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之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东晋之初-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恩,”望见侍女手中的捧着的纸匣,司马绍笑道:“这是阿初你今日习的字?”

王初点头称是。

司马绍道:“我前几日新绘了一副画,总觉得有哪里不妥,却又说不上来。老师不在建康,哪日拿过来你帮我瞧瞧。”

王初前世算是有些美术功底,这一世又因王家注重书画而得以继续练习。所以现在她的书画之名在江东也算数得上来,但比之司马绍却还差了那么一点。

王廙书画为江东第一,而整个江东,司马绍的画功只排在他的老师王廙之下,哪里会需要王初替他评看。

只不过前些日子建康下了一场大雪,司马绍独自走在漫天的雪花里,忽然想起有一年下雪,他来找王初。刚巧看见王初披着一件白色的裘衣,不顾天寒,踮着脚赤手在雪中折红梅。梅花树上的积雪漱漱地落进她袖子里,她却开心地笑出声来。那时她的笑声是那么清脆,笑容是那么的感染人心,恍若天上的仙子,山中的精灵。一时心有所感,司马绍便提笔将那时的场景画了出来。

自画成后他便一直想送给王初,但又不知该如何送给她才不至于落了俗套。方才看见王初侍女手中的纸匣,他灵机一动,便寻出了这么个借口。

王初当然知道司马绍的书画之名远在自己之上,她推辞道:“你的画哪里用得着我来品评。”

“这话等你帮我看过了再说也不迟。”司马绍笑道。

王初犹豫了一下。道:“好,过两日你带了画来便是。”

“咱们就是这么说定了。”司马绍道,他心中欢喜,待阿初看见那副画,一定会像自己一样回忆起当年的无忧无虑来,说不定也会想起她与自己、阿弟三人那么开心的年少时光。

看王初点头。司马绍的嘴角止不住的上扬,他回头给他身边那人介绍道:“这位便是我对你提过的王大将军之女,她的书画可是千金难求。”

那人一听,忙夸赞道:“温某虽是初至建康,然女郎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不寻常。”

原来这便是新来的使者了,王初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他一眼,这使者才来了建康几日便摸到了司马绍的门路,还能说动司马绍亲自领着他来见王导,想必自有他的能耐。而他来找王导,大概还是为了发兵长安之事,王初自问没有能力促成此事,更不愿与之深交,便保持着客套的微笑,道:“使者过誉了,初实在愧不敢当。”

司马绍听见旁人夸赞王初,却比夸赞自己还高兴,他笑道:“阿初不必自谦,在这建康城中,有哪个不知你的大名?”

旁边那使者附和道:“世子说的是,女郎何必自谦。”

“过奖过奖,”王初微笑着扯开话题:“不知使者如何称呼啊?”

“鄙人并州温太真是也。”

“你便是温太真?”王初惊讶道,

这位自称温太真的年轻男子愣了一下,笑道:“女郎认得温某?”

司马绍亦是惊讶地看着王初。

这位温太真王初还真是知道,她素有看书马虎的习性,但从前看晋书的时候,因为这温太真的太真二字与杨玉环的字相同,所以她便很轻易的记住了这个人的字,顺带着也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温峤。

原来他不是司马邺派来的使者,却是从并州而来。只是他怎么现在就来了建康?晋书上明明记载着他明年六月才来到建康的。

此时也来不及细细思量,面前的这两个人正一脸疑惑的等着自己回答呢,王初绞尽脑汁的回忆着自己曾看过的有关温峤的记载,有了!她一笑,道:“君在刘司空手下任职,又是刘司空之甥,初一向敬仰刘司空,自然知晓君之大名。”

王初说的刘司空,便是那位与祖逖一同以闻鸡起舞一事闻名后世的刘琨,他是少数几个至今仍留在中原抵抗外敌的大将之一,天下莫不为之称道,以他的声望,王初知道他自然是在情理之中的。

听了王初的解释,温峤不疑有他,笑道:“女郎果然非同一般,寻常女郎莫说识得温某,怕是连司空都不知晓呢。”

这话说的夸张了,在这等乱世之中,名将的名字比皇帝的名字流传得还要广,皇帝可以被替换,但不管哪个人做皇帝,能打仗的将军却是无法取代的。像刘琨这样征战一方的大将,估计随便一个三岁的孩童也能说出他的事迹来。

然而司马绍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王初知道刘琨不奇怪,可若说她对刘琨景仰到连他外甥是谁都一清二楚的地步,那是绝不可能的。毕竟温峤只是刘琨手下一名属官,虽亦有战名,却绝不可与刘琨同日而语,王初虽目光敏锐,但毕竟不在中原,怎么可能连温峤的名字都听过?

他的疑惑不仅未曾打消,反而更多了一重:“阿初你——”

“两位不是要找我阿叔吗?”见司马绍面上疑惑之色未去,王初知道他要问的话定然也会令本来已经打消了疑惑的温峤再度起疑,所以忙截住了司马绍的话。不等司马绍回答,她又向着站在一边的侍从问道:“阿叔可是在等着了?”

