举人巷,就有好几户人家请媒人上门提亲。而且都是有头有脸,条件很好的人家。可赵倩倩就是不待见人家。”



    “那是什么原因呢?”



    “不知道。虽然街坊邻居私下里猜测颇多,但都是一些奇谈怪论,不足为凭。”



    “都有那些说法呢?”



    “比较多的说法是在婚姻上吃了苦头,对婚姻心灰意冷,所以才决定独身。一段时间,父母逼得紧,赵倩倩便搬到单位宿舍去住了,平时回家的次数也不多了。赵倩倩从小就很执拗,父母拗不过她,也就不再提婚姻的事情了,她这才搬回家来住。”



    “她在心理上是不是有问题呢?”



    “看不出来,除了婚姻上不听父母的,其它方面都很好,对父母也很孝顺,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都交给父母。”



    “这个赵倩倩做什么工作?”



    “她在市图书馆工作,工作好,人长又非常漂亮,就是不想嫁人。老两口为此整天忧心忡忡,在街坊邻居面前,也觉得抬不起头来。赵大妈平时除了上街买菜,平时很少出院门;赵老师每天都到文化馆去,很少和街坊邻居搭茬。”



    说话之间,五个人已经走到了赵雅儒家的门口。



    饶平在巷子西边第三户人家的门口停住了脚步:“就是这一家。”饶平在门上敲了三下。



    紧接着,院门里面传来了应答之声:“来了。”是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