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天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莞的天空-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鹏靠在大班椅上说:在公司要叫袁经理,何况今天是我来面试你……都坐下吧,现在面试开始。

  我有些吃惊,感觉眼前这个人和我认识他开始就是司机角色的袁大鹏简直判若两人:那个是态度谦和且喜欢搞点黑色幽默的司机袁大鹏;这位则是高高在上傲慢无礼的经理袁大鹏。我瞧了瞧可婕,可婕急忙说:他真的是袁经理,负责公司的采购和销售……他是这家公司中方总经理的公子。

  我的妈啊!这又是个天大的谜局!

  但我此刻“身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虽然我由吃惊过渡到震惊,也在刹那间闪过甩手走人的念头,但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理性。我说:不不不好意思哦袁经理,事先没有弄清楚,可婕也没提前介绍,否则我绝不会这么直呼其名的……都怪……唉!都怪我自己没有主动问可婕……

  大鹏说:好了好了,咱们谈正事。可婕你去给你姐夫装杯水来。

  大鹏话音刚落,魏敏便站了起来;可婕猛然发现了什么不对劲,赶忙说:我来我来。余音还在,她早奔到饮水机旁打开消毒柜拿到了杯子。魏敏愣了愣,复又坐回到旋转椅上。

  这是我的新发现!我相信这个发现并不亚于“哥特巴赫猜想”。

  接下来大鹏问我:你原来做过什么?

  我就把自己大学毕业后所做过的工作,包括做得时间最长的记者工作和只做了半年的编辑工作系统地向大鹏作了汇报,完了之后还补充了两句:我最擅长文字处理这方面,做编辑是没问题的。

  大鹏抿了口茶后问我:过去的作品还有吗?包括你写过的文章和主编的那本书。

  我说:有,还有。我都带来了。说着我从随身包里取出那本报刊剪辑和刚出版不久的《神箭行动》呈了上去。我说:袁经理,请您过目。

  大鹏只是随手翻翻,然后他看了看我,又瞄了瞄魏敏和可婕。接着他说:好的,就这么定了。你做我们厂——也就是康氏集团东莞公司——的内刊主编,试用期月薪3500元,3个月后视工作能力另调薪资,封顶8000元。你看怎么样?

  我强压着狂喜颤抖着声音说:不知道我能不能胜任,这机会是挺好的……厂刊毕竟有别于其他报刊……袁、袁经理,您说我能……能够胜任吗?

  大鹏说:大同小异啦,挑选好的文章刊发就行。蔡经理,哦不,魏助理曾多次跟我提起过你,她说你在这方面很厉害的,我相信你肯定能够胜任。讲句实话吧,我也算是给蔡——

  关键时刻,可婕及时地打断了大鹏的话。她说:好了好了!——姐夫你还有什么其他要求?有要求就尽管提出来吧,袁经理他会考虑的。

  大鹏说:对啊。现在咱们是同事了,有什么想法就尽管提。

  我想了想,然后说:能不能先给我几期样刊看看?我想先了解了解厂刊的特点。

  魏敏起身,到大鹏背后的文件柜里捧来几期样刊,足有七八本。她走过来直接递给我,但她半句话也没有吭声。

  我迅速瞥了瞥她,然后低头翻样刊。边翻心里边在想刚才我的那个重大发现。那个发现是:大鹏本来是叫可婕倒水的,结果却是魏敏先站了起来。难道……难道……天啊,简直不敢想象!

  这时,我听到大鹏说话了。他说:这些样刊可以拿回去慢慢看……哦,我们公司是包食宿的,你的宿舍安排在干部楼,是个套间。魏——可婕,你开车送程主编把行李拿过住宿楼去,我跟魏助理还有点事要谈……这本剪报辑你拿回去,《神箭行动》能不能先借我看看?我对警察破案挺感兴趣的……

  我说:当然可以。袁经理如果喜欢我就送您了,我自己还留有几本。说完我起身,和可婕告辞出来。在可婕将门拉上的瞬间,我听到大鹏在里面说:那就谢谢你了。 。。

第七章   位高权重
我在“康氏集团”安顿了下来。这是我到东莞后的头次求职,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进入公司几天后,我才算真正弄清楚,蔡可婕和蔡可蓉(魏敏)这对姐妹花在公司里所扮演的角色:可婕是人事部经理,可蓉(魏敏)是总经理助理。可蓉也就是魏敏的级别要比可婕的大得多,因此她说的话有时候可以代表总经理,分量相当大。当然,可蓉还沿用她“魏敏”这个名字,但全办公楼的人都知道她俩是同父共母的孪生姐妹,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亲亲两姐妹却要各有各的姓。公司是以真实身份证上的名字作为入职时个人档案的依据,所以魏敏就只能是魏敏了,全公司上下都称呼她为“魏助理”。

  只有我例外,碰到波浪式头型的我就直呼“可婕”,看见顺滑长发的我就称呼“阿敏”,我才懒得去管她们的职位大小呢!反正我知道,其中有个是我的未婚妻,另外那个是我的小姨子,这两个条件就够了,就足以理解我不像别人那样总是对她们以职位相称。

