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千古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千古大帝-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二,向你打听件事情。”

    “爷,您请说!”

    “你可知这北海有位孙乾孙公佑?他家在何处?”

    “嘿,客官,您可真问对人了,这事儿啊,您要是问别人,那白搭,别人没人知道。”

    “但是刚好我舅舅住在离孙乾家不远,只有我才知道,只是您看”

    孔武看着眼前谄媚的小二,不由得有些好笑,从怀里摸出些碎银子便丢给了他。

    “谢谢爷,谢谢爷!”

    “钱拿了,赶紧说吧。”

    “好嘞好嘞!”

    “这孙公佑家啊,就在离咱们北海郡一里地的剧县中,您到那儿的酒馆一打听啊,您就知道了!”

    听完小二的话,孔武一转身便出了酒楼,嘴角还挂着一丝略有略无的微笑。

    “孙公佑,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的人,我收定了!!”

    离开北海,孔武和太史慈牵着自己的黄鬃马,慢慢悠悠的往剧县走去。

    路上面对太史慈变着花样的追问,孔武只能无奈的用自己的冒牌师傅于吉来挡着。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便来到了剧县。

    看着天色才过晌午,孔武没有耽搁一点时间,牵着马便进入了剧县。

    “大哥,你说的那个孙公佑住哪儿啊?”

    “还是老办法,去这里的酒馆里问问小二,他们肯定知道。”

    两人边说着便走到了剧县的一个小酒馆中。

    酒馆中的小二看着二人气势非凡,自然是不敢怠慢。

    “客官您要点儿什么?”

    “小二,我想向你打听一人,可否告知?”

    “客官客气了,您请说!”

    “你可知孙乾孙公佑家所住何处?”

    小二一听,脸上的笑容瞬间便凝固了下来。

    “二位有何事要找孙公佑?”

    看着小二脸上表情的变化,孔武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我二人乃是公佑兄的旧友,今日特地前来拜访!”

    “噢?为何我却不知公佑有你们这样的朋友?”

    “你认识公佑兄?”

    “认识又如何?”

    “实不相瞒,我二人久仰公佑兄的文采,今日特地从东莱县赶来,就是为了和公佑兄一起探讨学问,还请兄弟代为引荐才是。”

    “东莱?这么说你二人不是孔融大人的人?”

    小二说完,孔武瞬间会意,怕是这孙乾与孔融有隙,故不愿意见孔融的人。

    “请放心,我二人和孔融没有任何瓜葛,只是久仰公佑兄,这才千里迢迢赶过来拜访一下。”

    “那你二人又是如何得知公佑在此处?”

    “乃是北海悦客楼中的伙计告知。”

    “原来是我那不争气的外甥,我早该想到,怕是收了公子不少好处吧。”

    “原来你就是小二口中的舅舅,呵呵,孔武有礼了。”

    “公子多礼了,待我这便陪公子一起去探望公佑。”

    “有劳了!”

    待得孔武与剧县客栈的小二客气了一番之后,三人这才从酒馆中出来。

    “听说这孙公佑才学出众,不知是否如此?”

    “嗨,我跟你们说啊,公佑从小便酷爱看书读书,喜欢和别人拌嘴,每每和别人拌嘴都是对方先认输,公佑才肯放过别人。”

    “至于才能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们远近乡亲要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去请他帮忙,他却从来没有推辞过。”

    一边走,孔武一边向小二打听着关于孙乾的事,三人有说有笑的往剧县城南的一座小屋中走去。

    转过一个弯,映入孔武眼中的便是一道古朴肃静的小屋,看来这孙乾也是个醉心风雅之事的人,在这闹市中竟然建了一座这么简朴的小屋。

    孔武会心一笑,便听见小二说。

    “这便是公佑的家,不过好像他们家有客人啊,平时小屋的门都是关着的,而今天却是敞开着的。不妨事,咱们进去看看。”

    在小二的带领下,孔武和太史慈也跟着小二进到了孙乾家。

    “公佑可在?”

    小二刚一进门,便大声嚷嚷了起来,丝毫没有拘谨的感觉。

    但屋内并未传来任何回应。

    正当孔武三人准备直接进入到内堂的时候,内堂中却出现了一个人。

    青衣纶巾,一身素装,下巴留着很有标志性的小山羊胡子,双目炯炯有神,大步的从内堂中走了出来。

    “哈哈,家里有客人,故不知仁兄光临,有失远迎,还请仁兄多多包涵啊!”

    “不打紧不打紧,今天带来两位朋友,想和你见见面,我看他们不是文举的人,所以我就把他们两位带了过来。”

    孔武见到面前的青衣文士,便往前走了一步,拱手说道。

    “敢问先生可是孙乾孙公佑?”

