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道德天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 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寿元年(692年),吐蕃再起。武则天派武威军总管王孝杰、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击之。王孝杰也是一位久经战场的老将,他连败吐蕃犯边之军,恢复了战前的西部边疆形势。

    其间,唐朝东北边族契丹强盛起来,当西部边患平息后,威胁唐朝的便是契丹族。太宗贞观年间,契丹臣服大唐。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大唐营州(今辽宁锦州市)都督赵文翙施行暴*,虐待臣服大唐的契丹酋长,激起边事。这年五月,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攻陷营州,杀死赵文翙。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占据营州。以李万荣为前锋,四处攻掠,数日间有兵数万,进军檀州。

    武则天闻警即派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等二十八将讨之。

    但是,唐朝大军未及对阵已中奸计大败。契丹破营州后把俘获的官兵囚在地牢里,然后派人告诉俘囚:“我们是契丹军士的家属,已饥寒难活,待官兵一到就投降大唐。”征讨军将到时,又把这些俘囚放出来,告诉说:“养你们无粮,杀你们不忍,放你们回去吧”俘囚们回至幽州向唐朝官佐说:“契丹粮食奇缺,人心思降。”各路降领信以为真,乃轻骑驱行,争先恐后。兵至黄獐后,又有契丹老弱兵迎降。唐兵更加急行。结果中了埋伏,骑兵被绊索绊倒,将卒死者填满山谷。生擒右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司农卿麻仁节。契丹军又迫令张玄遇在假文件上署名,派人给后军总管燕匪石等。催他们急行军赶往营州。结果,唐军再度中伏,致使全军覆没。

    武则天闻报大怒。他下令:“天下系囚及庶士家奴骁勇者,官偿其值,发以击契丹”'《资治通鉴》,卷205,万岁通天元年九月。'令山东近边各州置武骑团兵。其意思是广泛征庥兵员,发动近离战场地区的民众,组织抗契丹的军队,坚决消灭契丹叛军。

    并任命同州刺史武攸宜为右武卫大将军,任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英勇善战的王孝杰为清边道行军总管;右拾遗陈子昂为攸宜府参谋。集中了十八万大军讨伐契丹。

    与此同时,契丹又进攻崇州,龙山军副使许钦寂战败被擒。契丹军再围安东都护府城,逼迫许钦寂劝降,钦寂向城中的安东都护裴玄大声喊:“契丹狂贼,灭在朝夕,裴公要鼓励将士杀贼守城以全忠节啊”契丹人便把他杀死在城下。

    因契丹反叛,吐蕃和突厥也活跃起来,形势复杂而紧迫。突厥酋长黑啜请武则天收他为子,为他的女儿向大唐求婚,并要求归还河西的降产,答应这些条就率部为大唐讨伐契丹。武则天就授他左卫大将军、迁善可汗。而吐蕃向大唐提出种种条件,伤及国体,则被拒绝。

    这年十月,契丹叛首李尽忠死了,孙万荣代领其众。默啜乘机袭击松漠,俘虏了李尽忠和孙万荣的家属。武则天拜默啜为颉跌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孙万荣则列加穷凶极恶,便收拾余众,向河北进攻。于是,先攻陷冀州(今河北冀县),杀刺史陈宝积和官吏人民数千,既攻瀛州(今河北保定)。河北震动,纷纷逃散。形势极为凶险。武则天想起了被贬为彭译令的狄仁杰来,便下诏起用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前刺史。独孤思庄为防契丹进攻,正在组织老百姓运土搬石,修筑城垒,紧急备战。狄仁杰到任后,便下令解散,让百姓回家各安其业。守将们不理解,狄仁杰说:“贼犹在远,何烦如是万一贼来,吾自当之。”官民人等,人心顿安。契丹人闻狄仁杰之名,竟不战自退。百姓们都编出歌来颂扬他,立碑纪念他的功德。武则天又令狄仁杰为幽州(今北京市)都督,抵御契丹的进攻。

    被贬为原州司马的娄师德也被起用,都是用来抵御契丹的。

    决战时机到来了。神功元年(697年)三月,助工则天命王孝杰率17万大军进攻契丹军,与孙万荣在东硖石谷大战。契丹被打得大败而逃,王孝杰督兵紧追不舍。行至绝险的山岭上,契丹军回兵再战。王孝杰的后军苏宏晖竟然自乱其阵,弃甲逃走。王孝杰兵力单薄,被契丹人马迫上悬崖,坠谷而死,兵将也死亡殆尽。

    武则天闻此军情,派使者至军中斩苏宏晖,但使者尚未到达,苏宏晖又立了战功,得免其死。武则天追赠王孝杰的官爵。

    武则天愈愤契丹人的叛恶行径,再派大军前往讨伐。

    孙万荣攻破王孝杰军后,在柳城西北方400里处依险筑新城,留下部队防守,自引精兵攻幽州。此时,默啜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赐,发兵攻袭契丹的新城,围城三日而破之。尽俘其众,获其财物而还。孙万荣正与唐军对峙,闻新城被毁,后备尽失,大为恐慌。唐前军总管张九节乘势攻击,孙万荣大败,逃至潞水。息于林下叹曰:“今欲归唐,罪已大。归突厥亦死,归新罗亦死。将安之乎”当时随行的只有几个家奴了。见他穷途末路,便把他杀死,向唐朝投降。自此,契丹叛乱才被平息。

