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皇帝询问,殿里大臣都议论纷纷,刘询等内侍将热参汤端给了邴吉,瞧见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赵充国瞧着自己,就说:“营平侯,你来讲讲这件事该怎么办?”
营平侯赵充国,字翁孙,此时已经七十多岁,听到皇帝问自己,早就按捺不住:“想得美!那不可能!”
“皇上,于公,匈奴野蛮之邦,嗜血成xing,少教化,狼子野心,几百年来经常对我们大汉进行袭扰,残害我大汉百姓,实在是一个不知廉耻为何物的种族。”
“于私,臣早年随着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被匈奴团团围困,没有粮食,没有水喝,可谓箭尽粮绝,几乎身死其中,幸将士们勇猛,以一当百,最终充国带领壮士百余人突围陷阵,此乃平生之耻辱!”
“如今,匈奴内乱,国力减弱,噢,他们还jing明着呢,如今不行了,就想和我们搞什么世代友好了?早些年干什么去了!”
“老臣以为,趁他有病,就要他的命!跟强盗讲仁慈,那是对自己残忍,老臣愿意带领我大汉铁血男儿,千里驰援,势必将匈奴部族一举踏平,一绝后患,永保我大汉疆土太平!”
赵充国一席慷慨激昂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大家都纷纷支持,刘询看看众人反应,问:“御史,你怎么看?”
御史大夫萧望之美髯飘飘,高鼻大眼,天庭饱满,身材挺拔,听到皇帝问询,出列沉声说:“皇上,臣以为,此时不可与匈奴打仗结怨,而应该答应匈奴使者的请求,和他们做友好邻邦。”
萧望之的话一出口,宣室殿里又是一番乱哄哄的议论声,声音却比刚才要大得多,赵充国对着萧望之瞪眼,刘询就问:“萧大人此言何解?”
萧望之说:“皇上,不久前匈奴握衍朐鞮单于曾经派人来长安,称我大汉朝皇帝陛下是他的兄长,他愿意对大汉俯首称臣,且不管握衍朐鞮单于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如今握衍朐鞮单于刚刚死去,握衍朐鞮单于的堂兄屠耆单于又派使者前来重申对我臣服之意,如果此时我们发兵讨伐之,便是伐丧,就是不义之兵。”
萧望之刚说到这里,有人就笑嘻嘻的说:“是啊,我们是不义之兵,当年冒顿这个老家伙平城围困住了我高祖皇帝,还写国书羞辱吕后,冒顿咽了气之后他的儿子老上稽粥单于,带着正义的兵士悄悄绕过长城,一把火烧了我们大汉宫殿,嘿嘿嘿嘿,我们是大大的不义之兵呐!那匈奴可就好得很呐。”
萧望之看过去,这个说话吊儿郎当yin阳怪气的是负责守卫宫殿门户的宿卫之臣光禄大夫杨恽。
杨恽位列九卿之一,他的父亲杨敞曾经在刘询刚当皇帝的时候担任过大汉丞相,而杨恽的母亲司马英是司马迁的女儿,朝中大臣多数和杨恽私交甚好,所以他的话一说出,自然就有人和应。
萧望之皱眉说:“杨大夫的话有失偏颇,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我大汉国力不能与一百年前同ri而语,匈奴哪里还能再对我们大汉用强?”
“那照着萧御史的意思,我们大汉要是国力不如匈奴,那些家伙就可以对我们用强了?”
杨恽这个人从来做事都是随心所yu,没有章法可循,萧望之觉得杨恽今天有意和自己捣乱,纯粹就是为了反对自己而反对,于是不理他。
萧望之对着刘询说:“陛下,臣读《chun秋》,内有记载:晋平公时期,晋国大夫范宣子率军伐齐,至边境,听闻齐灵公死了,就撤军而返,这叫不伐丧,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如今握衍朐鞮刚刚崩殂,我们不顾其他而兴兵征讨,不但是不义之兵,受到别人嘲笑,而且恐怕劳而无功。”
【注:《chun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以来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
第54章朝堂争论(二)
萧望之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杨恽就笑:“什么崩殂,握衍朐鞮是自个用刀子抹了脖子,自杀的好不好?”
萧望之不理这些,继续说道:“我大汉泱泱大国,素来行礼仪、倡导教化,岂能和蛮夷之邦国一般见识?”
“因此,臣窃以为,如今我们应该告知匈奴屠耆单于派来的使者,答应他们的和谈友好,并且派人去匈奴去慰问,赠送粮食物资,救助病弱,宽慰匈奴民众,彰显大国风范。”
“陛下,仁者无敌,以德服人,这才是王者之道,德之盛者也。”
萧望之的话说完,重新站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刘询没有说话。
杨恽瞧着萧望之笑笑的说:“萧大人,你这和谈友好,去匈奴慰问,赠送粮食物资,彰显大国风范的话,也就是在今天说说,不然,呵呵。”
萧望之纵然一再对杨恽忍让,这会也被惹起了火,不禁问:“杨大人,不然怎么?请赐教。”
杨恽听了萧望之的话却看向一边,不吭声了。
萧望之一向以有涵养闻名于众人,此时却对杨恽没了耐心,刘询看在眼里,心里好笑,就问:“杨恽,你有话就说,语出一半而返,吞吞吐吐,却是何故?”
