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记者那些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当记者那些年-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趣闻,有意思的事吗?俺西边村里那棵枣树今年结了一个大枣,挺有意思的。”

    “什么枣树啊?”我问。

    “挂甲树,知道吧?”她笑呵呵地说,“天黑了,我要回家做饭了,明天你们去看看,那个枣有苹果那么大了,还在长。”

    卖鱼大姨说的挂甲树,在我们当地是十分有名的。在大沽河畔张家村村西,有一棵有着近2000年树龄的酸枣树。

    这棵酸枣树,有一人环抱那么粗,枝干高大,遮天蔽日,树皮皱皱巴巴,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它生长在一片田野里,鹤立鸡群,十分显眼。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棵古树,把它列为全市重点的古树名木保护目录中。

    这棵千年酸枣树被称为挂甲树,而挂甲树的由来,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

    当年,李世民还不是皇帝,他那时是“唐王”。李世民带兵东征经过这里时,突然天降暴雨,时值初秋,他的十万兵马无处躲避,个个湿得像落汤鸡。李世民暗暗叫苦:“糟糕,军情火急切,十万兵马本应该马不停蹄,要这样淋下去,兵士大有生病之危。这岂不失我战机?”

    李世民急的团团转,可到哪里能找到容纳十万兵马的庇护所呢?正在左右为难,他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座小庙,长有四尺,高有二尺,石墙石顶,门额有一块石头小匾,上刻“百龙庙”三字。庙前还长着一颗一人来高的酸枣树,枝繁叶茂。再看旁边,有一汪水湾,清澈见底。

    唐王顿时有了主意,他立即下令:全军下马,到“百龙庙”里避雨。

    可士兵们一看,这小庙连一个人都容纳不下,门口只能拱进去个人头,这怎么能容纳十万军马呢?唐王无动于衷,继续下令:“进!”

    第一个士兵趴在地上,头拱进庙门内。这时,第二个士兵推着他的后腚,硬生生把他推了进去。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整整十万兵马就这样挤进了小庙。

    进庙后,则是另一番天地:宽阔的大厅无边无际,没有一点拥挤的感觉;大厅里雕梁画柱,象进了殿堂,十兵们又惊又喜,面面相觑。

    过了一会,雨过天晴,李世民发现自己的盔甲刚刚已经被雨淋透了,于是他脱下盔甲,顺手挂在了庙前的酸枣树上晾晒。

    这时,士兵们一个个都从小庙里走了出来,整装待发,可是经过这一番劳顿,大家都觉得肚子咕咕叫个不停。此时军粮所剩无几,这下可愁坏了军队里的伙夫。

    “大王,现在军粮不够,做的饭不够吃,怎么办呀”有部下向李世民报告说。

    李世民并不着急,他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身边的这湾池塘:喝粥吧!

    说也奇怪,刚刚还清得见底的小湾,顿时变成一湾浓稠的稀饭。十万兵马吃饱后,备好行装,又开始远征了。唐王走后,他的战马在那小湾的石桥上留下了一个清晰的月牙形蹄印。而他那十万兵马,却踩出了弯曲不同的九条小道。从此,那避雨的小庙就叫“百龙庙”,那庙前的酸枣称为“挂甲树”;那旁边的小湾叫做“引汤湾”,那湾上的石桥就叫“月牙桥”。而那战马踩出的九条小道就直喊“九条道”了。沧海桑田,这个传说在当地流传开来,歌谣唱道:“挂甲树,百龙庙,引汤湾,月牙桥,弯弯曲曲九条道。”时至今日,人们把这棵酸枣树当作神灵一样供奉,每逢节日,村民们都会在树枝上拴满红色布带,在树下放鞭烧纸祈福。

    这棵酸枣树经过碳14鉴定,确定它的年龄超过了1000年,近年来,人们又在附近五米深的农田下发现了“月牙桥”,桥面上的确有月牙状马蹄印记。如今,挂甲树、月牙桥、引汤湾等都有了实物证据,但几千年前,唐王李世民是否真的在这里演绎过一段传奇故事,就不得而知了。

    我多次到挂甲树下看过,树只是一个参天的老树,别无二致,庙也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庙,月牙桥更是普普通通,如同一块遗弃的石板,引汤湾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水池而已。

    但这次突然听说挂甲树上长出了一个巨大的酸枣,使得我顿时来了兴致,我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酸枣口感酸酸甜甜,营养价值很高,也具有药用价值,枣核还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据我了解,挂甲树每年都能结五百多斤酸枣,最多的一年结了八百斤酸枣!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了挂甲树前,表明身份说明来意后,看护树木的大爷带领我们来到了树下。

    这棵树实在太大了,站在树下,方觉人类的渺小。外面毒日火辣辣的,但是树下却凉风习习,十分舒适,抬头看去,粗粗细细的枝干蜿蜒曲折,伸向极高的天空。

    “大爷今年这树上怎么没结果呢?”我抬头看着。

    “嗯,但是结了一个大的”他说。

    “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我问。

    “你得上这边来,这里叶子太多,挡着了”说完,他带着我来到了树的南面。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我果然看到在树的中间有一个苹果大小的果实,淡绿,透漏着一点点红。

    “这么大!”我赞叹着说,“酸枣还能长这么大?!”

