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医都市传奇:洞察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游医都市传奇:洞察者-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c。 我会不会被人瞧不起?其他的玩具都该笑话我了……

  12。 光阴似箭,一晃已经过了一个月,生活倒也算平静。可是这一天的你犯了错,使你被送进了玩具法院,原因是你把机器人身上掉下来的电池,放在玩具电脑里了。

  a。 我平静地接受审判,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关于这个未知的王国,我有太多的不理解,争取从轻发落。

  b。 天!这种事情……你们凭什么审判我?事先有人告诉我什么吗??

  c。 什么地方不都是这个德行么?官员一手遮天,对此,我有了心理准备,这种事早晚都会发生,我无力改变什么。

  13。 审判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你被判处三天不能进食。唉,反正我本来就不吃东西。慢慢地,你注意到,自己可能永远也变不回去了。面对这里的新生活,下面哪种表情更适合你。

  a。 悲伤的脸。

  b。 快乐的脸。

  c。 平淡的脸。(注意,是木偶的脸……)

  积分系统:

  分值:

  1. 0  4  2

  2. 4  6  0  2

  3. 1  3  5

  4. 2  0  2  4

  5. 4  0  2

  6. 2  0  4

  7. 2  4  1

  8. 2  0  4  2

  9. 1  0  4

  10. 4  0  2

  11. 2  0  4

  12. 1  5  3

  13. 5  0  3

  还是按照ABCD的顺序,我懒得标注了。

  最高57,最低4

  23以下:A类随意而安者

  23…40:B类试图适应者

  40以上:C类适应不良者

  4,5,6,8,11题,都选择了B选项的,进入特殊类别。

  解析:分班、转学、毕业、升学,甚至以后的工作,都是一个人生活中无法逃避的新环境。在新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好的人,即使不能取得伟大的成绩,仍然也可以让自己生活愉快。有的时候,新环境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并且是我们希望的,比如顺利考入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另一些时候,这些改变不随着意愿转移,比如因搬家而转学,学校决定分班,或者不能考入理想的学校。面对这些或好的,或不好的现实,人们都应该展现出适度的适应能力。记住,在新的环境下,尽可能地开心生活,是最有利的选择。这是本套测试题的主旨。

  A类——随遇而安者:毫无疑问,你能以最快地速度认清新的形势,在校生活中,是可以获得较多的朋友,对老师也不存在太大意见。结交朋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符合你的原则的选择。

  特殊类(5个B选项)——积极的应对者:你大约已经是学校里的明星了。你有很多的朋友,对人际交往愿意作出尝试。即使在一个自己无法预料的环境中,你也是最活跃的那类人。有趣的是,这种才能透过你的领导欲望有所表达,在更多的时间里,你希望成为朋友圈子或同学之间的领袖。加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话不无道理。

  B类——试图适应者: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固然不错,但有时候我们不能如愿。面对新环境,你更多的采取观望的态度,这没什么不对。与其他人相比,你更像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尽管人际交往的能力稍差,但你的内在能力很强大。所以表面上来看,看似普通的你,其实花更多时间做出了你该做的事——学习、适度的交友,听从长辈的安排。

  C类——适应不良者:面对新环境,你的态度出现了问题。你试着逃避,因为不喜欢或者感到害怕。然而,既然我们被迫进入了新的环境,就很难随着自己的意愿退出。你很难快乐起来,好像事事都不顺心。其实,事在人为。试着寻求家长和好友的帮助,让你能够更开心的应对现在与将来的变化。请记住,老朋友固然可贵,但这并不该成为放弃结交新朋友的理由。

  更多测试请在百度或谷歌查找“艾西心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富士康自杀不赔款解读——这和控制自杀纯属南辕北辙!
“艾西心理”继续更新富士康相关内容。

  富士康自杀不赔款解读——这和控制自杀纯属南辕北辙……

  在我写完十连跳之后没多久,先是昨天听说富士康出台了新规定,以后自杀就不赔偿了。然后今天早上看新闻,看到了第12跳。没别的,先为死者默哀。

  依照不想马后炮的原则,艾西就没必要说自己曾语言11跳和12跳的出现了。需要澄清的是,11和12跳必然会出现,只是艾西也没料到会这么快。不过,艾西在上一篇文章中的观点,还是较为正确的。11跳的年龄是19岁,12跳的年纪尚且未知。不过,可以看到,至少19比我们之前算出来的的循环这个平均年龄还要低。仍然可以证明,自杀者普遍为“当今社会下,生理成熟而心理未成熟”的“准青少年”。

  不过今天的话题,并不是围绕着自杀年龄展开的。

  今天艾西打算说一说,富士康的那个关于自杀不赔款的决策。从政治和法律角度上说,这样的公司决定,是不是违法——艾西说不准,因为艾西不太懂这方面相关法律知识。不过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杀是不是赔款,与当事人是不是自杀,实在没有关联!

