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阿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我是阿斗- 第4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既然电报装置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刘厚为什么还不将之推广使用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电脉冲信号无法实现长途传输。这个年代还没有什么半导体,也没有电子管,没有电流的放大、整流元件,无法实现电信号的放大。

    众所周知,电流在导体中传播是会有损耗的,微弱的电脉冲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很快就衰减到无法辨认的程度,这使得这种电报装置无法实现远距离传输。目前的电报只能在一座城池内传输,远一点的,哪怕是两座相邻的城池之间的传输都不可能。

    这么短的距离,发送双方还要翻字典翻译,所耗的时间不比骑马传递信息快多少,所以说,现在蜀国掌握的电报技术其实还没有实用价值。

    如果硬要用的话,也不是不行,那就要每几十里的距离就要设一个中转站,在中转站要有人驻守,将收到的电报重新往下一站拍发。

    这样一来就会和热气球中转信号没什么两样,成本非常高,速度因为不断的重新拍发而变得非常慢。所以,这项划时代的技术还只能存在实验室当中,不过刘厚已经加大了信息研究院的投入,加上他通过左慈暗中传授的一些电学知识,他相信,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当然,涉及到这么多专业知识的东西他是不会亲自给司马懿解释的,要给他这个毫无物理学基础的人解释什么是电报,那不是自讨苦吃吗?所以,刘厚还是那句话,让他有空去找信息研究院那几个随军研究员去了解情况。

    司马懿见小皇帝不肯详细解释那个传说中能瞬间将信息传递到万里之外的神物是什么,不禁很失望,虽然他很好奇,很想马上就搞清楚那是什么事物,不过在皇帝跟前却是不敢失礼,皇帝永远是主体,在皇帝面前,永远只能顺着皇帝的意思去做,这一点认识相信每个儒生都有。

    于是,司马懿只好转移话题,和刘厚又随口聊了一些其他事情,这时候,突然听到周雪“咦”了一声:“咦?那是什么人?”

    原来周雪吃完饭后,又靠到窗外观看窗外的景色去了,这个时候突然看到有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来到了“醉襄楼”对面,或坐或跪在那里行乞,甚至有两个小孩跪在那里,后背上插着一个代表出卖的草标。

    刘厚和司马懿听到周雪的话,也凑到窗户旁边,往外看去,很快就发现了那群人。刘厚发现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穿得破破烂烂的,脸上手上的皮肤上满是污垢,可以想象,如果走近他们,一定会闻到一股臭味。

    “应该是流民,战争一起,这样的流民就会多起来,很多人为了躲避战祸,都被逼离乡背井。只是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司马懿道。

    “想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很简单,叫他们上来问问就知道了。”刘厚说完,招呼一个亲兵过来,吩咐他们去叫店家送些吃食过去给这些流民,顺便将领头的人请上楼来问话。

    司马懿一听皇帝的话,马上表示反对:“陛下不可,这些人粗鄙肮脏,而且肯定臭气冲天,没得让他们冲撞了圣驾。”
第二百二十八章 蔡氏族人
    第二百二十八章蔡氏族人

    听了司马懿的话,刘厚道:“不要紧,我们只请领头的人上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见皇帝这么说,司马懿也不好再劝,没多久,一个满脸污垢、衣衫褴褛的中年人就被带了上来。这个人很有眼力劲,一眼就看出刘厚是这里为主的人,他向刘厚抱拳行了个礼,道:“感谢这位少爷的善心,小人有礼了。”

    他这是在感谢刘厚施舍了吃食给下面的人。刘厚不置可否,定睛观察了一下这个中年人,发现他虽然着装破烂,但是人长得不错,一副国字脸,两道剑眉倒插成四十五度角,鼻似悬胆,脸的下部是一副浓黑的络腮胡子,显得粗犷威武。

    刘厚见他相貌不凡,举止有礼,应答得当,浑然不像寻常的百姓,不由得好奇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你们是什么人,从何而来?”

    只听那中年人道:“小人姓蔡名班,下面那些人都是小人的家人和同族之人,我们从樊城逃难而来。”

    “喔?本公子听说,蔡姓在襄樊可是大族,你们可是蔡氏族人?何故如此落魄?”刘厚问。

    “这……”中年人犹豫了?

    “喔?如果不方便说就算了,你们既是从樊城来,必然熟知樊城的情况,那你能不能给本公子说说樊城那边的情况?”

