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战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英仙战记-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敌舰在一百五十万千米外改出超光速,产生的引力波自然散布开来,泄漏其行踪。但是引力波传到“汨罗江”号上时已经过了六秒,这时敌舰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所以,计算机根据发现敌舰时的初始状态按照一系列的算法,估计出敌舰的下一步行动方向和状态,在全息图像上以蓝色舰形图标标出。

  随着绿色舰形图标位置的逐步变化,其前方的蓝色舰形图标也相应移动。标注在它们上面的数据也不断跳动。

  在这个星际战争时代里,超过三十万千米的距离通常无法实时监测目标的状态。就像这一次,绿色舰形图标显示的六秒钟前目标的具体位置,蓝色舰形图标却只是代表了已经过了六秒钟的现在最有可能出现的位置。

  当然,随之时间的流逝,六秒钟会缩短为五秒钟、四秒钟……直到一秒钟,绿色舰形图标和蓝色舰形图标最终会重合,变成红色舰形图标——即表示目标已经处于三十万千米内,接近于实时监测状态。

  “镇静,确认是敌舰吗?”姜子钺故作镇定地问道。

  其实,他这纯粹是多举一问。如果是帝国军自己的舰队,会在改出超光速时发射一个特殊的电磁波信号,以供敌我识别。“汨罗江”号接收到引力波动的同时也会接收到敌我识别信号。

  而且这批飞船也不可能是英仙星际联邦的民船,民船只能在划定的航线上航行。一两艘民船可能会偶然偏离航线,但多达十三艘的民船显然没什么机会一起偏离航向。

  “没有识别信号。它们正在集结!”预警军士情绪还是无法镇静。

  立体成像上分开的绿色舰形图标正在聚拢,蓝色舰形图标相应地已经聚在一起了。

  敌人的出现过于突然,距离太近,剩下的短短数秒钟内,只来得及给“汨罗江”号调转船头改变航向,根本没有时间加速并进入超光速状态。

  “准备战斗!”端坐在舰长席上、躯干上压着安全杆的姜子钺迅速下达命令,“减速,十分之一光速,打开首部装甲罩,解除所有武器保险。连续拍发明码电报:大鱼上钩了。”

  对于舰长前面的命令,大家都很清楚,但后面那句拍发电报却让所有人特别是通信军士摸不着头脑。

  看到手下不能理解自己的意图,行动有些迟缓,姜子钺只好强调道:“照我的命令做就行了。”

  时间已经过了四秒,但此时敌我双方的距离仍在一百五十万千米上。敌人舰队的集结和布阵花费了一定的时间。

  “汨罗江”号舰尾的离子推进器降低推进功率,粗壮的离子束立即淡化,细小如丝。舰身各处的可转向氢氧喷气口接连起动,向前喷气,使战舰减速。

  同一时间里,装甲炮门纷纷打开,露出了各种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的发射窗口。尤其是舰首向后推开的装甲罩里,兼具战舰超光速的主引擎与主炮的“阿库别瑞大炮”露出了两个闪着寒光的炮口。

  带领舰队的侵入帝国境内的是英仙星际联邦国防军的菲力浦·塞缪尔中校。中校此次任务主要是试探帝国军在“太虚”星域的反应能力。

  由于“太虚”恒星系统中的“太极”行星对于两国都拥有特殊的政治与经济意义,所以联邦有意在这里制造一些事端,以便进一步探明帝国的战争底线。这只是塞缪尔中校从上级那里得到的行动简报公开说明的。

  他并不知道,国防军舰队甚至总统、联邦安全委员会却是把这一次任务当作未来对“太极”行星采取更多大胆行动的前奏。

  帝国与联邦无论是在科技水平、军事力量、国家综合实力上几乎都不相上下。联邦虽然对比帝国占有微弱的优势,但仍不足以击败对方而一统英仙星际世界。联邦一直在寻找传说中能掌握宇宙的“安特内斯特”,借此以赢得对帝国的全面优势。

  “太极”行星,便与“安特内斯特”有关。有情报表明,一位掌握着“安特内斯特”秘密的人就藏匿在此行星上。联邦有意夺取“太极”行星,以便可以找到那位掌握着“安特内斯特”秘密的神秘人物。

  此次行动就是对“太极”行星做一次武力试探,验证帝国的反应。

  塞缪尔中校并没有料到改出超光速后就遇上对方的军舰。当引力探测系统表明一百五十万千米外有一艘帝国驱护舰时,塞缪尔立即命令舰队集结,并排成漏斗阵形。

  出于超光速航行的安全考虑,舰队并没有一起进行超光速航行,而是分开进入超光速。当它们在目的地改出超光速时,彼此之间都有近万千米的距离。

  命令刚下达,第二副司令兼任“塔拉瓦”号舰长的罗博上尉的全息影像便出现在了旗舰“阿利·伯克”号的舰桥里。

  “长官,敌人只有一艘驱护舰,我建议无须布阵,立即对敌人发起攻击。”罗博信心十足地向司令官报告。

  “罗上尉,我明白你的心情。但谨慎是不会错的。”同样满怀信心的塞缪尔间接地否决了手下的建议。

  “长官,我们应该争取时间尽快发起攻击。”罗博对保守的司令颇为不满。

  联邦军占有绝对的优势,这时应该全速扑过去,将薄弱的对手撕碎,而不是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甚意义的集结编队上。

