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打开书,简单扫了一眼,整本书还是小篆写的,却又略带些行书的味道,应该是手抄本而不是刊印本,这使这书的价值就更上了一层楼,不过周转却没想到书的价值,而是在默默感谢自己的书法老师,幸好自己学书法一开始就是从篆书学的,否则来到这世界就真成文盲了。
周转打到书的第一页,开始大声诵读起来,老翁也就靠在椅子上,半眯着眼,手里拿着茶壶,一脸悠闲与轻松。“夫天下者,大势也。自混沌始,有物浑成,后分清浊,灵光而蕴,紫气而集,大势乃成,乾坤自此而开,述以之周天数象,应之以紫薇北斗,吾等所居,皆为地星之上…”这《天下志》不多,就几万字左右,类似于一本简明通史,可周转却读了很长时间,因为往往读上一些,就要楞上好长时间,老翁倒也不急,而是喝着茶,轻笑着看周转那一脸的惊愕与迷茫。
“…吾既得仙人之传,当教于天下,使世人知其所处,所行,解天下大势矣,此书本成于九国历元年,后日又修增,此版成于九国历一千两百年,落尘子笔书”周转终于结结巴巴的将这本《天下志》读完了,周转此时的心情已然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了,他终于深刻的体会到被雷了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感觉,遍遍都有新感觉,遍遍让你更新鲜…。
老翁脸上的笑意已然是明显可以看见,周转勉强先压下脑里混乱的信息,躬身向老翁行了一礼,然后老翁慢慢地说:“灯下青春夜,樽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小友,你说这几句诗是不是十分应景啊?”然后哈哈笑起来。然后自言自语的说:“老了,老了…。”似乎这本《天下志》和周转本身,让老翁回想起了很多很多。
老翁感慨了一阵,对着周转,以一种悠长得语调,对着周转说:“小友,夜深了,回房休息去吧,从门口左方那条长廊直走就到,明日,你我二人再详谈。”周转此时脑子里老早是一团浆糊,行了一礼,也顾不上失态不失态,就踉踉跄跄的推门而出,向早上自己的那间屋子走去。
周转自己倒了被茶,喝下肚,定了定神,终于清醒了点。然后整理起自己刚刚看到的内容:
这个世界的人文明水平貌似是在宋代时期,可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已经高度发达,他们甚至已经认识到宇宙衍化的过程,和现代科技中宇宙大爆炸和奇点理论惊人的相似,不过这些中国传统文化里都有。但更让人惊诧的是他们居然清楚的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一颗圆形的星球上,而且还命名为地星,这让周转想起自己看过的一篇文章,里面说,任何一个智慧生命种族,都会把自己原始生存的这个星球叫做地球。
而且这个星球上还明确划分了九块大陆,无数小岛,但九块大陆都按照后天八卦方位规则分布,八块大陆环状分布,中间一块居中,每个大陆中间都隔着海洋,但这个星球上对海洋没有细分,统一叫做地海。每个大陆上都有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分别是:“鲁、秦、魏、晋、赵、齐、韩、汉、虞”这九个大陆以及九国据说都是上天派圣贤教化万民而划分创立的,其中虞是从古至今最强大的一个王朝,在中间的那个大陆,只有虞国的国君可以称皇,其余各国表面上基本势均力敌,国君只能称王。而所谓的九国历就是虞主持修订,与地球上的公历很相似。在九国历创立之前还经过了近两百万年的时光,被称为九国历元前多少年,其中有正史可查得,最早只有九国历元前一万一千两百年的记载,据说在那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一段大破灭时期,各国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乃至文明本身,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原因众生纷纭,但已无从考证。
前面的内容周转消化一下还勉强能接受,但后面所说的就彻底突破他的思维认识范围了。诸子百家居然从这个星球上的国家成立开始就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且并不像中国历史上汉代以后就独尊儒术了,而是从两百万年前就一直存在至今,各国都由主要的学派,但一直是百家争鸣,而且无论诸子百家的哪一家其实都拥有相当恐怖的力量,儒家的大儒可以一言喝破百万雄师,兵家的兵师可以撒豆成兵,道家的修士可以飞升成仙,佛家的高僧也可以前往净土,阴阳家的阴阳士可以一念断阴阳,一语定生死…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而且诸子百家之间还一直竞争不断,并直接导致了九国之间不时会相互征伐,打的不亦乐乎。
其中最昌盛的是佛道儒三家,鲁和汉以儒家为主,晋和最强大的虞以道家为主,魏和韩以佛家为主,其余三国,秦以法家为主,齐以兵家为主,赵以墨家为主,但各国都也存在着其余的学派,相互斗争不断。而且这种斗争还不仅仅停留于这些简单的层面,诸子百家还都在宇宙也就是太虚当中创立了自己的界面,实际上就是类似于道家洞天的一种小型空间,里面生活着各学派最顶尖的人才和贤士,这些还不足以让周转失魂落魄,真正让他无比吃惊,甚至兴奋的是,诸子百家里面的创始人居然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圣贤,孔子、老子、释迦摩尼、墨子等等等等,还有他们各家的各个代表人物也都存在,甚至像李太白,杜甫,苏轼等,也都存在,并且依旧赫赫有名。这些中国历史上的圣贤,名士都汇集一堂,开创了九国之间百家争鸣,极端繁荣的空前场面。
而且,想见到这些人,有一条最适合周转的路,获取去虞国的稷下学宫,这所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学府,就有机会见到这些无论是在中国历史还是在这颗地星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圣贤,这让周转那颗绝望的心又复苏了起来,他找到了回家的希望!!!
