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中是如何安排的霍光不清楚,不过他现在却是有许多事情需要安排,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将制好的孔明灯运送到先前选好的放飞场地,因为要放飞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一千,所以大部分期门军士兵每一个都需要放飞两盏孔明灯,这就需要提前做好安排。
当霍光将这一切事情都办妥以后,时间正好来到了中秋的下午。这一天三爵观不远处的一个山上,霍光与一千期门军都在静静的等待着夜幕的降临,不过到目前为止霍光都没有告诉这些士兵做这些事究竟是为了什么,同时霍光还反复叮嘱,告诉这些士兵此事做过之后就永不谈及,最好当完全没有发生过。
至于这些士兵会不会把霍光的话放在心上他不怎么操心,因为霍光估计此事一了,汉武帝就会安排这些期门军的去向,总之肯定不会让他们乱说话的。
等待的时间往往都很漫长,从下午开始霍光等人就隐藏在山上,没人交谈连声音都很少发出,加上上林苑很难有人来,他们的行踪到是很隐秘的。
未央宫中今夜比平时要热闹不少,因为天子拜月朝堂重臣都是要一同出席的,而拜月之后皇帝又会设宴款待众臣,所以比起平时要热闹不少,而这种宴会还不仅是皇帝一人出席,皇后和太子也会出现,一般情况下皇室重要成员都会到场,与后世的中秋团圆的意思到差不多。
“东方朔,太常寺将祭月的事准备的怎么样了?”汉武帝还没有出现在祭月的地方,此刻他正在几个宫女的服侍下更换冕服,祭月是非常正式的重大场合,对汉武帝的着装也有严格要求。而太常寺就是负责掌管宗庙礼仪祭祀的机构,其主官太常也是九卿之一。
“回陛下,刚才太常寺有人来禀告,一切已经准备妥当,只等陛下皇后和太子就可以开始了。”东方朔站在远处答道,不知道为什么东方朔也有中错觉,那就是汉武帝对今年这个祭月似乎特别重视。
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多年,对他一些习惯很了解,加上其察言观色的能力,很容易就察觉到汉武帝与往年祭月时的不同。以前汉武帝对这种祭祀都是例行公事,根本不会上心,只不过是出于礼制走走过场罢了,而今年似乎汉武帝特别期待祭月。
“好,起驾拜月坛。”汉武帝衣袖一甩,仿佛是要去完成一件丰功伟业一般。
随后东方朔和一侍从就簇拥着汉武帝浩浩荡荡的向祭月的地方走去,而就在前往拜月坛的半路上,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也加入了汉武帝的队伍,同样皇后和太子今天也都是盛装出席。
“拜见陛下,皇后,太子!”当汉武帝一行人来到拜月坛的时候,出席这次活动的朝臣也都早早的等在了此地,而无一例外的都是衣着盛装。众臣对着皇帝皇后和太子三人躬身一拜,就让出一条通道,而通道尽头就是汉武帝率众臣祭月的拜月坛。
西汉时期虽然不像后世那样修建有什么天坛地坛的建筑,不过一些常用的祭坛还是有的,只不过算不上特别宏伟,像拜月坛这样的祭坛,就只是用规整的石块堆砌出的一个露天祭台,而祭台的放向就是向着东方,因为月亮也是从东方升起的。
霍光身形挺立的站立着,目光看着长安城方向。霍光选的这个位置相当不错,正好能看到整个长安城。不过这个时期没有路灯什么的,所以谈不上什么夜景,只有未央宫中一些宫灯散发出微弱的光亮,让人在夜幕中勉强能看到长安城的轮廓。
一开始霍光心中也很忐忑,因为再完美的计划都可能出现意外,霍光最担心的就是万一今夜天气不好,月亮不出来或者下起雨什么的就麻烦了,如果下雨那放孔明灯也就泡汤了。不过现在看来无论是汉武帝还是霍光的运气都还不错,今夜的天气异常的好。
当一轮皎洁的圆月出现在东方天际的时候,柔和的月光让长安城也披上了一层柔柔的光幕。对于祭月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所以霍光也不知道汉武帝会从什么时候开始祭月,这也就让他有些拿捏不好燃放孔明灯的时间。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开始还让汉武帝捏了一把汗。
当太常卿宣布祭月开始的时候,汉武帝就带领着群臣,按照既定的礼仪开始了祭拜,不过汉武帝一直将心思放在月亮以外的地方,他多么期待这时候无数的火光漂浮映照长安,不过很可惜霍光根本不知道汉武帝已经开始了。
其实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霍光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这个时候他不可能找汉武帝商量了,至少长安城门他都进不到。
