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朝志愿军战士和美军一样都感到十分困惑。不过,约翰逊上校还记得,志愿军战士的困惑没有持续到第二天。破晓时,美军稍稍松懈了一口气。他们熬过了中**队的第一次攻击。在这场战斗中,志愿军战士很少在白天进攻。即使这是美中两军的第一次交锋,美国人也觉得中**队与朝鲜军队大不相同。这里似乎仍然还抱有一线希望。从他们收到的最后一条无线电信息看来,美援军骑5团已经上路了。
当米勒等被困在战壕里的时候,美k连的其他士兵正在手忙脚乱地转移该炮兵连的6辆榴弹炮车。他们迅速关上窗户,想要挡住志愿军的炮火。然而,当他们制定好突围路线,临时拼凑起一支残存的护卫队(约有17部车辆,由卡车拖着榴弹炮,美式吉普车运送人员与给养)时,一切为时已晚。志愿军战士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切断了敌军通向南逃的道路,并且埋伏在道路两旁守株待兔。其中许多士兵都配备有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解放战争中从国民党手中缴获或者购买的汤普逊冲锋枪。尽管美军早已淘汰了这种枪支,但是此时它们大派用场。
中**队先是堵住了美军的去路,然后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汉克中尉是该连指挥官之一,他曾经在二战中参加过登陆冲绳岛战役;当天晚上,他也是护卫队成员之一,并且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后来他告诉米勒,他们本来没有一点儿突围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连被志愿军战士消灭。就在那天早些时候,米勒曾经向上级请求开始撤退,得到的答复却是要等候命令。米勒说:“我们等不来什么命令,因为我们完全失去了联系,所以只能尽快突出敌方的重围。”包括炮兵连长杰克上尉在内的少数几个人率先登上了吉普车,并且设法突出重围。当时中**队突然停火,大概是想等那辆拖着榴弹炮的大卡车过来时再集中攻击,因为这个战利品不仅更加惹眼,而且还可以顺便制造路障堵住美军的退路。最后,该连大约180名士兵逃生的屈指可数。这是美军最后一次试图逃出云山地区。奉命前来救援的美骑五团也已经土崩瓦解。米勒、神父卡朋等35名美军士兵都成为俘虏。。。。。。
美骑8团1营的官兵对中**队的伏击大吃一惊。实际上,此前他们曾经与中**队有过一次小规模的交火,却不知道自己的对手究竟是何许人也。1营d连(重机枪连)的一名19岁下士雷/戴维丝还记得,那是一次漫无目的的乱射--这种事情好像经常会发生。10月31日,他们已经抵达云山镇。当他和一支连级规模的队伍穿越一片稻田时,附近的几座山头上突然传来了枪声。戴维丝记得,枪声刚刚响起的时候,他们显得漫不经心,许多人甚至边头盔都没有戴。接着,双方都后撤了。真正的激战在一天半之后才到来。戴维丝隶属于一支重机枪分队。他们驻扎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在的山头位于一条通往东南方向道路的南端。这条道路十分狭窄,一次刚好只能通过一辆牛车。然而当时美骑8团的车辆却一辆接着一辆,磕磕碰碰地难以顺利通行,好像美军离开了汽车就不会行军一样。在敌军看来,他们显得十分无能。中国士兵徙步行军,轻而易举就穿过那条道路直达高地;而美军士兵的命运似乎和那些机动车辆连在了一起,全都被困在了低地。
刚过子夜,中**队发起总攻。在过去的4个月里,无论是参加哪场战斗,戴维丝总会遇到敌众我寡的状况,但这一次对于他的班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机枪因超负荷使用而失灵。戴维丝早就预料到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刚到朝鲜的时候,对于这种必须由两人操作的武器,他负责背负弹药,接着负责装弹药,最后才成为一名重机枪手。。。。。一开始,美军士兵使用的是步兵最为常见的武器--m-1自动步枪、卡宾枪甚至机关枪。但是无论什么武器,对于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敌军来说都远远不够。有一次,营长鲍勃/凯恩中校对他说:“这场战争的关键就是,你得撂倒100名敌军,然后就能回家了。等到你真的撂倒了100名敌军,这场战争也就不算什么了。”不过,至于为什么要撂倒100名敌军才能够回家,凯恩没有作过多的解释。戴维丝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形。美军发射信号弹以后,从小在纽约州北部一个农场长大的他看到漫山遍野的敌军时,不由想起家乡麦浪翻滚的景象。现在这种景象令人不寒而栗,成千上万的敌军士兵朝他们扑将而来,就算你撂倒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就算你撂倒了一百个,还会有另外一百个前仆后继。这种场景对凯恩的玩笑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接着,戴维丝又看到了一名骑马的军官,他似乎正在指挥这些士兵。他们还拿着冲锋号角,而每当冲锋号角响起时,敌军士兵便会时不时地变换进攻的方向。美骑8团已经彻底陷入重围。
