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仙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墨雨仙尘-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刻方才日中,艳阳如豆,天气出了奇的好。见时日尚早,云鸿先去客栈吃了顿饭,毕竟要在儒林中呆三天,三日不进食,凭借现在的功力,实在有些难熬。大吃大喝一顿后,将腹中的食物,通过《君子浩然行气录》全全转化为精力,方才朝儒林的方向走去。

    依前世取得正气炉的经验,国子监的儒林,其实是一个天然的幻阵。

    儒林依山而建,是历代大儒死后沉睡的地方。

    不过,那地方说的好听叫做儒林,说的不好听,就是俗话称的乱葬岗。

    沿着遍植青竹的小道,一路前行,这些竹子有粗有细,有短有长,大者粗过手腕,小者细如手指。随着地势越来越低,仿佛身临幽谷,竹林纵横交错,将蓝天都遮了起来。四面愈加阴暗,竹子的种类,也从青竹变成了观音竹,再从观音竹,变为了色泽暗淡的紫竹。

    云鸿细细观察着四周竹林的变化,不过多时,一块门牌映入眼帘。

    这刻着“儒林”二字的门牌极其雄伟,高约四五丈,左右共三层,青石所砌,黑瓦堆成。残缺的腾龙雕饰,杂乱的枯花败草,这些陈迹,无疑都显示出了这儒林沧桑的历史。

    见两个看守儒林的童子,倚在墙上打瞌睡,云鸿走上前去。

    将主簿给予的字据与两个童子过目后,便孤身进了儒林。

    一路前行,天光愈加幽暗,这儒林本是上古大儒死后的埋葬之地,阴气十足。建在国子监的身后,也是为了借国子监中充盈的浩然正气,镇压鬼气。此刻,虽是正午,但走在这儒林中,却浑如傍晚。一阵幽风吹过,竟在耳边响起一道鬼哭狼嚎的哀怨之声。

    两旁山壁上,开满了一种淡蓝色的小花,走在路上,花香四溢,淡淡的香味不断扰乱着行人的思绪,让人迷失其中。云鸿博闻强记,一眼就认出这是传说中的幽兰花。书中记载:幽兰来自鬼界,与彼岸花、曼陀罗华合称为“幽冥三味”。此花生有异香,能够迷失人的心志,使人活在幻想之中。云鸿也感到精神有些萎靡,浑身一震,浩然正气迸发而出。

    浩然正气秉天地之正,本是这些邪魔妖道的克星。

    果然,正气一出,花香渐散。云鸿小心翼翼的打量四周,不敢有丝毫分心,脚下继续朝儒林深处走去。山壁上不断有光亮发出,雾蒙蒙的,给这儒林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便在这时,阴风一转,眼前出现了一块宽阔的空地。

    ',!'

 ;。。。 ; ;
第七十一章 悟道破阵
    竹林幽静,碑石耸立,此地是儒林尽头,也是那些上古大儒安葬的地方。

    云鸿前世曾研究过这碑林的来历,据说是先秦时,崇尚法学,焚书坑儒,在神州大地上卷起一场浩劫,无数大儒含冤而死,终便被乱葬此地。而后百年,逢大唐开成年间,儒道兴起,这才有文人墨客发现此地,为怀缅大儒之死,便将十二部经书刻在石碑上,被称为《开成石经》,其中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等十二部经书,计六十五万字。

    除此之外,还有唐玄宗李隆基亲写的《石台孝经》一卷,合十三经。

    随着时代发展,盛唐被大幽所灭,后世之人又将一些上古大儒的作品刻在石碑上,而后大幽国子监设立,见此地碑石如林,发人深省,便成了学生犯错后,闭门思过之处。

    这碑林之后,便是茫茫一片竹海,依山而生,不知尽头何处。

    一般人行至此处,见背后茫茫深山,少有人去。但不乏有人好奇,深入探之,往往行走半日,却又返回原地,故以为此路不通。久而久之,这碑林便公认为是整个儒林的尽头。

    云鸿深吸一口清气,缓步迈入这一千多块石碑之中。

    云鸿对这些石碑上刻着的经文十分熟悉,刻写经文的书法,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篆、隶、草、真、行,琳琅满目,无一不有。特别是有些名家的书法,比如欧阳询、颜真卿、张旭等人,以手笔刻石,尤为真贵。云鸿一边欣赏着书法雕刻,一边在阅读经文的内容。

    前世,云鸿在此地面壁,正是无意中触及了一块石碑,才发动了儒林中的幻阵。

    这碑林看似是儒林尽头,实则是幻阵门户,真正的宝藏,便藏在幻阵中。

    云鸿依稀记得,蕴含阵法机关的那块石碑,上面镌刻的内容,正是《大学》中的一段:“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相隔两世,这块石碑所处的位置,云鸿已经依稀记不清了。花了近一个时辰的光景,才在一处偏僻角落里发现这块石碑。