“糟糕……不知道祭祀什么时候开始,如果祭祀还没开始我就放出孔明灯,只怕效果就不理想了,看来只有多等一下,哪怕祭祀已经完了,只要朝臣还没散去时机就不算晚!”霍光心中思量了片刻,他觉得燃放的时间宜晚不宜早,因为太早的话,那就说不清是祥瑞还是凶兆了,只要拜月一完成,异象出现很自然的就会想到是拜月的结果,无论是谁都会认为这就是月神给大汉的指示。
所以当汉武帝完成一系列的拜月礼仪后,迟迟没有看到天空出现异象,这让汉武帝都有些忐忑不已了。他不是不相信霍光,而是汉武帝对今夜之事实在抱有太大的期望,一刻不出现他心里就不踏实。
当按照程序已经开始赐宴百官的时候,汉武帝还心不在焉的跪座着,一直斜着头望着天空。
“陛下在看什么?臣妾觉得今晚的月亮似乎比往年都特别明亮,想来这也是我大汉清明无浊的写照!”皇后卫子夫是距离汉武帝最近的人,她早就察觉到了汉武帝的异常,于是开口说道。卫子夫已经做了十多年的皇后,身上早就没有了昔日公主府婢女的影子,有的只是雍容华贵母仪天下的仪容。
“嗯,朕也觉得今夜月色明亮圆满,这是个好兆头!”汉武帝有些敷衍的说道,现在他哪有心思闲扯啊,全部精神都用在了观察夜空上。
不过所谓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尤其是皇帝的话更是容易让人去揣摩,汉武帝话音才落,那些眼尖耳顺的朝臣就听到了汉武帝的话,一个个也都连忙抬头看着月亮,口中也是各类赞美之词,无外乎就是赞美月色,赞美大汉。
也不知道是汉武帝真的运气好,还是霍光时机拿捏的准。就在众臣抬头之时,霍光也转过身去说道:“传令下去,点火放灯!”
霍光一声令下,顷刻之间密密麻麻的孔明灯从三爵观旁缓缓升起。一千七百盏孔明灯在一分钟左右全部升上了夜空,因为这个时代没有光污染的问题,所以一千七百盏孔明灯出现在夜空,其壮观程度也大大超乎了霍光的想象,虽然没有身处未央宫,不过霍光已经能够想象当满朝文武见到这漫天火光会是何等惊讶的表情。
正文 第七十九章 猗兰殿
“天呐!那是什么?”很快的未央宫中率先有人看到了西北方向的漫天火光,当霍光放飞孔明灯后,果然如他预料的那样,孔明灯接着微弱的西北方吹向了未央宫。
“哗!”汉武帝时刻关注着夜空,如此明显的景象他也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这一刻他也难以抑制的激动的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狂喜之色。
因为灯火是红色,而月光是柔和的白色。所以孔明灯散发的光亮与月色是明显不同的,当一千七百盏孔明灯漂浮在夜空时,那半边天色都被映照的一片火红,而随着孔明灯飘到长安上空,整个长安城都仿佛从新回到了白天。
“天降异象……天降异象啊……这是天佑我大汉……这是千古盛世啊……”不知道是那一位朝臣,在短暂的失神之后竟然站起身来重重的朝着孔明灯漂浮的放心跪拜了下去,口中更是喊个不停,连整个身子都颤抖了起来。
“东方朔,这是怎么回事?有谁知道这是什么?”汉武帝也表现的异常激动,虽然他也无数次在脑海中想象霍光制造的异象效果,但真正看到这番景象,汉武帝都差点以为这真是上天降下的祥瑞。
东方朔也陷入了失神之中,不过当汉武帝的话将他拉回到现实时,他心中猛地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主要来源于汉武帝的那句问话。东方朔还记得,就在十多天前,长安夜空出现了一次火光,不过那次只有一点,远不像现在这样映照天际,而当时汉武帝问的第一句话也和刚才的话几乎一模一样,不过后来证实那火光只是霍光燃放了一支可以飞的灯。
同样的话在这个时候问,东方朔首先就想到这漫天火光是不是也是霍光弄出来的。而先前汉武帝的异样,配合眼前的情况,东方朔片刻间豁然开朗。
因为汉武帝的声音特别大,原本都还失神的众臣都被汉武帝这一声给惊的回过神来,而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东方朔身上,所以人都知道东方朔是以博学广知而闻名,都期望的看着东方朔,希望他能解释眼前之景。
在众臣的目光注视下,只见东方朔动作夸张的朝着汉武帝一拜而倒,而后口中大声喊道:“此乃天降祥瑞,正是应了长安未央之景,预示我大汉将千秋永固,万世不朽!此乃万民之福,我大汉之福啊!”
东方朔言语不多,只是简单的四句话,首先确定这是祥瑞,而后点名这异象就代表长安未央,是指大汉王朝永远光明,万世不朽。
汉武帝心中非常满意东方朔的表现,心道这家伙果然上道,这句句都说到了汉武帝的心坎上。不过汉武帝知道现在还需要自己继续演戏,而后激动的说道:“史官何在?快快将今夜之景记下,明日昭告天下,朕要将此事永载史册!”
“臣遵旨!”司马谈正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