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程菊秀在外面跟别的男人*的事,翁海霞也曾有过耳闻,当她万万没有料到,如今儿子都考上大学了,她还有啥不高兴的?这苦日子眼看就要熬到头了呢!
“大哥,这春雷都考上大学了,她为啥还走呢?”翁海霞不解地问道。
“嗨,说到底,还不是为学费的事儿吗?”李泽文气咻咻地道,“她说家里本来就欠了一屁股债,现在春雷考上大学了,这一开学就得1200块!再加上到北京去的路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费……春雷这孩子第一次出远门,总得置办一身像样的衣服啊……到北京了,不比咱在沙家湾,咱庄稼人,只要有块*布就成,可那是大学,是北京……哎,都怪我,没用……”说着说着,李泽文这个男人,竟然掉下泪来。
正在翁海霞不知如何安慰才好的时候,李春雷忽然伸长了脖子,倔强地说道:
“爸,我给你说过多少次了,我读大学不花家里一分钱,我考上大学了,学校有两百多块钱奖学金。我想了一下,这钱够我到北京的路费了……”
不等李春雷说完,李泽文就急切地说道:
“那你的学费呢?你到大学里的生活费呢?”
“这个……先到学校报到了再说!现在国家不是在提倡不让一名贫困大学生失学么?我就不相信,大学会不让我读书!”
李泽文长叹一声:
“哎,你呀,你就是想得太简单了!”
李春雷回答道:
“爸,凡事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呢?”说完这话的时候,他将感激的目光投向了翁海霞,“这话还是姑姑教我的呢!要不是姑姑教我,我连考大学的资格都没有!”
“你说啥?”李泽文不解地问道。
于是,李春雷将自己如何生病,如何住院,如何绝望,又如何在翁海霞的鼓励下,战胜病魔,终于考上大学的经过给父亲讲了一遍。
听完儿子的讲述,李泽文禁不住老泪纵横,他感激地望着翁海霞,喃喃自语道:
“海霞姑娘呀,我李家欠你的人情,这辈子都还不清了……”
翁海霞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还,大哥,咱都一个湾里生活,说啥欠不欠的……”
李泽文长叹一声:
“春耕那孩子,自打离开家后,也很少有音讯了……那孩子啊,命苦,如果我家境好一点,他也不至于失学,他可是一块读书的好料哩……哎,都怪当爹的没本事……”
翁海霞安慰道:
“大哥,别担心,他好着呢!”
李泽文定定地望着翁海霞,忽然说道:
“海霞,你找个好人家,嫁了吧——”
闻听此言,翁海霞惊愕不已。
欲知李泽文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请看本书下节内容为您揭晓,敬请关注。
今天,你收藏了本书了吗?点击“收藏”按钮,即可收藏成功,在第一时间内看到本书更新的内容。。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131节 离开家
见翁海霞惊愕不已,李泽文说道:
“海霞,你是个好姑娘,我知道春耕和你的关系,咱不能害了你,你趁早找个人家,嫁了吧!”
说完这话,大家都低下头来。
李春雷和李小朵也已经从大哥李春耕与翁海霞的不平常的关系中,隐约知道了一些他们的恋爱关系。现在,听爸爸说出这样的话来,兄妹俩都不知说什么好。
是的,爸爸说得没错,海霞是个好姑娘,她不顾村里人的冷嘲热讽,不顾世俗的偏见,她亲自到李家来做家务活儿,照顾生病的李泽文,照顾生病的李春雷……她心地善良,有孝心,外貌漂亮,勤俭持家,这样的姑娘,在农村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姑娘。
可是,李春耕呢?自从离开家这么久,除了给翁海霞写过一封信,一直都没有回来过。两个人既然相爱,就要走到一起啊!要么李春耕回到沙家湾,要么翁海霞到广州去找李春耕,这样两地分居算个啥?
俗话说,女儿长大不中留,谁都知道,女孩的大好年华就那么几年,要是过了这年龄,以后要再找人家,就难了!
