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曹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曹操-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郭嘉立刻收敛笑容正色道:“主公放心,嘉必不偷懒。”

    看郭嘉这么认真保证,孟小满倒忍不住笑了笑,“如此甚好。”

    郭嘉领了孟小满命令,去找荀彧去了,陈宫却仍踌躇未走:“主公,若是此时先联络众人,架空刘岱……”

    见陈宫仍有些不愿打消原来的主意,孟小满无奈一笑,问道:“公台可知冀州韩文节之事?”

    “自然知道。”陈宫不明孟小满之意,答道。韩馥丢了冀州牧的位置之后,因在冀州无处容身,已经逃到陈留投奔张邈,如此大事,陈宫自然也知道。

    “吾不欲令刘岱步韩文节后尘,亦不愿行袁本初之事。”孟小满叹道:“若吾此番趁人之危,借机逼走刘岱,未免不义。”

    孟小满虽然嘴上如此说,理由却不止如此。一来,就如郭嘉方才所说,孟小满决不允许有事情对曹操名声不利,二来,孟小满既然一直记恨袁绍所作所为,又怎么愿意和他一样行事?陈宫虽然年纪大过郭嘉,却不如郭嘉能迅速摸清孟小满的脾气,自然无法说服她同意自己的计划。

    “主公仁义,宫甚佩服。只是,”陈宫沉默片刻,见孟小满心意甚坚,只好暂且放弃说服她改变主意,自己再另做打算。“若主公心意已决,宫也不再多言,还望主公多念及兖州百姓将陷于水火,早作准备,不吝出力。”

    “这是自然,吾必竭尽所能,绝不叫黄巾肆意妄为。”

    孟小满当即应允,遂招来众将商议应对黄巾之策。自此,曹军在东郡日夜勤加操演兵马,孟小满又令赵云领骑兵一千以为哨探,每隔一日出城打探黄巾军的动向,好早作准备。

    孟小满这次虽知黄巾号称百万之众,倒不像是上次那般惊惧难安。上次她身边无人商量也成功捱过一关,胆气早已壮了许多,更何况她如今又有了郭嘉、荀彧和陈宫三个谋士相助,自忖断无全军覆没之理。

    如此准备了几日之后,鲍信写来的书信才姗姗来迟,除了相邀曹操前往昌邑之外,也把刘岱那不靠谱的军议全都说了一遍。孟小满对刘岱的所作所为哭笑不得,急忙点起兵马,就要准备出发前往昌邑。

    陈宫心里有些得意:说到底还是自己的消息更快些,孟小满虽不同意他的计划,但他也还是写信给各个家族名士试探了一番,相信几日之后便有回信。刘岱表现得如此愚蠢,平时又性格暴躁,恐怕愿意奉他为主的官员也剩不下几个了。

    谁知曹军还未出发,鲍信的第二封书信就到了。

    ——刘岱真的死了。

    虽然孟小满一向佩服郭嘉聪明,也没想到他竟还有“铁口直断”的本事。而陈宫之前那点小得意,也宛如泼了一盆冷水,他再想不到这个嘴上没毛的毛头小子,居然能有这般料事如神的眼光。

    原来那日“军议”之后,鲍信领弟弟鲍滔把守城池,自己却暂且屯兵在昌邑城中。他恐怕刘岱莽撞有失,又劝不住刘岱,就请命亲自领兵镇守昌邑城。刘岱虽然对鲍信结好曹操不满,但素知鲍信为人忠厚正直,断不会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也就应允下来。

    既然有鲍信留下守城,刘岱索性以任城相郑遂军为前锋,自己尽点全城兵马,前去平叛。这刘岱也是心里憋了一口气,只想着曹操带着六千人马便破了十万精锐黑山军,难道自己十万大军,还打不败那号称百万的老弱妇孺?

    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不如刘岱所愿,郑遂给刘岱的保证并未实现,他的任城根本没能阻挡住黄巾的步伐。夺取任城之后,青州黄巾一路势如破竹,刘岱与之相遇之后屡战屡败,只得领残兵一路逃往昌邑,但黄巾军听说乃是刺史亲自领兵,愈发猛追不舍。

    青州黄巾战力强悍,刘岱手下并无如曹洪赵云这般能保他无虞的猛将,兵士们本就胆怯又疏于操练,一旦吃了败仗,撤退时真惶惶如丧家之犬,根本顾不上中军主帅。那任城相郑遂早在任城被黄巾攻破时就死在乱军之中,刘岱最终也步其后尘,正如郭嘉所料,死于乱军之中。直到临死之前,他才后悔不听鲍信劝阻,可是此时后悔,也太迟了。

    得知官兵溃败而归,刘岱身死,留守昌邑的鲍信及时站了出来,稳住军心,收拢残兵,关起城门,固守昌邑城,同时写信派人送给曹操,请他前来相助。

    说起来,鲍信的想法倒是和陈宫不谋而合。他一向看好曹操,如今刘岱新死,兖州无主,正是曹操的一个绝好机会。他之所以写信来,除了求援,也有询问曹操打算的意思。

    陈宫在刘岱这事情上虽然输给郭嘉一筹,但也没时间沮丧失意,当即请命,愿意代孟小满说服刺史府僚属,迎接孟小满代任兖州刺史。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不可错过。”陈宫唯恐孟小满又想起什么取之不义来,心中只怕自己这主公君子的太过。

