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贤王- 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习俗的。

    果然,杨恽就狠声说:“乌孙国当时的太孙叫军须靡,这个军须靡是何人?”

    杨恽看看苟参、张猛和朱博,冷然说道:“当时乌孙国的太孙军须靡就是如今乌孙国国王翁归靡的兄长。”

    “按照乌孙国的习俗,老王死后,老王的后*宫女子,除了亲生母亲外要全部嫁给新王的,想当初江都公主带着大汉国的使命嫁了乌孙国的老王,老王这会死了,公主却要再嫁给老王的孙子军须靡!”

    屋里的人都沉默着,只有杨恽一个人慷慨陈词:“凡有廉耻之人,谁能受得了如此摆布?凡有血性之人,如何能不抗争?”

    “于是,细君公主上书给大汉天子,想让天子命令乌孙国新王不要做这种有悖人伦之事,然,大汉国如何对待细君公主的?”

    杨恽呵呵的冷笑几声,坐下长叹一声说:“天子批文:依乌孙国俗。”

    天色这会有些黑了,张猛听着杨恽的话,心里有些压抑,也忘了让人掌灯,于是屋里的人的脸都有些阴阴暗暗的,杨恽自己斟酒,喝了后黯然的说:“故国如此,公主又能如何?”

    “于是乎,公主只有再嫁给了乌孙新王军须靡,还和他生了一个女儿。”

    爷爷的妻子不得不和孙子结婚,奶奶和孙子生了一个女儿?

    屋里的人听了心情都不好。

    “细君公主此后郁郁寡欢,终于香魂仙逝,亡于他乡……”

    “没过多久,武帝将当年七国之乱中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也就是解忧公主嫁到了乌孙国去,剩下来的事情,也就是如今大家知道的了。”

    杨恽又是长叹一声:“让一个女人担负一个国家的责任,这也太勉为其难 ;,说的难听,就是残酷。”

    张猛这时说:“乌孙国人口号称百万,依小子游之见,不过六七十万罢了。”

    朱博这时插话说:“某知道一件事,这个和细君公主有关,当时老乌孙王除了那个早死的太子外,还有一个儿子,名字叫大禄。”

    “这个大禄也就是当时乌孙新王军须靡的叔叔。”

    “这个大禄本来以为太子,也就是自己的弟兄死得早,老王会将乌孙国的国位传给自己的,可是王位却给了军须靡了,所以大禄一怒之下就准备造反。”

    苟参听了就看着朱博,朱博瞧了他一眼,又看着案几上的酒,说道:“可是这时候江都公主接到了大汉天子的诏书,让她再嫁给老王的孙子军须靡,如果不是江都公主依从了武帝的诏令,老乌孙王死后,大禄造反就会成功了。”

    “可是细君公主听了武帝的话又嫁给了军须靡,军须靡和他的爷爷一样也成为了大汉国的女婿,大禄就投鼠忌器,偃旗息鼓了。”

    这顿酒喝到如今有些如同嚼蜡,大家互相看看,兴趣尽失,都说不如此时不早不晚的,结伴去甘延寿那里,于是众人就起身往外走。

    到了外面,大家看到苟参绑在那里的风筝还在稳稳当当的飘舞着,全都说这个风筝做的真是好。

    刚才的郁闷好像被飞扬的风筝给一扫而空了,几个人又开始说笑,都说着此物必然在长安、在大汉国乃至于相邻各国都要大卖的,到时候杨恽要是赚了钱,需要请客云云。

    杨恽、张猛、朱博和苟参四个结伴到了甘延寿那里,这时甘延寿家门外还是有着许多的车马,不过比刚才少的多了。

    等到进去,甘延寿就出来迎接四人,大家进去,见到屋里果然有许多人,苟参也不多看,反正他也不认识谁。

    没料到一转身就看到陈汤站在了自己身后。

    陈汤自从那天陪伴着花红和丙女到了长安后就去了甘延寿那里,后来就去少府那里报到,做了太官献食丞,和苟参就在没有见过面。

    “子公兄,多日不见,一切安好否?”

    苟参见了陈汤就满脸欢笑,陈汤一如往常的沉静,低头称是,两人就站在一边开始交谈。

    此时甘延寿前堂中人声鼎沸的,俱都是长安有些脸面的人物,陈汤和苟参算是无名之辈,也没人注意他们都在做什么。

    “献食的事情其实也不甚忙碌,因此,汤每日也颇为悠闲,不过,就是不能随便的走动,因此也没有机会去拜见待诏,万望待诏谅解。”

    苟参听了咂嘴:“子公兄这是何言?你我在颖水共同进退,如今从颍川郡来到长安,今后更要互相帮持才是,说什么拜见的话,实在是生分了。”

    苟参自己的待诏比献食丞自由的多,待遇也好些,他却觉得做得很是无趣,更不要提陈汤这个每天负责为天子端盘子上菜的“丞”官了,想着陈汤过的就不是很惬意。

    “君况他倒是飞鸟出笼,辽东之地地广人希,物产丰富,想来此次去了,将会大有所为的。”

