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永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永宁-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跟她一起的那个大汉与青年,却是她途中救下来的。要说起来,最初她并无意救人,只是当这两位狼狈不堪地逃到她面前报出姓名后,她有意识地就将两人救了下来。

这两位,一个叫薛仁贵,一个叫席君买。

当时听到这两位的名字,永宁都有点傻了。不明白他们两个怎么会凑到了一起,而且还会被人追杀的这么狼狈。详细问起来,永宁才知道这两位居然有亲,原来这薛仁贵的妻子,就是席君买的大姐,而他们之所以被人追杀,却还是席君买当年破吐谷浑那一仗惹下的祸事。

席君买虽是良将,却不擅交际,立了大功却被上司打压,同僚排挤。他万般无奈之下,便想辞职还乡,却不料他的上司却受人谗言,以为他是要寻机往长安告状,于是一边笑眯眯地答应他离去,一边却下狠手派了精干手下前来刺杀。若不是席君买的大姐一直放心不下他,让薛仁贵前往边城探望,正巧救下了他,席君买是绝对活不到见着永宁。

只是追杀席君买的人太多,便是再加上个薛仁贵,他们也只是勉力逃命而已,偏生后有追兵,他们还不敢回家,补给又跟不上,若不是天无绝人之路,生死关头让他们遇上了永宁,他们两人早就葬身荒野了。

要说起来,他们两人原先是想在永宁临时借住的小木屋里歇下脚的,可是谁知就那么一小会儿的工夫就又被人追了上来,多亏了他们两个心存善念,一见面就跟永宁说了被追杀的事,所以永宁才来得及做了布置,将这小木屋隐了形迹,后来更是带着他们躲过了追杀。

永宁带着他们走了一程之后,他们依旧不敢回家,正好当时李世民东征高丽的事情出来,这两位琢磨了琢磨,便决定前去参军。只是他们到底没敢在洛阳或是左近之处报名,最后还是在永宁的鼓动之下准备前去莱州。

这会儿薛仁贵见劝说不动永宁,也不愿再纠缠永宁北上的问题,毕竟他跟席君买的命都是永宁救的,这一路上也多亏了永宁,他们才平安无事地走到了青州,对永宁的本事也是多有了解,又加上早就知道了永宁有个名扬天下的天师师傅,他跟席君买忧心,也不过是怕她一个女孩子家路上有个什么万一而已。

“妹子,这一路上的传闻,都说陛下已经命营州都督张俭北上辽河,你让我们来莱州参军,这会不会……”薛仁贵很是担心,在莱州从军万一赶不上东征的编制,那不是白白错过了这样一个立功的好机会吗?

永宁将手里已经渐凉的茶水倒掉,又换了杯热茶,继续捂在手里,这才说道:“这个时节,正是辽河涨水之际,张都督熟兵知事,必不会强行渡河的……待陛下明知了原委,一定会从莱州这个地方渡海直趋平壤……”

“你怎么知道辽河这个时节会涨水?你去过?”席君买一直都觉得永宁让人看不透,明明年纪不大,可是懂得却多,而且也颇有能耐手段。

永宁抿唇一笑,却没有回答席君买的问题,左右不过这几天就能有确切的消息传出来,她实在没必要在这里费口舌。她能知道这些,却是因为曾经参考过一篇谁唐太宗东征得失的论文,从李世民将东征这件事提上日程之后,她便将那篇论文已经反复看了好多遍,也一直在考虑,她到底要不要介入这场战争。最后帮她下决定的是一个消息——房遗爱被调到了左卫率,成了李勣的直属部将。

永宁心里明白,这个时候突然调动房遗爱,便是说李世民已经有了用他的打算,而李勣更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将之一,他被封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也就是眼前的事了。房遗爱既然极有可能上战场,永宁便不能再平静的做一个旁观者,她特意将薛仁贵与席君买送来参军,也是希望结个善缘,这样的猛将放到了战场上,相信是绝对可以减少伤亡的。己方的伤亡少一些,那么对敌时的把握便会多一些……

说到底,永宁是在担心房遗爱。她既担心房遗爱初上战场会有伤亡,也担心他锋芒太露,于日后不利……总之,就是一个字:烦

她抬头看了看外头的天色,忧心地说道:“两位兄长,咱们还是快些赶路吧,再晚怕是这雪便要下来了……”天暗云低,这雪要是下来,绝对小不了,她又想起当年离开长安时的那场大雪,心里着实有些想家了。

薛仁贵与席君买看了看天,也不再哆嗦,各自将手里的热茶一饮而尽,吆喝了王氏将食物打包,也不再耽搁,便直接上马直奔青州而去。

第三卷 芳华苒苒 第一二六章洛阳

第一二六章洛阳

等着永宁他们三人赶到青州城的时候,呼啸的北风中已经卷起了点点雪花,等他们找到一家老字号的客栈落脚的时候,地上已经浅浅的白了一层。

路上在茶寮的时候,他们三人并没有吃什么东西,这会已经进了城,才算是有了踏实的感觉,将打包过来的食物交给店小二热了热,又重新叫了三碗热汤面,等三人吃饱喝足了,才觉得身上暖和了起来,说起话来底气也足了。