    “公台兄所言极是,得了兖州之地,主公方可立足于天下。”荀彧亦道。

    “刘岱愚蠢,终于自招其祸。”孟小满长叹一口气,点点头道:“既如此,就辛苦公台一趟,公台可告知兖州刺史府中僚属,吾代为刺史,只为领兵抵抗黄巾,保我兖州百姓安宁,刺史府中众人尽可各司其职,不必惊慌。”

    听孟小满如此安排,陈宫眼中闪过一丝赞赏,领命去了。

    兖州刺史府中本来就因黄巾来袭、刘岱之死十分慌乱,如今听有陈宫及鲍信两人游说,加上孟小满承诺领兵抵贼,众人又能各司其职,商议一番,当即同意奉曹操为新任刺史,一起前往东武阳迎接新刺史上任。

    孟小满虽觉得自己这官升得未免太快,奈何属下们全都兴致勃勃,以为良机。而前来迎接刺史府众人也是言辞恳切,客气一番之后,只得答应下来。才做了几个月东郡太守的孟小满,就这么迅速变成了兖州刺史,运气好得恐怕死去的曹操也要羡慕得从坟里跳出来了。

    只不过,孟小满这般得了刺史之位,有人赞成,自然也有人反对,心怀不满。于是刚当上刺史的孟小满,十分自然的就遇上了一桩麻烦。

 ;。。。 ; ;
第十九章 君子不方
    曹操留下的武将们性格各异,要说其中脾气最好的,莫过于李典。他虽然年轻,但性情谨慎谦和,自他投曹操以来,就没人见他发过脾气。可这一次的麻烦,却偏偏和这李典有关。

    李典和陈宫一样,也是兖州人士。他的家乡,是兖州山阳郡的巨野县,距离兖州治所昌邑不远。李典当初虽然是孤身一人前来投奔曹操,但李氏一族在此地生活多年,乃是当地的豪强大户,势力非同小可。现任族长李乾是李典的伯父,门下精壮乡勇数千,别说巨野县已经完全成了李家的地盘,就是附近的乘氏县也成了李乾屯兵之所。究其本质,其实李家这股势力和当初在军中制造兵乱、差点杀了孟小满的那群荆州宗贼无异,只是李乾为人豪侠,并不倚势自傲,也算恪守本分,因此刘岱不愿无故再去招惹李家,双方素不来往,彼此倒也相安无事。

    这次青州黄巾蜂起,孟小满骤然成了兖州刺史,李典特意写信回家,请伯父出面组织麾下乡勇,好一同抵御青州黄巾。

    可谁知孟小满这个新刺史上任之后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事中郎将许汜告李乾及李家与青州黄巾勾结,害死了刘岱。

    孟小满本是就任刺史之后初次召集刺史府僚属及自己原本的部属幕僚一同议事,也是第一次正式与刺史府的僚属会面。谁知众人才刚落座,许汜就先站出来言辞悲切的把李乾和李家控诉了一遍。

    “那李乾一贯跋扈,率领族人乡党在巨野、乘氏拥兵自重已久。主公宽宏,不与他计较,谁知李氏此番竟然私下与青州黄巾勾结,请曹公主持公道。”许汜乃是刘岱的心腹,此时说话间依旧口口声声的叫死去的刘岱为主公,显然对于孟小满这个新刺史并不买账。

    其实,以许汜为首的刘岱心腹虽然同意迎曹操为兖州刺史,可心里并不赞成。一来他们是怕曹操的手下抢了他们现在的官位,二来却是看不起曹操的出身——曹操之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自党锢之祸以来,士族与宦官愈发的势不两立,这些人也不愿以曹操这个阉宦后人为主。

    “主持公道?”

    “黄巾此次进犯兖州,却于巨野、乘氏两县秋毫无犯。且主公出城迎击黄巾,势单力薄之际,也不见李乾出兵援助。李乾素以豪侠自诩,此次面对青州黄巾不发一兵一卒,必有内情,望曹公详查,莫叫主公枉死!”

    典韦叉手在孟小满身后侍立,孟小满跪坐在堂上主位,冷眼看许汜慷慨激昂的痛陈李家罪状,心中暗暗叹息了一句果然如此。

    早在接到鲍信书信的时候,她就预感到自己即使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当上兖州刺史,这个位置恐怕也不会好坐。她并无朝廷任命,要让兖州所有官员都心服口服实非易事。如此匆匆上任,恐怕会生出许多事端。

    果不其然,才刚第一天,就有人迫不及待站出来,把难题摆在了孟小满眼前。

    孟小满早听李典提过李乾及其麾下乡勇之事,并不相信李乾会与青州黄巾合谋。况且这些地方豪强的特点孟小满多少也知道几分,他们大多自视甚高,虽然不少人拥兵自重,常常生出许多事端,但却断不可能与他们看不起的黄巾逆贼合谋。何况许汜所告的理由实在太过牵强附会,简直可笑。要说刘岱之死怪素无交情的李乾不肯出兵相救,那倒不如先埋怨埋怨这青州黄巾为何来攻打兖州了。

    其实,许汜哪里是真的怀疑巨野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