杨恽听到皇帝问话,就站了出来:“皇上,臣并非故意说话留一半,只是实话说着不好听、太刺耳。”
“臣一心为公,虽然不能熟读chun秋,但是从来励志做一个谦谦君子,有些话害怕萧御史误会,所以就不说了。”
“哦,你说说看,依朕以为,萧御史不是一个呲牙以报的人。”
杨恽听了刘询的话,就说:“皇上,臣领命。”
“萧大人,皇上要我对你说,我就直说了,握衍朐鞮几个单于窝里斗,属于弟兄们打架,死了的好,咱们不看热闹也就是了,你却说给他们送粮食。”
“这些言语,也就是在如今,圣上宽容,不和你计较,要是放在从前,别人答应不答应,恐怕张骞、苏武等人就不会答应!”
杨恽一说,宣室殿里顿时哗然。
张骞,字子文,汉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拜中郎将,出使乌孙,至大宛、康居、大夏等国,被匈奴单于囚禁数十年才婉转回到大汉。
苏武是汗武帝时大将军卫青的部下苏建的儿子,在四十岁时以郎官的身份持皇帝旌节出使匈奴,但被匈奴王扣留,被逼牧放羊群,匈奴单于扬言要公羊下崽才释放他回国。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四十岁出使匈奴,六十岁才返回大汉,当时大汉举国民众夹道相迎苏武回国,国人皆以国士之礼对苏武。
杨恽冷然道:“张骞,我就不说了,苏武苏典属国以使者身份被匈奴人擒拿,囚于北海郡,十几年无论酷热严寒,只有一件单衫蔽体,吃的是老鼠、野果、草根,遥望长安,心何凄凉!”
“赵老将军也在殿上,请大家看看,赵将军当年和匈奴鏖战,身上有多少处刀剑伤口?这些伤口又是从何而来?”
“难道我们要好了伤疤忘了疼?如今,匈奴内部耗战连绵,无暇和我们打仗,就用称兄道弟的方式来麻痹我们,我们正应该一鼓作气,将他们全部歼灭才是,萧大人却无视了国仇家恨,说什么大汉国是仁义之邦,礼仪待人!”
杨恽摇头:“礼仪待人也要看对谁?人家是豺狼,你给一本讲解礼仪的书,畜生能懂吗?不如带上鞭子,驯服不了的,打杀了就是!”
萧望之听了就要反驳,赵充国出列大声叫道:“臣请皇帝下令,准许老臣带兵攻打匈奴,踏破匈奴王庭!”
一时间大殿里群声激昂,热火朝天,支持要打匈奴的呼声高涨。
苟参在宣室殿外被冷风吹着,心说难道长安也要下雪了,里面的争论不知要到什么时候,这就是大汉朝的朝会?和后世菜市场乱哄哄的情形也差不了多少。
这个皇帝也不知要等多久才召见自己,这些大臣喊着要打匈奴,可是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萧望之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一些,才重新扬声说:“照着杨大夫的论调,当初匈奴渠都隆单于领着匈奴部族投降我大汉,我们应该拒绝才是。”
武帝之后匈奴各部混战不休,屠耆单于兵败自杀,屠耆单于手下的渠都隆单于领着屠耆单于的小儿子姑瞀楼就投降了大汉。
听到萧望之这样的说辞,杨恽又恢复了笑脸,对着萧望之说:“他们可以对我们投降,而我们却不能去对他们搞什么以德服人,要是如今匈奴的五个部族单于全部投降我们大汉,我们何乐不为?乐意而至!”
“但是给他们送粮食,那是墙上挂门帘,没门!说的重了些,那就是资敌,难道等他们吃饱了缓过气再来打我们?”
“对!杨大人说的有理!”
“不对!我支持萧大人,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国之大事,以德服人才是正途……”
刘询看众人争论不休,就问廷尉于定国:“于爱卿,你怎么看这件事?”
廷尉是九卿之一,管理刑狱司法之事,于定国方脸卧蚕眉,听刘询问自己,就低头回答:“此事重大,请陛下恕臣一时难以决断。”
刘询想了一下问:“左冯翎何在?”
左冯翎和右扶风、京兆尹一样是管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听皇帝叫自己,左冯翎官吏韩延寿急忙走了出来,躬身“喏”了一声。
刘询张口就问:“爱卿从东郡太守调任左冯翎,已经有了一年之久,你对匈奴使者之事,有什么想法?”
韩延寿一听就说:“皇上,臣不懂兵家,但匈奴和我们大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