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息怒,琳琅甘愿受罚!”琳琅姐妹跪地应诺,虽是受罚仍是难掩狂喜之色。
“你二人这般跪着已经阻挡了大道,还不起来?”薛绍声色俱厉,但是心中仍是难免暗暗欢喜。
久别重逢,人之常情。
“是!”琳琅欢喜应诺起了身,其中一人去和县衙小吏交涉认罚,另一人上前牵住了薛绍的马缰,引路前行。
“公主好么?”薛绍小声问道。
“殿下甚好。只是日夜思念驸马,难免有所伤感。”
走了不出百步,前面跑来了一群军士,又是引得一片尘土飞扬鸡飞狗跳。薛绍还没有看清迎面是谁来了,就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傻笑声音,“哈哈哈,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郭元振!
薛绍跳下了马,郭元振也已跑到了他面前。薛绍定睛一看,这厮身后带着一整队的兵卒满满齐齐五十人。看那情形……像是在进行巡逻!
薛绍暗自叹息了一声,之前早有斥侯回报消息说,至从迁都洛阳之后,朝廷对北衙禁军的班底再一次进行了调整。千骑的队伍被扩允了兵员增至两千人,而且增设了一位将军。新上任的将军不是别人,就是此前的千骑郎将武攸归。随后,郭元振与薛楚玉就都离开了千骑,调任他处。
“你怎么搞成了这副鬼样子?”看到郭元振满身灰土不修边副而且邋里邋遢,薛绍劈头盖脸的就喝问。
“嗨,一言难尽!”郭元振满不在乎的咧嘴笑了起来,“反正,我现在是右金吾卫的翊府左郎将了,每天都要亲自带兵在城中巡逻治安,有些灰土邋遢再所难免嘛!这些兄弟和我一样都离开了千骑,到了左金吾卫当差。”
薛绍往他身后一看,都是曾经一起征讨过白铁余的千骑兄弟。
“少帅回来了!”
“少帅总算回来了!”
“少帅回来,我们就好过了!”
他们全都在看着薛绍一顿傻笑,好不欢喜。
薛绍笑着点头和他们打过了招呼,又问郭元振,“楚玉兄弟,最近如何?”
“二竿子傻人有傻福,当然过得好了。他离开千骑就到了右卫和李多祚一起共事,整天在洛水大营里逍遥自在呢!”郭元振左右看了看,“大街上不好说话,以后再谈!总之,你回来了就好!”
“行。回头方便的时候你叫上楚玉和其他兄弟,我们聚上一聚。”薛绍说道。
“好,好。”郭元振笑得嘴都歪了,“反正你回来了,什么都好说。咱们这些兄弟,也就都有主心骨了。”
薛绍微笑的点了点头,也就没有再多说。
在回洛阳之前薛绍就早已把这里的情形打听得**不离十。裴公故去之后自己归隐,当初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的郭元振与薛楚玉等人,就纷纷离开了北衙禁军不再侍奉陛下御前。
这既有可能是裴炎的意思,也有可能是天后的安排。
总之,树倒猢狲散,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场之上历来如此。
第535章 隐伏山野
薛绍还没走出长安地界就打听到,正如薛元超预料的那样,朝廷把西征军拉回了洛阳护驾,兵权直接交还给了中宫。与此同时,朝廷给夏州都督王方翼下了一令圣旨命他出征西域,剿平十姓突厥的叛乱。
关于李多祚的这一手人事安排,薛绍倒是可以理解。首先李多祚的出身很简单,他和已逝的虎将李谨行一样都是靺鞨族出身,在朝中的关系也比较简单,他唯一追随的人就是裴行俭。现在裴行俭已经故去,李多祚不会再牵扯到有太多的政治立场。二圣给他来一个火线提拔予以重任,李多祚感铭圣恩必然竭尽报效,无有二心。
这是番将最大的好处,当初李谨行得以重用也是这个原因。
薛绍心想,安西虎师终于有机会杀回他们的成名之地,曾经裴行俭率领他们战斗过的地方。这对王方翼等人来说,应该是壮志得酬、大展身手的一件好事。可是他们这一走也就留下了一个重大的隐患,大唐在西北边陲的防御与镇劾作用极大减弱。如果北方大漠或者河套一带的胡人乘此作乱,大唐将防不胜防。
薛绍不由得想到了艾颜,朝廷去年年底的时候派奉宸卫郎将刘冕秘密护送艾颜一行去往北方边境安抚突厥遗民,至今未归。也不知,情况如何了。
“薛公子,何必想太多?”看到薛绍心事重重,库狄氏劝道,“既然人不在朝中,就不必想那些烦心之事了。这段日子以来,公子也是一直都在疲于奔命忙碌不堪。现在就当是落了清闲休憩一番,有何不可?”
