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新宋-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潮就这么错过了,作者完全可以提前几章就开始这种犹豫的铺垫,让读者看着石越在这个问题上犹豫挣扎难以取舍,最后因承受不住压力脱口而出。
  当然,我说的这几点,都是针对网络版而言,如果实体书改过来了,自然皆大欢喜——但我对此能否实现深感怀疑。除非是初学者,否则一个作者的强项和弱项几乎是很难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扬长避短的技巧而已。
  然而一部作品,只要有一个足够耀眼的闪光点,耀眼到让其它所有的缺点都被人无视,就足以成为一部杰作了。
  《新宋》就是这样一部杰作。
  网络上回到过去改变历史的作品很多,偏偏《新宋》这么特殊:
  很多人都想在疾风骤雨的乱世中改变历史,偏偏《新宋》选择了治世。
  很多人都相信中国古代的王朝必然是**暴虐黑暗的,偏偏《新宋》指出不是每个朝代都那么水深火热。
  很多人都兴冲冲的跑去和历史上的名将一决雌雄,偏偏石越要和古代名臣大儒进行思想上的交锋和交流。
  很多人喜欢用科技和武力获得生杀予夺的权力,偏偏石越运用的是新儒学思想,争夺的是思想界的宝座。
  很多人相信只有暴力和流血才能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偏偏《新宋》尝试用人文启蒙与温和的改革来挑战历史。
  很多人都赞同《新宋》的观点,但是却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不出这样的作品。100个写手里面,有80个都能写出一场伏尸百万的战争,有99个都能乐滋滋的告诉古人地球是圆的蒸气能顶开水壶盖;却没几个人能知道《论语新解》这样的东东,也没几个人知道程颢、程颐有什么区别甚至到底是什么人。
  《新宋》和大部分改变历史小说的区别,就象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中“王道”与“霸道”的区别。而自从1848年以来,中国内部大部分的思想交锋政治博弈,都源于全体中国人在改良与革命、温和与激进之间分歧和争论。是选择疾风暴雨的暴力革命?还是选择温和缓慢的改良启蒙?这实在是个艰难的选择,直到现在,也很难说这两种选择谁胜谁负。只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教科书更倾向于暴力和流血的革命,更喜欢用阶级斗争式的眼光看待历史看待政治看待文化。很多人也许政治观点不同,却不知不觉地沿用了这种思维方式,以为世界就是这样的世界历史就是这样的历史,殊不知历史学界早已对此进行了反思和扬弃。新宋最大的价值,就是一部“历史科普读物”,告诉读者世界并非一成不变、历史绝非如此简单生硬、暴力和流血并非那么有效、思想与文化也不是那么苍白无力。……
  很多读者无法认同《新宋》的这种架空,认为必然失败。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看最后能有多少读者信服《新宋》的结局。
  只不过我所感兴趣的,不止是《新宋》的结局,还有《新宋》结局之后的未来。
  “资本主义也罢,社会主义也罢,都是些抽象的东西,我的小说对资本主义萌芽和工业革命的兴趣很有限,那些都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历史有无数种走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过是人类恰巧碰上的能够勉强运行的东西,我的小说不会去追求这种东西。我并不想写一个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的浓缩版。”
  ——以上摘自《新宋》序
  作者志向可嘉,然而我对此深表怀疑。客观的讲,无论《新宋》的结局是什么,只要想让情节基本合理,作者就很难避开资本主义。当然,真正的变化,也许发生在石越百年之后,小说可以结束,但我们的思索无法停止。
  新宋的演变方向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的,一个是石越,另一个是当时的现状。石越之所以能在宋朝平步青云,靠的是自己比古人多了千年的经验和知识。他如果以一种空想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作为自己在宋朝的政治理想,那么他和王安石司马光相比毫无优势可言。如果假定石越成长的时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那么如今世界上主流的思想主流的社会制度是什么呢?显然不是曾经试图取代资本主义的各种主义。历史上无数先贤都曾经试图让这些“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制度成为现实,他们为之付出了大量的智慧精力时间乃至生命,并且刻意在很多方面保持和资本主义的不同,然而结局……我不认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研究生能够另起炉灶做得更好。
  如果不发展工商业、不搞海外殖民、不搞三权分立、不搞君主立宪、不搞自由民主平等……能否让国家走向现代化呢?我们当然不能排除在某个异世界里有这种可能,但石越毕竟不是个外星人,他再怎么高明也只是个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学生。他和我们成长于同样的世界同样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所想象不出的东西,他也很难想到。就算他能琢磨出个“空想XX主义”来,只怕也没那个信心给宋朝政治家们“传经送宝”——毕竟他最大的优势是自己多出千年的历史经验而不是空想能力。
  而决定新宋演变的另一因素——北宋神宗年间的中国,固然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有着天壤之别,然而放眼现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历史和现状何尝不是千差万别?当然,以作者的历史功底,也许可以推演一种全新的制度。以我有限的知识,只能推测一个近代化乃至现代化的宋朝,相比我们所熟知的西方文明,会更加温和、优雅、保守、稳定;当然,会更加世俗化;面对不同的文明和种族,会高傲而不失宽容。那将会是个放大了的法国、野心减半的俄国、没有西海岸的美国……但愿那不是个昙花一现的西班牙!
