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在于小扬的授意下,汉江十二钗直接坐上大汉鹰。于是,于小扬水杯里的茶水还冒着热气,十二个机器人美女已经从汉牛车城飞越千里之外,在京城五汽闪亮登场。
有了汉牛车城的成功经验,在京城五汽再建立生产线就顺利很多。对京城五汽厂区进行封闭之后,灵儿和汉江十二钗开始了通宵达旦的工作。短短一个星期的功夫,十几条不同系列、不同款式的汉牛汽车“母鸡生产线”整齐地出现在京城五汽。
与此同时,于小扬又和冯继勇联系,把汉江地产的专业建筑队拉过来。按照灵儿提供的规划设计图,建筑工人在很快时间里盖起了新厂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个崭新的汽车新厂出现在了京城的闹市区。
新厂建成之后,于小扬特意把郭长征和顾明锋请过来。看到高档大气上档次的新大门,看到整齐高大的厂房,看到宽阔笔直的厂区道路,看到造型新颖的汽车生产线,两个老人瞪大了眼睛,一时难以接受眼前的一切。
在惊诧中,郭长征和顾明锋一同与于小扬、赵艳生拉下了盖在新厂大门上的红绸布。“汉牛车城京城分厂”八个镏金大字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随着于小扬的一声令下,分厂所有生产线全部开动,京城五汽的旧车床、废钢材等被塞进生产线的原料口,一辆辆造型各异、款式新潮的汉牛系列汽车缓缓驶下生产线。
“太不可思议了。”尽管郭长征和顾明锋已经对汉牛集团的科技水平有所了解,现在亲眼看到生产线的制造过程,两个人仍然震撼不已。
“郭老、顾老,分厂今天就正式启动。为了尽快提高汉牛汽车在京城的占有率,我们采取两种销售方式。一种是直接定价销售,另一种是以旧换新。”于小扬说话了。
“小扬,能不能具体一点?”郭长征问。
“定价销售就是根据不同的系列和款式,确定不同的价位,直接面向市场销售。我们将在原来汉牛9。8等各类的基础上,再开发一些外观时尚、功能多样的汽车,比如,家庭实用型售价为15万,家庭休闲型售价为20万,商务车售价为30万……”于小扬分别对十几个款式进行了介绍。京城人的收入高,消费水平高,于小扬把价位适当进行了提升,最低的也要15万人民币。
其实,这仍然是非常低廉的价格。京城有钱人多,不在乎几十万的开支。更何况,凭着汉牛汽车超凡的性能,放眼全世界,就是最贵最奢华的汽车也不一定能比得上。
“那以旧换新是什么说法?”顾明锋问。
于小扬笑着说:“以旧换新以前我在汉江市就做过。就是客户直接把旧车开过来,选一辆汉牛新车,补上相应的差价就可以了。”
在汉江市的时候,以旧换新是不需要补钱的。不过,为了配合定价销售,于小扬决定适当让消费者交一些费用。
对这两个方案,郭、顾二人表示赞同。
“不过,有件事还需要郭老和顾老帮忙。”于小扬说。
两个人笑看于小扬,等他继续说下去。
“如果在较短时间内把汉牛汽车全面推向京城市场,生产都不是问题,关键是销售。所以,在宣传广告方面,还需要政府能够给些方便。不过,该有的广告费我们会出的。”于小扬在汉江市的时候,最初为打开销路愁苦不已,迫不得已想了一个汽车大促销的法子,结果造成汉江市交通瘫痪。在京城,自然不能再那样玩。京城已经够堵了。
其实,于小扬也一直很纳闷。汉牛汽车在汉江市已经很轰动了,可是在外地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没有问题。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在最短时间内把汉牛汽车的名气打出去。让更多的市民都坐上汉牛汽车。”郭长征说:“我和老顾已经商量好了,明天就在京城市电视台进行宣传。新闻采访、广告宣传一起上,在京城媒体掀起一股汉牛风。”
第83章 销路难开
对郭长征的安排,于小扬非常满意。
他把赵艳生拉到面前,介绍给郭长征和顾明锋:“这位是赵艳生,是我的好助手,也是京城分厂的总经理。分厂步入正轨之后,就由艳生在这里负责。”
“你要走了?”知道于小扬只是在京城开设分厂,尽管有这个思想准备,郭长征还是有些诧异。毕竟在他的眼里,京城的地位比别的城市要重要很多,这也是京城人特有的优越感。
于小扬摇摇头:“暂时还不走。等汉牛汽车在京城的销路打开之后再说。不过郭老你也别担心,艳生接受过最好的企业管理运营培训,能力很强。就是以后遇到一些困难,我也会在最短时间内赶过来。”
最后,于小扬又做了一个决定:“分厂的生产线都是全自动的,不需要人手。不过,外围还需要一些工人。原来京城五汽的职工,我可以考虑聘用一批。年青力壮的就不要了,让他们在外面自谋职业吧。4050人员,只要身体健康,都可以来厂子里做事,我们按市场价支付工资。”
郭长征不由得一阵惊喜。虽然国家拿一大笔钱安置了五汽的职工,不过很多人的传统思想认为,自己还是丢掉了工作,丢掉了一份依靠。于小扬主要提出安排一部分工人,并且还专门使用再就业最难的4050人员,无疑是这些人最大的福音。
