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春秋我为王-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当气喘吁吁的陈恒登台时,正好看见两股鲜血飞溅而出,瞬间便染红了路寝之台!而两具高大的尸身,也轰然倒地。



  “不好!父亲所料不差,我来迟一步。”



  此时,全场寂静无声,齐侯被惊得手指微颤,心想晏子之计果然有效;晏婴则闭上了眼睛,不知道是在默哀,还是作何想法。



  而古冶子则双目瞪圆,眼珠直欲突出来!



  他看到地上的两具尸体,大惊之余,也开始痛悔:“吾等三士本是朋友,可却为了两枚桃子,闹到了如此地步。二子死之,我独生之,是为不仁;我以话语来吹捧自己,羞辱朋友,是为无义;懊悔自己的这些行为,却又不敢同死,是为无勇!士无勇,不如死!”



  于是,他也要效仿田开疆和公孙接,打算自刎而死。



  晏婴心道,如此一来,陈氏三指可断,而危国之器也可以尽除了。



  然而就在此时,一旁匆匆跑过来的少年陈恒却高声呼喊道:“且慢!古冶子且慢自裁,我有办法,可以让你,还有死去的二子无愧勇士之名!”



  古冶子已经将自己脖颈划出了血痕,听闻此言,手里的短剑顿时停了下来,他眼睛睁开,困惑地看着陈恒。



  “人都死了,如何言勇?”



  和赵无恤年龄相仿,素有急智的陈恒先朝齐侯,还有晏婴行了一礼,随后,手中高高扬起了从晋国寄来的那封简牍。



  “古冶子若是能杀死此人,便可为齐国立下莫大功劳,便可言勇!”(未完待续。)
第237章 道路舆图
  转眼已经到了十一月下旬,天气越来越冷,想必再过几日,冬雪就要降下。而赵氏下宫处,为少君子出使宋国而做的筹备工作,也接近尾声了。



  虽说晋国目前早已政在私门,办公事也得掏私室腰包,但毕竟赵无恤是首次出使,所以行人署选派了几名佐吏随行,其中有还人一名,行夫两人。



  这一日,三人带着行囊,赶着辎车,前来下宫向新的上司,爵位下大夫,职守为“小行人”的赵无恤报道。



  “小人封凛,见过大夫。”



  赵无恤背着手,站在台阶上俯视此人,不由微微皱眉。



  只见他年不过三旬,长了一张大饼脸,更引人注目的是,额头处有一道模糊的黑印,乍一看像是被人用小杖敲击过一般。他还在颔下留了一小撮竖须,更是将这一破相的黑痕从头连到下巴。



  这就是此次出使的副手,职位“还人”的封凛,身穿着皂色深衣,朝无恤一拜后,双手恭敬地放在下裳瓷佩处。



  赵无恤已经颇有识人之能,初见之下,便知道此人经济状况一般,估计是个没背景的,谈吐也没表现出众的才能。



  不是赵无恤以貌取人,而是春秋时极其看重容貌的端正,韩虎、知瑶都因为俊朗而被人赞誉。瞧封凛这能拉低使节团颜值的模样,本不应该被选为行人助手,却为何能混进来?要知道,作为霸主的使者出使别国,可是一个肥缺。



  “小人虽被调入行人署,但祖上的职守乃是封人,所以对国内疆域交通还算熟悉,也去过一次宋国。大行人便将我派来,作为君子的向导,敲定此次出行路线。”



  面对新上司,封凛态度恭敬,言语不急不躁,直接表明自己是因才干而得到的任命。



  封人,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负责管理国境,以及积土作堤垣等,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封凛的氏,便是从先祖的官职而来。



  赵无恤这才点了点头,他的观念就是,如果真有才能,那就可以一美遮百丑。



  “善,余正缺一个熟悉道路的辅佐,你随我来罢。”



  俩人一前一后走入厅堂内,只见里面还有一位深衣裘服的贵族少年在席上长跪而坐,正是赵广德。他这次将陪同无恤东行,本来在看长案上那幅晋国舆图,见到封凛进来,瞧了他一眼后,同样眉头微皱。



  无恤道:“你来指给我看看,此次去宋国,走哪条道路最合适?”对待下属,他也不用客套,直接点他进行考校。



  封凛咽了口唾沫,知道接下来要说的话,将决定自己的去留。



  他从袖子里抽出了冻得通红的手指,点着呈一块方形的新绛,一直沿着代表道路的黑色粗线朝南划去:“启禀大夫,吾等首先要从新绛往南而行,之后三天,分别到达垣邑和东山皋落……”



  他徐徐道来,无论道路、山川、河流、城邑,都没有差错。



  这让赵无恤对他刮目相看,因为无恤不满于赵氏提供的各种地图简略粗陋,这次去宋国,还决定带上几名计侨学堂里的数科学生。描绘山河地势,道路险隘,以备日后战争之用,有了此人相助,当事半功倍!



