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道德天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 第4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才干,把他先用为度支尚书,再提为宰相。显庆五年七月,他竟在度支问题上出了问题,御史台官员弹劾他“科调失所”'《资治通鉴》,卷200,显庆五年七月。'。看来是个业务问题,估计出的问题不小。看到劾表后,高宗很为难,因为这个人是武则天提拔的,而且提升很快,任职不及一年。但武则天知道后请求高宗按章处理,当即被免了官,贬为润州(今江苏镇江)刺史。

    左相许圉师,位高品重,才干卓越,高宗和武后都很器重他。然而,他的儿子出了问题,又牵连他处理不当,也被贬官。

    其子许自然,是一个七品奉辇直长的殿内司事官。一次出外游猎践踏了别人的庄稼,愤怒的田主要同他理论理论。许自然一定是个仰仗父亲是宰相的纨袴子弟,他不向人家赔礼道歉,还放响箭相威胁。许圉师很生气,但又不想丢丑,只想打儿子一顿给田主泄气,遮掩了事。岂知田主也不是省油之灯,竟直达司宽台告状。司宪大夫杨德裔也想为他遮掩,因其官位之高,也不敢治其罪。而西台舍人袁公瑜却派人用假名字与了一封信,直接向皇帝告状。武则天知道了这件事,建议高宗下旨治他的罪。高宗便召见许圉师,责他身为宰相,侵陵百姓,又匿布不报,不是作威作福吗?许圉师竟然回答:“臣身为宰相,以忠直事陛下,不能讨得众人的欢心,所以有人背后攻击我。至于作威作福者,是那些手握兵权,或身居重镇的人。臣本是一个文吏,奉事皇上皇后,只知闭门自守,哪敢作威作福啊”高宗和武后听他这番言外有意的话都生了气,高宗说:“你还恨无兵权吗”许敬宗也说:“这样官员,罪不容诛啊”想杀了他。高宗、武后见他是位新用的官员,罪不至诛,下令免了他的宰相之职,贬为虔州(今江西赣州)刺史'《资治通鉴》,卷201,龙朔二年十月。',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免官。

    接下来该是李义府的事了。

    李义府的品质,武则天是非常清楚的,不是急着用人,她绝不会用这失德小人的。以前他曾犯过案子,为纳女犯为妾,逼死了六品寺丞。当时正与关陇集团苦斗,敌方要用他的事整治武则天,所以才硬着头保住了他。以后他一直做些不干不净的事,但他也能为朝廷卖力做事,功劳很大,一直没办他。也怕他和新任官员寒心。

    李义府受宠不知自爱,反而愈加恃宠骄恣。在龙朔三年,他做右相典选时(即选拔官员),专干买官卖官的事,升降褒否不看实绩,只看金钱关系,弄得怨声载道。高宗听到情况后,只是警告他:“卿子及婿颇不谨慎,多为非法,我尚为卿掩覆,卿宜戒之”李义府听后脸色变的铁青,伸长了脖子追问:“是谁这么告诉陛下的啊?”高宗说:“我这么说了,你又何必追是谁告诉我的呢?”李义府竟然毫不认错,听完皇帝的话,还大摇大摆地无礼而去。让高宗甚为恼火。

    不久,又一个方士叫杜元纪的,向李义府神秘地说:“你的府第有狱气,应该积聚20万缗来消灾免祸”李义府听了就相信,赶快抓紧贪污受贿。

    李义府的母亲去世了,高宗根据规定给他守丧的假,初一、十五让他去为母亲祭祀。李义府便利用这些假日穿上便服,会上方士杜元纪,到城东爬到高高的古墓上望气色。

    由于他经常这第做,讨厌他的人就状告他窥觇实异,阴有异图,即告他去古坟上占望天象,等着有改朝换代的凶兆发生,他好乘机造反。

    又有人状告他的儿右司议郎李津,卖官给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收取了七百多缗钱,等等。

    高宗、武后见李义府愈不像样子,民愤又大,于龙朔三年四月乙丑这天,下令拘捕投进监狱。派有司审查此案,并命李勣监审。

    结果,高宗下诏把李义府除名,流放嶲州(今四川省西昌);其子李津除名,流放振州;其他诸子女婿也全被除名,流放庭州。李义府被夺官流放,一直未得赦回,死在流所。

    惩办李义府决定一定是武则天的主意。因为李义府在武则天立后时,起了很大作用,又是她的亲信,没有她的主意高宗是不会下诏的。说明即使是其心腹亲信,当他危害朝廷大局时,也也会下手惩罚的。

    高宗和武后惩处了李义府,朝野称庆,对高宗和武则天的“内惩所亲”甚称赞扬。

    总之,在武则天辅佐高宗的时代,东西征战,军事上基本取得胜利,大唐声威高涨,边疆得以保卫。在四境建立四大都护府,并扩大了贞观年间所置的一个都护府的疆域。这五个都护府是:

