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生——男主
苏琪——女主',!'
 ;。。。 ; ;
第1章:明天晚上我等你
一九八二年三月五日星期五,也是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三天,下午六点多钟,红日西沉,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晚霞染红了大地,映红了一塘塘水。
中原某县城的兵工厂,响起了下班的军号声。职工们纷纷从车间,厂房,办公楼里走出来,汇聚到厂区主干道。人越聚越多,五六千职工浩浩荡荡向南边的厂大门涌去……。
这个兵工厂是七十年代,从东三省搬到中原内地的。位于小县城的东北角,长方形的布局,占地万余亩。经过基建工程兵部队多年的建设,现基本具备了生产规模。
兵工厂的布局分生产区,办公区,家属区。生产区在外城墙与内城河之间,建有厂房车间库房。办公区在内城河以南至厂大门,建有办公楼科研所医院。家属区与办公区一墙之隔,建有家属楼影剧院公园学校。
整个兵工厂,东北两个方向有古城墙遮挡着。古城墙上的树林枝叶茂盛把兵工厂隐蔽起来。西南两个方向与县城居民房相连,由一条三米多宽的小道分离。四周建有高高的围墙,围墙上竖立着铁丝网。
厂大门面朝南。中间岗亭里有一名军人,穿着绿色军装,腰系军腰带,右手持步枪,立在右身旁。左手自然下垂,左手中指紧贴裤缝,面部自然,目视前方,雄赳赳气昂昂的站立着。
厂大门两边的围墙上,左边写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右边写着打倒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一个个字比人还高,用红油漆写的,白墙红字很显眼。这几个字是七八年前写的,油漆局部脱落,显得有些陈旧,似乎记录着一段历史……。
厂大门外有一广场,广场东边有进入家属区的大门,广场南边有一条二十多米宽,三百多米长的道路往南走,与县城东西向的街道交汇,形成了一个丁字口。
道路两边建起了银行,粮店,糖烟酒店,厂职工下班购买生活用品很方便。两边的人行道摆满了许多小摊位,卖各种水果和小吃。城外的村民,会把自家养的鸡鸭鹅和各种蔬菜拿到这里来卖,这里就形成了县城里最热闹的地方。
兵工厂的到来,使这座沉睡了上千年的小城,苏醒了,热闹了。小城里的人们对兵工厂充满好奇,也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兵工厂下班的军号声,传得很远很远,市民们会站在广场对面的道路上观望,有的年青人会爬到高高的房顶上去看。
厂职工下班大部分选择走路,只有少部分选择骑自行车。
走路的人群大多靠道路两旁走,有的人选择走两边的人行道,他们喜欢与其它车间的熟人打招呼,相互问好,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
骑自行车的大都是些年青人,他们是刚进厂上班的厂子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他们朝气蓬勃风华正茂,一路上在人群中东躲西拐避开人群狂奔着……。
有的年青人好像在参加自行车大赛,摆出一付冲刺的样子,把女孩子一个个甩在身后。在快速行驶中,还得意的回头张望,显得威风凛凛,眼神中充满着自信与骄傲……。
苏琪是这群青年人中为数不多的女孩子。她身穿白色短袖衬衫,天篮色的短裙,个头不到一米六。身材苗条,体态优美,小巧玲珑,凹凸有致,体重不到九十斤,灵活得就像只小燕子。
她是女孩中骑得最快的一个。随着迎面呼呼呼的风声,两条细长的小辫子在身后飘荡着……。
她从车间到自家住的房头,看看手表,不到五分钟。
她今年二十二岁了,才拥有这辆自行车,很珍惜。这辆自行车是父母专为她上班买的女式昆车,车身上面的骨架是弧形的。穿着裙子上下车很方便。她每天都在家人没赶到家之前赶回家,把车擦得干干净净,小心翼翼推到车棚里,又急急忙忙进屋做家务。
今天仍是这样,她正低着头左擦右擦不停的忙碌着,仿佛感觉身后有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位年青军人站在自己身旁。
这位青年军人个头比自己高出半个脑袋,身穿部队长袖白衬衣,军绿色的裤子。白衬衣扎在裤腰里,不胖不瘦,体魄健壮,显得很精神。他叫于秋生,是基建工程兵部队的一名技术员。
基建工程兵部队成立于一九六六年八月,是专门为东三省兵工厂大转移大搬迁组建成立的兵种有数十万人,承担着兵工厂的建设任务。
于秋生于一九七五年元月应征入伍,一九七八年八月考入部队军校,今年刚毕业,回连队担任技术员,现年二十六岁。
