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道德天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 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擅畔拢鳎嵋约偃耍治琊⒅觥!

    此折切中武则天听任酷吏擅权,任意杀戮的时弊,让武则天无法答复。但她心中醒悟,决定对滥杀无辜的酷吏进行开刀,作为整顿刑狱的开端。

    李嗣真上奏不久,有人状告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陷害无辜,在平息琅琊王李冲的叛乱中,杀害无辜官民数千人以为已功,罪大恶极。此事武则天早已得叛,因时机不到未予理睬,如今既欲整顿刑狱,当即下令将丘神绩斩首示众。丘神绩是武则天的心腹大将,被武则天赐为武姓,成为一大酷吏,每每诬害无辜。如今被女皇斩首,朝野欢欣鼓舞,知道酷吏的末日到了。

    接着就有人告发酷吏周兴与丘神绩通谋,武则天立即派酷吏来俊臣去审理。周兴是酷吏之首,官衔是文昌右丞,在酷吏中也最高,来俊臣不过是他的学生辈而已。这次让酷吏办酷吏,众官员知道有好戏看了。据说,来俊臣接到命令后宴请周兴,向他请教审案的办法。来俊臣说:“囚多不承,当为何法?”意思是,囚犯不招供,怎么让他招供呢?周兴想也不想就拿出了逼供的办法,说:“此甚易下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周兴一见,吓得屁滚尿流,惶恐叩头伏罪。这便是“请君入瓮”成语的来历出处。结果是武则天免周兴死罪,流放岭南。但他的仇家没能饶他,在流放路途中被仇人杀死,碎尸万段。

    接着,武则天未经举报和告状,就下令处死了索元礼。他是第一个酷吏,杀过数千名无辜者,民愤极大。武则天久有所闻,乃杀之以慰众望。

    然而,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是一个最大的酷吏,来俊臣也是个最恶毒的酷吏,他们都还在,只要他们还在,诬陷、谋杀就不会停止。

    长寿元年(692年)初,武承嗣与做左台中丞的来俊臣密谋,要除掉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等高官宰相,这是他们的最大敌人。有这些正直的高官存在,武承嗣继承武则天当皇帝的阴谋就不会实现,来俊臣这样奸人总有一天会被他们所清除。他们的办法老一套,仍是诬告他们谋反,武则天最恨的是官员谋反。

    果然一告即成大狱,几位宰相被捕入狱,受牵连的还司礼卿崔宣礼,前文昌左丞卢献、御史中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这些受牵连的人也是武承嗣、来俊臣等决心除去的,李嗣真曾上疏武则天,翦除酷吏、魏元跽是上次几乎掉关的那个治臣。

    众人入狱,武承嗣、来俊臣等决心让他们死。来俊臣认为,以前曾经上奏谋反者,敕令说:如果自己承认谋反,态度好的可以免死。来俊臣知道这些人都很硬气,他们并没有谋反的事实,动大刑逼供也难得到口供。来俊臣就拿敕令给他们看,让他们主动奉认谋反,然后就有口供作根据杀死他们。

    来俊臣便用这个办法诱供,先问狄仁杰,没想到狄仁杰立即反承认谋反,他说:“大周**,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既然大宰相主动承认了,先放着,他反正死定了。判官王德寿见狄仁杰态度这么主动便说:“尚书定灭死矣,德寿业受驱策,欲求少阶级,烦尚书引杨杨执柔,可乎?”意思是说:“尚书可以免死了,我想求你个事,我受别人指使,请您把杨执柔宰相也牵连进来,可以吗?”狄仁杰听了大声斥责:“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事”说着愤怒地以头碰柱,血流满面,吓得王德寿赶快谢罪,不敢逼他。

    侯思止审问魏元忠,让他主动承认谋反,便可以免死。魏元忠一听大怒,喝骂侯思止。侯思止命人把他推倒,倒拖着走,魏元忠骂曰:“侯思止,汝若须魏元忠头,则截取,何必使承反也”

    狄仁杰既自认谋反,法曹准备上报行刑,不再严备。狄仁杰便把冤状写在被面上,裹在棉衣里,向王德寿说:“天时方热,请授家人去其棉。”王德寿便反他的棉衣送给狄仁杰的家人。其子狄光远取出冤状求见武则天,武则天便问来俊怎么可以搞逼供。来俊臣说:“仁杰等下狱,臣未尝褫其中带,寝处甚安,苟无事实,安肯承反”来俊臣又诈写了狄仁杰等人的谢死表,蒙蔽了武则天,武则天果认为狄仁杰等谋反,但要杀狄仁杰等宰相,她还不是说杀就杀。

    被杀宰相乐思晦的小儿子还是个幼童,见狄仁杰等人又被捕,便以密事求见女皇。武则天感到奇怪,便接见了他。这个儿童说:“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惜陛下法为来俊臣等所弄,陛下不信臣言,乞择朝臣之忠清、陛下素所信任者,为反状以付俊臣,无不承反矣。”武则天听了大吃一惊,便立即召见狄仁杰等人,问:“卿承反何也?”对曰:“不承,则已死于考掠矣”武则天又问:“何为作谢死表?”他们却不知道写表事。真相大白后,武则天才知道酷吏们在做手脚,但也没把他们怎样样,只把狄仁杰等人赦免了结。武则天对来俊臣等人仍持此态度,来俊臣仍在陷害杀人,不久因向左卫大将军泉献诚索贿受到拒绝,便诬告他谋反,伪造证据,先斩后奏。泉献诚是高丽投诚的名将,在唐朝为将多年,也被酷吏害死。

