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种布阵方法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先排两排的藤甲兵在前,接着是一排火枪兵,最后又是一排藤甲兵。当然,火枪兵那排的两侧也各站一个藤甲兵。

    说白了,就是用藤甲兵将火枪兵团团围住在中间。就是这样,一共四排士兵作为一个作战单位一起行动。前面两排藤甲兵负责正面厮杀,中间的火枪兵负责远程射杀。后面还有一排藤甲兵护着后路。

    由于现在是巷战,没有多少开阔地,这次每一排就以班排为单位,四排组成一个战斗单位。在狭窄的地方,每一排就是十个人,四排一共四十人就组成一个战斗单位。

    到了开阔一点的地方,有条件展开的话,这些小的战斗单位就组合起来,以一个排30人为一排,这样一个战斗单位就是120人。

    很快,各个班排就将队型排列好,鄂焕一声令下,部队就出发向着东吴军集结之所冲过去。

    东吴军本来是打算集结后就去进攻敌人的,所以在这个临时集结的场所没有做任何的防御措施。没有防御工事,甚至连负责防守的士兵也没有分派。

    所有部队乱糟糟的东一堆西一堆,聊天打屁的有之,抱怨不断的有之,更多的是在哈欠连连,甚至找地方斜靠着打瞌睡。谁半夜被叫醒能有个好心情和好精神?

    蜀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编好队,一头冲进毫无防备的东吴军中的。东吴军登时像炸了窝的蚂蚁,仓促之下应战,平时的战斗力十成里发挥出来的不过两三成。

    战斗呈现一面倒的态势,蜀军每个战斗单位就像一部割草机,或者说是推土机,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几十个战斗单位,就是几十部推土机、割草机,在战场上纵横来去,东吴兵被一茬茬割倒。杀戮最多的是前排的藤甲兵,而论起杀戮目标的价值,却是火枪兵占优。火枪兵一上来就专挑东吴军中的各级军官狙杀。

    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目标,他们往往叫上身边几个人一起集火往目标身上招呼,以保证狙杀效果。东吴军第一时间就损失了大量各级军官,指挥系统登时瘫痪,本来够乱的部队就更乱了。
第三十六章 被发现了
    第三十六章被发现了

    五名当柱子托住地道口“盖子”的队员将“盖子”往外一掀,一个一丈见方的地道口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八名工程兵抬着四个预先做好的阶梯分别放在地道口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四个阶梯用厚厚的木板做成,绝对可以经得起几万次踩踏。

    地道口其实很浅,只有齐胸高,正常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在两、三秒内翻身爬上去,不过消耗一点体力是一定的。对于穿着藤甲的士兵可能就麻烦了一点,毕竟藤甲是个笨重的玩意,穿着它行动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折腾个十秒八秒的怎么也能上去了。

    有了这四个楼梯就不一样,士兵们从蜀营中小跑进入地道,一直小跑到这个地道口,根本不需要多做停留,可以继续跑上地面。这样不但可以使士兵通行的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也为士兵节省一点体能。

    别小看这一点点体能,这场大战,一定会是一场苦战,持续时间会很长,对士兵的体能要求很高。所以,在任何小改进能节省体能的地方,蜀军都尽量做到最好。这样在每个小细节的地方节省一点点体能,汇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源源不断的士兵通过这四个阶梯冲上地面,首先是特种部队的队员,他们都手持招牌式的马弩,迅速占领附近的制高点和有利地形,在周围布防、然后开始狙杀附近负责瓮听的东吴士兵。

    接着上来的是一队弓弩兵,他们迅速接管了特种兵占领的制高点和有利地形,代替他们在附近布防。

    然后上来的是一些藤甲兵,他们手里还抬着一些拒马、鹿砦、沙包之类的东西,他们利用这些东西迅速在周围构筑防御阵地,能不能守住地道口,就看他们了。

    最后是大队的藤甲兵和火枪手轮番从地道口跑出来,他们才是今晚的主战部队。当然,他们上来后暂时还未发起进攻,只是先按编制集结起来或构筑防御工事。

    他们先不发动全面进攻原因是,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被东吴人发现,所以并不着急投入作战,准备得越充分对己方越有利。

    现在唯一还在作战的部队就是最先上来的特种兵部队,他们如同幽灵一般从地道口往外扩散,不断暗杀清除附近的东吴兵,包括瓮听人员、固定岗哨守卫还有一些进入他们作战半径的巡逻兵。

    “啊……”一身凄厉的惨叫响彻夜空。一名东吴岗哨兵被特战队队员狙杀前发出了一声惨叫,引来了无数目光。

    一队巡逻兵听到惨叫,加快脚步往这边跑来,刚才偷袭失败的特种兵叫了一声“倒霉”,迅速举起手中的马弩,向这队巡逻兵攒射过去,一个他的同袍从旁边的掩体中钻了出来,也加入了射击行列。

