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引:医女风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梅花引:医女风华-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佑二十五年七夕,原本该是未出阁的姑娘染指甲吃巧果的节日,京城里却是一片肃穆的苍白。

    天上一声惊雷落下,劈裂了城门前的那块巨石。

    住在街角的李大妈早早就给房间落了锁,暗念着“阿弥陀佛”,神神叨叨地看了看四周,举着烛台进了卧房。

    今年的七夕着实不寻常,旻朝的先皇于半个月前驾崩,在太极宫里停灵十五天,等到国葬的时候,刚巧赶上了这一年的乞巧节。

    整齐的脚步声从遥远的长街尽头传来,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着一面单薄的白幡,被雨水打得湿透。

    七十二个侍卫抬着先皇的棺椁走过长街,出了东华门,脸上带着肃穆的表情,后面跟着六十四位引幡人,紧接着是仪仗队,手里举着各式各样的“烧活”,场面极其壮观。

    街上连一点光都没有,蓦地传来一阵孩子的哭声,在肃穆的仪仗队的映衬下显得异常清晰。

    西街的某户人家里传来一阵责骂声,孩子的哭声消失了,有隐隐的抽噎从门缝里溜出来。

    足足一个时辰,仪仗队的最后一人才终于迈出了城门。

    守城的士兵走下城楼,将城门关上,却发现雨夜里,城门口站了一个姑娘,身上的白衣被雨水打湿了一半,撑着一把破旧油黄的纸伞,脸色比常人要苍白得多。

    士兵的腿哆嗦了一下,硬着头皮问:“这位姑娘,你是要进城吗?”

    姑娘轻轻点了点头。

    士兵将姑娘放进城,落了城门,再一转眼,那姑娘已经不见了。

 ;。。。 ; ;
第一章 唐府
    半年后,京城。

    据七夕已经过去了半年,京城的百姓茶余饭后时不时还会再谈起那场国葬。

    只是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有些害怕又有些好奇的神色,一边凑在愿意听的人耳边嘀咕几句,一边四下张望,看有没有人注意自己。

    这半年来,京城的大街小巷都流传着一个说法:先皇驾崩,并不是因为得了什么难治的病症,而是被人下了毒。

    这毕竟只是种说法,传得久了,人们自然就淡忘了,可偏偏七夕之后的第二天,宫里走丢了一个小太监。

    这一下,京城的百姓更来劲了,原本只有一两家的猜测,一夜之间传遍了祁都。

    “洛姑娘喝杯茶再走吧?”街角开茶馆的李大娘一抬眼,看到面前走过一个穿着白衣的姑娘,忙热情地招手。

    姑娘抬起头,她的相貌倒是清秀,只是脸色比常人要苍白得多,苍白到有些透明,身形也显得十分单薄。

    “不用了。”她冷冷清清地开口,将手里的东西提了提,匆忙往东街的那条小胡同里走去,一转眼就消失了。

    “怪人!”李大娘嘟哝了一句,低头看着柜台上的账簿,把手里的算盘拨得“噼啪”响。

    胡同的最尽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挂了一面落灰的门匾,上面写着“洛氏医馆”四个字,字的颜色几乎与木板融为一体。

    洛伊打开门,将手里的药箱放好,点燃一盏上了年头的油灯,在桌上铺了一张宣纸,她在桌前坐下,埋头认真地写着什么。

    “哐当”一声,有人敲开了医馆的门,门口跌跌撞撞跑进来一个男子,十八、九岁的模样,呼吸还有些急促:“你是大夫?”

    洛伊慢慢放下毛笔,轻轻点点头。

    “太好了!”男子脸上有一瞬间的放松,之后又变得焦虑起来:“我大哥要不行了!麻烦你去救救他!”

    洛伊没有说话,转身拎起搁在架子上的药箱。

    男子看到她的动作,长出了口气,忙快走几步,到前面带路。

    两人停在城南的唐府前。

    洛伊也隐约听到过有关唐府的事,唐家有五个孩子,四个少爷,一个小姐,在祁国开了大大小小几百个布庄,几乎垄断了祁国的布料来源,也由此奠定了祁国首富的地位。唐家的老太爷原本想将生意交给长孙打理,可谁曾想,这长孙打出生起身子骨就弱,刚及弱冠那一年又生了一场大病,从此卧床不起,找遍了全国的大夫也没能治好,这一躺就已经快十年了,而老太爷也终于等不下去,在去年驾鹤西去了。

    唐府的小厮看见少爷回来,忙上前打了个千,恭敬道:“四少爷。”

    “领洛大夫到大哥那儿去。”男子焦躁地摆摆手,眉头皱在了一起。

    小厮躬身退下,领着洛伊朝东厢房走去。

    东厢房外面挤满了人,隐约能听到期期艾艾的哭声。

    唐府的主人长着一张国字脸,蓄着一圈络腮胡,有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烦躁地朝身边的丫鬟招招手,沉声说:“把夫人领走。”

    “老爷,洛大夫来了。”领着洛伊进来的小厮请她在门口站了站,高声朝屋里喊道。

    夫人一听,立刻止住了哭声,肿着一双眼睛望向来人。

    “快请进来!”

