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是个很奇特的地方。
凉州在大汉十三州之中可以说是经济最落后的几个州之一,而且因为羌乱不断,为了平定这些叛乱,经常因此将国库掏的是一干二净。远的不提,光说汉桓帝就是因为大量的对羌战争结果留给刘宏一个烂摊子,而且如果没有段颎这个屠夫的话,说不定情况还会更糟一些。
其实益州、交州、扬州同样经常受到异族的袭扰,尤其是交州的九真郡和rì南郡,在林邑、扶南等国的蚕食下,大汉对其的统治与上郡、五原等地没什么两样。那么为什么大汉对于那些地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西北的羌人就如此的重视呢?
答案便是地势!
中国大陆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这样的地势一方面绝动了东部临海的中国西部必然干旱少雨,同时也决定了当西部出现叛乱的时候,西部尤其是西北的兵力可以以高屋建瓴的态势向东南席卷。这,便是凉州所拥有的地理优势。
于是,;凉州便成为一块让大汉感到鸡肋的地方——你说放弃吧,让人从高到低这么冲着打,就好像现代战争中失去了制空权的地面部队,哪怕就是防守都会感到费劲。如果还是感觉不明想的话,就请参考失了燕云十六州的宋朝对辽国的那些战争。
可是你说保留吧,凉州穷,真穷。虽然有着一条丝绸之路,但是如果没有羌乱的话,或许凉州会是另外一番景象,但是就因为羌人隔三差五的来找事,让大汉不得不经常在西凉驻守大量的部队。这些部队显然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可是西北最缺乏的还恰恰就是粮食,于是只能从三辅乃至于中原地区调运粮食,而光着一项所要耗费的钱粮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所以西凉人时时刻刻都能感觉的到朝廷对凉州政策的摇摆与游移。
需要注明的一点是,这里的西凉人并不仅仅指土生土长的凉州人,还要包括很多现在生活在三辅的世家豪强,因为这些家族与凉州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这种联系,最为典型的便是东汉最大的外戚家族扶风平陵窦氏以及曾经权倾天下的梁冀所在的安定梁氏。
窦氏之所以能够成为汉初最耀眼的外戚之家并一直延续到汉灵帝时期,其所立下的最重要的功劳便是其祖窦融将河西五郡一起完成的交给了光武帝刘秀并率军帮助刘秀解决了他最为头疼的西北军阀隗嚣。而窦融最为倚重的幕僚之一,便是梁家的先祖。
顺便一提的是,那位曾在隗嚣麾下任职并说出了“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的伏波将军马援也来自于扶风,只不过是茂陵人士,所以马家在西北也有着相当的影响。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历史,西凉人认为自己对大汉有着莫大的功劳,可是在权力分配上却越来越受到中原世家的排挤,所以西凉人,尤其是普通的西凉民众对于朝廷的怨言非常大。
穷山恶水除了刁民多之外jīng兵同样很多,再加上凉州大小战事不断,更是让即使是普通百姓的战斗力往往也要比中原地区的那些郡兵们强上一大截。
所以,西凉人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武夫,而是一群想要重新树立西凉人威名的复仇者。
如果说这群复仇者的领袖是一只绵羊或者忠诚的藏獒,那么倒也没什么问题,可是偏偏现在统帅这群复仇者的是一匹残忍且狡诈的野狼,一只抱负远大的野狼。
“我说凉平啊,你说董卓能有那么多兵马不会是你家的州牧大人背后搞的鬼吧。”
看到一时之间大家似乎都因为这个惊人的消息而有些惊愕,皇甫嵩不得不开起了玩笑,希望能够少少转移一下大家的注意力,即使他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
“怎么可能呢?书实那个小家伙一共带出去的兵马还不到一万人,而且说不定已经踏上返回并州的路上了,怎么可能还有能力支援董卓那么多兵马。他要是有这个心思,那还不如直接将董卓踹走自己坐上那个位子好了。或许这样我们现在的心情还能好受些。”
“虽然出了这样的事情让我们多少有些措手不及,不过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并非没有想过,而且也很难再出现比这还要糟糕的情况了,所以我们之前所做的一些准备也该用上了吧。”
“确实呢,当rì种下的种子到了今天或许可以稍微期待一下了呢。”
对于卢植的言论,皇甫嵩和阎忠都是微微一笑。虽然因为要受到道德和律法的约束,君子们往往在和其他人的对抗中处于下风,但是如果认为君子就是一个被动挨打的角sè,那就大错特错了。
………【44。大汉的皇帝我做主】………
“话说灵帝的时候三公还需要几千万钱才能拿到,到了董卓这里竟然只不要吼两嗓子就行了,这三公的头衔贬值的也忒快了点吧,弄的我都觉得自己有当三公的资格了。”
手里拿着刚刚传抄好的邸报,李书实随意的对身旁的贾诩如此说道,因为邸报上没什么其他内容,最为引人注目的内容便是司空刘弘病退,汉帝刘辩任命董卓为信任司空。
司空,在百官志中有着如下的注解:“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
也就是说司空这个职位是负责农业水利的管理、各种设施的勘查建设工作以及一些仪式xìng的比如祭祀和葬礼的相关工作。
当然,到了司空这个级别,所谓的管理很多都是由下属文员和相应的九卿及九卿的下属官署进行工作,司空更多的时候起到的是监督以及对官员成绩的考核。
那么身为武将的董卓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职位而非掌管兵事的太尉呢?