  封凛继续说道:“第四日宿于王屋山,绕过那里后,便是险要的轵道、太行陉、羊肠道;又在山中走上三日,才能抵达南阳之地,经由原县、温县、州县,在朝歌以南的延津渡过大河,至此,进入卫国境内,共计十天。从卫国到商丘,又需要五六天。”



  “满打满算,将近半个月时间,这还是沿途路况较好的情况下,若是遇上了雨雪,走一个月也是寻常。”



  赵无恤心中无语,一天平均三四十里,这坑爹的古代交通。



  封凛所说的,其实也是赵无恤心中已经确定的路线,最快,也最安全。



  “卫国如今不是投靠了齐国么?吾等从卫经过,会不会受阻?”



  刚才正在随赵无恤上地理课的赵广德好奇地问道。



  封凛正要回答,却是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道:“君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



  一位深衣士人迈步入内,他眉目俊朗,身高七尺半,却是同样被赵无恤任命为还人的子贡。



  子贡在厅堂外脱下沾泥的鞋履,趋行入内,朝屋内的赵无恤、赵广德,还有封凛都行了一礼,两个人相貌一高一矮,一俊一丑,对比鲜明。



  他随后指着地图说道:“赐是卫国人,所以清楚其中原因,诸夏虽然交战,但仍然讲究礼节和底线,承诺不献夏俘于天子,不阻碍交通,不拘留杀害正常使节。”



  “何况,虽然晋、卫盟誓已断,两国却还未宣战,更别说卫、宋关系和睦。所以吾等只要打着宋国名义,从卫国假道去宋国,是可以的。若是卫侯胆敢阻拦,不仅会受到国内卿大夫谴责,他下一次要面对的,就将是晋、宋两国的讨罪大军了!”



  赵广德听得津津有味,封凛则吞回了本来要解说的话,暗恨此人阻挠了自己再次表现的机会。



  “此乃汝之同僚,还人子贡,他是卫国人,经过卫国时作为向导再合适不过。”



  赵无恤这么一说,封凛便知道了,这人就是那个在绛市为赵氏货殖麦粉和瓷器的卫国商人,是下大夫的私人亲信。



  他心里一阵哀叹,果然是任人唯私,区区一个商贾,却一年里走完了他封凛十年的升迁道路,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有这种运气?不就是相貌不堪么,齐国的晏婴大夫也不好看,为何能成为齐相?



  就在这时,却见赵无恤脱下了鼹鼠皮手套,微笑着塞到了封凛手中。



  “下大夫这是何意?”封凛有些懵了,受宠若惊。



  “封还人果然有才干,身为贤士,怎么能赤手指点山河?这天寒地冻的,快快戴上保暖。”



  这依然是赵无恤用来收买人心的“推衣衣之,推食食之”那一套,虽然简单,但对付春秋时代的士和匹夫们,屡试不爽。



  果然,封凛也微微感动,当场再次下拜。



  “小人一定尽心尽力辅佐君子!”



  他心里则暗道:“这鼹鼠皮手套可是难得之物,我在绛市里见过,却舍不得买,如此慷慨而善待下臣的主君,一定要攀附上……”



  封凛觉得,这次恐怕要面对子贡的竞争,若是想在事后得到下大夫提拔,多分到点功劳,就必须好好表现。嗯,以后在下大夫询问道路情况,乃至行人言辞时,要胜过子贡一筹!



  想必,这个凭借裙带关系而得到职位的小商贾,对这些根本不懂吧。



  子贡这时候来,却是向赵无恤汇报的,说那辆特制的大车已经接近完成。



  赵无恤脸露喜色道:“善!封还人,你来的正好,随我去看看这辆新的马车,是否适合在路上行驶。”



  赵无恤保持着上司的威仪,也不失谦和,封凛连忙和子贡并排,趋行跟着他朝外面走去。



  他们的目的地,是下宫差车王孙期管辖的车舆坊,其中有轮人制作车轮、舆人制作车厢。当无恤等人进入工坊时,却见匠人们正在为马车拼装最后几个构件、包裹皮革,而设色之匠也在一旁为部分零件染上生漆。



  封凛好奇地观察着面前的这辆大车,它和普通马车的制作流程也没什么不同,但特殊之处在于……它有四个车轮!



  子贡和善地介绍道:“乐大司城年迈,大病初愈,不能忍受颠簸,所以君子便让轮人、舆人造了这种马车。”



  封凛恍然大悟:“原来前些日子,君子去行人署索要那辆闲置的四轮之车,是做这种用途的!”



  他刚才就发觉了,子贡习惯性地称呼赵无恤“君子”,似乎比他喊的“下大夫”要亲密,偷眼瞧了下赵无恤的面色没什么异样,也悄悄地改了过来。



  赵无恤却不知道他这点小心思,而是在观察着眼前的大车。



  春秋战国的双轮战车,从夏商时代兴起后,便始终是战争、出行、运输的主要工具。



  赵无恤常年乘车,短途的还好说,要是连续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