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流云剑- 第6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雷!

    原来马背上的长条箱子里面塞满干草,其中安着两颗地雷。

    “看什么看?赶紧在道路两侧挖坑把地雷埋下去,火药组铺设导火线,地雷组把引火线连接好。今天的成败在此一举,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地雷,还是熊储离开镇南省之前,青城派的邪门道士孟凡弄出来的东西。

    因为制造简单,所以熊储命令大量制造。而且把制造方法带到了永州大观堡,那边也是秘密开工制造。

    那力布赖所说的引火线,就是已经打通竹节的细长竹竿,里面有捻成细线的火棉,并且加入火药制成的引火线。

    根据埋伏的距离,确定使用细竹竿的数量,然后一根一根连接起来,埋进土里之后根本看不见。

    这一次,为了完整夺取蛮莫(八莫)镇,作为骁骑营今后的一个最重要的战术立足点,杨虎和那力布赖经过密谋之后,决定把携带的地雷拿出四分之一,也就是两百颗地雷。

    这是加厚陶罐地雷,也就是直径一尺的圆球。

    一颗地雷三斤重,里面有三两黑火药制成的起爆筒,起爆筒四周塞满了两斤在蛇毒池侵泡过的铁沙子,所以叫做蛇毒地雷。

    蛇毒地雷不能自己起爆,所以需要连接引火线。准备安装引火线的小孔,平时用防水蜡丸封着。

    这是熊家军里面的秘密武器,所以全部是杨虎和那力布赖的亲兵掌握,一般人根本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存在。

    好钢用在刀刃上。

    熊家军隐忍两年的秘密武器,也是见血封喉的大杀器,这一次终于到了横空出世,惩罚叛逆的时候。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0524、夺取蛮莫
    布尔固德,二十五岁,当初在乌珠穆沁部参军的蒙古少年,现在是西路军后军杨虎的骑兵营骑尉统领。

    骑兵营八百人马离开大部队单独行动,已经三天三夜,仿佛从人间消失了一样。

    其实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按照骁骑校尉杨虎的命令,在三天前由明转暗了。

    布尔固德带领骑兵营并没有闲着,而是吃尽了苦头,比正面迎敌的步军营辛苦多了,也危险多了。

    离开天马关之后昼伏夜出,向南穿插出去一百二十里,然后掉头沿着伊洛瓦底江北上,现在八百人就埋伏在蛮莫镇南面十里的一片密林之中。

    只有一个五人小组摸出去靠近蛮莫镇,潜伏在蛮莫镇东门的三里之外。

    这个五人小组,其中三个人是从俘虏兵里面转化过来的。

    因为天马关俘虏的守备军八百多人,就是孟养偏将吴波刚的部队,他们当然对这一带非常熟悉。

    蛮莫镇第一次出去两千多人的时候,骑兵营的将士认为自己出去打个伏击的话,肯定不会吃亏。

    “敌人不动,你就不能动,哪怕过一万年你也不能动。如果敌人全部出动,你就要依计行事。这涉及到我们全军的死活,而且成败在此一举,你可别给我出乱子。”

    布尔固德带兵出发之前,杨虎在私底下就交待了这么两句话。

    经过询问俘虏新兵,布尔固德知道蛮莫镇还有接近两千人的部队,而且主将吴波刚还没出来,布尔固德顿时放弃了主动出击的想法,命令部队继续隐蔽。

    军令里面所说的“一万年”还早着呢,等吧。

    没想到这么一等就是一天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凌晨,吴波刚率领部队出城,布尔固德才开始紧张起来。

    这种紧张并不是心里害怕,而是一种血脉膨胀而造成的强烈兴奋,所以他全身都绷紧了。

    经过了三天时间的磨难,现在到了最后关头,也就到了成败在此一举的最后时刻。

    依计行事,就是按照杨虎的既定方针行事,说明杨虎老早预计到事情会如此发展。

    至于敌人为什么会按照杨虎的设计步骤行动,这不是布尔固德需要考虑的。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依计行事”。

    “整理马鞍肚带,检查随身兵器,随时听命出击。”

    大战一触即发,布尔固德压低嗓子吩咐了一声,同时也开始检查自己的一切。

    布尔固德的兵器,是一杆镔铁长枪,四十八斤,这还是骁骑营统领刘国志当年传授的。

    刘国志、甘长吉和七百多兄弟在剑阁误中埋伏身亡,但是骁骑营全部都是镔铁长枪的传统仍然保留下来。

    一个时辰之后,吴波刚带领第二批敌人离开蛮莫镇的距离,应该有了十五里左右。

    “全体肃静,贴着密林向东门移动,斥候兵负责赚开东门!”