    洛伊走进东厢房,房间里十分昏暗,点着几支忽明忽暗的蜡烛,空气里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霉味。

    她什么都没说,将药箱放在红木的八仙桌上,又走到床前看了看大少爷的脸色,从箱子里掏出一个鹿皮的小包,在桌上摊开。

    看见洛伊的动作,唐老爷眼中划过一抹喜色,轻轻拉着夫人,和四少爷一起离开了,又低声吩咐丫鬟在厢房外面候着。

    这个洛大夫他倒是听人说起过,是个怪人,医术不错,却从不肯当着别人的面看病,她若是肯治,就会把随身的药箱拿下来,若是不肯,药匣绝不离身。

    唐老爷回头望了望厢房紧闭的门,有些不放心,但大儿子已经病入膏肓,他也是实在没有办法,才叫老四去寻了洛伊来,现在他只盼着这位洛大夫,能像传闻中一样妙手回春。

    厢房的门关上了,洛伊打开鹿皮小包,包里插着一排长针,有的甚至细如发丝,不细看根本看不清楚。

    她闭着眼,给床上的人把了把脉,又翻了翻他的眼皮,坐在桌边写了几个字,然后从鹿皮小包里挑了一根最细的针,对着自己的指尖扎了下去。

    洛伊的指尖冒出了一滴血珠,她又如法炮制,用没受伤的那只手取了几根长针,针尖在血珠上沾了沾。

    之后,她用手帕擦掉指尖上的血,走到床边,在唐府大少爷的手腕、眉心和胸口各扎了几针,安静地坐回了八仙桌旁,喝了一口丫鬟留下的茶。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床上的人眉头皱了皱,发出一声无力的轻哼。

    洛伊听到声音,抬起头,少爷的脸上的青色淡了一些。

    她走过去,将唐府的公子扶起来,让他靠着床头坐好,打开厢房的窗户,一阵风吹过,原本沉闷的房间里瞬间染上了一层凉意,霉味也散了不少。

    整个过程中,洛伊一句话都没有说。

    她再次给床上的人把了把脉,确定没有大碍之后,打开了厢房的门。

    候在门口的丫鬟看见洛伊,往她身后瞧了瞧,正瞧见常年卧床的大公子靠在床头喝茶,她惊呼一声,当着洛伊的面一溜烟跑了。

    “老爷!”丫鬟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花厅,“少爷……少爷……”

    “咣当”一声,唐老爷放下手里已经凉透的茶,“少爷怎么了?”

    “少爷……少爷醒了……”丫鬟总算把一句话说完整。

    唐瑜猛地站起身,一向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难得露出了激动的神色,“带我过去!”

    “是。”

    “洛大夫呢?”

    被老爷这样一问,丫鬟才想起洛伊似乎还被自己丢在了门口,她有些心虚,吞吞吐吐地说:“洛大夫还在厢房。”

    唐瑜快步走到长子住的东厢房,厢房的门紧紧闭着,窗户倒是开了一扇,他推开门,房间里哪还有洛伊的影子,倒是自己常年卧床的儿子,身前摆了一张小桌子,正坐在床上喝茶,脸色看上去也好了不少。

    “父亲。”唐离看到父亲,放下手中的茶杯就要行礼,却被及时赶到的夫人制止。

    唐夫人一看到儿子,又开始抹眼泪,反倒是唐老爷,一瞬间的激动过去之后,冷静了不少,问:“洛大夫呢?”

    唐离的声音还有些虚弱:“洛大夫已经走了,好像在桌上留了张纸。”

    唐瑜将桌上的宣纸拿起来,上面是一张简单的药方,药方的最后,写了两个字:五日。

    他长出了一口气。

    这位洛大夫之所以被称为怪人,一个原因是她只看疑难杂症,另一个原因就是留在药方最后的“五日”二字。据说经她手治过的病人,无论看什么病,开什么样的方子,总会在最后留下这两个字,意为“五日后再来”,若是有哪一次她没留字,就说明病人已经痊愈了。

    “竹心,下次洛大夫再来,一定要留住她。”

    “是。”竹心低低的应了一声。

    唐老爷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将手里的药方递过去,吩咐道:“去把药开了。”

    洛伊推开医馆的门,桌前已经坐了一个人,她微微吃了一惊,脸上却没有表情。

    那人转过身,看见她,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说:“怎么,见了师兄不打算打招呼吗?”

    洛伊看都没看他,径直走到桌边,将桌上的宣纸收好,问:“怎么进来的?”

    苏焰轻轻一笑,指了指她外面的门锁,说:“门口的锁该换了,我一撬就撬开了。”他等了一会儿,看洛伊不理自己,倒也不尴尬,似乎早就习惯了,熟门熟路地给自己倒了一杯水,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