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火~药储备方面,这一场仗看上去风光无限,摧枯拉朽般将东吴前线舰队打烂,可是蜀军几乎消耗掉荆州储备的所有火~药,其中大部分是计划转运到北方前线的。
关公打的这场仗,不但使得荆州短期内防御力大降,甚至已经影响到刘厚的北伐进程了。这个时候张飞和庞统已经打下了宛城,刘厚和一干文武官员带着hong军也动身去宛城。可是却发现后方没有弹药运上来,刘厚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对许昌的攻略计划。
关公这一下豪赌的行为气得司马懿直跳脚,他可是一直主张要尽快攻占许昌,造成魏国已经灭国的假象,以此来争取天下人心的。
可是他的主张一再受阻,先是刘厚不重视他的主张,认为太冒险,不肯将主攻方向放在许昌,现在好不容易收拾了曹仁部队,大军的攻击方向终于回到正轨,而且快要打到许昌,实现他的主张,却在最后硬生生被关公这个老愣头青给破坏了,他能不气吗?
气也没用,南、中、北同时出动三路军调走东吴水军,再以关公的荆州军击溃东吴剩余的前线水军本来就是他的计划。关公完美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只是消耗着实大了一点,这点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他还能说什么呢?更何况关公的身份摆在那里,他敢说什么吗?
他甚至建议刘厚不管有没有弹药,也要继续攻打许昌。他觉得部队没有弹药就停止前进简直就是个笑话,以前那么多部队还不一样没有火器火~药,人家难道就不用打仗了吗?现在蜀军人强马壮,有hong军,还有张飞、庞统的大军,这么强的阵容难道还要怕攻不下区区一座许昌城吗?
可是刘厚却坚决不同意在这个时候进攻许昌,他倒不是认为蜀军现在攻不下许昌,hong军的训练很严格,即使火~枪部队也从来没拉下短兵相接的肉搏战训练,虽然他们在肉搏战上的实战很少,但是却不是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更何况还有肉搏王牌藤甲兵,还有张飞、庞统那支仍然以冷兵器战法为主的部队,如果他们大军压境,全力攻打,相信许昌也不可能坚持得了多久。不过刘厚就是不舍得让手下这些精锐白白牺牲。这些都是他精心培养出来的部队,死一个他都能肉痛半天。
如果打肉搏战,伤亡肯定很重,他一直习惯了用强大的火器碾压敌人,让自己的部队伤亡率极低,如果让他们白白消耗在攻城战上,那他还不得肉痛到明年吗?
刘厚不在乎再多等一段时间,等补齐弹药再说。早几天统一天下和少死几个士兵相比,他觉得后者更重要。从这一点来看,刘厚还不算是个真正的枭雄,在一些人眼中,他依然是个妇人之仁的毛头小子。
蜀军北伐的步伐被拖延,从这点来看,东吴当初出兵拖延魏国灭亡,延长三国鼎立的天下态势的目的是达到了,可惜自己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东吴折损了将近一半的水军力量,以后连防守都很困难,他们这一次真是做了一回活雷锋,真可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也。
其实关公也可以不管弹药的消耗,直接挥师东进,将战果无限扩大的,换了以前的他一定会这么做。可是经过那次北伐的教训,他这个老愤青性格有个彻头彻尾的改变,为人做事沉稳了很多,起码没有那么骄傲,没有那么自大,也没有那么冲动。
而且这几年他充分见识到了火器的威力,渐渐对火器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倒不是说他现在离了火器就不会打仗,而是他也逐渐接受了刘厚那一套,能用简单、轻松的办法解决问题就尽量用简单、轻松的办法,能少死人就尽量少死人。
而且他也相信,只要补充足火器火~药,想拿下吴国易如反掌,现在不过是让那些跳梁小丑多蹦跶几天而已,虽然他很憎恨东吴那些卑鄙小人,恨不得生啖其肉,可是他等得起,君子报仇十年未晚,更何况只要等三个月。
三个月后,成都运来的火~药就足够再发动一场大战了,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带着这些火~药,到夏口去,到建业去,将东吴的老窝端掉,将陆逊、孙权这些卑鄙小人一网成擒。
关公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新运来的火~药是不是小皇帝那边也有急用,从这一点来看,关公自我为中心,不大关心别人感受的性格还是没完全改变。他完全没想到,他在荆州将运往北伐前线的弹药截了胡,对北伐部队有多大的影响。
在大局观方面,关公的确不强,和他的武艺相比,差了不止一点半点。另外,他也没想过,自己对东吴出兵,那是发动一场国战,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也没想过先请示一下小皇帝,请示一下朝廷,一如当年他出兵北伐曹魏一样,也是自作主张,没有请示一下刘备,没有跟诸葛亮商量一下对策。
