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流云剑- 第5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崇祯皇帝不愧是大明朱家子弟,他都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结果被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袁崇焕制国家利益于不顾,从而败坏了国运,简直天理难容。诛灭九族,千刀万剐都不足以平民愤!

    “可惜了啊,真是可惜了啊!”

    苗三冠双目含泪,把桌子拍得呯呯直响:“这是我们大明朝唯一反败为胜的机会,也是能够重振河山的最后机会。可惜奸臣误国,书生乱政,白白浪费了苍天赐给的大好机会。真是可惜,真是可惜啊!”

    熊储双手紧握着拳头,手掌心都已经攥出血来,仿佛一口狂狮在房间里乱转不休。胸口剧烈起伏,口中直喘粗气:

    “该杀!袁崇焕该杀一万次!都怪我当初没有听取万练、黄妍莹、严二娘和岚儿的建议,如果当初我直接过去杀了袁崇焕,就不会有今日之祸!”

    密室里的所有人都感到压抑,这的确是一个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事实。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袁崇焕已经被下诏狱,等待他的必将是国法的制裁。

    “主公,俗话说没有最糟,只有更糟。”彭无影接口说道:“袁崇焕把朝廷全部耗空了,军饷根本没有来源。去年十二月因为京师危急,山西巡抚耿如杞与总兵张鸿功率五千人赴援。结果因为没有发军饷,最后军卒哗变。”

    “这样的官军如果能够打胜仗,那才是有鬼了。果然不错,今年正月初,陕西起义军王子顺、苗美率领四千之众,南下围攻韩城,势不可挡。”

    “三月二十八日,山东、河南又出现邪教,他们打着白莲教的幌子,声称紫微星失道,联络三四百里之内的流民,已经对外称王。”

    “四月三日,清涧李攀龙在贺家湾杀死苗美宣布起义。四月二十八日由神木过河,攻陷了蒲州。然后分兵二路,东攻赵城、洪洞、汾、霍;西攻石楼、永和等,号横天一字王。”

    “现在义军已经进入山西,先后攻破了襄陵、吉州、太平、曲沃,整个山西、陕西已经形成燎原之势,不可阻挡了。”

    “六月五日,起义军王和尚王嘉允攻陷府谷、河曲,张献忠独率一营四千余人起而响应,自称‘八大王’。现在张献忠和王和尚相互策应,构成了掎角之势。”

    “虽然洪承畴在府谷、黄甫川击败王嘉允,在清涧击败张献忠,在绥德击杀王左挂,但都无济于事。”

    “因为流民根本没有自己的固定地盘,看起来一触即溃,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只要朝廷拿不出养活流民的办法,官军一退,他们必然聚而复起。”

    熊储点点头:“这个我很清楚,过去的六年多时间,我纵横数万里,可谓是身临其境,已经看得太多了。那些流民本来是要饿死的人,不过为了做一个饱死鬼,所以才会不顾生死。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究竟如何?”

    苗三冠好不容易平息了心情,闻声应道:“正是因为流民聚而复散,散而复聚,让朝廷疲于奔命,所以前不久朝廷颁布了‘连坐法’,叫做什么《保民训要》。”

    “规定乡间十户为一甲,领取一面甲牌,平时必须一起行动。只要有一个人参加起义军,这一甲一百多人就全部处死。”

    熊储摇摇头:“治标不治本,这根本没用。据我所知,一旦起义军打过来,肯定是一甲十户全部参加了起义军。连坐法,只有建立在朝廷能够养活他们的基础上。现在朝廷不给粮食,半点作用都没有。”

    苗三冠点点头:“主公说得有道理,这都是朝廷的那帮书生想当然而已。殊不知老百姓每天饿死数十万人,连自己的人都可以吃,谁还怕死?古人云: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不过,朝廷搞出这么一个连坐法,对流民虽然没用,但是对我们影响不小。主公想必已经知道了,我们东面的桂王朱常瀛,现在的宫殿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所以开始对四周进行整顿。”

    “半个月前,就在开始清理户籍,颁发保甲牌。我们这里虽然还没有过来人,但迟早也会有军队过来盘查。如何应付这种局面,还需要主公拿出一个方针才行。”

    熊储摸了摸脑袋:“这还真是个问题,老夫子,我们这里现在有多少人?”