    这队巡逻兵在两具马弩连绵不断的打击下,不断倒伏在地。可是还是晚了,即使这两名蜀军特种兵反应再快,补救措施再及时,马弩的发射速度迅捷,也无法在一时间杀死一队的巡逻兵。

    拿铜锣的巡逻兵正好在队伍的后面,在他被射杀前,手中的铜锣敲了三下。三下铜锣响已经足够,更何况还有两个巡逻兵在被射杀前喊出了“敌袭”两个字。

    安静的夜晚,神经一直紧绷的东吴军,这三声铜锣声和“敌袭”喊声,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很快有远处的东吴兵看到这边出现异状,有敲响了铜锣示警的,也有叫喊起来的。越来越多的东吴兵开始叫喊起来。同时,越来越多巡逻兵向这边聚集。

    被发现是意料中的事情,这么长时间才被发现已经超出蜀军很多将领的预计了。这个时候,蜀军已经有将近五千人上到地面,还有更多的人源源不断地通过地道小跑过来。

    五千人已经足够组织一场规模不小的防御战了。现在这五千人正是如此,他们迅速在附近占据有利地形,构筑防御阵地。其实要防御的话,五千人都是多的了。这里是市区,有很多街巷,街巷两侧有很多房子。

    这些房子就是天然的防御工事,其作用与城墙无异,只不过是这些城墙不是连贯的而已。即使是这样,东吴人要进攻到地道口,也只能通过一些窄巷而来。这样的话,东吴人就无法大军展开,每次冲过来的人就很少,对于拥有火枪这样远战神器的蜀军来说,这无异于送上门来的活靶。

    蜀军在一些位置布上拒马鹿砦,一些地方堆放沙袋、土石,将整个防御阵地构筑得更完美。至于在哪里做什么布置,这些都是在战前就计划好的。

    热气球侦察兵将这一带的地形画得很详细,战前的军事会议就已经计划好哪里需要堆土石,哪里需要扒房子,哪些需要怎样怎样改造。

    所以这张作战图就像一张建筑施工蓝图,到处都是土木工程的标注。战前除了计划好哪里需要改造外,还分好了工,那队人负责那一区段的工事都是详细分配好的,他们一上到地面,就直奔自己负责的区段,三下五除二就将事情完成。

    所以,在东吴人反应过来前,蜀军已经将防御工事大致构筑完成。第一个钻出地道的大将是鄂焕,这次主攻主要就是以他的第三师为主,兀突骨可是抢着要来的,可惜他的第二师在上次被东吴军偷袭的一战中损失惨重,新补充的兵员训练时日还短,战斗力上比不上第三师,只好让鄂焕先上。

    为此,气得兀突骨哇哇叫,还摔碎了几个酒碗。第二员大将是关兴,他带领他一个团的火枪兵已经全部上到地面,现在正摩拳擦掌准备大战。

    “报!”一个传令兵飞快跑到鄂焕和关兴面前,单膝跪下抱拳道,“热气球传来消息,西北方向过来了一队东吴兵,约两千人的规模,约10分钟后可到达,其他情况尚不可知。”

    这就是有预警机的好处,可以随时掌握敌人的动向。就在刚才,热气球上的侦察员看到西北方向一条火龙蜿蜒而来,按照东吴人的习惯,约每隔两人就有一人手持火把,据此,侦查员大致推测出这支部队约有两千人。

    当然,毕竟是晚上,不可能看得很清楚,是不是有其他情况尚不可知。不过这也已经比两眼一抹黑的东吴人强多了。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有敌人进城了,到底进了多少敌人,具体位置都还一无所知。

    热气球马上用灯号将侦察到的情况通知地面,现在热气球上的信号灯一共有红、绿、黄三种颜色,正是靠着这三盏灯的组合变化,传递着各种复杂的信息。

    这是由刘厚组织学院一批研究员研究出来的编码系统之一。类似的编码系统还有旗号、烟花信号等。

    而事实上,这支先过来的东吴部队是自行过来的,东吴的指挥部刚收到蜀军入城的消息,还没有来得及调兵遣将。这支部队是离得比较近的一支部队,他们收到蜀军入城的消息后,还没等指挥部发来命令,领军的将领自觉事态严重,就自行决定先过来顶住,他这是抱着做炮灰的必死决心前来的。

    由此可以看得出,这些东吴将领的军事素质其实是很高的,短时间内就判断出局势,并且不拘泥于军令,自己认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就先去做,主观能动性很强。可惜,他们今天遇到的对手实在太强了,比他们以往遇到的任何对手都强大百倍。

    鄂焕听到传令兵报告的信息,二话不说,下达了命令:派第六营过去阻截这支最先到达的东吴军。

    一个营五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