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地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极品地主-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五一期间,镜湖酒店的客房基本上都被预订一空,就连镜湖公司总裁杨远航、镜湖酒店经理郑霞手头上只有寥寥几间机动客房。若是换了别人,这个时候来到镜湖景区多半得到银杏学校的帐篷区住下,不过央视记者的名头还是很有用,闻讯赶到的郑霞立刻把寿大山一行安排在了镜湖酒店。

  …… ……

  稍微洗漱之后,寿大山换了一身休闲打扮,离开酒店,直奔银杏美食夜市街。

  以寿大山多年出差的经验,酒店里的饭菜不见得好吃,但是人满为患的街头小吃倒反能够更好地体现当地的特色。因此,寿大山每到一个地方,更喜欢自己到街头巷尾,品尝看似难登大雅之堂的路边摊。

  再则,美食夜市街开业几天以来,获得了游客的高度赞誉,寿大山也想亲自体验一下,汇聚全国各地美食的夜市街究竟是不是名符其实?

  镜湖酒店和夜市街的直线距离也不过三百米,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幽静道路穿过河边花园,过马路就到了。

  ‘宁家店’的硕大招牌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寿大山看到络绎不绝的客人,就知道这家规模不小的米线店味道应该不错。

  点了一份招牌的铜锅米线和卤味、豆干等等,寿大山坐在原木制成的桌子前开始大快朵颐!

  经常四处出差的寿大山其实对美食也有着一定的研究,至少能够吃出东西的好坏。

  比如眼前这份卤牛肉、豆干和花生组成的拼盘,所用的原料可都不是市面上用化肥、农药催打出来的普通食材,卤味所用的调料也跟趋近于自然香料,而不是乱七八糟的人工香料。

  仅仅这个拼盘,寿大山就知道这家店面在制作美食的时候,相当用心。

  铜锅米线其实就是滇南最常见的小吃——米线的一种变种做法,一般流行于姚州、南诏等滇西北地区。

  先取铜锅在火上烧热,加入熬制好的高汤,放入酸菜、芽菜、西红柿、肉片等等,煮开后放入米线,撒上葱花、香菜,即可食用。

  寿大山看着色泽艳丽、香气扑鼻的铜锅米线,忍不住咽口水,细细品尝了汤汁,发现它是真正的高汤,而不是用鸡精兑出来的假高汤!

  一顿简单的晚餐下来,寿大山固然是热得满头是汗,但是心里却异常舒坦!

  味道鲜美、用料实在的这顿晚餐,才花了20块钱,难怪那么多的网友在高度评价镜湖景区商家的良心。

  从‘宁家店’走出来,夜市街上的摊位不断地飘出各种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气,寿大山索性就放开自己,一路吃过去!

  若是一家店铺好吃,也就算了,在美食街上风格各异的各色小吃味道都相当可口,也没有那些令人反胃的人工添加剂,让寿大山欲罢不能。

  其实,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陆能以及摄制组其他工作人员的身上,夜市街上琳琅满目的各种美食让他们看得眼花缭乱,吃得不亦乐乎!

  对于寿大山来说,镜湖景区的美景究竟在哪里,他暂时还没有看到;但是数百种美食已经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既然镜湖景区的管理公司能够建设起这样一条美食夜市街,这证明了这家企业对于景区的建设非常用心,并不是把景区当成了挣钱的工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门事业。

  吃得肚子都快撑不住的寿大山回到酒店后,颇有些兴奋,吃太饱也睡不着,索性开始坐在桌子前构思明天采访的一些内容,希望能够把这一个专题做好。

  根据寿大山今天晚上在夜市街的观察,网络上的评论还真的不是弄虚作假,安逸祥和的景区氛围,还真的是无法作假的。

  对于明天的拍摄、采访,寿大山相当有信心!(未完待续。)

PS:  PS:谢谢‘漂亮南茜’、‘季幽’、‘坏小包’、‘lyj0617’、‘Fatpaul’和‘yoyo82wo’的月票,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
【332章】 美景拍摄
  五一黄金周的到来以及即将离开,对于萧家确切地说对萧风的生活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他还是家里几个孩子的全职保姆,甚至由于父母都回家度假,萧风的日子过得更加悠闲了。

  哪怕是老人们,每天早上的晨练也都成为了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如今银杏村这些七老八十甚至年近百岁的老人们,俨然成为了银杏村的新名片,长寿村的名号不胫而走。

  全村人口堪堪突破1000人,但是百岁以上的老人有三名,90岁以上的老人15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就更多了,超过50人!在银杏村,六七十岁的老人充其量只不过是小字辈,因为他们走在路上经常要向长辈们问好!

  以银杏村支部书记萧晋旭为例,现年63岁的他担任支书已经30年,又是箫氏一族的族长,但是在他头上还有二十几个族老,当家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银杏村的快速崛起也让萧晋旭找到了年轻时的创业热情,每天天一亮就到村部,恨不能把过去浪费的时间都夺回来,让银杏村在极短的时间内迈入滇南乃至全国的百强、十强村!

