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联主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足联主席-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事版则更多的提及了奥运会的问题。这是一个耻辱,这是一个污点。一个知名的专栏作家这样评价了整个事件。他在文章中写到,在国际比赛的赛场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足球运动员被攻击的事件,而这一丑陋的事件竟然开始在了华夏,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这严重的影响了华夏这个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同时,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此次的热身赛,就如同奥运会的一个预演,其结果是失败的。如果我们的警察部门在奥运会期间,依然以这样的工作状态,面对所有的一切。其结果将是恐怖的。

    公安部的领导发火了,小小的一个矿泉水瓶,将舆论界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他们的身上。若说现在的政府部门最讨厌的有哪些,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舆论监督。被所有目光聚焦的滋味是不好受的,虽然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感受这样的目光。但此次尤为猛烈。

    一个说好话的都没有,所有的声音显得都是那么的统一,失职、松懈等等负面的词语,全都盖在了警察部门的头上。当天中午,被报导气饱了肚子的公安部领导,将北京市大大小小的各级高层警务人员,都叫到了总部,召开紧急会意。在会议上,部长对昨日的事件做了通报批评,声明要追究现场领导的责任,并要求相关部门在限定的期限内,将此事事件的幕后黑手给揪出来。

    部长真的很生气。在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敏感时刻搞风搞雨,显然是不给公安系统面子。下属的各个部门好不容易通过打招呼与严打的方式,将北京市的治安,提高了数个档次。原本觉得安枕无忧的生活,在一瞬间被击破了。在会议的最后,部长用一种异常冷静的声音说道:“我们是国家治安的保障部门,谁在这个时候与我们做对,就是与政府做对,与政府做对的人,是绝对不可以有好下场的。”

    会议上,部长的口水更多的集中到了市局方面,这令市局的局长郁闷不已。顶头上司火大,怎能不令他胆颤心惊。若不是现场将罪犯抓获,并取得了初步的审讯记录,估计部长都会在会议结束之后,将自己带到办公室中,开小灶了。

    散会后,局长走到了部长面前,悄悄的将昨日安全局部署的人,受到李宁商的关照,到审讯部门提审的事情,向部长做了汇报。部长停顿了一下,立刻便斩钉截铁的告诫他,这方面的问题,他就不要过问了。之后,部长更是拍着他的肩膀,说:“顺着这条线,尽力往下挖,但当发觉有阻力的时候,一定要迅速收手。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我,我会告诉你下一步的方案。”

    通过部长的这段话,局长清晰的认识到,此事件背后的权力斗争,并不是自己这个阶层能够碰触的,李宁商的举动,显然是得到上层某些部门默许的。这不由不使局长对于李宁商的评价高了一个档次,将对方划归为需要结交的对象。回到局中,局长立刻对调查,做了一系列的部署。挖掘只是一种手段,威慑反倒成了更为重要的事情。

    李宁商回到北京后,对手下的人事进行了重新的调配。集团副总高启亚与俱乐部董事长刘驰,留在南京,以稳定大后方。作为李宁商的老巢,众多的信息都将被传送到那里,通过技术处理,再被传送到李宁商的手上。而俱乐部的经理王昆鹏、基金主任王金城则与李宁商北上北京,担当李宁商马前卒的角色。

    由于世唐体育基金参与了奥运会项目赞助,王金城在体育总局与各相关赞助项目的领导,关系都很不错。所以,李宁商更多的是让其不断请这些人吃饭,放纵。在这种互动中,加强友谊。在这种互动中探听最新的消息。

    而王昆鹏的工作则显得比较的直接。他在李宁商的介绍下,与荣志坚见了面。并与北京中信俱乐部签定了相关的合作协议。当媒体还在探讨,走出去与引进来两个模式,谁更适合华夏足球的问题时,两个采用不同模式,与欧洲足球联姻的先行者,结为了同盟,立时便在足球界,产生了些许轰动。而世唐俱乐部身后的多特蒙德俱乐部,与皇家马德里俱乐部则再次被推上了台面。

    此时,两个国外俱乐部同时发表了申明,皆称自己依然看好华夏足球的未来,并正在考虑在奥运会之后,加大对华夏投资。这样的举动,立时推动着世唐与中信的联盟,成为了国内最受关注的俱乐部。

    两家的联盟就如同磁石一般,开始向周边释放起自己的能量来,许多以前犹豫不绝的中立力量,开始向这一同盟聚拢起来。甚至有一些紧贴在徐有亮周围的坚定份子,亦产生了松动。王昆鹏的任务,便是为这些人加一把火,让他们更快的,更彻底的投入到李宁商的阵营中来。