    彭无影笑着接口说道:“我现在可了不得了,是朝廷正式任命的新田县知县。目前秘密训练的正规军有两万多人,预备兵员四万多人,目前都隐蔽在南山沟训练。”

    “因为我们秘密弄进来二十九万流民,所以我们这个县面积虽小,但是人口很多,目前已经接近四十万人。而且都是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年龄。”

    “我们担心的是,东面衡州的桂王朱常瀛,如果知道我们这里有超过二十万人的兵源,那就糟了。主公,朱常瀛手底下直接控制的本来就有接近二十万大军,整个江南、湖广都是他的镇守范围。”

    熊储点点头:“我听李青说过,东南面的桂阳州就有两万军队驻守,对我们的压力很大。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人口全部集中在新田县境内树大招风。这肯定不行,必须想办法开辟新的秘密基地,把青壮年分流一部分出去。”

    恰在此时,韩冰如突然进来报告:“洞庭湖方面来了信使,现在身受重伤,昏迷不醒。”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0450、洞庭变故
    《山海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

    《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称洞庭为平野。

    曾几何时,湘、沅、澧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与长江交汇,洞庭湖地区还只是一片河网交错的平原。

    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才有洞庭湖之称,始作俑者就是奸臣张居正。

    嘉靖、隆庆年间,张居正为了保护自己家乡江陵的安全,打着维护“显陵”(在湖北安陆)的旗号,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针,在荆江北岸筑起黄檀长堤,迫使长江水沙由荆南进入洞庭湖区。

    扬子江的汛期长达半年,从春夏之交的桃花汛,一直延续到九月中旬的秋汛过后才结束。

    张居正为了一己之私,罔顾国家社稷,让湖南这个鱼米之乡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湖南没有发挥作用,朝廷每年的稻米产量自然严重不足,国库库存也就不可能丰足。一旦大面积天灾降临,则大事去矣。

    不管张居正做了多少值得夸夸其谈的事情,说他祸国殃民半点都不冤枉。

    从每年的桃花汛开始,湖南必然变成一片泽国,大片稻田沉入水底,于是“百姓皆成鱼鳖,每年溺死数以十万计,待哺灾民无以计数”。

    每年秋汛过后,冬季马上就到,从而造成了“湖南鱼米之乡灾民遍地”的旷古奇观。

    正因为如此,后来张居正被“反攻倒算,掘坟鞭尸”,湖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当然是有道理的。

    天可欺,地可欺;君可欺,朝廷可欺,百姓不可欺。这就是张居正的下场。

    熊储决定立即赶到洞庭湖一带,并不是要搞清楚君山四周为什么变成了湖泊,而是要救命,救一个故人的命。

    这次紧急北上,本来就是熊储离开云南之前就已经决定的,也是军师万练统一的一种战略手段。

    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手段使出来,关键问题还是在五省总督朱燮元身上,至少当初以为是在朱燮元身上。

    因为朱燮元杀了奢崇明、安邦彦之后,又接受了水西土司安位的投降,平定叛乱的战争基本结束。

    然后向朝廷上折子,仿照诸葛亮当年的说辞,提出了不在水西设立卫所、不设置郡县官吏、更不安排军队的九个原因。

    既然最大的威胁已经解除,熊储认为自己可以安心离开,到传说中的大观堡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儿。

    熊储临走之前,给征南将军万练留下了未来的发展方针,基本原则就是慎之又慎:

    “偃旗息鼓,休养民力;奖励农耕,储粮备荒;向北通商,向西掠畜;慎重扩军,多察敌情;等待时机,一鼓而定。”

    为了让征南将军府的万练能够暗中平稳发展,那就需要把朝廷的注意力转移出去。

    能够吸引少年皇上崇祯视线的最好目标,那当然就是叛逆熊储在另外一个地方现身,并且搞出一些不大不小的动静。

    居于这种认识,熊储才决定立即挥师东进,准备执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战略计划。

    到了大观堡以后,通过苗三冠和彭无影的解释,熊储才知道整个北方已经乱了套,朱燮元这个五省总督,根本不能继续留下兵马在云南磨叽。

    身受重伤的斥候兵,是范连成的斥候营一个小头目。

    经过熊储利用内力救活以后,他又说出了一段怪事。

    原来,皇太极攻破京师北面长城隘口,兵锋直指京师,当然天下震动。

    既然天下都震动了,山西近在咫尺自然也震动了,于是就惊动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已经被撤职的原朔州城守备参将:张英。

    张英,并不在乎谁来当皇帝,唯一的目标就是忠于大明朝廷。

    现在女真鞑子胆大妄为,竟敢轻骑攻入长城,张英顿时拍案而起。

    可惜发怒是没用的,因为他现在是孤家寡人,进京勤王一个人派不上用场。

    武将,在关键的时候就是一根筋,张英也不例外。

    他现在怒火中烧,一心要和女真鞑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