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情殇之等云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情殇之等云来-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莲心:万无一失。

    皇后点头。

    后来,芸儿才知道是元佐找的解药,救了自己。

    元佐起初不愿意告诉芸儿详细,后来被芸儿纠缠不过,才说了实情。

    元佐快马加鞭,到了华山脚下,在主峰的山脚下发现了一处茅房,进去一看,空空无人,只有一口大棺材,元佐起先还以为老夫子已死,好一阵子伤心。

    后来发现,门前面对山峰的地上,坐了一个老者,老者头发胡须皆白,端坐在地,地上铺了不少的枯草。

    元佐向老者说明来意,老者不理他,连眼睛睁都不睁,元佐用尽了所有办法,许诺他高官,金钱,美女,老者皆不为所动。

    元佐气得要拿刀杀他,这是老者开口了:我暂时还不能死。

    元佐无可奈何,只好跪下求他,过了一天一夜,老者终于开口了:你抬头看。

    元佐抬头看,山崖中间的位置有一棵树,树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太高了,看不清。

    那是我的妻子,我年轻时一心学医,总是云游四海,尝遍各种草药,我的妻子总是一人在家,独自养家,独自带孩子,后来孩子大了,走得走,嫁的嫁,老太婆开始孤单了,她就等我,等我,怎么等都等不到,她就慢慢的爬上去望,终于有一天,老太婆爬上山后,再没有力气走下山的路了,她就跳了下来,结果挂在了半山腰的树上。

    我老了,走不动了,回来了,可老太婆却挂在那上面下不来了,我爬啊爬啊,从上面下不去,从下面又上不去。我老了,没力气了,爬不动了,我只能坐这里等,我也不知道等多少年了,老太婆的骨头稀稀拉拉的往下掉,掉一个我就捡一个,你看,我还铺了厚厚的草,我怕摔疼了她。

    元佐听的心疼。可老者就像说别人故事一般的平静。

    就差一块了,就差一块,我的老太婆就齐全了。我在等。我在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年轻时候不懂,现在懂了,所以我准备了一口棺材,生不同床,死当同穴。

    元佐望着老者,觉得实在可怜,便自己攀了悬崖,上去拿回了老太太的遗骨,交给了老者,老者很感激元佐,所以给了药方和药草。

    后面的事,元佐轻描淡写,其实那有那么简单,如果如此顺利,元佐就不会片体鳞伤了。元佐没有告诉芸儿,自己前前后后爬了十八次,就是说摔下来十七次,到十八次才成功的。

    芸儿用手抚摸了元佐的脸,疼不疼。

    疼。元佐不掩饰。

    不痛,不痛,给芸儿痛。元佐笑,这算什么,魔咒啊。

    谢谢你,元佐。芸儿除了谢谢,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了。
第二十八章比武
    皇帝军队还未到达驻地,京城来报,皇太后薨。皇上连夜拔营回京,替皇太后举行国丧。

    皇帝悲切,下诏书,为皇太后举行国丧,赐陀罗经被。京城所有寺庙点天灯,诵经七七四十九天,宫中宝华殿,诵经一百天,日夜交替,一刻不得停歇,以为皇太后超度。

    皇帝亲书蓝笔诏书,民间半年之内不得嫁娶,皇室宗亲一年之内不得管弦丝竹,不得娶妻纳妾,酒肆茶馆不得张灯结彩,零零种种列了十八条整。可见皇帝对其母感情至深。

    皇帝亦亲自斋戒三日,沐浴更衣,与宝华殿的高僧一起诵经。

    宫中妃嫔,太监,宫女,一色的丧服,妃嫔不施粉黛,去金除银,素食度日。太监,宫女,大气不敢出一声,为恐一时不慎,丢了性命。

    花蕊夫人自然也需要陪伴皇帝皇后诵经,芸儿整天跪得腿都青了,也不敢声张,幸好,德昭送来的药多的很,可以慢慢用,未雨绸缪,还是挺有道理的。

    这一日,皇帝正殿接见契丹使臣,契丹听闻大宋皇帝丧母,特来悼念。

    来人,一个是契丹可汗耶律德光的四王子,一个是契丹的武将,自称,多罗里。吊唁结束后,皇上特意设素斋宴款待使者,感谢契丹使臣的远道而来,虽然,契丹吞大宋十六州确实可恨,可两国交战,不杀使者这是千古的规矩。

    契丹人此次前来,也就是想一探大宋的国力和意图,因为两国之间的战争再所难免。

    李处耕将军的眼神,是灼热的,灼热到几乎可以杀人的地步,这眼神一直停留在契丹使者多罗里身上。

    不管他怎么打扮,不管他胡须长多长,他就是化成灰,李将军也不可能认错的,没错,他就是前朝的叛将李达。

    当年李处耕将军本是李达的部下,一次与契丹交战后,李达和李处耕被俘,李达投敌,李处耕誓死不屈,后来机缘巧合,寻了机会才逃了回来。对朝廷,对外,李处耕将军一直宣称李达下落不明,其实只是觉得丢人罢了。

    后来赵匡胤称帝,前朝的事情再无人提起,大家也就忘记了,可,李处耕将军怎么能忘?到死都不能忘?

