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地主- 第3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肉类产品,更是引发了更高的购买热情。

  现在,‘银杏特产’网店销售的新鲜肉类产品包括了白条鸡、白条鸭、牛肉、猪肉,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产品送至顾客的手中,网店特别和镜湖体系的战略合作伙伴——新鑫物流展开了更为深入的合作,做出了滇南省内48小时运抵、西南、华南地区72小时到货,全国范围内120小时之内确保到货的承诺。

  顾客下了订单之后,位于银杏屠宰厂隔壁的配送中心立刻在冷藏库中把货品装入冷藏箱,以最快的速度发货!

  为了配合‘银杏特产’网店的快速到货策略,新鑫物流特别在银杏村常驻了一支由冷藏车辆为主的车队,以镜湖体系的需求为第一优先对象。

  现在,老宅这里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订单中心和办公室,货物的配送、包装等工作都已经移到了澜沧江东岸的配送仓库之中进行。

  按照大姐等人的规划,‘银杏特产’未来会把所有的办公业务都转移到澜沧江东岸,毕竟那边的设备更充足、效率更高。毕竟,随着‘银杏特产’的规模越来越大,继续留在老宅就显得无法与时俱进了!

  到时候娘子军们就需要和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搭乘电动车去上班,会更加有上班的那种感觉。

  看着娘子军们鸟枪换炮,‘银杏特产’的运营也是逐步走上正轨,萧风既是欣慰又有些佩服她们。

  虽说‘银杏特产’的崛起和萧家农场、镜湖牧场的各种顶级食材有着直接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顶级美食早就了今天的‘银杏特产’。

  但是出身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萧风深知,在竞争激烈以及民众认可度还未普及的电商领域,要想出头并不容易。设身处地地想,若是把萧风放在‘银杏特产’管理层的位置上,未必就能做得更好。

  如今,仅有孙庆梅一个人念过大专,其他人了不起就是高中毕业的娘子军实现了华丽地转身,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家庭妇女变成了创业精英。

  萧风还记得,前几天滇南日报的记者来到家里采访的时候,大姐、二姐以及大嫂等几个中年妇女,脸上所洋溢的自信和从容,已经和过去的她们做了一个完美的切割。

  有时候,萧风不得不感叹,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这段时间以来,萧风因为手头上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照顾好家里的老老少少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大姐她们当成了万能救火队员,随时出现在任何一个需要的位置。

  每天被娘子军门指挥得团团转,忙得昏天暗地,倒也让萧风过得异常充实,自然谈不上什么抱怨了。(未完待续。)

PS:  PS:谢谢‘佳益’、‘紫色的卫星’和‘无聊不是罪啊’的月票,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
【318章】 巨大惊喜
  常胜是从蓉城军区310山地师少将师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的,现年73岁的他曾经经历了对天竺和安南的两场战争,用战功卓著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1962年的时候,他还是一名小小的班长,带着自己的队伍第一时间冲过了防线,在共和国…军队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随后的岁月里,提干、上军校,常胜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在钢铁军队中青云直上,最终官拜少将,成为了第一山地师的师长。

  2000年的时候,年仅62岁的常胜因为身体原因退休,每天在家里养花弄草、子孙绕膝,享受幸福晚年!

  这一次干休所组织老干部外出旅游,年过古稀而且身体不太好的常胜被医生建议留在蓉城,不要上高原冒险。不过一想到自己在雪域高原的峥嵘岁月,常胜的心跳加快了许多,坚持要跟团到姚州。

  虽说姚州距离62年那场战争发生的地点还有段距离,但是随着航班降落,常胜似乎能够听见枪炮轰鸣的声音,也能够看到同袍们浴血奋战的场面,这一天晚上,他少有地失眠了!

  凌晨时刻才迷迷糊糊睡过去的常胜是被窗外悦耳的鸟鸣声给惊醒的,出身于农村的常胜甚至还能清晰地分辨出哪个声音喜鹊的,哪个声音是山雀的。

  蓉城军区的干休所里面,虽说绿树成荫,早上也能够听到鸟儿的叫声,但是和银杏村相较起来,多少有些小巫见大巫的味道。

  老人睡眠浅,虽说只是睡了不到五个小时,但是常胜仍旧觉得精神奕奕,这或许和银杏村清新的空气有关,也可能和昨天睡前喝的那杯牛奶逃不了关系。

  昨天晚上,‘滨湖居’的服务人员贴心地为每一位入住的老人准备了一杯温热的新鲜牛奶,浓郁的奶香和细腻的口感。让常胜赞不绝口。

  其实不光是牛奶,自从昨天抵达姚州之后,入口的每一样食品都给老干部团的成员极大的味蕾冲击,令人印象深刻。

  怪不得资料上显示。银杏村这里80岁以上的老人比例远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许多,这里确实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宝地。

  常胜起来洗漱之后,换上一身唐装和布鞋走出院子,正好看到‘滨湖居’客栈的萧三爷正准备到湖里收虾网,就跟上了。

  “老哥。您今年高寿?”看着萧三爷须发皆白,但是面色红润,脚下行走如风,常胜颇为羡慕。

  常胜因为多次受伤的缘故,身体自然不太好,尤其是在安南落下的风湿病,一到阴雨天气就隐隐作痛。

  “今年才78!”萧三爷笑着比了个手势,说道:“我在村子里算是小字辈,上面还有一些长辈都快百岁了!”

