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潇湘风云-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力相对有限的美军与联合**只能扬长避短,发挥他们在武器装备与海陆空强大优势与技术上的过人之处--毕竟多是经历过二战血与火洗礼的老兵油子;但是,朝鲜半岛不仅地势极为险峻,而且气候也十分恶劣,对于美军来说,最大的威胁与其说是朝鲜或者中国的士兵,不如说是这里冬季凛冽刺骨的冰雪寒风。因此,美军事历史学家s/l/a/马歇尔称之为“20世纪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局部战争”。催嵬险要崇山峻岭不仅足以抵消美军及联合**在陆空武器装备上(尤其是装甲车辆上)的所有优势,而且还为敌方提供了众多栖身之所以及天然屏障。在战争结束几年后,艾奇逊国务卿说:“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从军事角度来讲,如果让全世界最为高明的专家找出一处这场糟糕的战争最不应该发生的地方,那么他们一定异口同声地会说,这个地方就是朝鲜。”就连艾奇逊的朋友艾佛瑞/哈里曼也认为:“这是一场有苦难言的战争。”美国方面所谓“没有必要挑起战争”的言论完全是一派掩人耳目之辞。实际上,正是那位不愿将此冠名为“战争”的总统亲口号召美军奔赴朝鲜战场。然而杜鲁门从一开始似乎相当谨慎,力图淡化这一冲突的本质。对于那些凡是有可能激化美苏对峙局面的因素,他都要加以限制,而其惯用伎俩之一就是玩文字游戏。6月29日,也就是朝鲜人民军越过三八线之后的第四天下午,杜鲁门刚刚把美军送上战场,就立即在白宫接见了记者。当有记者问美国是否实际上已经处于交战状态时,他断然否定。于是,又有一名记者问道:“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将其称之为一次联合国主持下的警察行动?”杜鲁门答道:“是的,这是一种恰如其分的说法。”这无疑等于说,驻韩美军充其量只不过是维持秩序的警察而已,然而这一暗示却让那些奔赴朝鲜战场的美军士兵感到无比辛酸(无独有偶,4个月之后--当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周年,中国领导人**下令数十万中**队而挥师跨过鸭绿江挺进朝鲜时,出于某种与杜鲁门相似的原因,决定采用同样微妙的措辞--“志愿军”)。

    提问者漫不经心,作答也不痛不痒,然而这正是政策乃至战争的玄机所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场战争仍然停留在中、美、韩等国的政治与文化视野之外。关于朝鲜战争,有一本杰出的著作名叫《被忘却的朝鲜战争》,书名本身就是这段历史的生动写照。那些因这场战争而离散多年的朝、韩亲人及家属在板门店一年一度偶重逢时那感人场面又令多少现场采访者热泪盈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朝鲜战争似乎已经成了历史的弃儿。因此,尽管这场战争如此惨烈,但是却从未触及美国文化意识的深处。据估计,朝鲜战争中美军有3、3万人阵亡,10、5万人受伤或被俘;韩国有41、5万人丧生,42、9万人受伤或被俘。但是,中国与朝鲜却一直对自己的伤亡人数秘而不宣。。。。。。朝鲜战争让两大阵营从“冷战”暂时进入“热战”,不仅加剧了美国与**世界之间业已存在并且不为升级的紧张局势,而且加深了美军与共--产--党势力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鸿沟。美国决策机构的错误出兵,让中国也卷入了战争,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双方之间这种剑拔弩张、互不相让的态势愈演愈烈。当签署停战协议时,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实际上朝鲜半岛的局势与战前毫无二致。然而美国的情况却非如此:它的亚洲战略视野变了,国内的政治平衡也被打破了。那些远赴朝鲜战场的美国士兵常常感到自己的同胞异常隔膜--没有人对他们所作的牺牲表示感激,也没有人认为这场战争至关重要--1950年10月底,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美军打破困境的可能性好像越发遥不可及,就更不用说胜利了。当时在军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戏谑之语讽刺了这种僵局,那就是“为平局而死”(die-for-a-tie)。
2卷 第六十章 -“软骨头”马嘉雄/(败类
    --1951年7月的一个晚上,中队长陈新铭找到马嘉雄:“小老弟,看在咱俩是军校(注:国民党军校)同窗份上,给你闹个小队长干干,怎么样?