那侍从感激的看了王初一眼,忙道:“正是呢,世子,温右司马,这边请。”

他正等得心焦,外头天寒地冻的,他可不像这些贵人们有那么好的裘衣护着。原想着送了琅琊王世子与这位并州来的使者到了王导那儿,自己也好回去暖和暖和,哪知这琅琊王世子一见自家小娘便有这么多话说,腿都冻麻了,这位世子却丝毫没有要随自己去郎主那里的意思。

“竟叫两位在这冷风里站了半天,”王初脸上露出自责的神情,口中又道:“阿叔知晓了又该责怪我待客不周了。”

“难道我还会到军咨祭酒那里告你的状不成?”司马绍笑道。听见王初都这么说了,他便将心中的疑惑暂时压下,心想说不定她是听王敦或者王导提起过温峤,既然她不想当着温峤的面说这件事,那等过两日自己来送画的时候再单独问她就是。

王初松了口气,笑着催促道:“两位快请,别耽误了正事。”

“阿初你不是也要去见军咨祭酒吗?随我们一道去吧。”司马绍道。

“我这事不急,还是你们先请吧。”王初道,北伐这样的军国大事,哪里她说话的余地,况且她也不想瞎掺和。

“随我们一道去吧,我也想听听你的看法。”司马绍诚恳地说道。

看来司马绍倒是诚心地想叫她同去,这下王初纳闷了,从前司马绍来找王导议事的时候若是碰巧她也在场,他们大多不会刻意避着她,有时也会询问她的意见。但主动邀请这还是头一回,难道这件事有什么玄机不成?

第一百零三章 国之存亡

太阳刚出了一会儿便又隐去了,灰蒙蒙的天空下,北风肆无忌惮地穿行在偌大的院落里,似乎在向行走在院中的众人宣告这是一个相当寒冷的冬日。

看司马绍执意邀自己同去,王初亦生出几分好奇,三人随着侍从一道向王导书房行去。

铺在通向书房小路上的青砖冻得硬邦邦地,似乎脚下稍一用力它便会脆裂开来。冰凉地耳环随着前行的节奏摇晃着,有一下没一下地贴到面上,直冰到人心底,王初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裘衣。走在她身旁的司马绍察觉到她的动作,口中不曾有何表示,只是有意无意地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怎得连这点事都做不好,留你何用!”三人刚走近王导书房,便听到一声压着怒火地呵斥声传入耳中。

三人俱是一愣,王初蹙着眉暗自思忖道:王导的脾气何时变得这般暴躁了?她抬眼看向那引路的侍从,侍从会意,他快步走到房门前,扬声禀告道:“郎主,琅琊王世子,温右司马与小娘到了。”

房内王导的声音立即消失,随后便响起了细碎的脚步声。御寒的帘子一掀,一个眼睛红红地侍女当先走了出来,王初心知这便是方才遭到王导训斥的人了。

那侍女看见王初注意自己的眼睛,慌忙低下头。她向门前的三人见了礼,又走到门边将帘子拢到一旁,整个过程她一直低着头。王初还在观察着那侍女,下一瞬,便看见王导走了出来。

他面上带着恰到好处地笑容,温和地招呼道:“太真,世子,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司马绍是王家常客,自小便随意出入惯了,几乎跟自家人没什么两样。王家对他也不需过于客套。那么,王导所谓有失远迎的对象其实只是温峤一人了。

此地南人礼节简省,但做为南迁北人的王导多数时候还是保持着北人迎客至门的礼节,特别像温峤这样远来的客人。按说不该如此简省礼节。王初心下明白,王导这番作态只怕是为了向温峤表明自己的立场,在一开始便先给他一个软钉子,希望他会知难而退,也省却王导再多费口舌。

温峤爽朗地笑道:“王公,南人礼数简省下官亦素有耳闻,咱们现下既然是在建康。下官深以为入其俗,从其令便可。”

他表面上做出没有听出王导言下之意的样子,在话里却毫不客气地指出王导礼数不周。王初心中暗笑道:若是对面的人是王敦,只怕他是绝不会容温峤如此张扬的。不过王导从不是个爱斤斤计较的人,况且他向来惜才,这温峤看来应是清谈好手,这样的人若是能与王导站在同一立场上,应该会得到他赏识才是。

“太真所言有理。”王导一笑,果然并未在此纠缠,他虚手做出请的手势道:“外头风寒。两位快请进来说话。”

招呼过客人,他才顾得上问王初:“阿初怎得也来了?”

“方才在前边碰到了,我便邀了阿初一道过来。”司马绍怕他责怪王初,便忙出声替她解释道。

“既是如此,阿初也进来罢。”

听王导这么说,王初冲司马绍一笑,表示自己领情了。

王导进门之前对那个打帘子的侍女吩咐道:“待小娘进来,你便可退下了。”

“是。”那侍女垂着头低声应道,听起来还带着些鼻音。

等王导他们都进了门,王初也准备进去。刚跨进一只脚,她忽然想起一事,便又退了出来。

王初先是叫过随自己前来的侍女,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