    斥候兵,就是两个老兵带着三个俘虏转化而来的新兵。

    原来,杨虎给布尔固德骑兵营的“依计行事”命令,并不是要参加歼敌战斗,而是要在敌人的主力部队离开之后夺取蛮莫镇,控制伊洛瓦底江的渡口。

    对于整个战役来说,占领蛮莫镇仅仅是一个小环节,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必须实现杨虎制定的三个目标。

    拦腰切断伊洛瓦底江上下之间的联系,控制蛮莫镇渡口,这是第一个目的。

    蛮莫镇北面是密支那孟养宣慰使司,南面是阿瓦宣慰使司,把他们一刀两段,从而丧失彼此策应的可能性,这是第二个目的。

    骑兵营雀占鸠巢,让吴波刚的部队因为丢了老巢而变成“丧家之犬”,然后在旷野地带一举歼灭之,这是第三个目的。

    杨虎当初所说的“成败在此一举”,就是要求布尔固德骑兵营必须夺取蛮莫镇,而且在大部队赶到之前,要像一根钉子钉在这里坚守住。

    蛮莫镇里面只有三百守军,而且还是老弱病残。加上主将吴波刚前脚离开,整个蛮莫镇都没有想到会出现敌人。

    自己的主力部队在外面打仗,家里突然出现敌人,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残酷现实。

    三百守军也不能接受,所以就要反抗。

    可是反抗也没用,因为将军刚出城,城门都还没有关闭。等到三百守军想起来关闭城门的时候,骑兵营的两个百人队就已经像一道狂飙冲到城里面。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布尔固德骑兵营说了算,其他的人要么听话,要么丢了脑袋。

    蛮莫镇是一座小城,布尔固德觉得应该叫“四里城”更合适,因为城墙的边长都是一里。

    “按照原定计划一分为二,四百人对全城进行大清洗,收集可以用于防御的物资。另外四百人关闭城门,然后上城墙准备防御作战!”

    布尔固德的战马停留在唯一的十字街上,他右手提着长枪放眼四望,口中冷冷的下达了命令。

    三百守军因为顽抗而被杀光了,剩下的就是清除那些蠢蠢欲动的刁民。

    现在是一记黑虎掏心打进了敌人的心脏部位,绝对不能留下半点隐患。

    四面皆敌的情况下,进行全城大清洗是必然的动作,是不得已而为之。

    战争,就是血腥的代名词,和仁慈没有半点瓜葛。

    战争的目的就是攻城略地,火中取栗是最佳手段。

    火中取栗的结果,就是自己身边全部都是敌人。

    杀光敌人确保自身安全,这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没有第二条路好走。

    展现自己的仁慈,那是战争结束之后才会出现的。

    毫无疑问,战争前期就是会出现大屠杀,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的现实。

    布尔固德是奴隶出身,见识过太多的血腥大屠杀,他不想杀太多的人。

    但是现在听说小小的蛮莫镇里面,竟然有一万九千多人,比自己骑兵营的二十倍还多,布尔固德后背上全是冷汗。

    浑身都是冷汗,布尔古德下达的命令自然是冷冷的,不带丝毫热气。

    其实热气还是有的,就是那些面对骑兵营将士,竟然唧唧歪歪的人。

    当他们的脑袋掉到地上的时候,脖腔子里喷出的鲜血,就带着热气。

    杀该杀的人,做该做的事,这就是军令。

    布尔固德在这里整顿蛮莫镇,另外一边已经出现了更加残酷的戏剧性变化。

    杨虎用一座没有修建完成的营寨迷惑敌人,就是想通过“聪明人办傻事”给敌人制造更大的困惑。

    制造困惑不是目的,让敌人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才是杨虎的手段。

    战争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此前在天马关以北发生的种种事情,现在应该已经传遍了。

    三路大军南下的消息,肯定不再是秘密。

    当秘密变成公开事件的时候,战役的突然性就已经没有了。

    没有了战役的突然性,接下来只能是阴谋诡计大行其道,正面交锋反而退居次要地位。

    熊储是一个杀手,杀手在最后刺出一剑之前,所有的动作都是阴谋诡计。

    杨虎作为熊储的入室弟子,当然学会了师傅的很多东西。

    现在,杨虎就接到了吴波刚率领大军来援,而且带着大型弩箭架子。

    大型弩箭是作为攻城利器存在的,射程超过六百步,自己的孔明弩箭车就相形见拙了。

    和大型弩箭正面对决,那属于活得不耐烦了自己找死。

    作为一个杀手的徒弟,杨虎当然不会这么干,他的计划之中就没有想过要和敌人正面对决。

    第二天正午时分,敌人两路大军会合的一瞬间,攻击就开始了。

    敌人的进攻队形一展开,还没有发起冲锋,杨虎就已经一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