    这块石碑立于阴暗处,常年受阴风侵蚀,石体开裂,边角也残破不堪。

    就连上面刻着的文字,都有些看不清了。不过有几句却能勉强看清,“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修身必先诚其意。”当云鸿看到这两句后,便确定了是这块石碑,体内的浩然正气,隐约悸动起来。

    根据前世的记忆,自己是触碰了碑石上的某个文字,这才触发了机关。

    那时,机关触动后,忽然天摇地动,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脑门就好似被什么重击了一下,猛地昏死过去,醒来的时候,正气炉已经在自己的手中了。至于自己是触碰了哪一个字,云鸿实在不知道。如今,云鸿正依借前世的方法,正在石碑上,逐个触摸字迹。

    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当云鸿触碰完所有文字后,碑林却没有任何动静。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时机未到?”云鸿皱了皱眉。

    前世云鸿获得正气炉,是在五年之后,而如今提前了五年,难不成因为时间差距,导致灵宝尚未出世?云鸿苦苦思索着,目光忽然看到旁边一块石碑上,记载着《孟子》的相关篇目,其中说道:孟子通过培养浩然正气,使自己刚正不阿,从而神气盛旺,气贯长虹。

    云鸿心中忽的一惊:“难道说,上古大儒就懂得修炼浩然正气?”

    像孟子这般,通过浩然正气,使自己达到气贯长虹的境界,着实称得上仙人,而以儒入仙,可叫儒仙!云鸿惊骇,本以为儒仙之道,自古以来没人能走的通,但看这石碑上的记载,眼前豁然开朗,自己绝不是儒仙之道第一人,儒仙的修行,早在上古年间就有了。

    云鸿闭上眼睛,回想起自己十余年读的书,眼前登时一亮。

    原来文人墨客,在读书、写字、作画、奏乐等过程中,也可以进入一种状态,儒道的修炼,并非一定要通过读书、存夜气的方式来修炼浩然正气,若是将意念全部集中在书、画、字、乐上,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天人合一,照样能起到与存夜气一样的功效。

    以前云鸿总认为,《君子浩然行气录》是修炼浩然正气的唯一方式。

    其中讲了三点,便是:广泛读书、求放心,存夜气。

    而存夜气与读书,更是浩然正气最直接、最寻常的修炼方法。

    因此云鸿也误认为,修炼浩然正气,必须要通过读书、存夜气。如今才知道,浩然正气寄托于天地之间,无色无味,无形无质,《君子浩然行气录》只是提供了三种修炼的方法,并非唯一。而通过奏乐、写字、作画等,若功到极致,照样能起到修炼浩然正气的效用。

    云鸿这一瞬间的顿悟,让他打开了儒仙之道的大门。

    不知不觉,云鸿竟然盘膝坐了下来。

    左手不经意间触碰在石碑上,石碑似乎通了灵,忽然闪出一丝光亮,低头一看,左手手心正掩盖着石碑上一个模糊不清的“仁”字,体内本就升腾的浩然正气,一阵翻涌。

    下一刻,只觉天旋地转,眼前一黑。

    不知过了多久,云鸿悠悠转醒。

    入眼的事物,让他大吃一惊。眼前幽暗,万道荧光将天地衬成紫色,细细一看,竟有千根紫竹倒立而生,将空间塞得满满的,四周迷蒙,脚下虚无,仿佛站在云端之上。云鸿前世虽能御气升腾,飞行的感觉早已习惯,但如今看到这一切,还是吓得浑身一阵哆嗦。

    稳定下情绪,不禁疑惑,前世获取正气炉时,完全没有出现过如此情景。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小心翼翼的迈出一步,脚下虽是一片虚无,但却如同踩在实地上。

    不断躲避着四面的乱竹,走了半天,折来折去,却仿佛回到了原地,云鸿意识到,这紫竹排列成了一个阵法。凭借着记忆,云鸿看出,这竹林正是碑林后面那片竹林的倒影。自己如今身在幻境之中,需尽快破阵。静下心来,盯着竹林看了很久。他想到这种紫竹,生长时间越久,竹身的紫色越浓。于是仔细一数,发现紫色浓郁的竹子,共一百零九根。

    云鸿将这一百零九跟竹子看在眼里,细细想了一会,便发现这些竹子的排列是上古时期的一种阵法,名为:九曜八星阵,只是有一根竹子多了出来,但顺着这跟竹子一看,整个阵法又浑似一种名叫:三环六连阵的阵法。而两个阵法的重叠处,就是那根多余的竹子。

    云鸿想了半天,确定这根竹子就是阵眼,走上前,猛地将它折断。

    果然,折断之后,剩下的阵法,便是九曜八星阵和三环六连阵的组合。云鸿欣喜,悉心计算着方位,脚下小心翼翼的前行着。看似短短的路程,云鸿足足走了半个时辰。

    直到最后,眼前豁然开朗,云鸿来到了一处洞天福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