    此后,边疆虽仍烟尘不绝,但大规模的战事未再发生。直到她逊位之前,又置北庭都护府于庭州,这是武则天为抚边安疆设置的第五个都护府。有唐一代,总计设置了六大都护府,武则天就设置了五个。对太宗设置的安西都护府,也扩大了辖区范围。这说明,女皇的武功在历史上也是卓著的。

    泰山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告祭天帝的最盛典礼,唐代以前只有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过这种盛典。行此大典目的有几个,一是帝王自以为取得了天上伟大的文治武功,而自己本是“受命于天”,向天帝祭祀感谢、报告功绩;二是当四方平服,海晏河清之时,通过泰山封禅大典,向“四夷万方”宣示声威,使他们服服帖帖,永远迎合。三是尊“泰一”,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实现中央集权的“大一统”。

    秦皇汉武泰山封禅目的虽三者都有,而偏重在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制。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到泰山祭告天地,宣布自己“受命于天”,是唯一的、永久的统治天下人间的皇帝。汉武帝泰山封禅之前,在为什么去泰山祭吉天地,更有一番宗教上的定论。先秦(包括秦)时的宗教信仰为天帝至尊,但根据神化传说,尊奉的天地都不止一个,而是四个,即白帝、青帝、赤帝、黄帝,四帝无尊卑。平时的祭祀,在故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南)设总祠坛,在密、上、下、畦设四帝坛分别祭祀。

    西汉刘邦则尊五帝。汉王二年(前205年),刘邦东西项羽而还,入关后又增一黑帝,在雍立黑帝,名北。汉文帝采纳原赵国人新垣平的建议,在渭阳建五帝。汉武帝时,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在原始宗教上也进行了改革,如他“黑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样,要罢黜五帝,独尊“泰一”。元光二年(前133年),方士毫人廖遵从武帝意,提出了独尊“泰一”神的宗教理论。胡说天帝虽五,然五天神都是“泰一”神的辅佐,所以只尊五帝不尊“泰一”,是对天上“真君”的极大不尊。他又附会“泰”者极,“一”者壹统。又经多方宣传,“泰一”成为汉代独尊之“天神”。既尊,泰一,又把五大名山分别了尊卑,以泰天最尊,称“五岳独尊”。因此,泰山是封禅祭告天地的地方。

    古代帝王凡认为统治有功于天地者,都想借封禅表达功绩,但多受大臣们阴挠而未能成行,连齐桓公那样的霸主也为管仲所阻止未能做到。因为大臣们知道,皇帝组织这么个大型活动,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国力不强绝难做到。秦始皇虽去了泰山,但上山途中却遇上了暴风骤雨,没能完成封禅大典。因此,要想封禅必得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天降祥瑞,表示天帝承认了你是受命于天,也做有巨大成绩;其次,受命的帝王必须功德卓著,恩泽文布四方;再次,必须天下太平国有余力,人有闲情,不能勉强使百姓怨恨。三者缺一,就不配封禅。

    以武则天的知识、才华,尤其在宫内的读书、听闻,上述内容她是通晓的。她更知道太宗贞观年间,因文治武功的成绩,百官力劝封禅,太宗也很想做,但魏征却极力反对,认为当时的国力还不够,边疆四境没有平静,不足以达到封禅的资格,若硬是实行,是“崇虚名而受实害”。以太宗的气魄之宏伟,还是没有去泰山封禅。

    但武则天认为她有资格,她的国家也有资格,无论国力、朝政、四方武功,都超过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她到泰山封禅还有她的特殊想法、特殊目的。因为她是女人,如今是她武则天、一个女人在治理国家,是她一个女人打倒了关陇士族男人集团,是她指挥边陲征战,取得了远比贞观年要辉煌的成绩。这些事都是由男人们做的,如今却由她去做,做得不比男人差,却比男人好,连唐太宗那样的伟大的男人没做好的,她却做到了,也做好了。

    封禅,是宗都仪式,男人们几乎剥夺了女人的权力。所以,今天她就是要打破这个规矩。过去的礼法都是男人定的,认为女人一无权力,既无政治权,也无祭祀权。男人还认为女人不洁,是阴霾,但男人却又争抢女人,当作物件争抢。这太不公平,今天她武则天就是要打破。向男权宣誓,向男权挑战。

    如今,令她讨厌的长孙无忌们被她打垮了,她正好去封禅,谅也无人敢阻挠了。所以,她在朝堂直接向百官提出去泰山封禅。果然百官们像应声虫一样,赶快为她找封禅的根据,为她的提议而欢呼,而迎合。

    高宗像个摆设,在朝堂上他是个摆设,所以一摆就同意;不给他作主,他也不会想到去封禅,他无此气魄。

    于是,由“二圣”下诏:准备封禅大典,由司空、英国公李勣,少师、高阳俊公许敬宗,右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