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河山皆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倒也没有多少生疏感。这种相当于呼朋引伴的招兵方式也是庞岳所提倡的,亲戚乡邻同在军中,对提高军队的凝聚力有着不少好处。后世的曾国藩就是用这种方式打造出了一支凶悍的武装力量,成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军。

    当庞岳与一众营官们出现的时候,刚才还在窃窃私语的新兵们立刻彻底安静了下来。这些将官以及他们身后那些亲兵们身上那明晃晃的铠甲和隐隐约约透出来的杀气让这些实质上还是农夫的新兵们几乎不敢直视,纷纷垂着手小心翼翼地站在原处,眼睛盯着脚面不敢动弹。

    看到新兵们的样子,庞岳不禁笑了,这倒不是因为从他人的敬畏中找到了优越感,而是因为眼前的这种兵员正是他想要的。像这种老实巴交、几乎三脚踹不出一个屁的青壮年,若论单打独斗多半不是其余官军中那些老兵油子的对手,更不要说那些穷凶极恶的建奴了,但却有着一个最大的好处:这些人没有受过歪风邪气的影响,身上没有不良作风,绝对会服从命令甚至逆来顺受,就犹如一张白纸一样,一旦经过系统而严格的训练便能拥有令人望而生畏的纪律性,进而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历史上的戚家军便是如此,一群老实巴交的农夫经过长期系统而严格的训练之后,用强大的整体战斗力将单兵战力远超过他们的倭寇、蒙古鞑子打得满地找牙、望风而逃。

    倍感欣慰的庞岳来到了新兵当中,不时地与他们说上几句,问问他们的名字、籍贯等等,这种和蔼的态度也让这些新兵们在惊讶之余大受感动。

    张云礼和八个营的营官也跟在了庞岳身后,打量着这些即将成为他们部下的青壮年们。

    湖广镇如今拥有的八个营官,除了飞虎、刚锋、陷阵营的营官依旧由石有亮、卢启武、崔守成担任、破军营营官由原泰山营营官施琅调任之外,其余四营的营官全部是新提拔上来的。

    其中,虎贲营营官由原飞虎营营副贺震霆担任。贺震霆三十多岁的年纪,陕西人,早在黄得功时期便是庞岳的部下,当时任飞虎营马队队副,作战勇猛,与石有亮性格相仿,两人作为搭档合作得相当愉快。后来,贺震霆和石有亮等人一样追随庞岳从荻港一路转战至杭州、福州后来又到赣州,也算得上是老资格了。

    烈火营营官由原赣州镇直属炮队千总王俊涛担任。王俊涛是北直隶人,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却有着十余年的从军经历,其祖上几代都曾在京师神机营中任职,他本人也曾经是京师神机营的一名百总。后来,李自成攻破京师,神机营溃散,侥幸逃出的王俊涛以及手下一众军士便辗转南下投入黄得功军中,后来又成为了庞岳的部下。当初在赣州组建炮队时,庞岳见王俊涛有过在神机营任职的经历,精通各种火炮操作便任命其为炮队千总。王俊涛也没有辜负庞岳的希望,凭着炮队仅有的并不先进的火炮在吉安之战和赣州保卫战中立下不少战功。此次组建炮营,庞岳便变力排众议,将王俊涛其连升两级,以游击将军衔充任烈火营营官。对此,王俊涛自然是感激涕零,表示自己一定好好会恪尽职守、再立新功。

    泰山营的营官由原泰山营营副刘仁骏担任。刘仁骏的年纪与贺震霆相仿,山东人,性格开朗,成天乐呵呵的,在军中人缘很好。刘仁骏与贺震霆等人一样,也是从黄得功时期便开始跟随庞岳,在泰山营第一任营副龙文周被调去铁厂任总监之后便继任为泰山营营副。此次扩编,庞岳见刘仁骏性格虽温和,但做起事来却毫不含糊,有又有过统率辅兵的经验便任命其为泰山营营官。

    华山营的营官由原泰山营甲队千总陈贺担任。陈贺是山西太原人,庞岳的同乡,二十七八岁的样子,也属于最初跟随庞岳的那一批人。其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他本人在投军之前也曾跟着学过几年,手艺不错。扩编的时候,庞岳考虑到陈贺为人机灵以及其家庭背景便将他和王军涛同样进行破格提升。

    与已经是参将衔的石有亮、卢启武、崔守成、施琅四人不同,新晋的四名营官都是以游击衔充任,虽然职务一样,但官衔上要低一级。

    与新兵们见过面并勉励了他们一番之后,庞岳在回城之前又召见了被派来训练新兵的军官们,交代了他们在今后的半个月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要严格按照参谋处下达的训练计划执行,既不可懈怠也不可过分体罚新兵。面对庞岳的交代,众人无不应诺。

    *********

    新兵全部到齐之后,湖广镇新一轮的练兵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如今,八个营的编制以及各营营官甚至各营的千总、把总等各级军官都已经确定,但考虑到新兵那半个月的适应阶段,庞岳暂时没有将新兵和老兵合编,新编的四个营除了烈火营之外还都是空架子。