………【第五章 儒家祭酒 谪仙落尘】………
“夜沉沉,星无眠,又逢花朝时节。怎朦胧,小楼阑珊,还忆春日宴,绿酒长歌几欢颜。而如今,断心弦,岁岁年年千词填,只盼得相见。”启明星还未消失,东方的天空微微有一抹鱼肚白,周转早已推开轩窗,默默地望着如墨的远山,轻轻地反复吟诵这几句词,他此时的心思,又是何等的复杂与惆怅。
不知何时,老翁已经悄悄地站在周转的房门前,听见这几句词,似乎也是有所感触,轻轻一叹,也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一旦回忆起,往往就会拨动心弦。不过老翁不一会就摆脱了出来,摇头苦笑,转身走了。只留下周转还在对着远山发呆。
旭日初升,周转推开房门,走到了庭院中,听见远处有古琴的声音传来,还有苍老而悠长的歌声,
“朝弄紫泥海,夕批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姿飘扬。…”
周转寻声而去,还是昨日下棋的地方,还是那位如千年老松一般气质脱凡的老翁,穿着一袭青衫,盘坐在山崖上,膝上放着古琴,边弹边唱,远处远山如痕,碧水似诗,云气升腾。周转不犹看痴了,真好似是谪仙一般。
老翁也注意到周转的到来,手指轻动,奏出一个悠长的尾音,一曲终了。将琴放在一旁的琴盒中。淡淡的笑着说:“小友,可知我刚刚唱得诗是谁所作?”周转一如往常,先向老翁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斟酌了一下,说:“应是诗仙李太白的《古风》,第几首记不太清了,请老先生赐教。”
谁知老翁竟面现惊容,但马上就恢复常态,略带些诧异的说:“不错,正是李青莲的《古风其四十一》,但这诗你是从何处得知?”周转立刻又面现难色,昨日明明记得书中提到了大名鼎鼎的诗仙李太白,并说他的诗“九国皆传之”,怎么这首在中国很著名的诗,到这里就默默无闻了不成?
老翁又重新审视了一下周转,看他吞吞吐吐的样子,不仅没生气,反而笑笑:“子曰:人有生而知之者。小友必是有天慧之人,倒是老夫我执着了。小友不简单啊,哈哈。”
周转长出一口气,恭敬的对老翁说:“先生大度,小子羞愧万分。”老翁起身,望了望云,对周转说:“小友不必如此客气,往后也不必拘礼了,既然你称我为先生,那你就自称学生即可。”周转大喜,自己终于在这个世界上有个落脚之处了,顿时跪倒在地,磕了三个头,行拜师礼,然后恭敬地说:“学生拜见先生。”
老翁坦然的受了周转的大礼,笑着点点头,然后说:“起来吧。”周转起来,躬身站在老翁身旁,不由感慨万分,人生境遇,莫过于此。若不是碰见先生,自己怕是还混混沌沌的四处乱转,甚至葬身野兽之腹中了。
老翁看着周转,似乎想起了什么,长叹一声,好似自言自语的道:“老夫姓李,名青衫,字浚明,号落尘子。”周转大骇,昨夜自己看的《天下志》竟然就是这老先生自己写就的,怪不得那书是手写的,而且按照书末的记载,这老先生得仙人传,并且在九国历元年就写了《天下志》,那到如今,最少也活了一千两百多年,简直不可思议,再次打破了周转的思维底线。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老翁笑笑,对周转说:“落尘子不是
一个人,而是一脉相承的,自第一位落尘子到如今,已有一万多年时间,共有两百多位落尘子,你刚刚所说的李青莲,正是我之前的那位落尘子。”周转顿时又被五雷轰顶了一次,顿了顿,老翁又说:“九国中,“子”的称号是相当高贵的,一般都是继承以前就有的“子”的称号,而前一位“子”一旦将这个称号授予他人,就不能再称“子”,并不是说必须一个“子”死了,另一个才能继承。”老翁明显看出了周转对李青莲的担心,就顺口解释了一下。
周转终于忍不住,出声问道:“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