    李处耕将军端起酒杯,走到李达面前:本人姓李,将军贵姓?

    契丹人笑,大宋的武将好健忘,刚刚已经说过了,这是我契丹的多罗里将军。

    李处耕不理会旁人:将军是契丹人吧?可懂我汉字?可知道这个李字怎么写?

    李达不语,端起酒杯:也读汉书,不甚了解。

    李处耕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将军可有意学学,末将愿意交将军写这个李字。

    皇上不明白其中的缘由:李将军,今日是不是喝多了。

    李将军转身跪拜皇上:启禀皇上,臣与多罗里将军一见如故,想约多罗里将军明日校场比武,请皇上恩准。

    皇上一时更不明白怎么情况了。

    李处耕转头看李达,轻声:我们的账该算算了。

    李达应战,皇帝也只得同意,切磋切磋,不伤和气。其实,皇帝也十分憎恨契丹人,吞我国土,杀我良民,抢我财务,恨不能自己拿刀砍杀,如今,借比武杀杀他们的锐气也好。

    晚上,有人送一封信给芸儿:明日校场,头戴玉簪,观父战。切记。

    这一日,皇上与花蕊夫人坐正中,两旁有侍卫与侍女,底下两边东西为大宋和契丹的众臣。古代东为上,所以,大宋居东,契丹人居西。

    因为德昭和元佐都来了,所以芸儿便站在他们后面观战,芸儿虽然不明白父亲的用意,但是还是把父亲留给自己的玉簪拿出来戴在了头上。

    李处耕将军只穿了布衣,未着盔甲,看看装备整齐的李达,将军笑:我等只是切磋切磋,将军何必如此兴师动众,不如像我这样,脱了盔甲到来的洒脱些?

    李达知道李处耕必定是意在取自己性命,可众目睽睽之下,如果不脱,反而显得自己为人胆怯,且关系两国的脸面,只得脱了盔甲,轻装上阵。

    两人都用大刀,李将军刀锋一转,大刀发出呼呼的声音,直奔李达而去,李达竖刀拦截,刀刃相碰,火花四射,李将军:这一刀是为了那些曾经跟随你浴血杀敌,留尸荒野的将士们。

    李达沉默。李处耕抬刀,手腕轻轻一挑,大刀从上往下直劈李达的肩膀,李达横刀抵挡:这一刀是为了云儿的母亲云秀,她等你一辈子,到死都不知道你已经叛国了,还一直以为你是个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英雄。李达惊慌:她,她过世了吗?芸儿是谁?李处耕不答,李达奋力推刀,李处耕后退数步。

    你告诉我?云秀走了吗?云秀是芸儿母亲的小名。

    李处耕咬牙切齿:与你何干。她是我的夫人。

    什么?

    一听这话,李达的刀如游龙一般,奔李处耕而来。一股凌厉之极的寒风伴随而来,李处耕将军并不躲闪,挥刀迎了上去,如天崩地裂般的声音,周围的所有人都捏了一般汗。

    两人斗了几十回合,眼见李处耕将军越来越占上风,就在将军要胜之际,契丹四王子大喊一声“将军住手”。李处耕将军停手,李达却趁机反刺过来,这一刀正中将军右臂。鲜血一下子就映红了衣服。

    一见父亲被刺,芸儿第一个冲了过去,奔跑中的芸儿,头顶的玉簪反射太阳的光芒,一闪一闪,晃进了李达的眼里,芸儿与她母亲长得是如此之像,简直一模一样,芸儿抱住父亲,愤恨的对李达说:你是小人,明明喊停了。

    李达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有一肚子的话想问,想说,却不知道如何开口,面色痛苦。

    李处耕听到这句话,笑了,大笑,比自己赢了比武还要开心。

    后来皇帝也问过芸儿,为什么奋不顾身的就冲出去了,芸儿不想说出自己的身份,只说以前玉坠一事,得李将军求情,一直感念在心,况且是契丹人使诈,自己气愤不过。

    皇帝哈哈大笑,你个黄毛丫头,竟然一知道感恩,二知道家国情怀,满口赞许,到底是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不免嘉奖了一番,此事也就过去了。

    。。。。。。。。。。。。。。。。。。。。。。。。。。。

    李将军府

    晚上,芸儿来看父亲,太医已经来过,说只是点皮外伤,没什么要紧的,将养几日便也没事了,芸儿放心。

    多年的隔阂,芸儿面对父亲不知道说什么:你,没事,我就回去了。元佐还在外面等我,芸儿比划了一下。元佐送芸儿来的,芸儿一人出宫多有不便。

    李将军屏退了下人:芸儿,有些事情,是时候告诉你了。将军拿出一个锦盒,递给芸儿,芸儿打开,里面是满满一盒的书信,芸儿认得母亲的笔迹,这些全部是母亲写给父亲的。

    你拆开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