    “小人并不是有意隐瞒公子,只是小人的身世的确有点尴尬。敢问公子可是汉军之人?中年人犹豫了一下,听到刘厚问起樊城的情况,心中一动,反问道。

    “没错,我们俩都是汉军的参军,正想找人打探一下樊城的状况呢。”刘厚指了指自己,又指了一下司马懿道。

    “观公子年纪,未及弱冠,竟然能在汉军中担当要职,传说大汉小皇帝用人不拘一格,看来传言果然不错啊。既然是汉军,小人之身世自是可说的。没错,小人正是襄樊蔡氏族人。”

    “喔,那么说来,蔡瑁是你们的亲戚了?”刘厚饶有兴趣地追问道。

    “德珪公正是小人族叔,当年赤壁前夕,因族叔被曹贼所杀,我蔡氏族人为免被曹贼清算,纷纷散入民间,隐姓埋名藏匿起来。

    这些年来,襄樊屡遭战祸,族人的生活益发难以为继,我们这些人本来隐居在樊城,可是现在樊城进驻了七、八万曹军,兵荒马乱之下,城中百姓四处逃难。

    我们穷困潦倒,没有盘缠,无法远行,本来想到最近的襄阳来投靠一位族兄,可惜来到襄阳之后才知道,族兄也早早逃难去了。我们盘缠用完,人口又多,迫不得已之下,只好当街行乞,实在是惭愧,惭愧啊。”

    中年人一轮嘴说了很多话,刘厚算是明白了,这些人原来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蔡瑁的族人,因为蔡瑁是被曹操杀死的,他们怕被连累,所以这些年一直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怪不得会混得那么惨。

    蔡氏在襄樊地区是一个大家族,所以,这个中年人小时候应该是受到良好教育的,所以才会在行为举止和谈吐上表现得异于寻常百姓,不过多年的逃犯生活,还是使他们变成衣衫褴褛的乞丐。

    蔡瑁(字德珪),的确算一个人物,虽然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命运很悲催,但那可能并不是史实。他的姑母是太尉张温之妻,长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与刘表成为继室。

    仕奉刘表期间,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刘表获得汉廷封赐镇南将军时担任其军师。刘表病亡后,拥护次子刘琮继位。

    在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入荆州时,与蒯越共同迫刘琮归降曹操,尔后仕入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

    从这份履历来看,这人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能做军师的,起码也是个智者。在三国演义中,他降曹后因深通养练水军之法,被封为镇南侯水军大都督,深为周瑜所忌。能让周瑜忌惮的人,可想而知肯定是有点手段的。

    后来周瑜设下反间计,就是前面说到的蒋干盗书的故事,周瑜利用前往东吴刺探军情的蒋干,向曹操献上蔡瑁和张允阴谋反叛的信函,曹操一时没有分别其真伪,杀掉蔡瑁、张允二人。

    曹操后来才知道自己中了计,但为时已晚。后世有些人认为,蔡瑁及张允被曹操误杀,使之没有一个善统水军的将领,同时也令荆州军团的忠诚度减低,这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喔?原来是名门之后,失敬,失敬。”刘厚道,“你们隐姓埋名了那么久,为何现在又以实情相告啊?”

    “回禀公子,之前小人和族人一直生活在魏国境内,恐遭曹贼毒手,所以一直不敢以真实身份示人。现在大汉王师已经收复襄阳,不日内必然也会收复樊城,故而我们不用再害怕曹贼的迫害,顾无需再隐姓埋名。小人愿意带领族人归附大汉治下,公子一看就是个善心之人,还请公子代为引见襄阳的民政官,接纳蔡氏一族的回归。”

    刘厚心想,这个人真会说话,看我心善且在汉军中有一定地位,就打蛇随棍上,想让我帮他们入户口。问题是这些人早就不是那个富足而有底蕴的蔡氏大族,而是全部变成了一无所有的乞丐,真当我这里是收容所吗?

    “喔,你们蔡氏族人还有多少人?现在都在何处?境况如何?”刘厚不动声色地问。

    “回禀公子,小人估计,蔡氏族人现在可能还有上万人,多数散落在襄樊一带,也有少数散落到了章陵、南阳、南郡等地。小人并非族长,所以具体人数和他们的境况也是知之不详。

    不过小人想,现在兵荒马乱的,族人又多失散已久,而且都藏匿起来,恐怕就算是族长也无法掌握具体情况。”

    刘厚刚听说有上万人时,吃了一惊,要安置上万乞丐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是上万青壮还好说,大不了再组一个建设兵团,让他们从事生产劳动去,有生产劳动就不怕饿死。

    可是这是正常人群,也就是说,有青壮也有老弱妇孺,而且可以想象,一定是老弱妇孺的比例大,原因很简单,因为常年军阀混战,很多青壮都被抓了壮丁,剩下的就以老弱妇孺为主了。

    后来听说这些人散落各地,不容易联系才松了一口气。自己打仁德牌,见到贫苦的百姓自然是要救助的,可是救助他们的钱粮从哪里来?

    自己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可是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劳动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