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射雕之东邪别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话射雕之东邪别传-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即使最终自己未能夺冠,但这至少让人知道了曾经有过这么一位‘翩翩君子’向天下第一发起过冲击……

  李大牛率先出招只见他快步上前,照着师傅面门就是一拳,师傅慌忙侧身躲过,李大牛又急飞起一脚师傅又急忙侧身,李大牛随后耍出一套‘眉来眼去降牛十八掌’师傅被他当成‘一头牛’眉来眼去的搞的目不暇接、气喘吁吁,不过有一点是可喜的,那就是师傅在百忙中不甘被彻底当作‘畜生’的还了那个李大牛一拳,我们师兄弟立时欢欣鼓舞以为师傅会就此爆发,可师傅自打出那一拳后,便又开始继续东闪西躲。我们为此很是焦急,不过从师父那满是汗水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更加焦急。

  台下的观众却比我们和师傅都更加更加焦急因为像这样的比武只有比武双方实力相当才好看,像这样一边倒的低水平比赛会使观众有种被忽悠的感觉,所以不断有观众发出嘘声。

  比武仍在继续在李大牛又踢了一套不知名的腿法后,师傅由于疲劳过度和惊吓过度终于支撑不住了一屁股蹲倒在石头上,此时李大牛刚好朝着师傅的头部将右腿平直压下,师傅在无计可施万般无奈之下完全是出于本能或是习惯成自然的将手朝着他的*抓去,那李大牛也当真不简单,在师傅的手将到未到之际,大喊一声,就地一跳,躲开了这邪恶的一抓。

  破口大骂道:“我他妈现在正是‘花样年华’我朝气蓬勃雄姿英发,本想趁此时机夺个功名,眼看着就要到手,没想到你着欠操的竟用如此卑鄙的手段害我,你说我要是真成了太监我如何向我的大小老婆交代,我要这个天下第一和秘笈又有什么用,直接当东方不败啊!”

  说完便不顾一切的向师傅撞去,这正是他把李剑撞下台时所用的招式,也是他的杀手锏,见他使出这招刚站起来想解释几句的师傅又一下瘫在地上,不过由于他再次瘫倒的地方刚好是大石的边缘,而那李大牛因为自己跑得太猛一个收势不及一下绊在师傅腿上,在惯性作用下双手在空中挥舞了几下后便直坠了下去。

  关于他是如何下去的,群众大都没看清楚,因为这其中一大部分人觉得高手比武相对于观众是件很危险的事,何况这还是天下最顶尖的高手,只要被他们的神功波及到性命自然是难保,但比武双方又都会使出自己平生最为得意的神功,精彩自然不容错过,可生命也不能放过,所以大多人都选择了自己以为相对安全拼死命能够勉强看到的地方观看。

  只有极少一部分不怕死的一直坚守在擂台前,他们虽然看清了整个过程,然而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他们又都一直坚信高手比武即使是最为普通的一招也可能蕴含了无穷的功力,于是在看到一人掉下台后顿时欢声雷动,因为大家都愚蠢的以为刚才肯定是一人发了某种不知名的神功,把另一人给震下台的。

  在知道掉下去的是那个一直占有绝对优势的的李大牛后,观众们又想原来刚才那个打扮的‘猪精’似的的高手之所以只挨打不还手原来是在积聚发神功的功力以求给敌人致命一击,因此过程便不重要,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也都是不足为奇的,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啊!

  群众又不由为自己能有幸目睹这一神功的威力而欢呼。

  我们因为要对师傅进行‘爱’的支持,也充当了一回儿不怕死的,无所畏惧的同那些真正不怕死的人一同站在擂台前目睹了这一画面。

  我们自然是更加高兴,虽然师父赢得很是难看,胜的纯属侥幸,但关键是他成功了,我们从此以后成了天下第一的徒弟,这点很重要,由此看来我们都是无法免俗的。

  此时师傅正揉着自己受伤的腿,看着台下欢呼的群众一脸茫然的站在台上,在经过了一系列繁琐又必不可少的庆贺后,人群散去师傅归岛一切重新开始。

1天下大乱
在我的印象中师傅是个很随和的人,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因为他除了不定期的教我们几招外,其余的所有时间都是对我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的 ,不过底线是我们不能离开桃花岛。

  离开桃花岛对于我来说似乎是一件遥远的难以企及的事情,在我脑海中甚至连一个成形的影像都不存在,因此被我定义为非现实。但这一想法又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而且渴望之深已经是非语言能行容的了,魂之所牵梦之所见,雾一般的萦绕不去徘徊不前,但这样只能使我越发的痛苦因为我只有想也只能想,绝无把它变成现实的可能,这真令人无法忍受。

  十九岁那年天下再次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中,不过主体已不再是武林人士  ,而且其程度也远非那些傻不拉几的武林人士所能达到的。

