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久胡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保久胡同-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柳娘告诉春雪:棉布一般贴三到五层,依布料薄厚而定。做鞋帮贴两层。贴好后将其放到室外晾晒,待晾干后从板面上揭下来就成了袼褙。

  第二道工序是捻麻绳。将粗的原麻劈开分成几坯较细均匀的线,用此单坯线捻麻,将向同一方向捻劲的两根细麻头,合在一起,然后系在拴着铁勾的动物骨棒上,摇动骨棒将向同一方向捻劲的两根细麻合成一根绳,不断续麻,不断捻绳。到一定数量之后,用同样的方法将细麻绳捻成衲鞋用的粗麻绳。粗糙的原麻带刺,扎进了春雪扦细手指,划破了细嫩的手掌。

  柳娘说:“要想做一双合脚的鞋,首先要有一副好鞋样子。活计好的人,看着脚形就可以剪出一副合适的鞋样来,否则就得剔别人现成的鞋样子”。鞋样儿由鞋帮和鞋底样两部分组成。

  有了袼褙、布料和鞋样儿就可以开始做鞋了。做鞋的头道工序就是开袼褙,即对照鞋样儿分别裁剪出鞋帮和鞋底儿的袼褙片,然后分别裁出鞋里、鞋面、鞋底面布和沿鞋口的斜纹边条接着将里面、袼褙和各层底片都粘接起来,压平。晾干后就可以进行沿鞋口、纳鞋底。

  纳鞋底主要用针锥子、麻线绳。要求用力均匀,针脚整齐、横成行、竖成列。但每一行列针脚必须错开,鞋底才能柔软耐用。纳鞋底春雪吃尽了苦头,一开始春雪没有力气,用锥子扎鞋底扎不透,好不容易扎透了,却忘了手指还在下面,扎到手上。穿麻绳的针穿过锥眼,春雪却拉不动线,麻绳划破小手指,手指不敢回弯。伴随她的是继母的责骂声。鞋帮和鞋底的工序分别完成后就开始绱鞋。

  绱鞋开始之前,鞋帮前后要稍加整形,然后将鞋帮和鞋底前后尖端的中心部位连接并固定起来,就可以开始绱鞋。绱好后就是最后一道工序——定型。一般可分湿沙定型法和鞋楦定型法。沙子随处可取,鞋楦则要到集市上买得。

  就这样一双千层底的鞋子做好了。春雪受了不知多少磨难。现在,柳娘又给春雪一个新任务。双千层底的鞋子做好了。春雪受了不知多少磨难。

  现在,继母又给春雪一个新任务。学手工编织毛活。这对于春雪这个连线团都缠不好的孩子来说,又是一个何等艰巨的任务。

第二十章 女红 二
现在,继母又给春雪一个新任务。学手工编织毛活。这对于八岁的柳春雪连线团都缠不好的孩子来说,又是一个何等艰巨的任务。

  柳春雪的继母柳娘并不会织毛活。她希望春雪多为她分担些家务,减轻一点经济负担。春雪普通女孩子一样很喜欢学编织。不仅如此,她还可以离开家到彩霞家去,跟彩霞的妈妈学编织,这是她早就盼望已久的事了;这是女孩子特有的偏好。彩霞的妈妈是王奶奶的大女儿,胡同里的孩子都叫她“云姑”。

  云姑三十多岁相貌并不出众却是保久胡同里最心灵手巧的女人了。裁、缝、织、钩、绣,样样精通。在休息之日,总有胡同的女孩子到她家学手艺。

  今天吃过晚饭,春雪手里拿着织针和毛线来到彩霞家,刚要迈进门槛,春雪忽然想起了什么,她迅速背过双手把织针和毛线藏在身后。大姑正在给彩霞和可心讲着年画中的《刘胡兰》的故事,彩霞和可心聚精会神的听着,她们都已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了。

  “春雪姐姐来了” 彩霞和可心异口同声地说。大姑看到春雪来了感到意外,因为春雪很少出来玩儿。

  “春雪来了,进来吧。”

  “云—姑”春雪不好意思的舌头卷着弯说。春雪站在门槛上不动。

  “你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大姑问。

  “我想跟您学织东西” 春雪吞吞吐吐地说。

  “我心思是什么事儿呢?小意思,进来吧。”

  春雪高兴的拿出织针和毛线迈过了门槛。

  “彩霞、可心你们自己玩儿吧。”

  “不行、不行,我要听故事。”彩霞、可心撅起了小嘴。

  “春雪,你不着急,等我把故事讲完,”

  “不着急,我也听。”

  大姑接着讲: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山西军阀阎锡山所部发动袭击,刘胡兰被捕。敌军在威逼利诱均告失败后,突然,张全宝看到了护村堰上的机关枪,便恶狠狠地叫道:“快,快把机关枪调过来,把全村的人统统给我扫光。”敌人的机关枪在向几百名手无寸铁的乡亲们瞄准……。”

  “这可怎么办?”彩霞焦急的问。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胡兰大义凛然,挺身挡住了枪口,大声喝斥敌人:“住手!要死,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

