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京兆尹-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的,晚辈受教了。”玉锵咧嘴一笑,朝他躬身行礼。

    就在此时,一声低沉醇厚的声音似从极远之地飘来,却声如洪钟入耳:“‘尔独曳舟起,无人问归期。涟波秋水逸,匹马飞鸿追。’四句首字相连,可就不再惆怅感怀了。在下说得对不对,郭小少爷?”

    *

    “父皇~”一声娇喝从大殿内隐隐传出,“我不管,孩儿这么多年待字闺中,就因看上了他,眼里再也容不下他人,就是要嫁给他。”

    “六儿,别闹。”

    “哼!”跺地声清脆,随着就是一段急促的脚步,但又接着戛然而止。殿内响起另一个清亮的笑声:“六姐,你这样冲父皇发脾气,他自然不好把你指给陈聿修啦。”

    “七弟,我都求了父皇多少年了。再不嫁……再不嫁我绞了头发做姑子去!”

    “放肆!”啪地一声,似是重物落地。再过片刻,一个绿袖宫装女子掩着面,哭哭啼啼地跑了出来。

    徐公公事先便让在了一旁,连带着身后一群小太监,都没有被六公主的泪奔给波及。他对此早就司空见惯,待舒了口气,望见一只簇新的金丝皂靴踏出殿门,便又俯身行礼。君意沈朝她温和地点点头:“父皇被六姐气急了,还请公公多担待。”

    “老奴省得。”

    君意沈点了点头,抬脚追上前去。

    等绕过了御书房的围墙,一个不起眼的小太监默默地跟了上来。君意沈脚步不停,低声问道:“在哪?”

    “六公主跑去了御花园,碰上了新进宫的静妃,正在哭诉。”

    “没长进,”君意沈叹了口气,“我算是明白六姐为何嫁不出去了。就算看上的不是陈聿修,父皇也不会轻易同意……”可怎么着也感觉不对劲,陈聿修就算再有才再为重臣,他也是仆非主,六公主出身不低,凭什么父皇要为他为难自己的女儿。他默然仰天远望,看来这些年,哪怕再迅速地朝那个位子靠拢,他也依旧看不懂父皇。

    小太监上前一步,踌躇片刻道:“刚刚听前门处传话,陈大学士入宫了。奴才约莫此刻已被陛下招进了御书房问事。”

    “陈大学士?”君意沈弯唇一笑,“好机会,派人不动声色地把消息传给六公主,知道怎么做吗?”

    “是。”

    *

    马车摇摇晃晃,从朱雀门离开后,便一直不停地往府邸驶去。

    车内,郭临望了陈聿修一眼,面上犹咬牙切齿:“不是我怕了他高彻辰才会见他就走,而是我怕再待下去,顷刻就在朱雀门和他动了手。”

    陈聿修皱了皱眉,良久,方道:“你一向不会如此沉不住气。”

    “你莫要小瞧了这个五品的太孙洗马,呵呵……”

    “怎么?”

    郭临冷哼一声:“此次剿匪我花了两个月才完事,高彻辰该算他一个首功。”

    “……原来如此。”

    这一双声重叠,竟是陈聿修和玉锵两人同时说出。一大一小登时大眼瞪小眼,郭临愣愣地瞧了他两片刻,突然掩嘴大笑起来。

    马车外,车夫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前一刻那么大的火气,怎么就突然没了。

    郭临一面笑,一面打量着二人。却越看越觉得小家伙跟着陈聿修混了两年,气质果真像了个十足。再一细看,恍惚连模样也差不多了。

    “你俩要是一起出去,不认识的都该认成父子了。”郭临抛开高彻辰,思绪一转,心情便开阔起来。

    陈聿修含笑低头,眸光掩在密密的眼睫下,似神驰天外:“哦,是吗?”
第114章 离心易道
    “‘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此乃王景治水之策。儿臣以为,虽年岁差已久矣,黄河地质多变,但此法未必无能奏效。且参考《山川志》之南川篇,若此举引流妥当,可将黄河中下游灌溉区域增加一倍以上,成一举两得之效。”

    君意沈坦坦说出这一番话,便静静地躬身垂首。听着周遭悄声的议论,静待御座上的回音。

    郭临遥遥和陈聿修对看一眼,心意相通,便稍稍安定。她仰头侧望,目光徐徐飘过君意沈,最后落在了对面列队打头的那位绛纱单衣、白襦革带的太孙身上。

    一晃两年,正是总角儿郎拔高身量的时节。太孙如今已有十四岁,比之寿州深山中那个精于算计的小小少年,不仅是身长在变化,就连气质也越发的沉稳内敛。

    郭临垂下眼,想起前些日子带着府军在山林间和山贼们激杀,被高彻辰的连环陷阱围困,拖长剿匪时日……如今的太孙,果真无法叫人小觑了去。

    “老七,那依你所言,此番效仿王景治水,需耗多少人力财资?”皇上沉思良久,道。

    君意沈不慌不忙:“儿臣虽有根治水患决心,但不敢夸大。且先征卒十万,资取银饷百亿,争出先期成效。”