  用萧风大妈曹晓兰的话来说,老头子简直就把家里当成旅馆了,回来吃饭、睡个觉,其他的时间都在忙着工作。

  对于萧晋旭爆发的工作热情,萧家上下倒也是异常支持,毕竟萧晋旭是族长,为族人们谋取更多的利益,也是理所应当的。反正现在萧家的发展都落在了萧大志、萧涛和萧强的身上,老一辈的想做什么都不要紧。

  早上八点,围观老人们晨练的游客陆续散去,萧家老宅又恢复了宁静,今天几个孩子没有闹着出去玩,徐梦瑶又去了乳业公司,萧风难能偷得半日闲,在坝子边缘上的树荫下躺着听歌。享受清晨的美妙时光!

  晨练结束之后的徐老太爷和萧笃良为首的骑马团准时在九点钟出发,步行前往镜湖牧场,这已经是这个骑马团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例行课程了。

  骑马团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成员除了萧家老宅的几位老人之外。一些住在银杏村的外地老人也加入了其中。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常胜为首的蓉城军区干休所老干部团也成为了骑马团的临时成员,享受起和老将军一起策马奔腾的乐趣。

  如今,镜湖牧场上的老年骑兵甚至成为了游客争相拍摄的对象,在网络上也是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

  对此。萧风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是让老将军的随行医生孙医生一直跟着老将军他们,防止意外发生就可以了。

  …… ……

  就在萧风尽情享受清晨休闲时光的时候,寿大山已经集合了队伍,在姚州市、滇西县…宣…传…部的干部带领下,前往镜湖公司开始了今天的采访。

  这一次寿大山的采访并不是暗访,因此从北平出发的时候央视的公函已经发到了姚州市…委…宣…传…部。昨天寿大山的车队还在S233公路上奔行的时候,市县两级的宣…传…部工作人员已经在镜湖酒店待命,毕竟央视的采访摄制组规格可不低!

  甚至,滇西县…委…宣…传…部的部长马晓军也是亲自出马。丝毫不敢大一。

  在镜湖公司的门口,杨远航带领着公司的管理层迎接寿大山一行的到来,他心里也清楚此次采访对于镜湖景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镜湖景区已经完全拥有了大量接待游客的能力和条件,近期的主要目标就是更快地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客源。作为华夏国内最大的电视台和国家电视台,央视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媒体资源,一旦镜湖景区能够登上央视的专题栏目,对于镜湖景区的宣传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滇南卫视来到镜湖景区采访的时候。杨远航也不过是派出了公司副总接待,但是央视的采访组一来,杨远航就隆重对待了。

  “欢迎寿主任!”杨远航握住寿大山的手,说道:“昨天晚上时间太仓促。没有能为诸位接风洗尘,今天晚上我们将会拿出镜湖景区最好的手艺,让寿主任满意!”

  昨天晚上,寿大山抵达镜湖酒店的时候,杨远航就赶到了酒店和寿大山见面,只不过由于寿大山的坚持。再加上时间太晚,接风宴也就没有办成。

  由于摄制小组要在镜湖景区呆上两天,杨远航也不急于一时,接风宴就安排在了今天晚上,地点是在‘萧家私房菜馆’!

  …… ……

  一阵寒暄之后,摄制组谢绝了杨远航的陪同,在景区导游的带领下开始了对镜湖景区的拍摄、采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过澜沧江钢索桥才算进入真正的镜湖景区,澜沧江东岸的游客接待中心、镜湖酒店等等,只不过是为景区配套服务的设施罢了。

  当寿大山一行来到澜沧江西岸,壮观的银杏大道就让所有人大开眼界,实物和照片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生长,再加上空间灵泉的滋养,如今银杏大道上的银杏树基本上都有成年人大腿粗细,近五米的高度显得非常挺拔。

  看着眼前郁郁葱葱的银杏树,寿大山可以预见秋天来临的时候,这里将会变成一个绚烂的童话世界,受到感性人士的大力追捧!

  银杏大道上正在拍照的游客不少,不过和一些知名景点人挤人的状况还是好了很多,这或许也是镜湖景区让人感到舒服的地方吧。

  穿过阴凉的银杏大道,摄制组来到了龙口垭,这里也是俯瞰银杏村和镜湖最好的地方,因此龙口垭的观景台上有不少游客在拿着单反拍摄全景呢。

  此时,太阳已经爬上来了,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波光粼粼的镜湖,犹如洒下了亿万金币,蔚为壮观!而在湖面上,不少水鸟正在展翅翱翔,清越的叫声穿破空间,让人越发觉得这里的悠然和宁静。

  在龙口垭的正对面,掩映在丛林之中的建筑就是银杏村,袅袅炊烟从每家每户的烟囱里升起,在半空中交集到一起,勾勒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