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这个暑假里,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挣钱养家,补贴家用。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背着竹背篼、拿着䦆头,朝沙家湾的后山走去。
那是一片宽阔的山林,绵延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偌大一片,就像是一道天然屏障,将沙家湾揽在怀里。
李春耕到后山上,攀援绝壁,在那些陡峭的山岩间,寻找一种叫黄姜的土特产。黄姜的藤蔓有点像姜的叶子,但是比姜的叶子更长、更细,多年的乡间生活,使李春耕能够第一眼准确地分辨出黄姜与其他野生植物的区别。黄姜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李春耕将这些不需要本钱的、大山里生长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这东西晒干后,能卖上2毛多钱一斤呢!要知道,那时候的盐巴,也才1毛2分钱一斤!
这天的收获意外冷清。因为除了李春耕,沙家湾其他孩子,包括对面翁姓家的孩子,也把赚钱的目光投向了这片浩瀚的林海。山里的孩子,没有其他赚钱的途径,只有“靠山吃山”了。这样一来,黄姜有限,而挖掘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每个人所收获的就越来越少了。
正在李春耕气馁不已的时候,他将目光投向了一片明为“老鹰岩”的绝壁。老鹰岩,顾名思义,就是老鹰生活和居住的岩石。老鹰都是居住在高高的悬崖峭壁之上,所以,老鹰岩地势险峻,一般的人是很少能爬得上去的。
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
李春耕手搭凉棚,观察一番之后不禁喜出望外:因为在那断壁之上,赫然生长着一丛茂盛的黄姜叶!凭他的经验和直觉判断,这是他从来没见过的大黄姜!就是这一株,只要挖起来,少说也能卖两块多钱!
李春耕吞了一口唾沫,强抑着内心的激动,他放下背篼,将䦆头别在裤腰上,寻思着该如何才能爬上去。
他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一段绝壁,少说也有十米高,下面的山岩裸露在外,长期的风吹雨淋,已经变成苍白一片了。在那些绝壁之间,偶尔才能有一点泥土,泥土上生长着一些小的灌木。
然而,单凭这些灌木,是根本无法承重的。
他的目光落在黄姜下面不远处的一棵小松树上,看那小松树已有手臂粗,承重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才能到达小松树?
现在唯一的办法,便是顺着那些凸起的山石朝上爬了。只要爬到松树位置,就能抵达有黄姜的地方。
他深呼吸一口气,开始顺着那些凸起的山石,朝上爬起来。
山里的孩子,人人都会攀爬,李春耕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爬到了松树处,他低头一看,心里大喜:那黄姜的根部,就在松树的根部!
李春耕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三下五除二,清理了一下脚下的碎石和杂草,开始挖掘起来。
果然不出所料,挖出的黄姜又大又多,能有三根指头那么粗了!这是他挖到过的最大的黄姜!
有那么好几次,他脚下一滑,差点摔下悬崖,然后,都被他机敏地躲过了。他已经忘记了危险,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和幸福里。
挖完这株黄姜,日头已经偏西了。
李春耕累得一屁股瘫坐在地,大口大口地喘气。直到这时候,他才觉得又饿又渴,已经大半天没吃没喝了。
饥饿感这东西就是奇怪,一旦有了那么一点点,立即就会被放大,李春耕觉得自己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的脑海里满是红薯、玉米粥的影子,甚至还不适时宜地出现了猪肉的样子和味道!
沙家湾的天空,真蓝啊!蓝得没有一丝杂质,蓝得那么令人沉醉。李春耕仰面躺在地上,靠着那棵松树,才不至于掉下悬崖去。此刻,他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忽然,他的目光被天空中一种奇特的云彩吸引。
那是一种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云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30节 落悬崖
那云先是笔直的一条,越到后面越粗,越到前面越细小。顺着那条白云找下去,在一望无垠湛蓝的天空背景之下,李春耕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银点,正超前迅速地移动。紧接着,他的耳边响起了一阵嗡嗡的声音。
“原来是飞机!”李春耕自嘲地笑了笑,“我还以为是什么呢!”
他早就听说过天上飞的那种铁东西叫飞机。不过,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那么重的铁块,怎么会在天上飞呢?而且那么快那么高也不掉下来?
此刻,天上那个闪着银色光芒的飞机,正在他的视野里变得越来越小。“不知道坐飞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在那么高的天上,能看到地上的人吗?能看见沙家湾、沙家河吗?自己这辈子是不可能坐飞机的了!”这样想着的时候,只不过是眨眼之间,那个银色的亮点已经消失在视野不见了。
在地上躺了一阵,他才觉得没有先前那么饿得厉害了。也难怪,饥饿这东西,只要在它第一次袭来的时候扛住,接下来就能够坚持很长一阵了。
李春耕翻身从地上站起来,看着地上满满一堆黄姜,心里再次涌满了丰收的喜悦。这时候,一个现实问题出现在面前:该如何将这些黄姜运回家去?