  常胜用的是西川的放养,和滇西北方言有些类似。倒是让萧三爷倍感亲切,打开了话匣子。

  随着镜湖景区知名度的提升,不断涌入的游客也让村民的性格、表现发生了一些变化,出于‘服务游客’的号召,大家都会很和善地与游客进行交流。

  别看萧三爷现在说的是方言,但是他的普通话也不差,甚至还到学校礼堂跟着萧风学了几句简单的‘股猫腻’呢。

  “老哥你比我大5岁,但是身体却比我硬朗多了,我得好好向你请教养生秘诀才行!”看到萧三爷挺好说话,常胜认真地说道。

  对于老人们来说。其他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唯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因此,看到身体如此硬朗的同龄人,常胜自然要好好请教请教了!

  “也谈不上什么秘诀。不外乎粗茶淡饭、经常活动罢了!”萧三爷笑了笑,一边弯腰把昨晚放下去的虾网捞出水面,说道:“你们城里人平时就是不太运动,身体自然就差了点。”

  这些问题在此之前也有很多成立游客向萧三爷询问,他早已经是总结出来,如今和常胜说起来自然是头头是道。

  常胜一边听着萧三爷讲的养生诀窍。一边帮着他把沉重的虾网从水里拉上来,网笼里或碰乱跳的大青虾看得人眼馋。

  这种大青虾也不知道是萧家的哪位先辈投放在镜湖里,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进化,逐渐适应了镜湖清冷的水温,变成了镜湖的特产之一。

  这种大青虾最大可以长到筷子长短,大脚趾粗细,三五两根本就不在话下,无论是炙烤、油焖还是其他做法,都是极为美味。

  在过去的岁月里,大青虾可是银杏村老爷们最好的下酒菜,有着‘一只虾,半斤酒’的说法。

  萧三爷平时爱喝两口自酿的米酒,炒一盘大青虾美美地吃上一顿,成为了他晚年生活的最大享受。

  自从去年开始,萧三爷发现镜湖内的大青虾数量在急剧增加,个头大了许多,而且味道也变得更好了。

  萧三爷的虾网每天晚上都能弄到十斤八斤的大青虾,除了他自己吃以外,已经成为了‘滨湖居’的招牌菜之一了。

  ‘滨湖居’是萧三爷的小孙子萧羽在去年年初的时候投资兴建的,这家客栈几乎把三爷的所有家底都投了进去,一建成就以60个标准客房的规模成为了银杏村最大的民宿客栈。

  现在,萧三爷每天就是捞捞虾子,钓到鱼,中午的时候喝点小酒,在村子里找些老伙计聊聊天,每天都是悠哉悠哉,给个神仙都不换。

  跟着萧三爷抬满满一小桶大青虾回‘滨湖居’的路上,常胜越发觉得这样的生活更为舒适,心生向往。

  虽说干休所里的各种医疗条件很好,但是老干部们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打牌,其实运动的时间和机会真的寥寥无几。若是能够在银杏村这样的环境生活一段时间,估计心情都会变得更加开朗,身体也会好许多。

  不过,长住银杏村的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毕竟常胜在很多问题上,并不能自己做主,家人、干休所的医生可都不是吃素的。

  …… ……

  在‘滨湖居’吃过道地而美味的农家美食和西式早点混合的早餐,傅传玉宣布将会带老干部们去爬清灵山,俯瞰银杏村的全貌;当然了,体力不太好的老干部就可以留在村子里自由活动。

  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干部们都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爬山,常胜清楚自己的膝盖和身体无法承受这种负荷,主动留了下来。几个爱好钓鱼的老干部昨晚看到镜湖的时候就已经是手痒得不行了,纷纷提出自己要去湖边钓鱼。

  一阵烦乱之后,老干部团总算是确定了今天早上的行程,大家各玩各的,倒也是皆大欢喜。

  常胜没有和大部队一起行动,背着一个相机开始在村子里到处游荡,拍照,悠然自得。常胜的妻子是报社记者,常胜的摄影技术是退休之后跟着老伴学的,这一次老伴因为要在家里照顾刚刚坐月子的小女儿,常胜决定多拍点照片带回去给老伴看。

  古香古色的风俗民居,叮咚作响的清灵山泉、遮天蔽日的银杏树,营造出令人心灵沉静的氛围,常胜觉得或许这才是银杏村真正的神韵所在。

  他端着相机一边走一边拍,无论是路边的野花还是追逐打闹的猫狗,都成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