  刑场就是战场,英雄斗志如钢,刘胡兰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着烈士染红的铡刀走去。铡刀前,刘胡兰止步回首,泰然自若地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养育她的家乡土地和勤苦勇敢的乡亲们。“永别了,乡亲们,战斗吧,同志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她鄙视了一眼垂死挣扎的敌人,甩了甩披在脸上的短发;仰望翻滚的乌云,环顾万里江山……她坚信,黑夜即将过去,祖国的明天将阳光灿烂,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刘胡兰同志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她从容地走向铡刀…

  听故事的三个孩子吓得闭上了双眼。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刘胡兰同志从容就义,壮烈牺牲。

  1947年春天,毛主席为她亲笔题词:“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故事讲完了,彩霞和可心眼睛盯着年画似懂非懂的不作声。春雪说“我要向刘胡兰学习‘生得伟大,死得光荣’”。 

  春雪拿出了织针和毛线,她有点着急,她担心时间长了继母会责怪她。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了继母的柳娘的声音:

  “春雪,春雪,你死哪去了?”

  “哎”听到继母的声音,春雪的心紧缩在一起,她放下织针和毛线跑出去。

  “不知道缸里没水了吗?挑点水去。”柳娘喊叫。

  “知道了。”春雪大声回答。

  春雪家没有水井,必须到后面的刘奶奶、王奶奶家或前面的晓彬家打水。春雪长得瘦小,个子还没有扁担高,大人用的扁担放在春雪的肩上个子不够高,两只大水桶在地上担不起来。聪明的春雪把扁担钩上的链子绕在扁担上,两侧反向绕行,缩短了扁担钩的长度,扁担不翻个,水桶就被担起来了。

  她没有大人那么大的力气,只能担两个半桶水。一开始她的双肩总是压得红红的,肿肿的,手磨的不敢碰。现在她的手已经磨出茧子,肩也不痛了。

  现在,春雪心里不痛快,想学编织,没学成。她无精打采的担起水桶来到刘奶奶家,不巧压水井里的水下去了,必须重新引水井,她回家取来引井水,她边向井里倒水边压水井把,她使劲呀,水就是引不上来。水没了,她又回家取,柳娘见她拎空桶回来,数落她“笨蛋”。再次引井,还是不行。今天怎么这么别扭。春雪让刘爷爷看看是怎么回事,刘爷爷发现井抽子上的胶皮垫坏了,重新换了一个就好使了。井水引上来了。

  春雪问刘爷爷“刘爷爷这是为什么?”

  刘爷爷告诉她:“胶皮垫坏了,透空气,不能把井里的空气抽出来,不能造成负压,水就引不上来了。”

  “那负压是怎么一回事?”

  “就是平时井里的空气的力气呀比水的力气大,压的水上不来,现在,我们把空气抽出来了,水没有那么多空气压它,它的力气反过来就比空气大了。春雪,你明白了吗?”

  “啊,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我明白了。”春雪恍然大悟。

  刘爷爷帮春雪压水,春雪很感激。“谢谢您,刘爷爷。”刘爷爷刚要转身进屋,听到春雪“哎呀”一声,接着就听到“咣当当”水桶落地声。

  原来春雪的辫子压在扁担下面,又刮在绕在扁担上的扁担钩的铁环上,挑起担子,脑袋抬不起来,扁担又放不下,扁担失去了平衡,水桶摔在地上,水溅在身上,又撒了一地。

  刘爷爷急忙帮小春雪摘头发,头发很难摘,疼得春雪掉下了眼泪,头发终于摘下来了。春雪一看水桶傻眼了,使用多年的已锈蚀的白铁皮水桶经这么一摔有一只桶漏了,水桶里的水象涌泉一样向外流淌。春雪犯了这么大的错误,看来免不了皮肉要受苦了,春雪吓得直哭不敢回家。此时已过立秋,冷风吹过,湿透的衣服粘在春雪身上,冻得她只打寒颤。 。 想看书来

第二十章 女红 三
刘爷爷担心春雪挨打,拎着一桶水和一只空桶,春雪拿着扁担,送春雪回家。

  柳娘听到门声,还没见到人就嚷起来:“死丫头,妈那个B你打井去了?怎么才回来?你上哪玩去了?你是不是想渴死几个人啊?”柳娘看到刘爷爷拎着水桶来了脸有点红了。

  刘爷爷替春雪说明了事情原委,看在刘爷爷的面子上,春雪没有挨打,春雪提着的心放下了。可刘爷爷走后,她还是被罚了一顿饭。挨饿对春雪来讲是家常便饭。

  晚上柳大爷下班回来,把春雪数落一番,吃过晚饭,拎着水桶到铁匠铺修理去了。

  春雪吃了晚饭,终于有了一点时间和精神来到彩霞家请大姑教编织,都长着一对酒窝的彩霞和可心越发可爱,她们正在玩嘎拉哈,云姑正在看《红楼梦》,姑父在桌子上堆了许多瓶瓶罐罐,正在研究自制雪花膏。听到门声,云姑抬起头看见春雪便说:“春雪过来吧。我现在有时间。”云姑拿出了织针和毛线。

  云姑对春雪说:学手工编织,首先学起头。起头分三种:

  第一种是用一根织针挂线起头。

  第二种是用两根织针并在一起绕线起头。

  第三种是用两根织针,左手一根织针,右手一根织针,右手挂线边织边起头。

  云姑手里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