他低头看了看悬崖之下,先前放在地上的竹篓忽然不见了。在更遥远的山脚,一个看起来有些像竹篓的东西躺在一丛荆棘之间,想必是先前没有放稳,后来被山风一吹,刮跑了。
如何才能将这么多的黄姜给运回去呢?
回家喊爸爸弟弟来帮忙?他担心被人发现给偷走了。看来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将它们带回去。
正在绞尽脑汁的时候,他灵机一动,脱下身上的褂子,放在地上在,做成一个包袱的形状,然后将黄姜逐一捡到这个“包袱”中,直到这个包袱再也装不下了,地上仍然有不少黄姜没装进去。
怎么办?
万般无奈的李春耕,只好找来两根葛藤,将自己的两个裤腿扎好,然后将剩下的黄姜从裤腰上灌装进去,沉甸甸的,他觉得裤子快被黄姜拉下去,不过好歹总算将黄姜装完了。为了防止裤子掉下去,他又用葛藤在自己的裤腰上缠绕了一圈,这样一来,他才心满意足地扛着满满一包袱黄姜,打道回府。
然而,由于他裤腿里塞满了东西,加上本就是悬崖的山路,肩上又扛了满满一袋货物,走起路来更加显得不便,刚走出没多远,脚下一个踉跄,惨叫一声,失足跌下了十米高的悬崖,腿肚子挂在凸起的石块上,脑袋也被撞了一道大口子,头破血流,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31节 救命恩
李春耕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
他醒来的时候,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都围在他的病床前。
“春耕——你总算醒了!你可把奶奶给吓死了——”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挂着浑浊的泪水。
“我……我的黄姜……好大好多的黄姜……”李春耕惦记着的,依然是他丰收的黄姜。
李泽文拉着他的小手,说道:
“傻孩子,你傻呀!爬那么高的悬崖去挖黄姜,你不要命啦?再也不许你去挖了!”
李春耕着急起来:
“爸爸,我的黄姜呢?”
妹妹李小朵嘴快,说道:
“大哥,黄姜在呢!都拿回来了!”
听到黄姜还在,李春耕长舒一口气,转了转眼珠,说道:
“我是怎么回来的?”
弟弟李春雷说道:
“哥,是姑姑救你回来的!”
“姑姑?哪个姑姑?”李春耕不解地问道。
“就是翁海霞!你忘了,跟你是小学同学呢!就是河对门表爷家的!
“哦——”李春耕这才想了起来,翁海霞是河对门表爷家的大女儿,他家一共三个女儿,翁海霞是老大,跟自己一般大小,今年也应该是14岁了。翁海霞家的条件跟自家条件差不多,她跟自己是小学同学,只是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回家了,从此她在家洗衣做饭、甚至种地喂猪,啥活儿都干。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
沙家河两岸的人,虽然一边姓李,一边姓翁,但是多少年来,世世代代,免不了有通婚嫁娶的时候,因此,这两族大姓人家,转弯抹角,虽然没有了血缘关系,但是多少代以来,大家仍然辈分分明,长幼有序,各有其称。这翁海霞虽然与李春耕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是按照辈分论,翁海霞比李春耕还长一辈,所以李春耕得称翁海霞为“姑姑”。
“姑姑到哪里去了?”李春耕问道。
程桔秀回答道:
“她把你送回来就回家去了。”
原来,那天下午,当李春耕“全副武装”,装满黄姜失足跌下悬崖,发出的惨叫恰好被同样在附近挖黄姜的翁海霞听到,她循声而至,很快发现了昏迷不醒的李春耕。
“救人要紧!”14岁的翁海霞,由于过早地从事家庭体力劳动,已经练就了一副强壮的身子骨,她来不及多想,扔下自己的竹篓,背起地上的李春耕,就朝村子里走去。
从沙家湾后山到村子,足有三四里路远,更何况是陡峭难走的山路。一路上,翁海霞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李春耕,生怕他第二次受伤;再加上她担心李春耕有个三长两短,因此一刻也不敢耽搁,当她把李春耕背进村的时候,早已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幸亏被村里的人发现,这才将两个孩子送进了村。
休息了一会,翁海霞喘过气来,喝了点儿水,就好转了过来;只是李春耕由于腿肚子和脑袋上都被山石划拉出两道血口子,血流不止,吓得李泽文赶紧跑过沙家河去,将赤脚医生翁扯李请来,打了两针,又包扎了伤口,敷上膏药,直到第二天上午,才悠悠地醒转了过来。
大儿子李春耕大难不死,让李泽文喜极而泣:这孩子命苦,要是有个三长两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