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激情(1)
1
初到延安的时候,马中华还不叫光明响亮的马中华,叫一个很古旧的名字——彭登科。
当时到了延安的青年学生,掀起了改名字的大风潮,许多人都热血沸腾地改了名字,甚至改了姓。之所以改姓名,有多种原因。有的是为了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决裂,表达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也有的是为了安全起见,不给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家人带来生命危险。彭登科改姓名,是为了纪念崭新生活的开始。从字面上理解“马中华”很好理解:*的“马”,中华民族的“中华”。彭登科是一九三八年夏季到达的延安,转过年来的春天,他就意气风发地想要改,但始终没有一个名字令他满意。拖到了一九四三年的春天,但又因多种原因,始终没有叫起来,周围的人还是习惯称呼他彭登科。直到一九四五年,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关键时刻,他才正式改叫马中华。
多少年之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躺在病床上,衰老的马中华,朦胧之中似乎看见一个熟悉的人出现在眼前,接着又是另一个熟悉的人出现,但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两个人是谁。
很快又有一首熟悉的诗词在他的耳边响起……在感人的诗词和亲切的呼唤声中,他渐渐地开始清醒,他睁开眼睛,仿佛看到了眼前伸展出去一条小路,那条小路起先蜿蜒崎岖,后来逐渐宽广,再后来红彤彤的太阳就在前方冉冉地升起。
马中华回忆起他的革命之路——确切地讲,并不是从延安开始的——其实是从西安起步的。于是,记忆仿佛春风一样吹醒了马中华尘封许久的生命沟壑,往事在那些沟壑中快速地奔跑起来。
马中华当然不会忘记半个世纪前的那个春季的西安城是那样的燥热,似乎空气中都飘浮着一种使人亢奋的东西,只要轻轻地吸一口气,就会焕发出百倍的精神、千倍的力量。
马中华注视着彭登科向前行走的背影……
2
身穿灰布长衫的彭登科,提着一个破旧的小皮箱,走在一九三八年热闹而又纷乱的西安城里。刚从北平出来时,皮箱还是崭新的,只是一个月的长途生活,小皮箱已经很破旧了,边角磨损,露出了里面的钢骨。彭登科似乎和手里的小皮箱一样,由于长时间奔走,也没有时间洗澡,胡子也没有刮,所以整个人显得很破旧,但是没有人看见他的内心是崭新的,像是春季的青草一样,带着一种旷野的草香,在他的心中弥漫。他一边走,一边打听着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地址,并且不时地擦着脸上的汗水。北平的这个季节还很冷,可是这里的白天,已经很热了,街道上一些挑担子、拉板车的人,都已经敞开了怀,脑袋上冒着腾腾的热气。
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有一个国军招兵站,敲锣打鼓,口号漫天。彭登科路过时,突然被一个身材瘦弱的青年拦住,想要跟他结伴一起参加国军抗日,并且滔滔不绝地描绘美好前景。彭登科对于青年描绘的参加国军后的美好前景不以为然,但还是兴奋地告诉这个陌生青年,他是要去延安的,要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共同去打鬼子,但是那个青年还是劝说他参加国军,彭登科不耐烦了,甩开那个喋喋不休的人,大步离去。像这样的国军招兵站,彭登科一路上已经遇到了好几个,他对于招兵站所宣传的“正规军、待遇好、前途广”等诸多诱人的条件毫无兴趣。现在彭登科钻了牛角尖,就是一门心思快点找到恋人苏贞,他焦灼得恨不得马上变成一只大鸟儿,快点飞到激动人心的延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西安激情(2)
彭登科快步走着,脚底生风。拐过一条街,眼前出现一段青灰色的断墙。这截断壁残墙很古老了,许多墙砖已经风化,斑斑驳驳。行人少,阳光照在断墙上,闪着清冷的光,形成了一大片背阴之地。彭登科感到有点冷。西安的春季就是这样,有太阳的地方和背阴的地方,简直就是两种天气、两种季节。彭登科正要找人问路,抬头看见十几米开外的地方,有两个男子正在纠缠一个女人,吵嚷拉扯着也不知干什么。血气方刚的彭登科急忙跑了过去。
被纠缠的是一个中年女人,背着一个布包,还斜挎着一个旧三弦。彭登科一步站到表情紧张的中年女人面前,用手指着那两个男人,大声斥责:光天化日之下不要欺负人。那两个男人穿着一样的黑色裤褂,见一个外地男子突然出现在眼前,稍微一愣,互相对视了一下,随后操着关中口音解释着什么。彭登科一时没有明白,后来才搞清楚,原来两个男子是兄弟俩,要给老人祝寿,家人请了弹三弦的艺人,可是艺人在来的路上,马车翻到了沟里,受了伤,送去了医院。于是兄弟俩不敢告诉老人,谎骗老人说艺人正在路上。没想到兄弟俩正在街头发愁,突然这个身背三弦的女人路过这里,于是就想请求女人帮忙,就是半天的时间,还要多给报酬。彭登科松弛下来,劝背三弦的女人帮人解困做件好事吧,还能有些收入。但是背三弦的女人侧转身子,不断地给彭登科使眼色。彭登科看出来,女人好像有什么不好言说的紧急事情。彭登科见状,充当起了法官,让那兄弟俩快点放人家走,好事也不要勉强人家。背三弦的女人非常感激彭登科的帮助,转身就要走,可是那两个人还是不饶,并且下手的动作开始加大,几乎就是抢夺中年女人的包裹。彭登科气愤得喊起来,让他们不可胡来。一些路人听见喊声,纷纷向这边张望。兄弟俩互相看了看,似乎用目光在商议对策。彭登科借机示意女人快点走,女人急忙离去。兄弟俩只好悻悻地走开了,临走时还用眼睛瞪着彭登科。彭登科没有多想,疾步去追那个背三弦的女人。