  ※※※
  详情请见:http://。xhbs。/qikan/20051101xinshong/index。htm
  ※※※
  《新宋·;十字》上下册简体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定价:46元。邮购地址:610041四川成都人民南路四段十一号科幻世界杂志社邮购部(到款两日内发书);网上经销地址:。sfw…cd。;发行部咨询电话:028-85245133邮购部咨询电话:028-85246750[详情请参阅《科幻世界》十一期封底广告]





    第一卷《十字》 《十字》主要人物简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07…11…16 8:30:03 本章字数:3672

  以下只是《十字》中主要的出场人物,并非全部人物,其简介也只限于《十字》的内容,并不涉入到下一卷。有些人物在第二卷《权柄》中甚至是重要人物,在这里也并未列出。这个主要人物表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阅读《十字》而写,所以有其局限性。
  石越:现代历史系毕业青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不可知的原因被传送至北宋熙宁二年,从此开始他的传奇一生,当时按实际年龄算,他二十一岁。石越天性谨慎,不喜欢冒险,表面随和,不喜抗争,但是骨子里却有着相当的固执性格。总体来说有着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性格,但又绝对的理性与现实。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改革家,一生以孟子自喻,期待能够凭自己的力量把宋朝带向一个富强的道路上,但是在历史上终以失败告终。史载说他聪明过人,性格倔强,不太喜欢修饰自己的外表。他当上宰相后一意以征诛之术(把不满者赶出朝廷)来推行自己的新法,却相当的不注意吏治,过份看重政策与制度的重要性,加上他是南方人,在新法实行中并没有考虑到北方人的利益,因此种种原因综合作用,让他走向了无可避免的失败。在熙宁二年的时候,他五十岁,任参知政事。这个“拗相公”对石越的观感相当的复杂,一方面是对于自己的自信,让他认为石越总是在妨碍他推行新法;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正视石越的许多过人之处。实际上,在那个时代,王安石是最有可能与石越有许多共同语言的人物,但是造物弄人,以王安石的性格加上两人的政治地位,让两人的关系显得并不那么乐观。
  司马光: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以《资治通鉴》而名留史册。但在当时,他却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虽然身为王安石的好友,但是一方面在学术上,他是“史学派”的领袖,与王安石的“经术派”相对立;另一方面,他是北方士子中洛派和朔派共同的领军人物,与王安石所代表的南方派相对立;而在政治上,他有着保守的立场,虽然他亦表现出改革政治的倾向,但是他的所谓改革却是更注重于人事而非制度,甚至他在最后疯狂的拒绝任何制度上的改革。在王安石当权后不久,他被贬往洛阳,任西京留守。在熙宁二年,司马光五十二岁。因为保守派共同的困境,即对制度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而只能纠缠于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来反对新法,因此并不受到皇帝的重视,直到石越出现后,保守派中所包括的温和改革派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和石越的政治盟友关系。但是司马光的生性严谨,让他终于不能和石越这个小他三十多岁的人成为好友,虽然他非常的佩服石越的才学与见识。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政治上则是当时蜀派的代表人物。蜀派是介于南方派与北方派的派系,因为地域的原因,蜀派既有南方派的特点也有北方派的特点。所以其代表人物苏轼的政治理念也比较折中,一方面反对王安石过于激烈的变革,希望在变革能够稳步推行,考虑到现实的状况;一方面也反对完全的保守,认为变革是在所难免与必须的事情。因为这种看似理性的态度,所以无论新党当政或旧党当政,苏轼总是不能得志。在熙宁二年,苏轼三十四岁。他生性豪爽,达观,才华横溢,很年轻的时候就享有才名,却喜欢帮助年轻的读书人。他和石越私交良好,终其一生皆是石越是良师益友,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似乎并不能理解石越的手段。这是一个只能从光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