虽然天色因为下雪的关系已经暗了下来,可是到底还早,客栈大堂里的人也不算多,他们三人便一人捧了杯热茶,再度闲聊了起来。席君买与薛仁贵不仅是同乡,还是同门,当年如果不是薛仁贵的父亲、母亲先后过世,他要守孝的缘故,他早便和席君买郎舅俩结伴去边城投军了。

这两位坐在一块,说来说去都是些行军打仗的事,永宁多数都听不大明白,不过偶尔遇到她能听明白的地方,她的“高见”也经常会让这两位历史上的名将眼前一亮。以至于在这两位心中,袁天罡天师的形象无限的高大了起来,只不过这两位一感慨“有其师必有其徒”,永宁就直翻白眼。几年不见,永宁都快连袁天罡长什么样都给忘了。

这薛仁贵正与席君买讨论辽东局势的时候,突然叹了口气,说道:“这几年因着储位之争,朝局多有动荡,听说这次陛下有意亲征,也不知是真是假,说起来,如果陛下真的有意亲征,怕是这新任储君的人选,便也该定下来了……”

永宁因为薛仁贵的话,不由得恍了恍神。虽然已经过去了五年,可是李承乾的太子位至今未废,但是李世民的东宫禁足令也一直未撤,东宫署官也早被遣散,便是那些为太子抱不平的死忠太子党,也都被李世民收拾的差不多了……魏王李泰三年前因为一些小事,被李世民痛斥了一番,然后被远远的撵到岭南被看管了起来,看管他的人虽名声不显,却都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人,李泰被压制的完全动弹不得,魏王一党凡是有所动作的人,也都被李世民不动声色的收拾干净了。

自从太子李承乾失势,魏王李泰被逐之后,吴王李恪便被李世民留在了长安,常常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一时之间吴王的身价大增,向他靠拢献忠心的官员不知凡几。不过这吴王李恪还真是个聪明人,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被迷花了眼,为人处事居然越发的低调了起来,便是房玄龄偶尔托了袁天罡找人带给永宁的信里,对李恪也多有赞语。

李治是彻底的沉寂了下来。只不过也没人敢小看这位晋王殿下,有心人细心观察之下,便会知道这位并无失宠之忧。虽然李世民从不曾在人前称赞于他,但是这个已经出宫开府的皇子王爷,一个月里倒有二十多天还是宿在两仪殿的配殿之中的,学业也是李世民这位皇帝陛下亲自抓的进度,为他进讲的老师多是房玄龄这样的近臣。

永宁这些年对长安的消息并没有太留意,再加上她的行踪飘忽不定,以至于长安这边想送信给她,却难上加难。五年里,她没有写过一封信给李治,也从不在家书中提起他,完全拿他当成陌生人对待。为此,高阳公主还硬逼着袁天罡捎给她一封十几页的书信,将她批得体无完肤,但是她恍若未闻般的一切如旧。

对李治,即使现在,她还是有些矛盾。如果她想要嫁人,那李治绝非上佳人选,更何况这几年的悠闲生活惯得她,压根就没有嫁人的念头。若是一辈子都能像现在这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走便走,想歇便歇,岂不是比困守在一个小院子里,看人脸色过日子,要快活上很多吗?

一句话,永宁这就是跑野了

虽然偶尔会冒出想念长安的念头,但是她只要一想到回到长安后要面对的人和事,她那点小小的念头就会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于是乎,近两年来袁天罡对于她的行踪掌握的力度是越来越小,最近这大半年来是封家书也不曾送到她手上过。别人是近乡情怯,她却是念乡情怯——提起来就怯

永宁见薛仁贵与席君买两人都皱着眉头不说话,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不由得抿唇一笑,轻声问道:“不知两位兄长倒是觉得哪位皇子,简在帝心,储位有望呢?”

席君买挑了挑眉,目光流转,似笑非笑地说道:“若是提起这个,有你这个袁天师的高徒在坐,哪里还有我与兄长去猜的余地?”

“就是”薛仁贵立刻接过席君买的话茬儿,两眼放光的看着永宁,问道:“妹子,且跟我说说,你可见过吴王殿下与晋王殿下?袁天师有没有跟你提起过什么?”

永宁似恼非恼地瞪了席君买一眼,说道:“这样的事,师傅便是提起过,我又哪里敢乱传?再说了,就我师傅那谨慎的性子,他便是心中有了成算,也是不会露出来半分的……做为师傅的关门弟子,这些话也不是我可以提起的……”

薛仁贵与席君买同时默了一下,然后两人若无其事的转移话题,再席议论起了这次朝廷招募私兵征伐高丽的问题。永宁只安静地听他们在那里猜测皇帝陛下会如何排兵布将,却不再参言,心里将当年收藏的那篇总结此战的论文想了又想,最后却不得不承认,虽然那论文写的很有些道理,但是其中提及的弊端之处,却不是她能建言改变的。

她很讨厌这样的感觉,明明知道有些事有弥补的办法,却只能保持缄默。所以一直以来,都只敢给自己设定极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