  “上尉,请执行命令。”塞缪尔不耐烦地说道。在他眼中,好的手下不是每到临战状态时就喋喋不休地来教长官怎么打仗,而应忠实地执行长官的每一道命令。

  看到长官的态度,罗博也就不再坚持下去,只好机械地应道:“是,长官。”然后结束通信。

  很快,他也发现自己的行为也无甚意义。就在他向司令官提出建议时,舰队的编队也基本完成。

  以旗舰“阿利·伯克”号为中心顶点,其他各舰分布到旗舰前方一个锥角约一百二十度的圆锥侧面上,形成一个罩向前方敌舰的漏斗状阵形。

  这是面对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对手相当有效的阵形。不过这个漏斗阵并不够严密,战舰之间的距离都在一千千米以上,使阵形看起来相当松散。而且所有战舰只做直线运动,而不是像通常战斗时,各自沿着一条曲率随机变化的螺旋曲线前进。

  时间迅速流逝,从发现敌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二秒钟。双方距离已经缩短到六十万千米。

  全息影像上的敌舰队在完成集结编队后,便直接向自己冲过来,舰与舰之间距离比较大,又没有作螺旋前进机动。无论是绿色舰形图标,还是蓝色舰形图标,通是沿着一条条直线前进。看得出对方相当轻敌。

  “瞄准敌人舰阵的核心,准备开火!”姜子钺不失时机地下达命令,“所有推进器做好准备,准备随时加速。继续拍发明码电报。”

  在手下的高效动作下,“汨罗江”号舰身上的各个氢氧火箭推进器协调运作,使战舰迅速对准袭来敌舰队的核心舰只,即漏斗阵形顶端的那一艘战舰。无论是帝国还是联邦,都习惯性地用旗般作为舰队阵形的基准,以便于指挥和改变阵形。

  换作通常情况,“汨罗江”号这个动作只能是一种预备瞄准,并不等同于开火时的精确瞄准。不仅双方之间的距离过大,相对速度也很大。在超越所谓的一光秒,即三十万千米的距离上,基本上无法对敌进行精确打击。

  这时发射出的粒子束、激光束等等都能很容易被躲开。因为这些火力在太空中只能以光速前进,当它们飞越了三十万千米的距离时,目标很可能已经不在原位了。

  不过目标规避也不是在看到敌方开火时才开始的,毕竟观测系统仰仗的引力波和电磁波的速度与袭来炮火的速度是一样的。理论上讲,得知敌人开火时便是被击中刹那。

  所以在太空中,战舰往往要依靠不规则机动来防止被敌人抢先开火击中。在电脑的控制下,战舰可以沿着一条曲率不断发生变化的螺旋航线向敌人前进,前一秒的位置与后一秒的位置有很大的不同。

  特别是在像十分之一光速以上的高速时,加上曲率变化是电脑随机的,使敌方既无法按原坐标命中——因为火力到达时目标已经远远偏离了,也无法计算射击的提前量——因为目标是沿着不规则的螺旋轨迹飞行,根据目标前面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并不能有效判断其后一个位置的坐标。

  动能武器,也就是导弹、电磁炮发射的制导弹药可以对不规则运动的目标进行追踪打击,但是它们速度上限目前只达到了半倍光速。一旦它们进入目标一光秒范围内,便会被轻而易举地拦截。所以它们更多的是被用于近战。

  历史经常让人感到可笑,在这个已经实现超光速的星际时代,星际战舰之间的作战却显得相当“原始”。它们之间必须在开火前做出大量的战术动作,把距离缩小到一光秒以内,最好是十万公里以内,然后用定向能和动能武器进行“近战”。

  归根结蒂,星际战争还是受限于人类的超光速方式与武器系统的技术水平。在三十万千米以内的距离上,对目标位置的探测无限接近于实时。因此,一光秒内被称为有效战斗距离。

  但是英仙星际联邦国防军驱护舰队没有作不规则螺旋机动的蠢行无疑给姜子钺和“汨罗江”号创造了大好良机。

  又过了两秒钟,“汨罗江”号已经完成瞄准,她的舰首炮口已经准确地对着三十多万千米外的“阿利·伯克”号。

  在双方舰桥的全息影像上,表示敌方的绿色图标与蓝色图标已经快重合了,并且开始闪烁,很快它们便要变成红色的了。

  “火力齐射!全速前进!”压抑着紧张与激动的声音从姜子钺中尉的喉咙里蹦发出来,透过太空服的通信系统传遍全舰十几名官兵的耳边。

  帝国军舰长计算得极为精准,从命令的下达到士兵的动作完成,不到半秒钟。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