  西方人有个短语,叫做nothing to lose,中国人意译为“一无所有”。其实艾西倒是认为,对于这个短语,也许直译的话更好,也就是“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我们看到的自杀者,正是如此。对于一个自杀者来说,自杀了,就等于自我个体的死亡,死都已经死了,我要那赔偿作甚?!留给我的家人吗?养育我的父母?当然,这也是有可能的,不过利他性自杀的情况并不常见。艾西猜测是不是富士康高层的参谋团,看小说和电视看太多了?!以至于他们当真认为,利他性自杀比比皆是?!

  好了,说到“利他性自杀”这里就不得不解释一下自杀的分类。

  在艾西的作品《洞察者——螳螂》中,因为刚好是写自杀的书,所以也讲到了。在这里,重复一遍。按照迪尔凯姆的理论,自杀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利己性自杀、示范性自杀和利他性自杀。

  利己性自杀:是一个人缺乏与群体的整合和区别有关。说白了,假如一个人认为,他自杀了,给别人带来伤害和威胁,例如男女分手,其中一方自杀,是想让另一方痛苦,这种就是利己性自杀了。

  失范性自杀:这个最常见,是说由社会规范的一种感知上的活着真正意义上的瓦解所导致的。艾西个人认为,富士康连环自杀案,其中可能有很多人是这类。啥意思呢?说简单点,我活不下去了,我觉得自己不存在未来,活着没意思,被人疏远或隔阂了,那我只好死了。

  利他性自杀:是与一种感知的或真正的社会凝聚力有关,例如传统的日本剖腹自杀,或者现代社会中,中东极端恐怖分子的人肉炸弹,这都是利他性自杀。

  其实,现代还存在第四种自杀,是富吉姆拉提出的安乐死。安乐死就没什么好解释的了,谁都懂,并且因为安乐死有很多支持者,也说不上可悲,所以不在讨论之列。

  回复上篇,我们讲过的,富士康的许多受害者,其实都是“心理未成年人”,于是,这就和影视文学作品里经常出现的“利他性自杀”有所不同。在作品里,常有一个绝望的破产的好父亲,为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伪造成意外死亡的样子,其实是自杀,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大额赔款,为了让自己的下一代和老婆好好活下去。但是,富士康的自杀员工,有几个是如此情况的?!他们都有先生或太太或孩子吗?不,我们认为没有!在第10跳的时候,富士康还出台了一个解释。艾西记不清楚了,好像是自杀者欠了债什么的?这说法是真是假,艾西无从考证,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12跳里,总不能都是欠债的人吧?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富士康的连环自杀,是一种已经公开化的,甚至社会习得性的,因绝望而导致的是失范性自杀!

  艾西认为,唯独搞清楚这个结论,才有可能去探讨和改革,以使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频繁的自杀现象,得以控制。

  越来越多,这很好理解,有一就有二,现在有了十二。越来越频繁,更是值得注意,否则,接二连三的跳楼,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因此,艾西不妨给富士康的高层们,上一课。反正他们也看不到!

  自杀是有特征的,专业称为6个维度:境遇、意动、情感、认知、人际关系和连续性。

  境遇特征:(1)自杀常见的刺激,源于不能忍受的心里痛苦;

  (2)自杀常见的刺激时心理需求遇到挫折;

  意动特征:(1)通常自杀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通常自杀的目的是为了中断意识;

  情感特征:(1)自杀常见的情感是绝望无助;

  (2)对自杀的内在态度通常是矛盾的;

  认知特征:通常对自杀的认知态度是被压缩过的;

  人际关系特征:(1)自杀的人际关系特征是想要与别人交流;

  (2)自杀的通常行动是寻找出路;

  连续性特征:通常自杀的连续性特征是终生需要应对的模式。

  这些特征告诉我们,其实个体自杀是可以被感知到的。当然,也不意味着所有的自杀都是类似的。所以我们用“通常”这个词汇。现在值得注意的是,富士康的十二连跳,必然有其共性。并且,还有一件重要的因素。注意看意动特征的第一跳,自杀是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前人们连续跳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对后人造成了影响:“勇敢那一跳”,问题就会得以解决!

  因此,在富士康想与员工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