    一语一出,朝堂上顿时静得连过堂的风声都听得见。百亿银饷,这可不是小数目。何况黄河年年治水,耗费也不少,都不见太大的成效,如今又要上百亿,真的能成功吗?众臣口上什么都没说,可心底都不约而同地怀疑开来。

    因这治河实在是份苦差,辛苦难耐不说,稍有偏差死了百姓,御史们的嘴可不会饶人。君意沈虽是年年都未治理出什么大效,但好歹无功也无过。何况他出力又出财,有时自掏腰包安抚沿河百姓。他外祖父萧阁老家底颇丰,这两年亦是无怨无悔地协助他治水。所以百官们看在眼里,心中对魏王多少增了分赞许。

    这般一想,讨要百亿也非利己,乃是节省后的为民之数。尤其看到都水监官那感激的眼神,便知这数目并不算高,只是换了旁人,无人敢说。

    “陛下,臣有异议。”

    忽听一声高扬的嗓音突起,郭临迅速抬脸朝出声处望去。那人身形瘦长,细目长须,正是太孙的亲舅,郑国公常继。只听他说道:“臣以为,治水非一时之事,不得只看先期成效,‘征卒十万,银饷百亿’也未必为最终所需。与其来日再议,费功误时,不若今时便行计算妥当。耗时多久,人力何数。都水监账目明了,余力充足,治水功成更易。”

    郭临听完,顿时瞪大了眼,倒吸了一口凉气。她原以为常继此时站出来,怎么也会批判君意沈要钱太多,再带怀疑下他的居心。可万万没想到对方招数更高,反而说他钱没要够,还得多要点才好。

    怎么回事,按理说太孙不会想看君意沈如愿,那现下这又是唱的哪一出?郭临默默地侧过头望了眼陈聿修,恰巧撞见他也看着自己。只见他眼眸轻忽一眨,略微摇了下头,目光缓缓移向了常继。

    “百亿已不是少数,怎么看样子魏王希望的其实更多?”

    “举国安定方才两年,这厢也不见是治水的奇人,这般狮子大开口,国库怎维持得住啊!”

    身旁小小的几声议论,郭临听在耳里,灵光一闪,总算是茅塞顿开。

    常继那短短几句话,看似在为君意沈打算,实则是把他推上一条众矢之路。如若他不肯再要钱,便是表明百亿银饷已足,后续若缺金少银那也只能自个咽下。但如若他现下报出超百亿的银饷总额,不消说,只以无功无过的两年治水成绩,朝堂众人谁都可给他当头一击。

    去在此时,忽听君意沈深吸一口气,缓缓提声:“郑国公说得极是,但,”他这一顿,周遭顿时都安静下来,“治水非一时之事,银饷亦非一蹴而就。若是一下子捧着百亿上路,那可不知是便宜了中道劫匪,还是某些居心叵测之人!”话到最后,语调减缓,分明的意有所指。

    “魏王殿下言重了,”常继不卑不亢,“臣只是斟酌多虑了些。”

    “呵,岂止是多虑!”君意沈突然嗤笑一声,语调冰冷,“郑国公既然对治水一事如此关心,那不如从本王手中接过去吧!”他说着转身面向御座,“父皇,现下临近秋闱,儿臣历来主持武举,原本还愁分身乏术,既然郑国公肯帮儿臣分担治水一事,儿臣愿意一心一意提拔武举人才,望父皇应准。”

    这一下,朝中气氛登时又变另一番模样了。郭临抿嘴憋着笑,心下暗爽。

    魏王被郑国公言语胁迫,愤而卸任治水……这样的传言一出,只要众臣稍稍回想一下君意沈两年的治水苦功,纵然常继再有百般道理,也抵不过“苛待劳臣”之责。果不其然,身边特意赶来上朝的河南尹已经不满地摇了摇头,碰了碰前方的太原尹,小声道:“常家何时如此嚣张了?”

    “臣……惶恐!”常继有些慌了神,匆匆忙忙下跪,一副怕事的小臣模样。可君意沈比他更绝:“父皇,治水不是儿戏。郑国公兢兢业业数年,且祖籍荥阳,地方亲族多,各方面都比儿臣适合。儿臣原本打算邀他共治,可秋闱亦是我朝要事。如若到时选拔了非凡的将才,亦可命其前赴治水。儿臣与郑国公这是分工而做,同途而归。”

    一番话有理有据,常继压根无法再辩驳。皇上思虑片刻,也起了惜子之心。想起君意沈两年河岸奔波,每次都晒黑了一身皮肤,累得精瘦了才回京。让他歇歇主理武举也挺好,这么一想,便一锤定音:“那便就这样吧,都水监,治水一事,你待从魏王这里交接后,便去与郑国公商议吧!”

    “臣等领旨。”

    *

    出了朱雀门,两辆马车并驾齐驱。君意沈挽起车帘,轻悠吹了声口哨。好一会儿,这边郭临才不耐地探出头,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