    正是在这个时候,亦是球场事件发生一周之后,与英格兰国奥队比赛前三天的日子。李宁商展开了对徐有亮反击的第一步。

    周六,南京最大的报刊媒体,《扬子晚报》在一处不起眼的位置,刊登了一篇社评。题目是《时间不能抹杀一切》。内里着重谈了奥运会安保的问题。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成为恐怖分子关注的目标,虽然本届奥运会并没有任何恐怖组织宣称,会对某某代表团实施报复性打击的宣言。但这样的威胁是一直存在的。文中,再次提及了上周国奥队与德国国奥队热身赛中,德国球员被袭击的事件。笔者评价到,如果一个普通的球迷,都能对运动员产生威胁,那么职业的恐怖分子,岂不是可以把北京当作他们实现理想的天堂了。

    通篇文章,作者都围绕着加强安全防卫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给人予一种忧心忧国的感觉。可是就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的笔锋一转。他这样叙述到:“我们可以对安全预防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原谅,毕竟面对如此重大的赛事,警方亦正在汲取经验。但我们不得不对警方时候处理的效率,给予一定的质疑。已经一周的时间了,除了事发第二天,警方公布嫌犯已被当场抓捕,现正接受调查中这一则消息,就再也没有了下文。事情进行到了怎样的一个阶段,我们需要一个明确的公示,相信德国方面,亦在等待一个合理的解释。按照警方的公布,砸中德国球员的是一个满是冰块的矿泉水瓶子。这个瓶子由何而来,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此篇文章在最后罗列的疑点,在报纸发行一个小时之后,便通过国内各大网站的博客,向外散布开来。天涯、西祠相关的帖子,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推到了首页的位置。而部分门户网站亦对这些疑点发出了自己的评论。

    紧接着,第二天,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将此问题作为一个论点,发布在了相关的版面上,供读者做相应的评论。一时间,公安部门再次处在了风头浪尖之上。只不过这次在失职、松懈的后面,更是增加了无作为,包庇等更为严重的指控。

    若说人民的压力,还可以让公安部的领导再顶一顶。那么随之而来的外交部照会,便成为了公安部部长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了。这一周的时间,市局顺藤摸瓜,将黄洋所在的组织给一锅端了,但那个组织的老大,却早在事发的前几天,便离开了华夏。调查,也因为这一原因,暂时陷入了僵局。市局局长,试图通过联络人的线索调查此一事件,但却发觉,这个联络人的身份本就是不存在的,是一个死了已经近一年的人物。

    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局长开始感觉到一些异常的阻力。但这些阻力却又一点摸不着痕迹。他立刻将自己的感觉上报给了上级。上级亦命令他将调查由明转暗,不要去硬闯,要采取更委婉的手段。

    所以当局长一看到报纸上登出的文章之后,便感到了一丝丝的凉意,因为他明白,作为第一线的领导,他是最合适的背黑锅的人选。所以当他接到部长的电话时,产生的第一个想法,便是要骂娘。


第十二章犬与兔(一)

    第十二章犬与兔(一)

    徐有亮这两天感到有些不舒服。全国的媒体都在借此次中德国奥队热身赛事件,大做文章,痛斥公安系统的无能,要求重塑人民警察的形象,重新衡量此次奥运会安保的工作。看上去,媒体并没有太多追究事情的结果,而在抓事情的源头。但徐有亮深深的明白,李宁商绝对不会这么就算了的。这场新闻风暴,明显是李宁商在幕后推动的结果。

    徐有亮策划此次球场事件,就预计到会被李宁商看破。事实上,他并不担心被对方看破。权利争夺的问题已经划下了两极。他与李宁商都很难向对方优势的方向渗透,或者说,他徐有亮打破李宁商的人民路线,会更加困难一些。砝码少了,天平就会倾斜。所以徐有亮必须做出一些决定,以让开始有些倾斜的天平,重新恢复正常。

    徐有亮此次的策划,不仅仅是想给李宁商一个下马威,削弱一些李宁商在欧洲、在球迷中的威势。亦是想通过此事,给所有周边的势力提个醒,告诉他们,游戏并不只有一种玩法。白的不行,还有黑道这一条路。作为地头蛇,他徐有亮在方方面面的关系网,显然要强于李宁商。想要挪窝,自己先掂量下自己的能量。

    康伟走进了办公室,见徐有亮一个人吸着烟,木然的望着窗外。他走到了徐有亮的办公桌前,轻声的说:“董事长,我已经将一切都再次确认了一遍。放心,没有留下任何的尾巴。”

    抬手将香烟按灭,徐有亮望向了康伟。他淡淡的说:“你能跟我这么多年,这点小事,我放心。不过最近李宁商追的比较紧。我想改变些计划,让事情变的更加稳妥些。既然那个家伙到了国外,对我们也没什么用处了。所以,我希望永远看不见他的样子,听不见他的声音。你明白吗?”

    “我等等就安排那边的人去处理。”康伟无所谓的撇了撇嘴。听的多了,安排的多了。他对于杀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