  是年 黄河决口,洪水泛滥,蝗灾肆虐,瘟疫横行,百姓流离失所糊口无方,朝廷倾轧不断,动荡不堪。

  大家都认为这是亡国的征兆,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朝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稳定,只有自身的平稳才能使那些饱受疾苦的人民看到希望,而现在朝廷尚且如此,其混乱程度自然可想而知。

  听师傅说,我们所处的朝代好像是宋朝至于到底是南宋还是北宋我记不清了,因为我对此毫无兴趣,我始终都觉得那些所谓的朝代国号什么的都是不切实际的,称呼不同而已,实质其实都是一样的混乱,一样的*,身处其中的百姓都是一样的痛苦。

  既然都是一样的,而且在大范围内有统称为中国,那是那个朝代谁当皇帝不也都一样吗?真搞不懂那些为了标榜自己是忠臣烈士而在自己所认为的狭义的国家灭亡后,一心寻死的人是怎么想的。

  事后想想他们当时的想法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太平到极点就要混乱,而乱到了极点又会重归太平,所以在这两者交替的当口新的必将取代旧的,然后又会被更新的所取代,虽然结局相同但如此循环是时代进步的必然,所以才会有了那些整天酝酿着造个反,叛个乱,改个朝换个代的人,和那些官逼民反揭竿起义的人,而至于那些忠臣烈士他们是自己所处朝代的缩影,既然主体已经不存在了那他们自然也就是去了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我以这个问题问师傅时师傅所作出的回答。

  我朝的混乱由来已久很小时就听师父说过,起先是宫廷的内乱,主要的造乱人群是妃子和太监,前者可能因为得不到皇上的宠幸,得到了又要遭到皇后的打压*,而当她们认识到皇上也怕大老婆后,就将得到他宠幸的想法转移到皇后身上,而皇后不仅不承她们的情,反尔将打压变本加厉,这样他们不仅失去了皇上的喜爱,反而更增加了自身的苦楚,谁说自古以来都是小的吃香,在这里就可以将这一成型千年的说法驳倒。

  也难怪,偌大的皇宫里只有一个正常的男人,而且还要面对数以万计姿色万千的美女,这无论如何都是应付不过来的,而女人天生妒忌心重,尤其是自己容颜消褪而自己的结发丈夫又整天在和别的女人鬼混的时候,所以这样做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一举动确使原本争风吃醋极度不和的妃子们亲密无间的结合了起来,她们和朝中对皇后有意见的大臣联名上书要求废除皇后,而皇后自然也不会任人宰割,于是联合外邦力量要求清除妃子,两帮拉拢的都极有实力,稍有不慎便会爆发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

  皇上对此也只能听之任之,因为他不论帮助哪一方都会伤害到另一方,对于两样自己都喜欢或都不愿得罪的东西,这是他唯一正确的选择。

  至于太监就更可以理解了,可以设想一下一个不完整的男人面对这么多美女而自己又只能想不能干,还要为别人‘干’提供服务时是何种心情,所以为发泄一下情绪偶尔挟持一下皇帝,假造一下圣旨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且他们在自己发泄情绪制造混乱的同时又积极努力的以自身的性命为他人的升官发财创造条件,如此的无私奉献是多么高贵的一种品质呀!

  这些人虽然使社稷经受了考验但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江山的稳固性,甚至还达到了娱乐大众的目的,不管怎么说都不能将之全盘否定的。

  一个月后混乱加剧,已经混到了不能将之称之为乱的地步,这一局面是因为我们邻邦的一个叫做金朝的国家(其实也就是一片土地上的两个地域,一个称谓上的两个别称而已)在如此非常时期大举进攻我朝,从而使只有内忧的我朝又加上了外患,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攻下了数座城池。

  自开朝伊始金人便对我们不断地进行骚扰,按照以往的惯例,我朝会马上派人前往金朝纳币称臣以换取苟安的机会。当时国人就很不明白,金朝的军事实力并不比我朝强很多,为什么我们有表现得如此懦弱,为什么不好好与之较量较量呢!

  师傅说“这是我朝的一贯作风,由于本朝皇上平庸,盛产奸臣,所以每当别国入侵都要先做一阵必以失败告终的抵抗,然后再纳币、称臣或两者兼有,因为抵抗这一步既可保留一点尊严,同时又向天下昭告‘我们努力了,但实力使然,所以我们失败了,你们身为子民也应该为国分忧,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身(参军)一起为我朝得以延续、发展,尽一份力。’

  这次朝廷做的更加直接,干脆连抵抗这一步都省了,直接跑去纳币,可能在金额上存在很大出入因此金朝并没有就此退兵而是在各地积极的烧杀抢掠,以自身的努力促使我朝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却激起了百姓们那深埋心底的愤怒,于是他们纷纷在各地举行武装起义(其实也就是头戴锅盖,身披麻袋的那种)借以反抗金朝这一惨无人道的暴行和表达对朝廷这种无疑助长他们侵略气焰的行为的不满。

  起义的人多了,朝廷也怕真的引起举国暴动,于是勉强的同金朝干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