薛绍笑了一笑,“夫人说得是。我确是有点杞人忧天了。朝中不乏能人,我在这里一顿空想,确是无用。”
“我并非此意。”库狄氏说道,“公子以军国之事为己任,这一点像极了先夫。只是我不希望公子也像先夫那样忧劳过甚,伤身伤神。若在其位则谋其事;既然不在其位了,何不放开心神给自己一个轻松?”
“所言极是!”薛绍顿时笑了,“夫人,真是豁达!”
“这人活着,就是要豁达,要想得开!”库狄氏说道,“先夫这样的为人固然受人敬重,但是劳碌一生他也没有享受过一天的安逸与快乐,临到死也一直都在呕心沥血。他固然是对得起大唐,对得起君王,也对得起他的军队和袍泽。但同时,他又何尝又不是让他的亲人和子女伤透了心?”
薛绍叹息了一声,说道:“夫人放心,我会照顾好你们的。”
“我并非担心此事。”库狄氏也叹息了一声,说道,“我是在奉劝公子,忠君报国固然重要,但也不要辜负了身边的亲人。人一辈子,什么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清史留名又有何用?人都死了,虚名还有用处吗?…???……唯有亲人,才会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彻底的改变一生,仍然对他念念不忘。所以,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善待你的每一位亲人!”
“我知道了。”薛绍深有所悟的点了点头,未亡人库狄氏的这一番话,可算是现身说法的肺腑之言了。
两日之后,薛绍一行护卫裴行俭的灵枢,抵达了闻喜县的裴家乡村。
裴行俭为官一生,清廉厚德乐善好施而且乐于助人,哪怕是从来没有和他过任何交集的平民百姓,也发自内心的尊敬于他感激于他。
十里八乡的人听闻裴行俭逝世,都来祭拜吊唁。
朝廷也下达了旨令,命令朝中大小官员都要亲往闻喜乡材的裴公故居,吊唁裴公。
因此,裴行俭的丧事和葬礼,办得十分的热闹。来了很多的京城大官,朝廷也派了专人前来操持。薛绍披麻戴孝在裴行俭的灵前行孝子之礼主持丧事,直到裴行俭下葬。
那么多的京城大官,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裴行俭入土为安之时,裴家故居已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官场,向来即是人走茶凉。
世态炎凉,莫过如此。
薛绍在裴行俭的墓冢旁边,用竹木茅草建了一排茅舍,自己就住在这里为裴公守墓。吴铭与月奴及郭安等人,也一同住在这里。
薛绍除了每天晨昏之时给裴公上香扫墓,余下闲时大部份用来读书,读裴公留下的那一摞厚厚的黄麻纸稿,薛绍给它命名为《闻喜遗书》。
其中有很多很多关于西域的记载,从风土人情到地貌水文,再有各个部族的民族特性与生活方式,还有治理民生的经验总结和设谋用计、排兵布阵的要略。
可以说,裴公在出发之前就已经成竹在胸的确定,平定西域的这一仗该要怎么打了。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很有可能撑不到西征胜利的那一刻,于是他把所有的要点都写了下来,交给了薛绍。
其用意,一目了然。
薛绍每每读这一册《闻喜遗书》,时常忍不住内心一阵辛酸和愤慨。如果裴公在天之灵得知,他麾下的西征军甚至没有走出过关中,他的继承人现在每天躲在山野之中默默无闻与山野林泉为伴,他老人家当会作何感慨?
不过,薛绍总归还是有一件跟军武有关的事情可做——操练斥侯!
闻喜乡村这里有一大片天然的丛林,另有湖泊和峻岭,实在是天造地设的练兵好所在。
薛绍把操练斥侯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吴铭,但是他自己也没有闲着。身为二十一世纪的顶级特种兵,薛绍掌握的很多科技含量极高的现代军事技能,是郭安这些人无法想像也永远也学不完的。甚至当初在三刀旅,他也只是教了一些皮毛而已。毕竟,当时三刀旅的人只是一些新兵,薛绍并未指望把他们训练成大唐的“特种兵”。
现在好了,薛绍把自己的一身技能倾囊相授。其中有很多的技能,甚至让吴铭都叹为观止。
比如,一招制敌的军警搏击术!
吴铭出身少林,是中华传统的武林高手。他的一身功夫,是练了几十年才算有所成就。可是一招制敌的军警搏击术是在科技的指导之下博览百家之长的大成之术,是最为实用也最能速成的杀敌功夫。否则,现代那些入军不过两年的年轻人,也不可能在没有什么武功基础的情况之下,迅速成长为以一担百的“杀人机器”。
薛绍把郭安他们,全都教会了!
还有许多特种兵必修的野外生存技巧,化学与物理应用,秘码的编译与破译……等等许多,薛绍在与吴铭交流切磋之后,结合大唐的实际情况,全都教给了郭安这些人。
这一批斥侯的特点可谓是古今结合,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他们注定非比寻常,出类拔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