实际上太尉虽然掌管兵事,但是在东汉的律法中,太尉的职权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现代官僚体系中的参谋总长的职权。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为皇帝提供战略事务上的咨询、对军事行动进行总结包括向皇帝提供一份赏罚名单。而受限于信息传递的滞后,太尉这个参谋总长基本上很难干预到前线部队的具体作战。所以在作战相关的职能上,太尉是比不上那些将军的。
但是太尉的功能显然不仅仅只有这些,因为兵事这一词显然并不仅仅只是指与行军打仗,平rì里的军事给养的调配,武器的发放,军饷的调整太尉均有插手的空间。
这也就造成了东汉太尉的身上不能再加将军的名号,尤其是不能掌握兵权,否则这可是比节度使制度还要恐怖三分的强大存在。董卓虽然掌控了朝政,但是这种公然违背朝廷法理的事情他现在还真是不太敢做,尤其是他收拢来的那些洛阳各体系的部队现在可都并不是很忠心,而他最为期盼的大军现在还在和函谷关的那些守关士兵们磨牙呢。
那么董卓又为什么突然要做这个三公呢?他给自己加个将军号不好么?让他的前将军变成骠骑将军甚至是大将军难道不好么?他怎么想到了司空这个文官职位呢?
原因就在于对于司空职权的最后一句解释“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这一句上。
这句话中的“造”字应该理解为“猝”的通假字。也就是说,当国家遇到巨大的突发事件或者重大的疑难事件,司空就需要进谏并于理力争,和太尉是一样的。
那么既然和太尉是一样的,那么太尉遇到这种事又该怎么做呢?
“凡国有大造大疑,则与司徒、司空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与二公通谏争之。”
原来这才是三公政治的jīng髓——也就是说一旦皇帝做出了某种决议,而三公经过商议后一致认为这项决议将会损害到大汉帝国的根基,那么三公就可以对皇帝的决议发动联名抗议。
而如果三公的实力大到了一定的程度,那么霍光、王莽当初曾经做过的事情便可以再现了。
当然,想要废立一个皇帝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董卓也不认为自己现在有如此巨大的实力,虽然不论是何太后还是小皇帝刘辩以及那个陈留王刘协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但是一旦他对皇帝进行废立那么结局只有两个——一个就像霍光那样权倾天下,另一个自然就像王莽那样被天下人所唾弃进而起兵反对。所以,不进行一番谋划就忽然行动显然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所以,董卓的第一步便是成为了三公之一的司空,同时让刘辩下令打开函谷关。
好吧,杨定想打但是怕打不下来,段煨能打下来但是不愿意打,董卓这两个不知道该不该算是部下却掌握了西凉除董卓外最大的两支私军的首领还真是有够个xìng的。
恐怕如果董卓不下令函谷关守将开关的话,只怕这两位还会在关前磨蹭到地老天荒,磨蹭到董卓被关东诸侯联军包成饺子,做成汉堡包肉饼。嗯,或许顿酸菜会更好吃一些吧。
与整个洛阳紧张的气氛完全相反的是,洛阳城中的某处别院里却是歌舞升平的诡异。
“鲍辰垣离开了?也好,就凭他的人马根本不是董卓的对手。去到泰山那边反而可以拉出一支队伍来,总也好过在这洛阳城里不死不活干着急。”
“是啊,本初大概是让董卓刺激的有些厉害了,这一次竟然说出了‘朝廷新定,未可轻动’这样的话,这可真不像是他的往rì的为人啊。不过我相信本初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现在的状态,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本初大概也是要走的,只不过不知道会用怎样的借口。”
“所以我就说董卓其实手里根本没多少可用的部队,否则鲍辰垣怎么可能走得了。”
“也许是还不像刺激大多数人吧,怎么说辰垣也是当代名士,他的父亲也曾做过少府。”
曹cāo和李书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