    “正是在下,公子是”

    “在下东莱县孔武,字子陵,我身后这位乃是我义弟太史慈太史子义,久闻先生才学出众,口若悬河,今日特地冒昧前来拜访,还请先生恕罪。”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孔武一上来便先开始夸起了孙乾,孙乾听完,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浓厚起来。

    “不敢不敢,乾乃愚钝之人,如何当得才学出众四字,公子客气了。”

    “方才听闻先生有客,故子陵斗胆敢请内堂一坐,与先生还有先生之客一同坐谈,先生意下如何?”

    “哈哈,是乾怠慢了,公子若不嫌寒舍简陋,请入内一叙。”

 ;。。。 ; ;
第十七章:闻大贤龙腹龙尾
    听闻孙乾有客人,孔武便临时改变了想法,既然孙乾不愿意帮助孔融,那便是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也已经找好下家,这才不愿意见孔融的人。

    想到此处,孔武这才准备和孙乾的客人先见上一面,看看他的客人是谁,再从孙乾的客人身上找到突破口。

    带着自己的小心思,孔武便跟随着孙乾到了内堂,刚走进内堂,却让孔武吃惊不小。

    内堂**有两人,一左一右分别跪坐在内堂的草席上,孙乾进门便拉着孔武便往草席走去。

    左手的一人,虽然是跪坐着,但是仍然能看出身高八尺,脸上的胡须与眉毛都似柳叶一般,端得是一偏偏美男子,虽然年近中年,但是这更是赋予了此人一股睿智的长者的风范。

    右手边的一人,脸廓方正,浓眉大眼,脸上时不时的透露出一股的正气,更是气势非凡。

    看到孙乾跪坐下来之后,孔武也学着三人的坐姿跪坐了下来。

    只是这跪坐的姿势实在是别扭,让孔武好一阵不舒服。

    这时听见孙乾开口说道。

    “子陵兄,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两位都是我的旧时好友。”

    “左边这位乃是北海朱虚县人管宁管幼安,右边这位乃是幼安的同乡邴原邴根矩,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之前子陵所说的才学出众形容二位仁兄,才是实至名归啊,二位仁兄今日刚好路过此地,这才特此前来与我一叙。”

    孔武听着孙乾的介绍,面上笑容不改,心里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管宁!邴原!三国当中著名的一龙中的龙腹和龙尾!

    这要是论才智,二人恐怕比不上贾诩,郭嘉等人,但是要论到道德高尚,儒士正气,怕面前的二人称第二,这东汉末年没人敢称第一了。

    尤其是管宁,割席断交的事在后世那可是口口相传用来教育年轻一辈的事,就连孔武也从自己的孔叔叔口中听到过。

    孔武依稀记得,这管宁和邴原先是因为黄巾起义从北海逃难到了辽东,后又都归在了曹操麾下,对于民众教化和传播学问,二人可以说是能够这方面的专家了。

    虽然说二人不是郭嘉贾诩那样谋主级别的人物,但是对于现在的孔武来说,眼下最需要的便是这样德高望重的前辈来帮助自己,有了名望,或许许多的寒门仕子便会纷至沓来。

    于是孔武的小心思便在心里活动开了,不停的思考着要怎样把面前的三个人都拉拢到自己的麾下。

    听完孙乾的介绍,孔武这才拱手和管宁和邴原见礼到。

    “原来是幼安兄和根矩兄,久仰二位大贤大名,未曾想今日能在此处遇到,实乃武之幸事。”

    二人听完孔武客气的话语,都分别和孔武拱手见礼。

    “在下孔武,字子陵,乃是东莱县人,我身后的这位乃是我的义弟太史子义,之前我二人在别处听闻公佑之大才,这才冒昧前来拜访,不想在此遇到二位大贤,实在是荣幸之至啊!”

    说完孔武便拱手再拜到。

    但是此时管宁却开口说话了。

    “容宁一猜,公子此次来,是为了公佑之才,想把公佑拉拢到自己的麾下,在下猜的可对?”

    管宁话音刚落,孔武脸上的笑容便凝固了一瞬间,但是转脸还是露出了一脸亲和的笑容。

    “幼安兄此言何意?”

    “不瞒子陵兄,从你刚进门,我便知道了你的来意。”

    “你不识公佑,却为了公佑之才而来,此其一;你身后的义弟,名为义弟,但是他却时刻警惕着周围,护你周全,此其二;你看到我二人之后,虽不识我二人,但却礼遇有加,想来还是为了公佑,此其三;你姓孔,所以宁没猜错的话,你应该是孔圣人的后世孙,但是却和孔文举并不同路。”

    “宁所猜测,可有错处?”

    听着面前管宁的言语,孔武是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