    两人闲谈几句,原先在甘延寿这里的祝贺的人也都相继的走了,就剩下了朱博和张猛几个,甘延寿又让人重新设宴,请苟参陈汤等人坐下。

    杨恽笑说:“我等原来不想多坐,君况这几日必然客满人乏,不过你这一去,天高地远的,不知下次见面又要到何时,所以也就厚颜再叨扰一会了。”

    甘延寿听了笑说:“大夫何出此言?不要这样说,如今这里坐的都是延寿的知己,来!今晚我们一醉方休。”(未完待续。。)
第 169 章 诱
    因为 第 169 章 、上书。干的就是杂活。

    中书的主管叫中书令和中书仆射。中书官们本来是正常的人,在武帝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汉武帝刘彻当时有一个从小结伴长大的小跟班叫韩嫣,这个韩嫣是高祖刘邦时韩王信的后人,韩嫣长的十分俊秀,美得比女人都柔媚,从小就是武皇帝的跟屁虫,于是乎武皇帝有时候就跟韩嫣睡在一个席榻上,两人之间就有些龙^阳^之^好。就有些不清不楚。

    而且,韩嫣是个正常的男人,在未央宫里厮混的时间长了,和一些嫔妃宫女就发展了一些说不清楚的关系。

    武帝刘彻对韩嫣的行为十分放纵,也许他还抱着一种玩笑和寻开心的目的,毕竟能跟一个天资说话玩乐的人不多。

    但是太后,也就是武帝的母亲王娡知道了后却勃然大怒,不能容忍韩嫣^秽^乱^后^宫,就将韩嫣逼死了。

    于是,从此后武帝刘彻将中书调到了后*宫。这些中书官们全都换成了宦官,中书仆射隶属于中书令。是内廷官吏,所以全是宦官担任的。

    凡是宦官担任的职位,前面都带一个“中”字,

    同时,武帝为了削夺丞相的职权,为了把国家权力从外朝转入内廷,也就是集中在自己这个天子的手里,加大了中书一职的权限,让中书令负责接受向天子直接上报奏谏,中书的人选都是由天子直接委任,他们直接向天子负责。

    时间长了,武帝认为宦官无后,做起事情来没有私心,所以大量的任用宦官,而中书仆射就是中书令的主要属官,这个习俗就延续下来了。

    如今天子刘询的中书仆射就是石显。

    石显和苟参在去年的朱鸟殿里见过一次,那时苟参还只是一个待罪的侍曹,虽然被刘询亲自擢为颖水县令,如今又到长安做了金马门待诏,可是和石显这个内廷的官僚却没有什么瓜葛。

    金马门待诏何止几百人,那么石显为了什么会给自己这个小小的待诏送礼呢?

    苟参信手打开了这些礼盒,里面的东西果然都不算是奢华,但是贵在独特。

    看来,石显给自己送的这份礼是用了心的。

    这时,花红就来说礼物准备好了,苟参拿了就出门,直奔甘延寿家里。

    甘延寿府门前这时果然没有了人,门子是认识苟参的,见这个小待诏去而复返的,就陪着笑,苟参也不进门,只说夜已深,不便打扰,让他将这些东西交给甘延寿就可以了,说完就走了。

    苟参一走,甘延寿在屋里就接到了苟参送来的礼物,心说这个苟参真是一个有心人,何况年纪轻轻的,未来,自然不可限量。

    苟参回去后自然又开始了他的每日锻炼:跑步、射箭,两个胳膊上绑着绳子使劲挥刀乱砍。

    第二天,苟参在待诏署看看天色,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往金华殿那里去,这一下倒是没有小黄门来迎接他了,苟参验明正身,一路靠着宫墙边就到了金华殿外。

    此时朝阳初升,果然,刘敏还没有起身,苟参就在金华殿外等候,他看着外面摆设了秋千、步打、木射、捶丸,心说这个公主要么是每日闲得无聊,要么就是玩心未退。

    苟参正在胡思乱想,内侍让他进去,说公主要见。

    苟参一眼就看到这个内侍的脸上有着两道血印,一半的脸也肿的老高,所以看起来有些不对称。

    金华殿里有些碧宇生辉,公主住的地方果然非同寻常,苟参刚刚进去到了内庭,就传来刘敏的声音:“苟参,你昨个给本公主的那个风筝被风吹跑了,你赶紧给本宫再做一个来!”

    内庭里一番馥郁的香味,这种香味像是少女的体香,又像是女孩子化妆时所用的颜色和粉饼散发出来的香气,很是好闻,苟参的心不由的急速跳了几下,他看到了刘敏这会正趴在凭几后面,有两个宫女正在给她梳头。

    “刘敏难道刚刚的睡起来?”

    也不知道是因为刚刚睡起,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刘敏看起来非常的慵懒。她黑黑长长的头发披散在一边。脸因为刚刚的洗过。红润的像是刚才刚才在外面看到的朝霞,大大的眼睛直愣愣的看着苟参,一只洁白的手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