    “今年就结了这一个,往年一树的枣,今年都长到这一个上了。”大爷说道。

    大爷说,今年春天,这棵枣树发芽比往年都要玩,而且今年没有开花。大家都认为它可能到了寿限,可谁知,过了几个月,它的叶子渐渐繁盛起来,甚至超过了往年,有一次,一个摄像爱好者更是无意中发现了树上的唯一一个果实。

    “这会不会是个骗局?”我心里起了怀疑。

    因为我知道,很多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游客,不惜作假制造噱头。比如有庙宇编造神佛显灵的故事来吸引香客,有海滨景区伪造美人鱼的视频来忽悠游客……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大爷,我从下面拍,拍不太清楚,我可以更近一点拍么?”我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
第六十三章 同学聚会
    “你要上去拍?”他瞪着我,对我的想法表示不可思议。

    “嗯,在下面太远,拍不清楚,既然这是一棵有灵性的树,那咱就应该好好拍是吧”我说。实际上,在树下拍,高清晰的广播级摄像机足以把枝头上的每个树叶的纹理拍得清清楚楚,我只是想近距离验证一下我的猜测罢了,实际上我是非常不愿意爬树的。

    小时候在农村,爬树可是我的强项,不管粗的细的直的弯的,我哧溜溜就能爬到树顶,够榆钱、掏鸟蛋、捉知了。

    可是如今,面对这棵粗大的酸枣树,我却一时犯了难。“原野哥,这里要是有个梯子就好了。”潇潇望着天空说。

    对啊!有个梯子就好了,我用征询的目光向看树大爷看去,他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你先等着,我上村里找找看。”

    老大爷果然周到,他不但扛来了一个竹梯,还带了一根安全绳。我心中大喜,把梯子架在了树上,摄像机斜跨在肩膀上,系好安全绳,就往树上爬。

    树干非常坚硬粗糙,我小心翼翼地爬到了树杈上。这时我仿佛身处一片绿色的包围中,椭圆的枣树叶子随风轻轻摆动,鲜嫩油亮,阳光从树叶缝隙中照射下来,我骑在树杈上,稍作歇息。

    枣树叶子似乎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枣香,树上也很凉爽,丝毫没有炎热的感觉。我坐在树上,感觉一阵阵幸福的眩晕,这里可真是人间天堂呀!

    但此时容不得我继续享受,我顺着一根树枝,向那颗大枣爬去。我自觉身体还算矫健灵活,但是到了这树上却是十分笨拙,我一点点挪动着,大腿根和胯下被树皮磨得火辣辣的疼,费了二十多分钟,终于靠近了这个大枣。

    它真的太完美了!我无法形容它带给我的感受,我的脑海中只有两个字:完美!

    它像是一个大苹果,但是比苹果还要圆,表皮十分光滑,质地跟枣是一样的,我距离它有半米距离,明显感受到它散发出的浓烈果香。

    据我所知,世界上最大的枣是梨枣,单个果重约2两,有鸡蛋大小。酸枣中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呢!我用手轻轻摸了摸,发现这个枣的果蒂是跟树枝紧紧生在在一起的,确定它是树上真实结出的果实。

    我从肩膀上拿下摄像机,仔细拍摄了起来。拍了一段时间,我无意中低头往下一看,只见潇潇和看树的大爷每人撑着一把伞,豆大的雨滴不断落到伞顶上,汇成细流沿着伞的边缘不断淌下来,他俩大张着嘴巴向我说着什么,奇怪的是,我只看见他俩的嘴巴在动,却听不到他们说什么。

    “难道下雨了?我怎么不知道?”我感觉十分诧异,转念间,我听到了潇潇的声音:“原野哥,下雨了,快下来吧!”

    此时镜头已经拍摄得差不多够用了,我顺着树枝,慢慢地滑了下来,等落地的那一刻,我感觉树干因为受到雨水的浸渍,变得十分滑溜。雨下得不算小,地上已经都湿了,潇潇忙把伞递了过来。

    “这么一会功夫就下雨了,真是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啊”我拍打着衣服上的土说。

    “都下了五六分钟了,我们一直在喊你呢,你也听不见,大爷差点要爬上去叫你呢!”潇潇说。

    “咦?我在上面没有感觉到啊”我惊异地说。因为在树上的最后一刻,我还是在拍那个大枣,那时阳光还是十分明媚呢!

    “是你在上面拍的太忘情了,都感觉不到下雨了!”潇潇笑着说。

    “嗯,可能是。”我点点头,谢过了大爷,跟潇潇驱车回到了单位。

    在办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