    新到的万余新兵由部分军官和老兵带着在城北的刘家垅进行训练,训练的科目主要是队列和一些轻度的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开始适应军伍生活,从而适应将来的更大强度的训练科目。刚刚换上鸳鸯战袄的新兵们训练得都比较认真,对军官的命令很是服从,虽然动作稍显笨拙,呐喊声也不如老兵那样有杀气,总的精神状态倒也显得生机十足。只是不知道,他们将来能否适应新老兵合编以后的训练强度。

    原来的老兵则依旧按照原来的四营编制在城西的石坪村校场进行训练,训练科目一如往常,并且训练强度比当初在赣州的时候更大,要求也更严格。这也是庞岳特意吩咐的,毕竟明年初清军便会再次大举南下,届时湖广境将烽烟四起,时间紧迫,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多花点功夫,才能尽快让新编的湖广镇形成战斗力。

    在接下里的日子里,石坪村校场上,呐喊声以及各种火器发射的响声几乎从天亮一直持续到天黑,引得附近的一些百姓悄悄地前来观看。与此同时,校场上因训练水准不达标而遭到体罚的官兵也越来越多。被罚的官兵都被喝令脱掉上衣,趴在校场边上由手持皮鞭或军棍的督导军士按照相应的处罚条例进行责罚。一时间,皮鞭、棍棒与皮肉亲密接触发出的闷响与官兵们操练的呐喊声相互呼应。

    即便是如此,那些被体罚的官兵也大都没有怨言。跟随庞岳这么久了,他们早就见识了总兵大人的许多先见之明,对其各种命令也很少再抱有怀疑态度,大都是一声不吭地执行,即便受罚也只是埋怨自己技艺不精,一些不服输的官兵受过鞭打之后甚至一刻也不停留便又忍着伤痛投入了训练当中,完全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态度。

    对此,庞岳当然是看在眼里,欣慰之余又忍不住感叹:有如此优秀的军官和士兵在,何愁强军不成?
第三卷 王师百战 第十三章 铁厂、制造总局
    进入十一月之后,湖广镇以及湖广都指挥使司的各项事宜都逐渐步入了正轨。新兵到齐之后,如火如荼的大练兵拉开了序幕,辰州卫城中的军器局生产出了第一批燧发枪和第一批铁甲,各卫所也开始组织军户进行大规模的垦荒。

    至于垦荒一事,庞岳所担心的那种最坏的结果并没有出现,据派往各卫的督导团人员以及分布在各地的军情处密探回报,各卫所的武官基本上不敢明目张胆地违抗都指挥使司下达的命令,纷纷把手下的军户组织了起来开垦荒地。只是,有少数贼胆特别大的武官依然手脚不干净,至今占着一部分侵吞的卫所军田没有吐出。所幸的是,其数额比起以往已经大大下降。

    得知这一消息,庞岳除了苦笑着感叹某些人要钱不要命之外,对总体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自己的命令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贯彻,至于那些依旧有着小偷小摸习惯的卫所军官,只要他们的行为不妨碍大局,自己也没有必要为了抓几条小鱼小虾而搅得整潭水不得安宁,等将来局势彻底安定下来再行清算也不迟。

    当练兵、垦荒等事宜走上了正轨的时候,铁矿的勘探也有了进展。外出寻找矿源的几路队伍陆续返回了辰州城,向庞岳汇报结果。

    据外出寻找矿源的技师们称,仅仅在在辰州府的府治所在地沅陵县境内,便有两处可供选择的矿山。第一处较近的矿山在辰州府城东三十里的高井村,其储量与赣州龙家沟矿山的大致相当,只是矿石质量略有不足;第二处矿山要远一些,在辰州府城以南八十里处的秀水湾,矿石质量更优、储量也更大。高井村矿山附近本来也有一处铁厂,但和赣州的龙家沟铁厂一样,因为朝廷的禁令已经废弃了十来年了。而秀水湾铁矿由于此处偏僻,此前一直没有被开采,缺乏现成的铁厂设施,如果现在从头开始的话,难度比当初在赣州筹办铁厂要大得多。

    除了沅陵县,附近的泸溪县、永顺宣抚司等地境内也有一些铁矿,只是这些地方的铁矿山不是矿质不良便是太过偏远且道路崎岖,与沅陵县境内的两处矿山相比,存在这明显的劣势。

    听取了技师们的汇报和建议之后,庞岳决定就在高井村和秀水湾各开设一处铁厂,其他的地方先不去考虑。

    打定了主意之后,庞岳又按照之前的习惯找来张云礼等几位老部下商量了一下。对庞岳的决定,他们也很支持,毕竟现在湖广镇正在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盔甲兵器,如果没有足够且稳定的铁料来源无疑等于让军器局的工匠们做无米之炊。

    确定了大体方针,庞岳便开始着手筹办事宜了,召集军中原有的技师和冶铁工匠,并向各卫所发出公文、征调各卫所中懂得开矿和冶铁技术的匠户以及负责开矿的军户青壮,同时又在附近各府县广发告示,从民间招募开矿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