2卷 第七十章 -云山伏击战(之四)
不是因为美军士兵们仗打得不好,而是他们骄横轻敌漠视天下,此外,朝鲜人民军利用敌人准备不足,即完全没有进入状态打你个措手不及;此外,朝鲜人民军毕竟熟悉地形,他们会深入敌人的后方而切断敌之退路,然后包抄敌之侧翼。这可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前两批发起进攻的朝鲜人民军可能还带有步枪,而后面那些没有步枪的士兵会捡起前面倒下的同胞的武器,然后继续战斗。米勒认为,要对付如此众多而英勇善战的朝鲜士兵,美军连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配备自动武器才行。。。。。。他想:朝鲜人民军开着先进的俄式a-34s型坦克,而美军那些二战时期的反坦克火箭筒根本连它的皮儿都擦不破。在二战的战场上,美军不仅目标明确,而且防守得当。然而,在朝鲜战场上,他们遇到强敌时却乱打一气,甚至不知道自己的侧翼有没有人进行掩护,因为那些韩军士兵似乎早已闻风丧胆而不见踪影了。
到达云山后,米勒所在的美军士兵对驻地方圆5英里的地方进行了一次巡逻,途遇一个朝鲜老农。这个农民告诉他们,在这一带有成千上万的中国援朝志愿军队,其中不少还是骑兵。老农的话虽不多,但却言之凿凿,因此米勒深信不疑。于是他把这个农夫带到了营部,但是营部里美军却没有人相信他的话。眼前这位农夫是不是朝鲜人民军派出探听美军虚实的细作:中**队?成千上万的中**队?哪里有中国人的踪影?还有骑兵?真是荒谬至极。最后不了了之。好吧,他们可都是中情局的情报专家啊,如果真的有中**队出现,他们一定会心中有数的。近来这位美军中士感到有些惶恐,因为本部队的左右两侧都无人掩护,从而极度增大了易受攻击程度。不过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由于美军节节胜利,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因此他的不安即一闪即逝。至少在他们抵达云山之前,没有什么能够让他感到十分不安。然而到了云山之后,用米勒中士的话说,他们团却形单影只、孤军奋战,只要有人稍加留心便会发现,这三个营的美军士兵不仅来得不是时候,而且驻扎的也不是地方。
10月31日这天米勒正在营部时,曾任8团3营营长、上周刚刚晋升为5团团长的哈罗德/约翰逊中校想要在离开之前检阅一下自己的旧部。据说约翰逊是一个美军老兵。二战期间,他在巴丹岛被日军俘虏,然而却在巴丹死亡行军与3年的铁窗生活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一般来说,战俘的经历无助于一个军官的晋升,然而约翰逊却最终成为第8军的参谋长。当他逐渐熟悉了中**队的战术后发现,当时美军5团的部署过于分散,很容易成为中**队首先的攻击目标。
在中**队发起进攻之前,包括约翰逊在内的军官们其实知道,美军司令部正在就此事争论不休。8团团长哈尔/埃德森上校想将本团撤离该区域,不仅因为美军8团位置过于暴露,而且已经有太多征兆引起了这位美军军官的警惕。11月1日,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森林上空浓烟滚滚,埃德森和其他一些美军军官都怀疑,这场大火很可能是敌军为了迷惑美军的空中侦察力量而故设的**阵,对于该地区已有中**队出现的报告,美骑一师师长哈普/盖伊要比他的上级更为警觉,甚至感到战斗很有可能一触即发。11月1日那天,他在云山以南的龙山洞设立了师指挥所,在他看来,麦克阿瑟一直狂妄轻敌,自以为“一只手捆在背后”也能打败朝鲜军队,实际上却犯下了兵家大忌。盖伊觉得,那些东京坐镇指挥的美军高级军官完全不了解敌军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而且似乎也根本不愿意去了解。总部甚至还派出一名军官,专门负责定期往返于东京与盖伊师部之间,据说是为了及时了解美军骑一师的需求。这样一来,美军就丧失了挽救骑8团尤其是3营的最后一次机会。接下来的这场战役几乎在顷刻之间就胜负已定。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两个由作战经验丰富的士兵组成的精锐师,与一支美军装备最精锐的骑一师等进行了第一场正面交锋。
美骑5团在约翰逊的率领下,在北上云山展开救援行动的途中被中**队的阻击部队困在了半路。实际上,美骑5团不仅难以解救出受困的骑8团,而且就连自身是否能够从这场鏖战中顺利突围脱身,免遭全军覆没的命运都不知道。10时30分左右,中**队发动猛攻。这真是兵败如山倒,志愿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迅速突破美军薄弱的防线。美军看似防守严密的营指挥所顷刻之间就被夷为平地。各个排的一些残存美军士兵想要临时构建一条防线,但很快就被攻破而土崩瓦解。到处都是美军伤兵,慌乱之中,载着美军士兵的坦克及装甲车队拚命往南突围,但遭遇中**队异常猛烈火力的节节阻击。这时,被包围的美骑8团3营指挥部一片混乱,身受重伤、目瞪口呆、麻木迟钝的美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