  但是,诸位读者,我实话实说吧,她们之间哪个是魏敏哪个是蔡可婕,连我自己都搞不懂。真的,有时我觉得自己特别傻,傻到连自己的未婚妻都认不出来的地步。但是诸位,如果换成是你,或者是他,是她,也未必就可以认得出。从表面上看,她们姐妹俩只有头发上的区别,我实在看不出还有其他什么不同:高矮胖瘦,脸形眉眼,动作声音……简直就是天造地设!况且,这段时间袁总不在国内,听说到美国总部开高层会议去了,要好长时间才能回来,招工的事两姐妹都在管,我又怎么知道哪个才是人事部的蔡经理呢?这种时候我觉得两个人都是蔡经理,而魏敏魏助理似乎是跟总经理跑美国去了。

  厂刊的名字叫《康氏风采》,听起来太过于普通,我就想给它改个新名。我想到的有《康氏雄风》、《康氏:向世界证明自己》、《康氏:从美国到中国》、《永远的康氏》4个刊名。有一天,我默记着这4个新刊名推开了袁公子的办公室门。他恰好在,眼睛盯着电脑,嘴上叼着香烟。

  我没事先预约,也没有敲门就直闯而入,这使得他感到惊诧而意外,从他的面部表情就可以判断得出。甚至他嘴上的香烟还莫名其妙地抖了抖。

  他抬起头来,漫不经心地问我:程主编有什么事吗?

  我没经他邀请,或者说许可,就直接坐到了他大班台前面的旋转椅上。我说:我来是找您商量能否改改刊名的事……见他还在敲打键盘,我又说:袁经理,是不是打扰到您了?

  他把香烟从嘴上摘下来,往水晶玻璃的大烟缸里抖了抖,然后盯着我问:你认为呢?

  我迟疑了几秒,想猜测他用词很省的这句话的真实意图,可是又不好猜,或者说恐怕猜得不够准确。我就只好求助于他,我说:袁经理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重新把烟叼上,双手还在敲打键盘,只听他嘴里含混不清地吐出几个字:有事直说。

  我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才发现他因为抽烟把空调关了。我说:就是……就是能否把厂刊名字改改,我拟出了几个,先让您来参考,并征求您的意见。

  他再次抬起头来,手不再敲击键盘了。右手将香烟摘下并放在烟灰缸里灭了。然后他说:你说说看怎么改?你应该先搞个方案出来。

  我说:哦,哦。我写给您。说完,我从他的笔筒里抽出钢笔,随手拿过本稿笺,把我拟好的那4个刊名以草书的形式写了出来,然后双手呈过去给他。

  他接过稿笺,放在眼睛底下瞧了瞧,然后靠在大班椅上眯着眼想了想,再然后他睁开眼坐直身体盯着我说:很有创意!我觉得第2和第3个比较好,你自己拿主意敲定吧,从下期就开始用它。

  我得了鼓励,立刻兴奋起来。我说:真的吗袁经理?您这么快就拍板了?我只是随意草拟了几个出来供您参考,真没想到……

  他打断我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当然可以马上拍板……对于我们跨国公司来说,采购、生产、销售、价位……这些才是重要环节;厂刊只不过是为发挥员工的业余爱好而设的,跟公司的发展大计毫无关联。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刚才的兴奋劲儿被他的这瓢冷水浇浇就灭了。我站起来说:那……袁经理,我就不打扰您工作了,我……我先回编辑部去了。

  他说:等等!然后在抽屉里找什么,摸了几下摸出盒“大中华”来,顺手丢给我并说:不过你的字写得挺牛的,有点龙飞凤舞的意味……好好干,兄弟。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呢!

  我说:谢谢袁经理!我会努力的。然后转身开门退了出来。

第七章   初露端倪
听可婕说,每年的5月至11月,是“康氏”的生产旺季。在这半年中,在厂的员工也由平常的约8000人猛增至12000人左右,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所以从5月份开始,便是“康氏”的招工高峰期,她手下的招工团队也要比淡季时增加几倍,否则根本就完成不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几千人可不是个小数目呀!况且东莞的大部分厂家都在闹“员工荒”。据说东莞范围内(包括32个镇、4个区)登记在册的大小厂子就有50000多家!这是个什么概念呀!

  我这么写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反映可婕她们的忙,真的太忙碌了。我在办公楼里几乎很少能看到她们,但在下班后回食堂去吃饭的时间却经常会碰面,那时她们还在培训室加班,几十号员工正在填写《入职表》,闹哄哄的,她们脸上淌着汗,走来走去指导新进员工填表。这种事每天都在重复,增员的数量那么大,不这样拼命又怎么可以?所以我就常常在看到她们忙碌的身影时感到揪心,我是多么希望能为她们做点什么啊!但希望归希望,我什么也做不了,她们也不要我帮忙。

  相比之下,我的这份工作就轻松得多。《康氏之音》(原拟的那四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