于秋生和苏琪三年前经常见面。苏琪家住厂区单层瓦房时,连队营房和苏琪家相隔一个篮球场。苏琪母亲是厂里总机接线员,于秋生当年是连队文书。苏琪母亲经常打电话到连队,让人去找苏琪来接电话,主要是交待些做饭的事,大部分是于秋生去叫她。
后来,于秋生考上了部队的军校,苏琪上了初中。于秋生大学毕业,苏琪初中毕业。于秋生回连队实习,苏琪在厂里上班。苏琪经常星期天加班,于秋生常在路上遇见她,两人除了相视微笑外,从未好好说过话。
苏琪下班正擦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看到于秋生站在身旁,一时不知他有什么事,等着他开口。
于秋生慌里慌张,生怕被下班的人看到,一句话没说,急忙伸出右手,把一张纸条塞到苏琪手里。他把纸条递出后羞得脸通红,不敢正眼看苏琪一眼,像做贼一样转身跑了,消失在房头的山墙处。
苏琪转过身打开纸条一看,上面用钢笔写着:“明天晚上我等你。八点整,预制场出口见。”
预制场,是施工部队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地方。在办公区医院边上,一个三米多深的低洼地里,有一个足球场大小。预制场只有一条出入口,晚上很安静。
苏琪遇到了人生第一次被男孩邀请很紧张,心里蹦蹦的跳个不停。为了不让父母察觉,心爱的自行车也不擦了,急忙推到车棚里放好。
她进屋后,开始淘米做饭,低头做自己的事。纸条的事,让她感到有些茫然,心里好似只小鹿在乱撞。不想让家人看出有心事,压制着内心的激动,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饭做好了,菜也上桌了,她无心吃饭,进到自己的卧室里。
母亲叫了声“吃饭”
苏琪轻声回答“我不想吃,你们先吃”
“怎么了?”
“今天车间里,搬了好多东西,我累了,想休息一下”
她心事重重,没有胃口吃饭。怕面对家人,只好避而远之,躲在房间里……。
',!'
 ;。。。 ; ;
第2章:我还真有点怕
苏琪家住在家属区东边,从北往南第六栋。靠道路边的楼门,门朝北,一楼,中间户。
住一层楼是有条件的,苏琪父亲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一直在兵工厂上班,现在是科研所,所长。
她家住的是大户,三室一厅。厅很小,只能当过道。
苏琪父母住东边带阳台的大房间,这里是卧室当客厅,也是全家人吃饭的地方。横放在阳台窗户边的双人床,吃饭时当凳子坐。吃完饭四方桌挪到进门大衣柜边,方便行人到阳台去。
阳台外面有个小花园,花园对面是另一栋楼的自行车棚。花园宽三四米,长跟自家的房子一样,十来米。
花园里种了两棵月季花,长的枝繁叶茂,比人还高。这个品种花很大,有小碟子大。开粉红的花,花瓣很密,看着厚厚实实的。
花园东北角靠房子的位置,种了棵勺药花,直径有小园桌大小。开了五朵白花,花边带些紫色。虽不张扬,显得高贵。
苏琪母亲早早就想除掉这几棵花,是苏琪苦苦哀求才保留下来的,也许是花种的位置好。两棵月季花,紧靠自行车棚东南角墙根,月季花的枝叶,还占着隔壁邻居半个身子的地盘,要不,早挖掉了。孩子多,小花园要种蔬菜贴补家用的。
苏琪家住的房子虽说是厂里最大的,父母占一间,哥哥占一间,五姐妹挤一间,住得紧紧巴巴的。
苏琪在姊妹中排行老五,上面一个哥,三个姐,下面一个妹。
五姐妹的房间里除了摆床还是床,就连一张桌子都挤不进。人到齐了转身都转不过来。苏琪和妹妹从记事那天起一直睡在上铺。
妹妹都希望姐姐们早点嫁出去。一说起这个事,妹妹们会说“我看人还不错,差不多就行了,早点嫁出去算了”
嫁人是自己一辈子的事,那能说嫁就嫁。多少年来,姐妹们就这样挤过来挤过去对付着。
最近几年好像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三个姐姐像赶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嫁人了。
苏琪和妹妹又搬到小房间,把大房间让给哥哥住。
哥哥准备结婚,爱人是县里的。厂里单职工很难分到房子,就连一小间单层瓦房也要等新的家属楼盖起来,论资排辈一批批搬上去。
苏琪和妹妹的小房间可以摆张桌子,妹妹上学也有地方做作业了。只是床还是上下铺,苏琪灵巧主动睡上铺,让妹妹睡下铺。
苏棋为了纸条的事一宿没睡好,翻来覆去睡不着。自己没谈过恋爱,这恋爱怎么谈呀,要说什么话呢?
这个小伙子虽说认识,看着挺老实,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他真是喜欢自己吗?或者是玩玩呢?
自己可玩不起,父母知道跟不了解的人来往,会一百个不愿意的,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