    ”

    --“行。”马嘉雄点点头。

    --“行?这么轻松?50号人都归你管了,还可以吃饱饭,不出去干苦力。我看你饿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这是抬举你。。。。。。”

    --“行。”马嘉雄又点了点头。

    --“你这个人呐。。。。。。”

    --马嘉雄能当上军人,实在是造物主开的不大不小的玩笑。他说话细声细气,生性不好动,经常一个人坐在那儿发愣。瞧他那份模样,白白净净

    的,留着小分头,破衣服总是洗得干干净净,一副弱不禁风的书生派头。他生在湖南省浏阳河畔一个世代务农的贫民家里,在中国现代史上浏

    阳出现过多少英雄豪杰,可也出现了这么个小小的败类。他的父亲大字不识一个,不知来了哪股劲儿,把全家积蓄都用上,送儿子从小学读到

    高中毕业。1948年春五月,马嘉雄高中毕业,升学没有钱,就业没有门路,种田又不甘心。这时他在南京铁道上当警长的堂兄来信介绍他去投

    考公费职业技术学校。他喜出望外,可是凑足了路费到南京时又错过了招考时间。他在南京街头转了一个多月,正愁没脸回去见乡亲父老时,

    偶然看到报上登有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招考广告,于是乎他便去试试。军校正愁没人报考,他一试便中。以后他随军校起义参加了解放军。入

    朝作战后,他在国胜阿公原属180师某13团当文化教员,打仗的时候跑散了,被李承晚军队捉住。

    --在战俘营里,他常常一个人唉声叹气苦着个脸。他想:只要能不挨打,不挨饿,度过这个阶段就行。这下当了小队长倒也算是遂了他的心愿。

    他对战俘自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管理方法。他不知从哪儿弄来几副麻将牌和扑克,他让大家都要学会。好在鼓捣这玩艺儿不需要啥学问,没几天

    就有人玩上瘾了。接着就是下赌注。战俘们一无所有,赌什么?开始赌烟卷(战俘营发的“俘虏烟”)。烟卷赌光了,就赌身上穿的破衣服

    。每天干完苦工,大家就往稻草垫子上围几个圈子,吆五喝六地玩起来。甚至还吸引外小队的人。除了有时候吵嘴动拳头之外,全小队倒也相

    安无事。

    --马嘉雄在一旁看着,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他时不时劝劝架:“算了,算了,只要不挨打,不挨饿;嘴巴上干仗吃亏--忍。。。。。。”

    --谁知

    “好景”不长,没过几天,上头部署“清党清干”(清除共--产--党和志愿军干部),他犯愁了。他对共--产--党并无仇恨,他在两种军队里

    都待过,从心眼里他觉得共--产--党要比国民党好得多。让他打人刑讯,他下不了手。于是

    ,他还是老办法,让大家自认自报。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他被

    叫到中队部,那位同窗中队长阴沉着脸:“你这个草包、窝囊废。。。。。。”

    --他低

    着头,不吭气儿。

    --“不是我了解你,给你说话,早他妈的把你抓到警备队了吃棒子。。。。。。”

    --他还是不吭气儿。

    --“你下不了手,就别吃这碗饭。明天你就当小队文书,那也是轻省活,小队长我另派个人干。”

    --于是,像他突然上台一样,他又突然下台了。

    人言说:他的执政记录是13天。
2卷 第五十九章 -“道德家”牛世喜/(败
    牛世喜一到战俘营,马

    上把藏匿于棉衣里的,他在国民党军队任中尉的命令,交给了国民党特务。因此,他免受皮肉之苦。到七十二联队后,马上被侯顺清指定为军

    官大队的小队长。

    他上任之初,就碰巧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小队里有一个姓宁的战俘,到战俘医院看病时,偷了别人的一条裤子藏到厕所里,被当场捉

    住。姓宁的原是国民党部队中的一个中尉排长,和牛世喜还有点小交情。大家也就敢怒而不敢言了。没想到牛世喜把全小队50多人集合起来,

    让每人走到宁某跟前,问一句:“以后还偷不偷?”然后朝他脸上吐一口唾沫。50个人走了一遍,宁某满脸是水,连衬衣都湿了一大片。最后

    ,牛世喜面色铁青地说:“别的事都好商量,可这牵涉到道德问题,马虎不得。。。。。。”

    --不久,美军上士掏钱请客,带牛世喜他们去附近小镇上逛--妓--女--院。一个警备队员刚进屋就出来了。原来接待他的妓--女是个中

    国华侨,她见到中国人,跪在地下哭诉自己的身世:她的父母死于战火,姐弟失散,她被赶到这个镇上,靠出卖肉--体糊口。这个警备队员听

    完她说的话,放下钱便离开了屋子。美军上士耸耸肩,表示不理解。牛世喜说:“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两千年前就有仁、义、礼、智、信

    。。。。。。”美军上士“ok、ok”地直点头。

    --很快,在“俘虏官”中牛世喜是个“道德家”的名声传开了。美军看守似乎也对他有几分尊重。他从小队长提为军官大队大队长,一

    度还当了副联队长。他也越发装腔作势,声称不准搜战俘私人财物,不准动手打人。

    然而,就是他,第一个向美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