    长寿元年(692年)五月,武则天下令全国禁止屠宰以敬佛事。左拾遗张德生了个男孩,宴请同僚,私杀羊以办宴。补阙杜肃被请,私自藏一块羊肉上表告密状。次日,百官上朝,武则天向张德说:“闻卿生男,甚喜。”张德拜谢。女皇又说:“何以得内?”张德叩头服罪。女皇曰:“朕禁屠宰,吉凶不预。然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意思是:“禁止屠宰,红白喜事并不限制。不过爱卿请客,也得选择请谁啊”说着,把杜肃所上表给他看。杜肃当着百官之面,羞愧不能自容,百官鄙视欲吐其面。官员看出女皇已讨厌告密者,便群起上奏劝谏,奏疏的内容大体上差不多,无非揭露酷吏组织人告密,罗织罪状,又用酷刑逼供,陷害众人。俱言如今天下太平,哪有那么多“谋反”者,又有谁非要舍命抢当皇帝呢?以右补阙朱敬则的奏本最漂亮,他引经据典,说明酷法的危害;又肯切说明镇压叛乱用严法,人们拥护,四海升平再用酷法就使好的策略变坏。让女皇览秦汉得失,考时事合宜,尽快取缔诬害人的锋刃,堵塞罗织者的根源,让天下人能坦然地过日子。武则天看了很受感动,诏赐朱敬则丝帛三百段。

    武则天令监察御史严善思要告密人,进行审理。严秉命追查,很快查出八百多个告密者,这些人全是酷吏们的爪牙,都给以严惩。武则天对来俊臣等酷吏的态度转变,他们失去保护,很快遭到惩罚。不久,来俊臣被告贪赃,贬为同州参军。王弘义被流放琼州,因私自潜回,被侍御史胡元礼杖杀。侯思止尽因私藏丝棉,武则天便让李昭德抓来朝堂打死。

    接着,又有人告岭南流人谋反,武则天派司刑评事万同俊往查,结果他擅杀数百流人。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便处万国俊死刑,并使者安抚流人曰:“吾前发千道使安抚流人,何使者不晓吾意,擅加杀害,深为酷暴其辄杀流人使并所在锁项,将至害流民处斩之,以快亡魂。诸流人未死或他事系者,兼家口放还。”

    公地692年,武则天在这一年中又用了三个年号,四月以前是天授三年,四月改为如意元年,九月再改为长寿元年。公元684年也用过三个年号,即嗣圣元年、文明元年和光宅元年,因为那一年发生三件大事,即高宗驾崩后中宗即位、废中宗李旦即位、武则天代李旦临朝执政,中宗、睿宗、太后临朝各用一个年号。公元692年是她自己做皇帝为何用三个年号?原来那年女皇虚岁是七十岁了,“人到七十古来稀”,女皇七十了,她自然有所感想,先改个“如意”是图个吉利,想顺利闯过七十大关,再往另一个“坎”上奔。这年五月,她还禁屠宰,都是图吉享,想春秋高寿,寿比南山。

    但奇怪的事居然发生了,又过四个月,到八月底已掉的牙床里竟然长出了新齿。这一奇迹让女皇太兴奋了,所以才又改元长寿的。史书自然有点不怀好意,这么记载:“太后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知衷。丙戍,敕以齿落更生,九月,庚子,御则天门,改元。更以九月为社。”'《资治通鉴》,卷205,长寿元年九月。'年轻就是年轻,史书非说人是“善自涂泽”,好了,七十岁了又长出新牙来,这个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史书没办法,只好老老实实记载,如果武则天能自动掉下脑脑袋,史书就该大事渲染了。又长出新牙了,史书就写那么一小句。而武则天当时不知怎么高兴呢?在百官的簇拥下,武则天登上高高的则天门,接受百官的拜贺,改元长寿元年,大赦天下。

    武则天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日理万机,一直想不到年龄问题,这一年她所以挂念年龄和寿兴问题,主要有个嗣位问题缠绕着她,具体来说是武承嗣为争夺皇嗣兴风作浪,她拿不定主意,认为不如自己再活一百年,让他们无法争夺。

    然而,在武承嗣的眼睛里,姑姑毕竟年已古稀,说不上哪天突然驾鹤西去,自己的命运如何,实在凶险。他是武氏嫡长,最先继承武士彟的爵位,姑姑称帝,又以亲王出任宰相之职。但他心如明镜,这一切靠的是皇上这棵大树,大树一倒,一切就难测。所以,他加紧培植党羽,笼络大臣,树立威信,牢牢控制朝局。并利用酷吏,整治那些仇武家的大臣,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清除,换上自己的亲信。然而,自己的亲信全是些无耻的小人,如傅游艺、宗秦客、来俊臣等,没有一个如狄仁杰、魏元忠般的忠诚、正派而有能力,这些大臣全部是自己的死对头。所以,他十分清楚,一旦女皇帝不在了,天下绝不可能再是武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