    (一)单于都护府。麟德元年(664年)由云中都护府改置。治所在云中城,统辖区突厥数部,相当今天的内蒙、阴山、河套地区。

    (二)安东都护府。总章元年(664年)置。初治在平壤,辖高丽、靺鞨各部。西起辽水,东至朝鲜北部,南北抵海。后来治所移至辽河之新城。

    (三)安北都护府。总章二年(670年)置。辖治约今蒙古、俄西伯利亚南部一带,统管碛北铁勒诸部。

    (四)安南都护府。调露元年(679年)置。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

    (五)安西都护府。贞观十四年(640年)置。治所西(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统安西四镇。显庆、龙朔年间(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的诸城邦国。咸亨元年(670年),治所移至碎叶城。

    武则天临朝后,最初起年四境无事。自垂拱三年(687年)突厥、吐蕃、契丹先后犯边。女皇武则天借雄厚的国力和多年处理边境战争的经验,调兵遣将,逐一平服,使边境复归平静。

    先是突厥部于垂拱三年(687年)犯昌平、朔州等地,武则天命左右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和李多祚讨伐。二将皆为智勇双全的少数民族老将军,在朔州大破乱军,突厥军队退走漠北。

    长寿元年(692年),吐蕃再起。武则天派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击之。王孝杰也是一位久经战场的老将,他连败吐蕃犯边之军,恢复了战前的西部边疆形势。

    其间,唐朝东北边族契丹强盛起来,当西部边患平息后,威胁唐朝的便是契丹族。太宗贞观年间,契丹臣服大唐。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大唐营州(今辽宁锦州市)都督赵文翙施行暴*,虐待臣服大唐的契丹酋长,激起边事。这年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攻陷营州,杀死赵文翙。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占据营州。以李万荣为前锋,四处攻掠,数日间有兵数万,进军檀州。

    武则天闻警即派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等二十八将讨之。

    但是,唐朝大军未及对阵已中奸计大败。契丹破营州后把俘获的官兵囚在地牢里,然后派人告诉俘囚:“我们是契丹军士的家属,已饥寒难活,待官兵一到就投降大唐。”征讨军将到时,又把这些俘囚放出来,告诉说:“养你们无粮,杀你们不忍,放你们回去吧”俘囚们回至幽州向唐朝官佐说:“契丹粮食奇缺,人心思降。”各路降领信以为真,乃轻骑驱行,争先恐后。兵至黄獐后,又有契丹老弱兵迎降。唐兵更加急行。结果中了埋伏,骑兵被绊索绊倒,将卒死者填满山谷。生擒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司农卿麻仁节。契丹军又迫令张玄遇在假文件上署名,派人给后军总管燕匪石等。催他们急行军赶往营州。结果,唐军再度中伏,致使全军覆没。

    武则天闻报大怒。他下令:“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偿其值,发以击契丹”'《资治通鉴》,卷205,万岁通天元年九月。'令山东近边各州置武骑团兵。其意思是广泛征庥兵员,发动近离战场地区的民众,组织抗契丹的军队,坚决消灭契丹叛军。

    并任命同州刺史武攸宜为右武卫大将军,任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英勇善战的王孝杰为清边道行军总管;右拾遗陈子昂为攸宜府参谋。集中了十八万大军讨伐契丹。

    与此同时,契丹又进攻崇州,龙山军副使许钦寂战败被擒。契丹军再围安东都护府城,逼迫许钦寂劝降,钦寂向城中的安东都护裴玄大声喊:“契丹狂贼,灭在朝夕,裴公要鼓励将士杀贼守城以全忠节啊”契丹人便把他杀死在城下。

    因契丹反叛,吐蕃和突厥也活跃起来,形势复杂而紧迫。突厥酋长黑啜请武则天收他为子,为他的女儿向大唐求婚,并要求归还河西的降产,答应这些条就率部为大唐讨伐契丹。武则天就授他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而吐蕃向大唐提出种种条件,伤及国体,则被拒绝。

    这年十月,契丹叛首李尽忠死了,孙万荣代领其众。默啜乘机袭击松漠,俘虏了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家属。武则天拜默啜为颉跌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孙万荣则列加穷凶极恶,便收拾余众,向河北进攻。于是,先攻陷冀州(今河北冀县),杀刺史陈宝积和官吏人民数千,既攻瀛州(今河北保定)。河北震动,纷纷逃散。形势极为凶险。武则天想起了被贬为彭译令的狄仁杰来,便下诏起用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前刺史。独孤思庄为防契丹进攻,正在组织老百姓运土搬石,修筑城垒,紧急备战。狄仁杰到任后,便下令解散,让百姓回家各安其业。守将们不理解,狄仁杰说:“贼犹在远,何烦如是万一贼来,吾自当之。”官民人等,人心顿安。契丹人闻狄仁杰之名,竟不战自退。百姓们都编出歌来颂扬他,立碑纪念他的功德。武则天又令狄仁杰为幽州(今北京市)都督,抵御契丹的进攻。

    被贬为原州司马的娄师德也被起用,都是用来抵御契丹的。

    决战时机到来了。神功元年(697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