背三弦的女人好像在拐角处等着彭登科,见了面,非常感谢他的帮助,并问彭登科要到哪里去。彭登科说去八路军办事处,刚才是在打听路。女人说她知道办事处的地址,而且正好是同路。彭登科非常高兴,于是两个人说着话,结伴而行。彭登科忽然发现,现在女人的目光是坚定有力的,与刚才的慌乱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几乎判若两人。彭登科好奇地问女人到底是做啥的?女人不说话,只是笑,笑得彭登科莫名其妙,感到这个女人不寻常。刚才那样的慌乱和紧张,好像是假装出来的,于是联想到在国军招兵站被那个不相识的瘦弱青年所纠缠的情景,所以警惕地与背三弦的女人拉开了距离。
彭登科在背三弦的女人的指点下,顺利地来到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在大门外的一小块空地上,彭登科看见有许多学生模样的青年集聚在一辆正要启程的大卡车旁,到处都是送别的欢声笑语。卡车上坐着的都是青年学生,车下欢送的人,有青年学生,也有穿灰军装的八路军干部。车上的人满脸笑容,不断地朝车下的人挥手,车下的人则是羡慕的神情,有的人还哭着抹眼泪。。 最好的txt下载网
西安激情(3)
彭登科这才知道大卡车是去延安的。但要想坐上这卡车去延安,得先在办事处报名登记。于是彭登科不管不顾地扒开众人的围挡,急忙跑进办事处的院子里。
3
延安城工部副科长许坤善在云阳*陕西省委开完会,来西安办事处调查工作。最近一段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青年学生,经西安办事处前往延安,给办事处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压力。许坤善和办事处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很熟悉,大家都亲热地喊她“许大姐”。个子不高、动作麻利的许大姐穿着粗布白衬衣,洗了脸,袖子也挽了起来,显得非常精明干练。她没有片刻的歇息,马上召集办事处的具体工作人员在会议室开会。
会议室很简陋,粗桌子木椅子,没有任何装饰,只是墙壁上挂着几幅印刷粗糙的黑白肖像画。中间的两张是*和列宁。右边的两张是毛泽东和朱德。左边的一张是蒋介石。
许大姐干脆利落地向大家介绍当前的形势,前不久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下令解散十三个进步团体,陕西省委和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这个假期里,党组织西安学生党员,组成假期回乡工作团,到各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情况。许大姐又说了另外一件事,陕西省委新创办了《西北》周刊,作为对外宣传的喉舌,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随后,许大姐撕开一件外衣的夹层,从里面拿出两张报纸,分发给大家看,然后走出会议室。
八路军办事处狭小的院子内,拥挤着众多热情高涨的青年学生,各种口音在小院上空飞翔,似乎就像一个欢快的鸟儿乐园。大家互相讲述着关于延安的各种情况,还有的围着办事处工作人员,问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已经洗干净了脸的彭登科,正在一张木桌子前登记,不住地问什么时候走,当听说要政审通过后才能前去延安,彭登科急了,大声地说还要等呀,革命怎么能等呀?彭登科的话,倒是赢来了一些学生的热烈响应。彭登科得到大家的支持,立刻高昂起头,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
这时,有人在安慰彭登科不要着急。彭登科回头一看,愣住了,瞪大双目,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刚才路上背三弦的中年女人,现在穿着一身灰军装,气宇轩昂地站在他的面前,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工作人员向彭登科介绍了许坤善的身份,彭登科激动地喊了一句“许科长好”。许坤善语调温和地说:“小彭呀,你就喊我许大姐吧,我是向你表示感谢的。”面对许大姐的真诚,彭登科很不好意思,但见身边不少学生都羡慕地望着他,他又立即显出很得意的样子。
彭登科在与许大姐交谈中,这才知道路上那两个纠缠许大姐的人,有可能是国民党的特务。许大姐告诉他,那两个人跟踪了她好长一段路,最后在偏僻处要抢她的包裹,幸亏彭登科出现,要不还得被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