“好啊!小扬,我代表这些老工人感谢你了!”顾明锋一辈子和汽车打交道,对汽车厂的工人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感,他对于小扬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
于小扬不好意思地说:“只是举手之劳,顾老,你这样倒让我有些脸红了。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原料的供应和厂区的保洁、维护秩序等日常工作。原料供应主要是机械损伤,我们会进行岗前培训。这些活不算累也不算重。”
有了于小扬这份心意,郭长征和顾明锋更加不遗余力地协助做好汉牛集团京城分厂的工作。第二天,京城电视台、电台、日报、晚报还有各大型网站,同时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汉牛汽车的新闻报道和宣传广告。一时间,汉牛汽车迅速成为街头巷议的最热门话题。
广告播放之后,赵艳生和李向丽连夜加班,制定了销售方案,以便应对即将到来的抢购潮。不过,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广告播出的第二天,汉牛集团京城分厂依然门可罗雀,并没有多少人前来购买汉牛汽车。偶尔有人过来,也大多是抱着一份好奇心来看看热闹。
这让赵艳生和李向丽郁闷不已。他们想不到这么好的汉牛汽车,这么低的价格,竟然没有人来买。这着实让两个人摸不着头绪。
郭长征和顾明锋也很快赶过来,并且带来了市场调研情报。原来,在广告播出的当天,郭长征就通报京城市政府,让京城市政府做好相关预案,应对抢购潮。预想中的抢购没有出现,郭长征毕竟经验老道,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分析,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问题所在。
原来,京城人的消费水平比较高,汉牛系列汽车的定价却相对低廉。有钱人看广告中播出的一辆车最贵也不过二三十万,根本没有将其看在眼里。而条件一般的普通市民,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并且还是不用汽油、零排放的汽车,普通存在置疑。
在国人的眼里,m国是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人家都没有研制出这样的产品,华夏国怎么可能会生产得出来?并且,在人们的眼里,越是广告做得多,越是可信度低。普通市民肯定不会冒险一次投几十万买汉牛汽车。
正是这个原因,汉牛汽车纵然做了广告,也仍然打不开销路。
听了郭长征的话,赵艳生苦笑不得:“郭老,实事求是的说,汉牛汽车随便一个系列,抛开零耗能、零排放这两个特点不说,只是从安全性、智能化水平来考虑,世界上没有一辆汽车能够比得上。我们就是卖一千万一辆也不为过。没想到,我们于总造福大家,低价销售,人家却不领情。”
对赵艳生的话,郭长征和顾明锋是打心底赞同的。别的不说,汉牛9。8的检测结果就充分证明了一切。这样的车,绝步天下。只可惜京城人不识货,只认贵的,不认对的。
不过,抱怨归抱怨,当务之急是想出好办法,尽快让人们接受汉牛汽车。
李向丽想了想:“要不,我们就迎合那些人的要求,把价格提上来?”
“那怎么能行,广告已经打出去了,价格、款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现在再调价,在信用上我们又输了一着,这是万万不可行的。”赵艳生迅速否定了这个提议。
不过,除了李向丽的提议,其他人似乎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屋子里一片安静,一个个脸色严峻,都陷入了沉默之中。
“郭老,顾老,我决定再上两条生产线。”正在大伙儿苦思冥想的时候,于小扬从外面走进来。刚才大家的讨论他已经听到了。
“小扬,现在的车都卖不动,还要上生产线啊?”赵艳生惊奇地说。
于小扬笑笑:“对,再上两个生产线。一条城市公交车,一条政府公务车。全部免费提供给京城市政府。”
“小扬,这个办法好!不过你们是企业,京城市也不能白要你们的车,我和他们说说,请他们订购,你给个优惠价就行。”郭长征眼睛一亮,心里赞叹这个年轻人头脑灵活,思想开阔。
于小扬摆摆手:“郭老,京城可是寸土寸金。国家免费给我们提供这么大的场地,我已经感激不尽了。这些车就当着是汉牛集团的回馈。”
郭长征见于小扬表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