经过这场巨大打击的翁海霞,已经下定决心,不再为感情的事而流泪了。是的,她跟中华大地上无数个农村女孩一样,她要活下去,她要不可避免地扮演妻子、妈妈、奶奶、外婆等这样的角色,在不停地角色转换中,生命就这样被日复一日地耗尽。
她抬起憔悴的面庞,对李泽文说道:
“大哥,我今天来,就是为这事儿的。我……只是一个农村女孩儿,配不上你家春耕……他应该找一个比我更漂亮、更有钱的城里女孩……”
说到这里,她再也忍不住地抽泣起来。
李泽文看着翁海霞,说道:
“海霞!不是你配不上,实在是李春耕那小子太没良心!太没道理!连我这个当爹的都看不过去了!这小子不值得你这样喜欢……”
说到最后,李泽文忍不住怒气冲冲,对李春耕大骂起来。
翁海霞泪眼朦胧,她对李泽文说道:
“你别责怪他,都怪我,都是我不好……我……一开头压根儿就不该……喜欢他的……呜呜呜呜……”
说完,她一扭身,转身跑出了院门。
李春雷跟着追出去:
“海霞姑姑——海霞姑姑——”
翁海霞抽泣着,一路哭着,跑出了院门口的皂荚树,跑下了河滩……
没过多久,李春雷考上大学,而且是北京的大学的消息,在小小的沙家湾像长了翅膀一样,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喜形于色。这可是沙家湾祖祖辈辈以来,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这怎能不让庄稼汉扬眉吐气!
一时之间,人们有意无意地,总喜欢到李泽文家来串串门。扛着锄头的庄稼人,倚靠在李泽文家门口的麻柳树上,笑呵呵地说上几句恭喜的话;农活忙完收工的人们,咱在李泽文家的院门口,裹上一支寒烟,边砸吧着嘴边说着赞叹的话……
临到李春雷离开家乡、要到北京读大学之前,乡亲们都自发地到李泽文家祝贺。有的提着几近黄灿灿的玉米,有的提着两把挂面,有的提着几斤红薯粉,有的拿着一包白糖,有的送上三五两元现金,有的甚至什么都没有送,就是到李家来拉拉家常,说着一些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在这些人群中,翁海霞没有来,翁海霞的两个妹妹倒是来了,送上了一只小羊羔……
看着这些朴实的乡亲们,即将离开故土,远离外地求学的李春雷,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在心底里说道:
“谢谢!谢谢父老乡亲!你们今天的好,我春雷会一辈子都记得的!你们的这份情谊,我李春耕只有来日再慢慢偿还了!”
这天凌晨,李春雷就要离开故乡、到北京去求学了。双腿残疾的父亲拉着李春雷的手,老泪纵横,一半是幸福,一半是担忧:
“儿啊,今天你就要远走他乡了。为父只有一句话:不管走到哪里,别忘了这里是你的根!”
李春雷早已泣不成声:
“爸,儿子会记住的,我一辈子都会记住的!爸……您要保重好自己……”
李泽文发出一丝苦笑:
“儿啊,你好好地在外拼,在外闯,爹老了……早就不中用了……我现在活下来唯一的理由,就是想看看你们,我的儿女们,到底能有多大的出息……”
然而,就在李春雷刚刚上大学没有多久,家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欲知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请看本书下节内容为您揭晓,敬请关注。
作者题外话:今天,你收藏了吗? 。 想看书来
更新公告
各位读者,最近由于工作繁忙,马上面临中秋国庆长假,我所工作的杂志必须在节前完稿,故本书特对更新作如下调整:
9月20日只更新了一次,差的一更在中秋节期间补上;
今天9月21日两更暂停,差的两更在中秋节期间补上。
因此,中秋节期间的更新如下:
9月22日假期停更;
9月23日假期停更,但补更9月20日的一次;
9月24日假期停更,但补更9月21日的两次。
9月25日…国庆假期前,本书照例每日2更。敬请关注。
对此给你带来的不便,作者深表歉意。
作者将努力写作,为大家奉献高质量的文字。
祝各位中秋快乐!!
第132节 暮霭起
又是一年九月。
作为沙家湾第一个大学生,李春雷在父老乡亲的祝福、羡慕和期待中,背上行囊,踏上了沙家湾那条唯一通往山外的小路,走过千山万水,去到了最繁华的首都北京。
李小朵也开学了。在她的心里,二哥李春雷就是她的人生榜样。“再过三年,我也要像二哥那样,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如今,孩子们都大了。
这是个雨天。
九月的天气,已经有些凉意。
李泽文独自一人,愣愣地坐在屋檐下,看黄昏的暮霭,依然像他年轻的时候那样,在村庄上空升起。
黄昏的雨啊,一点一滴,从梧桐树叶上悄无声息地滴落下来。
渐渐地,暮霭越来越重,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河流和树林,都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了。
雨,还是像他小时候那样的熟悉;暮霭,也依然如他儿时般朦胧。
这一切都没有变。
所变的,只是自己老了。
李泽文禁不住微微地长叹一口气。
是啊,如今,孩子们一个一个都大了。像鸟儿一样,如今翅膀硬了,都飞离这个贫寒的家了。
他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孩子们小时候的情景,那时候自己年轻,就像一头牛一样,有使不完的劲,再苦再累,只要睡上一觉,保管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儿女绕膝,是他一天最大的快乐,听着儿女们的欢声笑语,他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也不过如此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