关公虽然改变了很多,但有些地方依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以说,现在的关公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人虽然沉稳了一些,没有那么冲动,没有那么自大,对敌人更重视,不像以前那么骄傲,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但是,他依然没有什么政治智慧,没有大局观,对于官场上的事情无所顾忌。
也幸好他身份特殊,既是先皇的结拜兄弟,还是当今国丈,而且是人都知道他忠义、讲义气,否则换个人,像他那么行~事无所顾忌,早就在官场混不下去了,早就给人害死一百遍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 傻等的皇帝
自从司马懿献计智退东吴水军后,刘厚就一直在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在等待中,渡过了建兴二年(公元225年)的春节,期间,关银瓶和张星彩都到了襄阳陪他过新年。
期间自然有一番久别重逢、久旱逢甘露,乃至于颠~鸾~倒~凤、夜夜笙歌等风流韵事,因为河蟹的关系这里再次省略了一万字。过完年后,两人都有要事要忙,就双双辞别了刘厚回到成都去了。
不过刘厚也不寂寞,因为周雪自始至终留在他身边。再后来,刘厚移驾宛城,周雪也一路伴陪。有美相伴的刘厚,日子过得倒也快活,只是等待着各地的战报令人有些心焦。
尤其是后来对东吴的战争已经大获全胜了,可是补给弹药也被关公消耗一空,刘厚不得不和几十万将士在宛城傻傻地等待着“工业部”慢慢生产补充弹药。幸好关公没有扣压送到北方前线的粮草,否则刘厚这几十万人马一旦断粮,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这段时间几十万大军无所事事,刘厚一方面加强各支部队的训练,一方面让人拿着自己的圣旨,四处出动去收编周边的郡县。这些使者除了拿着圣旨外,还往往带上一支人数不算少的军队。
这些跟着使者四处去收地盘的部队一来可以保护出使的钦差,二来也可以给那些地方官们一种威压,所谓的威逼利诱就是这么回事。大部分地方官一看,天兵天将大军压境,而且一看就是兵强马壮的那种,心里自然就要掂量掂量,自己如果不投降能不能守得住城池。
其实这些跟着钦差出动的人马还有第三个作用,一旦这些地方官不识好歹,不肯反正归降,那么这些人马就不再是钦差的保镖这个角色了,他们会迅速转变成攻城掠地的强军,顺手将这些负隅顽抗的城池打下来,将县官或者郡守扒皮抽骨。
蜀军虽然弹药不足,但是还有很多使用冷兵器的部队,例如藤甲兵,再例如张飞、庞统的军团。让这些人去进行这种低烈度的战争就再适合不过了。这也是对他们进行实战训练的其中一个科目。
另外一个实战训练项目是剿匪。天下大乱那么多年,除了大小军阀割据之外,民间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土匪。这些土匪有些是实在活不下去的贫民,只好落草为寇,也有些真的是穷凶极恶之徒,甚至有些是原来的黄巾贼余孽。
无论是哪一种,对地方的治安影响都很大,都必须被清除。蜀国境内的土匪自然是早就被清除了的,但是这些新占领的地方,刘厚还没来得及去对付他们,现在正好有空闲,刘厚自然要派出一支支剿匪部队,四处清除这些土匪。
剿匪也是低烈度战斗,正适合用来练兵。就是这样,三个月时间,长江北岸到宛城这一带渐渐恢复了太平。而刘厚却笑不出来了,他没有因为这些频频传来的好消息而感到多开心,反而因为一件事感到很忧心。
令他忧心的事就是,这三个月荆州只送了少量的弹药过来。大军现在一方面要训练,一方面要剿匪和攻打一些不肯投降的城池,虽然已经尽量使用冷兵器的战斗方法,可是有些地方还是免不了要用些弹药的。
可是这三个月荆州送来的少量弹药根本不够这些低烈度行动的需求,弹药一直在入不敷出,不但得不到补充,反而已经快用完了库存。
刘厚大怒,立刻派人去查原因,很快他就得知,竟然是关公扣压了大部分的弹药,准备用来攻打东吴。
这一下,刘厚也没了脾气,如果是其他人动的手脚还好说,但是关公不一样,他身份太特殊,而且很固执,虽然不像张飞那么牛脾气,但是他固执起来也是很少有人能劝得住的。
他能感受到关公对东吴的憎恨,也理解他的憎恨,因为他当年受到的屈辱的确是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刘厚理解,以他的性格,如果不能洗刷这种屈辱他是死不瞑目的。
他能忍到现在才发作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理解归理解,刘厚是绝对不能允许这个老愤青因为一己私愤而影响全局的,所以他亲自写了封信去劝阻关羽。
在信中,他劝关公说,现在暂时还不到全面攻打东吴的时机。东吴水网密集,河道纵横,兼有浩瀚的云梦泽,也即是说,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